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识复制抑或创新激发?——人工智能(ChatGPT)对社科类研究生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20
1
作者 吴晓林 邢羿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66-74,共9页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开启了教育的新变局,尤其是对研究生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出现“课堂替代、教师替代、考核替代”等三重替代,极大地冲击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开启了教育的新变局,尤其是对研究生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出现“课堂替代、教师替代、考核替代”等三重替代,极大地冲击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现实感知、道德传授和情感表达上存在内在局限,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取代人类教学,但存在降低整体学习成本、释放人类创新能力和推动学生个性化培育的潜在可能。未来的研究生教育要充分把握人工智能正反两方面功能,以个性化培养破解普遍化困境、以场景化营造避免虚拟化倾向、以思想性引领超越技术性局限,防范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推动创造性、创新性教学教育有效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tGPT 研究生教育 人工智能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循例而鉴:突发事件危机沟通中的“镜鉴效应”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晓林 邢羿飞 《社会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危机沟通是政府与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既有研究多从“信息输出端”分析沟通过程,对“信息接收端”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民众主体性建构过程的分析,是完整理解危机沟通特别是认知偏差的重要视角。本研究引入“结构-过程”分析范式,通过对... 危机沟通是政府与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既有研究多从“信息输出端”分析沟通过程,对“信息接收端”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民众主体性建构过程的分析,是完整理解危机沟通特别是认知偏差的重要视角。本研究引入“结构-过程”分析范式,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大数据分析发现:突发事件的危机沟通中存在典型的“镜鉴效应”,民众因循往例开展事件比较,建构个体认知并进行情绪表达。在既往事件“固化效应、标杆效应和首因效应”的作用下,人们会形成对当下事件的“从严责任判定、从重情境界定、从速处置预期”。“镜鉴效应”的产生是政民互动的焦点偏移、网民情感的固化认知、社会情境的传播放大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新时期的新问题,政府要提升自身公信力和回应性,有效回应民众的差异化诉求,实现基于不同危机场景的“适应性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沟通 风险放大 框架效应 镜鉴效应
下载PDF
社区治理研究方法百年:议题变化下的理论主轴与实证增进 被引量:3
3
作者 吴晓林 邢羿飞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0-92,127,共14页
自"芝加哥学派"开启现代社区研究以来,社区治理研究已走过百年历程。方法服务于主题,研究方法对理论研究与创新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对百年来社区治理研究的历史梳理和比较分析发现:其一,国外研究经历了从社区类型、社区结构、... 自"芝加哥学派"开启现代社区研究以来,社区治理研究已走过百年历程。方法服务于主题,研究方法对理论研究与创新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对百年来社区治理研究的历史梳理和比较分析发现:其一,国外研究经历了从社区类型、社区结构、社区发展到社区意识等的主题转变,理论分析长期占据方法主流,20世纪80年代后实证研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且日益"微观化";其二,国内研究经历了早期乡村社区和现代社区服务、社区建设、社区治理的主题转换,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实证研究得到快速发展;其三,受议题、学科和主观认知三重因素影响,中外社区治理研究方法各有不同,凸显出"方法论关怀"和"偏重本体论"的认知差异,中国的理论分析比例较高。未来的社区治理研究既要关注微观过程又要连接宏观结构,坚持"结构-过程"范式,做好跨域区域案例比较研究,以国家与居民的"双重需求"为端口做好"量质融合"的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社区治理 研究方法 治理结构
下载PDF
数字治理创新何以持续迭代?——基于深圳市坪山区民生诉求改革的案例分析
4
作者 邢羿飞 李慧慧 吴晓林 《公共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6,167,共12页
数字时代为政府创新带来了全新机遇。已有研究多停留于“外部性”视角,对创新中核心推动主体的行动逻辑关注不够,不能完全回应为何“有的创新频繁受阻乃至消亡,有的创新能持续深化进而迭代升级”。研究对深圳市坪山区“民生诉求改革”... 数字时代为政府创新带来了全新机遇。已有研究多停留于“外部性”视角,对创新中核心推动主体的行动逻辑关注不够,不能完全回应为何“有的创新频繁受阻乃至消亡,有的创新能持续深化进而迭代升级”。研究对深圳市坪山区“民生诉求改革”案例的分析发现:政民互动类数字治理创新多具有“条条推动、块块应用”特点。面对部门间在资源配置、权责关系和参与动力等方面的“创新壁垒”,创新推动主体通过“问题界定-利益赋予-征召动员”三重机制,有效实现了对创新参与主体的吸纳和联动。在这一过程中,“职责清单”作为一项重要政策工具,发挥了对不同类型组织的“磁吸”作用,支撑主体利益与创新行动的有效黏合。本研究立足政府创新的“内部性”视角,从“关键部门行动者”的“转译”过程出发,进一步丰富了对创新目标群体“创新认同”生成机制的认知,形成了对数字治理场景中政府创新路径的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民互动平台 创新迭代 关键部门 职责清单 城市数字治理
原文传递
同构分责: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纵向间政府职责配置——对广东“省-市-区”三级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吴晓林 邢羿飞 《中国行政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1,共8页
纵向间政府职责配置对于数字政府建设至关重要,令人感兴趣的是,作为一项“跨层级、跨部门”的治理创新,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纵向职责配置有何特点,受什么因素影响?对广东省的案例追踪发现:第一,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纵向职责配置呈现出从条块... 纵向间政府职责配置对于数字政府建设至关重要,令人感兴趣的是,作为一项“跨层级、跨部门”的治理创新,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纵向职责配置有何特点,受什么因素影响?对广东省的案例追踪发现:第一,数字政府建设中的纵向职责配置呈现出从条块分散到“同构分责”的特点,“省-市-区”主管机构同构化、职责差异化。省级部门统筹平台建设为主,市、区级偏重应用创新。第二,其转化受三重因素影响:一是“以效统构”,以效能为导向的自上而下改革推动形成“部门同构”;二是“以用分责”,不同层级政府因不同任务设置差异化职责;三是“因时异责”,数字政府主管机构的履责重心因改革任务而变化,前期的数字平台建设更加突出“统”的作用,后期聚焦效能提升更加突出“分”的作用。第三,未来,要在区域统筹基础上,制定数字政府建设权责清单和时序路线图,并给予相应资源保障,形成“分类确责”的纵向间政府职责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职责体系 职责同构 纵向间政府职责配置
原文传递
循例而鉴:突发事件危机沟通中的“镜鉴效应”
6
作者 吴晓林 邢羿飞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3期210-210,共1页
危机沟通是政府与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既有研究多从“信息输出端”分析沟通过程,对“信息接收端”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民众主体性建构过程的分析,是完整理解危机沟通特别是认知偏差的重要视角。本研究引入“结构-过程”分析范式,通过对... 危机沟通是政府与民众双向互动的过程。既有研究多从“信息输出端”分析沟通过程,对“信息接收端”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民众主体性建构过程的分析,是完整理解危机沟通特别是认知偏差的重要视角。本研究引入“结构-过程”分析范式,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大数据分析发现:突发事件的危机沟通中存在典型的“镜鉴效应”,民众因循往例开展事件比较,建构个体认知并进行情绪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表达 大数据分析 危机沟通 认知偏差 沟通过程 个体认知 突发事件 双向互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