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组分共存体系中正十二烷、菲和苯酚在华南地区土壤土水系统中的分配机制
1
作者 陈捷 潘伟斌 +3 位作者 孙捷颖 林瑞聪 邢翊佳 梁佳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55-162,共8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同时测定水样中正十二烷、菲和苯酚的方法,研究了石油烃类污染物组分正十二烷、菲和苯酚共存体系在华南地区土壤土水系统中的分配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三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大小为...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同时测定水样中正十二烷、菲和苯酚的方法,研究了石油烃类污染物组分正十二烷、菲和苯酚共存体系在华南地区土壤土水系统中的分配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三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大小为:正十二烷>菲>苯酚。试验浓度范围内,正十二烷和苯酚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sh吸附模型;菲在土壤中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且正十二烷和菲在土壤中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过程;苯酚在土壤中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土壤对三种污染物的吸附均以化学吸附为主。正十二烷和菲在土壤中的吸附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和0.85。土壤不同粒径组分中正十二烷的吸附率大小顺序为:粉(砂)粒>黏粒>细砂粒>粗砂粒,菲的吸附率大小顺序为:粉(砂)粒>细砂粒>黏粒>粗砂粒,苯酚的吸附率大小顺序为:黏粒>粉(砂)粒>细砂粒>粗砂粒。结果表明,研究石油烃类污染物在土水系统中的平衡分配时,应基于各组分的含量、结构与性质的差异进行细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石油烃 分配机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模拟废旧线路板生物浸出液中铜的回收 被引量:4
2
作者 程丹 朱能武 +2 位作者 吴平霄 邹定辉 邢翊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91-1398,共8页
如何将废旧线路板生物浸出液中离子态铜以高品位单质形式回收是实现生物浸出回收金属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采用电沉积法,考察了模拟废旧线路板生物浸出液在恒流条件下阴极材料、电流密度、初始pH和初始铜浓度对铜回收效率和能耗的影响.结... 如何将废旧线路板生物浸出液中离子态铜以高品位单质形式回收是实现生物浸出回收金属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采用电沉积法,考察了模拟废旧线路板生物浸出液在恒流条件下阴极材料、电流密度、初始pH和初始铜浓度对铜回收效率和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比表面积越大的阴极材料(碳毡)对铜的回收效率越高,阳极室和阴极室铜回收效率分别为96.56%、99.25%,总能耗和单位产物能耗越小,分别为0.022 kW·h、15.71 kW·h·kg-1.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铜回收效率和能耗呈上升趋势,当电流密度为155.56 mA·cm-2,阳极室和阴极室铜回收效率均达最大,分别为98.51%、99.37%,总能耗和单位产物能耗达最高,分别为0.037 kW·h、24.34 kW·h·kg-1.初始铜离子浓度对铜回收效率有明显影响,初始铜离子浓度越高,铜离子浓度下降的越快,总能耗越高,单位产物能耗越小.而初始pH值对铜回收效率没有明显影响.在优选条件下,阴极材料为碳毡,电流密度为111.11 mA·cm-2,初始pH=2.0,初始铜浓度为10 g·L-1,阳极室和阴极室铜回收效率分别为96.75%、99.35%,总能耗和单位产物能耗分别为0.021 kW·h、14.61 kW·h·kg-1,沉积的铜在阴极材料表面呈束状分布且未检测到氧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浸出液 人工模拟 电沉积 铜回收 能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