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裂缝活动对城市供水管网供水安全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廷林 邢翔轩 +1 位作者 郭新潮 王峰林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根据2007~2009年A市管道抢修资料、地裂缝活动现状及分布规律,分析了DN100以上大管道及DN100以下小管道爆管与地裂缝的关系及地裂缝对供水管网的影响规律,并绘制了地裂缝影响包络图。分析结果表明,距地裂缝越近,爆管频次越高,其中f2~f... 根据2007~2009年A市管道抢修资料、地裂缝活动现状及分布规律,分析了DN100以上大管道及DN100以下小管道爆管与地裂缝的关系及地裂缝对供水管网的影响规律,并绘制了地裂缝影响包络图。分析结果表明,距地裂缝越近,爆管频次越高,其中f2~f7地裂缝活动对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裂缝 供水管网 爆管 影响
下载PDF
溶解氧对催化氧化滤料制备及除锰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晨阳 黄廷林 +2 位作者 程亚 邢翔轩 张瑞峰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115,122,共6页
中试条件下,考察进水溶解氧(DO)对催化氧化滤料制备及其除Mn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DO的质量浓度由1.5 mg/L提高至6.5 mg/L可将滤柱启动时间由36 d缩短至14 d;新制备滤料在不同DO含量条件下性能有所差异,但均至少可去除约3 mg/L以... 中试条件下,考察进水溶解氧(DO)对催化氧化滤料制备及其除Mn2+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DO的质量浓度由1.5 mg/L提高至6.5 mg/L可将滤柱启动时间由36 d缩短至14 d;新制备滤料在不同DO含量条件下性能有所差异,但均至少可去除约3 mg/L以上的Mn2+,满足GB 5749-2006要求;较高的进水DO含量有利于水中Mn2+的进一步去除。2种滤料除Mn2+过程均符合准1级动力学关系。滤柱长期运行时,若反冲洗过程中气量超过12 L/(s·m2)会对滤柱正常运行产生不利影响。扫描电镜观察2种DO含量条件下所形成的活性氧化物膜形貌差异不大,其性能差异可能与滤料表面氧化物含量及其化学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氧 滤料制备 地下水 除锰
下载PDF
粉炭强化循环造粒流化床去除天然有机物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韩晓璐 黄廷林 +4 位作者 邢翔轩 胡瑞柱 李凯 孙书博 孙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513-2520,共8页
强化天然有机物去除是饮用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目标.循环造粒流化床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固液分离技术具有处理负荷高、水质适应性强的特点,将其与粉末活性炭(PAC)联用,探究对水库水中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当聚合氯化铝(PACl)与PAC同... 强化天然有机物去除是饮用水处理工艺的重要目标.循环造粒流化床作为一种新型高效固液分离技术具有处理负荷高、水质适应性强的特点,将其与粉末活性炭(PAC)联用,探究对水库水中有机物的强化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当聚合氯化铝(PACl)与PAC同时投加,且PACl、聚丙烯酰胺(PAM)及PAC投加量分别为24mg/L、1.2mg/L、30mg/L时,流化床系统对进水浊度、UV254、CODMn、DOC去除率分别为96.5%、72.0%、71.7%、61.0%.对进出水中的有机物进行三维荧光分析,发现流化床系统中结团造粒作用下出水的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的FI分别比进水降低了40.1%和43.0%;加入30mg/LPAC后,出水的类富里酸和类腐殖酸的的FI分别比原水降低了54.0%和55.3%.水库水中的有机物分子量主要在<1k Da和10~30k Da两个区间,分别占总有机物含量的37.1%和39.1%.循环造粒流化床系统中结团造粒作用主要去除10~30k Da区间的有机物,PAC吸附作用对<1k Da的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造粒流化床 活性炭粉末(PAC) 天然有机物
下载PDF
循环造粒流化床处理水厂排泥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书博 谢益佳 +3 位作者 黄廷林 邢翔轩 胡瑞柱 韩晓璐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18,共7页
以西安市某自来水厂的沉淀池排泥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循环造粒流化床技术先进行工艺参数优化中试,再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循环造粒流化床的运行稳定性较高,即使进水浊度在200~800 NTU范围内变化或进水上升流速在25~70 cm/mi... 以西安市某自来水厂的沉淀池排泥水为处理对象,采用循环造粒流化床技术先进行工艺参数优化中试,再进行生产性试验研究。中试结果表明,循环造粒流化床的运行稳定性较高,即使进水浊度在200~800 NTU范围内变化或进水上升流速在25~70 cm/min之间变化,出水浊度仍可稳定保持在10 NTU以下;工艺优化参数如下:上升流速为70 cm/min,搅拌转速为5~8 r/min,助凝剂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为4~5 mg/L。在中试的基础上进行生产性试验,出水浊度始终稳定在10 NTU以下,最佳间歇排泥间隔为4 h,出泥含水率为95.8%,处理成本为0.1元/m^3。中试及生产性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循环造粒流化床处理排泥水,具有出水水质好、抗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浓缩效果好、处理成本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造粒流化床 水厂排泥水 浊度 参数优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