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桑根酮C对游离脂肪酸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邢菊玲 刘芬 +4 位作者 冯萌 郝梦娇 黄天来 周欣欣 汤湘江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868-1873,共6页
目的:研究桑根酮C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改善作用。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非诺贝特组(10μmol/L)和桑根酮C低、中、高浓度组(2、4、8μmol/L),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加入1 mmol/L游离脂肪酸以... 目的:研究桑根酮C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人肝癌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改善作用。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非诺贝特组(10μmol/L)和桑根酮C低、中、高浓度组(2、4、8μmol/L),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细胞加入1 mmol/L游离脂肪酸以诱导建立脂质蓄积模型,且各给药组加入相应含药培养基进行培养。采用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中脂质蓄积情况,并测定脂质水平和三酰甘油(TG)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成脂甾醇元件结合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物1α(PGC-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核明显萎缩、体积变小,脂滴数明显增加;细胞中脂质水平、TG含量以及SREBP-1c、FAS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PPARα、CPT-1、SIRT1、PGC-1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根酮C各浓度组细胞核萎缩不明显、体积大小正常,脂滴数明显减少;细胞中脂质水平、TG含量以及上述PPARα通路相关基因的mRNA和蛋白(桑根酮C低浓度组的SREBP-1c蛋白除外)表达水平均显著逆转(P<0.05或P<0.01)。结论:桑根酮C可改善HepG2细胞的脂质蓄积;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PPARα信号通路、提高细胞脂质氧化能力、抑制脂质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根酮C HEPG2细胞 脂质蓄积 PPARα信号通路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黄芪散治疗2型糖尿病机制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邢菊玲 刘芬 +2 位作者 冯萌 黄天来 周欣欣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920-931,共12页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散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查找黄芪散组方中黄芪、葛根、桑白皮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查询与T2DM相关的疾病靶...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探讨黄芪散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查找黄芪散组方中黄芪、葛根、桑白皮的活性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查询与T2DM相关的疾病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查询成分和疾病靶点对应的基因名,利用Cytoscape 3.6.1软件构建黄芪散活性成分-靶点网络、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并通过Merge功能构建疾病-成分-靶点网络,筛选出黄芪散治疗T2DM的核心靶点,最后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蛋白进行基因本体论(GO)生物过程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并绘制GO和KEGG气泡图进行数据可视化。【结果】研究得到包括槲皮素、山柰酚、刺芒柄花素等在内的38个活性成分和ESR1、JUN、PTGS2、AKT1和MAPK1等75个关键靶点。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113个GO条目(P<0.05),主要包括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生长因子活性和核受体活性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得到157条信号通路(P<0.05),主要涉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等。【结论】黄芪散治疗T2DM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分泌,参与抗炎反应,降低氧化应激,激活PI3K/Akt通路等来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散 黄芪 葛根 桑白皮 2型糖尿病 PI3K/AKT信号通路 胰岛素抵抗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不同基原吴茱萸药材中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指纹图谱 被引量:5
3
作者 邢菊玲 罗宇琴 +5 位作者 吴文平 杨晓东 刘晓琳 李国卫 邓成程 罗文汇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6期147-154,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指纹图谱方法,预测吴茱萸药材中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构建吴茱萸“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吴茱萸药材中的核心成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8批吴茱萸及石虎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指纹图谱方法,预测吴茱萸药材中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应用网络药理学构建吴茱萸“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吴茱萸药材中的核心成分,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18批吴茱萸及石虎药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评价及共有峰确认及指认,并采用多元统计分析,进一步验证吴茱萸药材中潜在的Q-Marker。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等在内的吲哚类生物碱成分及槲皮素、异鼠李素等其他有机酸类成分具有高连接度,是吴茱萸的主要活性成分。同时建立了药材指纹图谱,并指认其中7个共有成分,分别为新绿原酸、绿原酸、金丝桃苷、橙皮苷、去氢吴茱萸碱、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结合网络药理学活性和成分可测性以及Q-Marker理念,初步预测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可作为吴茱萸药材潜在的Q-Marker,并进一步通过数理统计方法验证了Q-Marker体现药材共性的重要度。结论:结合网络药理学及特征图谱分析预测了吴茱萸的质量标志物,为阐明吴茱萸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网络药理学 指纹图谱 质量标志物 吴茱萸碱 吴茱萸次碱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与TOPSIS模型分析不同配伍比例的知母对石膏中6种无机元素溶出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晓东 李国卫 +5 位作者 吴文平 刘晓琳 陈向东 邢菊玲 庞伟 潘礼业 《中国药师》 CAS 2023年第11期346-354,共9页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度和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探讨配伍不同比例的知母对石膏中钾(K)、钛(Ti)、锶(Sr)、钡(Ba)、钙(Ca)、镁(Mg)6种无机元素溶出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分析石膏-知母... 目的基于灰色关联度和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探讨配伍不同比例的知母对石膏中钾(K)、钛(Ti)、锶(Sr)、钡(Ba)、钙(Ca)、镁(Mg)6种无机元素溶出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同时分析石膏-知母药对中K、Ti、Sr、Ba、Ca、Mg 6种无机元素含量,并用灰色关联度法和TOPSIS综合分析,与不同比例知母配伍前后,石膏中6种无机元素溶出的变化。结果ICP-MS法测定石膏-知母药对中无机元素的线性、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1.78%~104.13%,RSD为2.10%~4.62%(n=6)。与不同比例知母配伍后石膏中6种无机元素的溶出均显著高于石膏单煎(P<0.05),石膏-知母30∶9配伍比例时石膏中6种无机元素溶出得分最高。结论ICP-MS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石膏-知母药对中K、Ti、Sr、Ba、Ca、Mg等6种无机元素的溶出量测定。石膏-知母最佳配伍比例为30∶9时,可有效提高石膏中6种无机元素的溶出,为两者进一步的配伍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 知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灰色关联度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下载PDF
盐黄柏指纹图谱研究及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晓琳 吴文平 +5 位作者 潘礼业 邢菊玲 官永河 杨晓东 庞伟 李国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647-1656,共10页
盐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干燥树皮的炮制品,具有滋阴降火功效,本研究建立了22批盐黄柏指纹图谱,并指认其中4个色谱峰,分别为3-O-阿魏酰奎宁酸、5-O-阿魏酰奎宁酸、小檗碱、黄柏碱;主成分分析(principa... 盐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干燥树皮的炮制品,具有滋阴降火功效,本研究建立了22批盐黄柏指纹图谱,并指认其中4个色谱峰,分别为3-O-阿魏酰奎宁酸、5-O-阿魏酰奎宁酸、小檗碱、黄柏碱;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批次盐黄柏差异性成分是黄柏碱、小檗碱。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确认小檗碱和黄柏碱是盐黄柏的差异性成分及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明确了小檗碱、黄柏碱为盐黄柏的活性成分和质量标志物,为盐黄柏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黄柏 指纹图谱 小檗碱 黄柏碱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基于UPLC特征图谱和一测多评法的马鞭草质量评价及其标准汤剂量值传递规律研究
6
作者 杨晓东 罗宇琴 +5 位作者 吴文平 潘礼业 刘晓琳 庞伟 邢菊玲 李国卫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8期1393-1401,共9页
建立马鞭草UPLC特征图谱和5-羟基马鞭草苷、马鞭草苷及毛蕊花糖苷含量的一测多评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18批马鞭草进样分析,共确定5个特征共有峰,指认其中3种成分,18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830。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比较,误差均小于... 建立马鞭草UPLC特征图谱和5-羟基马鞭草苷、马鞭草苷及毛蕊花糖苷含量的一测多评分析方法。对不同产地18批马鞭草进样分析,共确定5个特征共有峰,指认其中3种成分,18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830。一测多评法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比较,误差均小于3%,18批标准汤剂中5-羟基马鞭草苷、马鞭草苷及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7.36~51.34 mg/g、7.76~72.85 mg/g、1.15~15.44 mg/g;18批马鞭草饮片到标准汤剂5-羟基马鞭草苷、马鞭草苷及毛蕊花糖苷的转移率分别为35.0%~113.4%、52.1%~109.2%、7.9%~36.3%;所建立的特征图谱结合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法简便可行,研究结果可为马鞭草及马鞭草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鞭草 超高效液相色谱 特征图谱 一测多评法 量值传递
下载PDF
桑白皮总黄酮联合知母总皂苷改善高脂血症伴骨质疏松症大鼠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7
作者 邢菊玲 党院霞 +3 位作者 刘芬 冯萌 李卫民 周欣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43,共7页
目的:探讨桑白皮总黄酮联合知母总皂苷对高脂血伴骨质疏松症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骨化三醇组(45 ng·kg^(-1)),桑白皮总黄酮-知母总皂苷1∶2组(0.6 g&#... 目的:探讨桑白皮总黄酮联合知母总皂苷对高脂血伴骨质疏松症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骨化三醇组(45 ng·kg^(-1)),桑白皮总黄酮-知母总皂苷1∶2组(0.6 g·kg^(-1)+0.4 g·kg^(-1))和桑白皮总黄酮-知母总皂苷2∶1组(1.2 g·kg^(-1)+0.2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高脂饲喂造模9周;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其他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12周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给药的同时肌肉注射糖皮质激素,给药2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体质量,生化法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骨钙素(BGP)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的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胫骨病理形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大鼠骨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PPARγ,Runx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中TC,TG,LDL-C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白皮总黄酮-知母总皂苷1∶2组和桑白皮总黄酮-知母总皂苷2∶1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TC,TG,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BGP,BALP含量显著升高(P<0.01)。HE染色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胫骨脂肪空泡增多,成骨细胞数量减少;与模型组比较,桑白皮总黄酮-知母总皂苷1∶2组和桑白皮总黄酮-知母总皂苷2∶1组大鼠胫骨脂肪空泡减小,成骨细胞数量增加。免疫荧光与Real-time PCR结果表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unx2表达减少,PPARγ表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桑白皮总黄酮-知母总皂苷1∶2组和桑白皮总黄酮-知母总皂苷2∶1组上调Runx2的表达,下调PPARγ的表达(P<0.05,P<0.01)。结论:桑白皮总黄酮联合知母总皂苷可上调Runx2,下调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影响了血液中TG和TC代谢,达到对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为临床防治高脂血症伴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总黄酮 知母总皂苷 高脂血症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对接探究知母皂苷BⅡ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冯萌 党院霞 +4 位作者 刘芬 邢菊玲 莫紫欣 罗瑞娇 周欣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146-152,共7页
目的:探究知母皂苷BⅡ(TBⅡ)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RANK,原癌基因(C-FO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对接软件LeDock对TBⅡ分别与RANKL,RANK和C-FOS进行分子对接打分。RAW264.7细给予可溶性R... 目的:探究知母皂苷BⅡ(TBⅡ)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RANK,原癌基因(C-FO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利用分子对接软件LeDock对TBⅡ分别与RANKL,RANK和C-FOS进行分子对接打分。RAW264.7细给予可溶性RANKL(sRANKL)干预,设立空白组,sRANKL组(模型组),淫羊藿苷(Ica)组,TBⅡ低剂量组(2μmol·L^-1),TBⅡ中剂量组(4μmol·L^-1),TBⅡ高剂量组(8μmol·L^-1)。相应试剂盒检测破骨细胞分化的标志性酶(TRAP),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C-FOS,与其上游RANKL/RANK和下游活化T细胞核因子胞质1型(NFATC1)表达量,以及骨保护素OPG的表达量。结果:分子对接打分结果分别为-11.86,-11.38,-12.34 kcal·mol^-1,TBⅡ能够与RANKL,RANK和C-FOS结合。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TRAP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显著降低TRAP含量(P<0.01),且TBⅡ呈剂量依赖性降低TRAP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ANKL,RANK,C-FOS,NFATC1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OPG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显著降低RANKL,RANK,C-FOS,NFATC1表达量(P<0.01),显著升高OPG表达量(P<0.01)。结论:TBⅡ可能通过调控RANKL/RANK/C-FOS信号通路,抑制破骨细胞前体细胞向破骨细胞的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改善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苷BⅡ 分子对接 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 RANK C-FOS RAW264.7细胞
原文传递
基于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桑根酮C对MC3T3-E1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芬 党院霞 +4 位作者 邢菊玲 冯萌 莫紫欣 罗瑞娇 周欣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4-50,共7页
目的:观察桑根酮C(SanC)对地塞米松(DEX)作用下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anC与同源建模所得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结构进行分子对接。不同浓度SanC(8,16,32μmol·L^-1)和1μmol&... 目的:观察桑根酮C(SanC)对地塞米松(DEX)作用下小鼠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anC与同源建模所得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蛋白结构进行分子对接。不同浓度SanC(8,16,32μmol·L^-1)和1μmol·L^-1DEX共同作用MC3T3-E1细胞,而后采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CCK-8)法检测SanC对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影响。试剂盒测定MC3T3-E1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茜素红染色检测骨矿化结节的形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ALP,和锌指结构转录因子(Osterix)mRNA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Runx2蛋白表达。结果:SanC与Runx2对接打分为-9.78。与正常组比较,DEX组显著降低细胞存活率(P<0.01),其中7 d存活率差异达到最大;与DEX组比较,SanC能显著促进MC3T3-E1的细胞增值(P<0.01),其中32μmol·L^-1SanC作用细胞7 d增殖率差异达到最大。与正常组比较,DEX组Runx2,ALP和Osterix mRNA的表达均有一定程度升高(P<0.05);与DEX组比较,不同浓度SanC组依赖性上调Runx2,ALP和Osterix mRNA的表达(P<0.01)。与正常组比较,DEX组Runx2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DEX组比较,SanC干预下细胞Runx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桑根酮C能促进MC3T3-E1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其机制可能与上调Runx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白皮 桑根酮C 分子对接 MC3T3-E1 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