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布曲明治疗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邢象斌 严祥 +1 位作者 张相良 祁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69-370,391,共3页
目的:探讨减肥药西布曲明对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持续10周高脂饮食后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n=20)恢复正常饮食;西布曲明组(n=20)恢复正常饮食,同时给予西布曲明2mg/(kg·d)。另设20只普通饮食大鼠作... 目的:探讨减肥药西布曲明对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持续10周高脂饮食后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n=20)恢复正常饮食;西布曲明组(n=20)恢复正常饮食,同时给予西布曲明2mg/(kg·d)。另设20只普通饮食大鼠作正常对照。4周后处死,分别测定血清肝功能、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血浆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血清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脂、ALT、AST,血清及肝组织MDA,TNFα明显升高,血浆LPL、HL明显下降,病理学检查示明显脂肪性肝炎;与模型组比较,西布曲明组血脂紊乱明显改善,血清ALT、血清及肝组织MDA明显降低,血清AST有下降趋势,血浆LPL、HL明显升高,病理学检查接近正常,但TNFα下降不明显。结论:西布曲明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促进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性肝炎的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布曲明 减肥药物 脂肪肝 大鼠 血清 游离脂肪酸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启动子甲基化致OPCML基因失活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宁 许继德 +3 位作者 元刚 陈洁 陈旻湖 邢象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2367-2371,共5页
目的探讨OPCML基因在胃癌细胞株中的失表达及其与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关系,并分析OPCML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实验组为胃癌细胞株(SGC7901、AGS、MKN28、MKN45、N87、KATOⅢ和SNU1),对照组为正常胃组织,分别采用RT-PCR检... 目的探讨OPCML基因在胃癌细胞株中的失表达及其与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的关系,并分析OPCML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1)实验组为胃癌细胞株(SGC7901、AGS、MKN28、MKN45、N87、KATOⅢ和SNU1),对照组为正常胃组织,分别采用RT-PCR检测两组细胞OPCML mRNA的表达。(2)用亚硫酸盐修饰正常胃组织的DNA和胃癌细胞MKN45的DNA,分别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OPCML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3)实验组为药物处理组,即5-氮胞苷(5-AZA)去甲基化处理胃癌细胞MKN45,对照组为未经药物处理的MKN45,分别采用RT-PCR检测OPCML mRNA的表达变化。(4)RT-PCR检测转染OPCML表达载体及pcDNA3.1空载体后mRNA的表达情况。(5)实验组为OPCML表达载体转染胃癌细胞AGS,对照组为空载体转染胃癌细胞AGS,使用浓度为0.5 mg/mL的新霉素(G418)对转染细胞进行筛选,观察OPCML对胃癌细胞AGS集落形成的影响。结果 (1)在胃癌细胞株中OPCML mRNA的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胃组织。(2)胃癌细胞AGS和MKN45的甲基化程度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3)5-AZA处理MKN45细胞后,OPCML表达上调。(4)OPCML表达载体转染HEK293A、AGS、MKN45细胞后,RT-PCR检测显示OPCML高表达。(5)外源性表达OPCML可抑制胃癌细胞AGS的集落形成率。结论 OPCML基因作为肿瘤抑制基因,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下调。OPCML表达下调与该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密切相关。药物性去甲基化处理能够恢复OPCML的表达。在表达沉默的AGS细胞中外源性表达OPCML,抑制集落形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细胞株 OPCML基因 甲基化
下载PDF
情景模拟在病理生理学CBL+TBL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谭红梅 邢象斌 +4 位作者 刘岗 庄晓东 陈小湧 王蔚东 那晓东 《基础医学教育》 2019年第3期199-202,共4页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将情景模拟应用于CBL+TBL病例讨论教学中,通过创设接近真实的临床情境,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环境、过程进行模拟,让医学生参与其中,进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通过两年的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极...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将情景模拟应用于CBL+TBL病例讨论教学中,通过创设接近真实的临床情境,对疾病发生发展的环境、过程进行模拟,让医学生参与其中,进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通过两年的情景模拟教学实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实用性与互动性,实现了理论与临床的有机结合;同时也培养了医学生医患沟通的能力和技巧,实现了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提升医学生从业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学 情景模拟 CBL TBL 教学方法
下载PDF
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的病理生理学多维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小湧 庄晓东 +4 位作者 邢象斌 谭卫平 蒋兰萍 王蔚东 谭红梅 《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 2023年第5期28-33,共6页
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推动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的医学教学模式是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重要保障。病理生理学作为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不仅是推动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的重要切入点,更是医学教育发展赋予的使命担当。为了构... 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推动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的医学教学模式是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重要保障。病理生理学作为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不仅是推动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的重要切入点,更是医学教育发展赋予的使命担当。为了构建适合“新医科”背景下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以“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为切入点,探索了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加强与临床相关科室合作,组建了基础与临床融合的教学团队,打牢基础与临床融合的根基;进一步结合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基于基础与临床深度融合的多维教学模式,即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以临床病例为载体、以学生团队为主体、以情景模拟为基础的多种教学形式结合的教学新模式。此模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深受学生的喜爱,为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综合素质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新医科”背景下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教学模式 综合素质 CBL TBL 情景模拟
下载PDF
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降低内镜室院内感染中的价值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春飞 邢象斌 +2 位作者 田琼 陈露红 石威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04-207,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改善内镜院内感染的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队列研究方法,将近一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内镜室检查的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8年5月-2018年10月30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月-2019年3月300例作为研...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管理在改善内镜院内感染的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队列研究方法,将近一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内镜室检查的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2018年5月-2018年10月30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月-2019年3月300例作为研究组,对比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前后,内镜室空气合格率、医护人员感染知识知晓率、职业暴露发生率、内镜消毒清洗合格率。结果研究组内镜室空气合格率较为99.0%,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无茵操作率和手卫生合格率均达100%,,而感染知识知晓率为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洗手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内镜感染监测方面,研究组的内镜腔消毒合格率和内镜外表消毒合格率均较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研究组职业暴露发生率0.33%,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管理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内镜室感染的概率,有效减少感染风险事件,同时有利于内镜室护理人员有效增强感染控制意识以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护理管理 内镜 感染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广华 邢象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4年第4期243-244,共2页
关键词 肝脏 非酒精性脂肪肝 发病机制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广华 邢象斌 《黑龙江医学》 2004年第4期273-274,共2页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例不少 ,原因复杂 ,发病机制亦在探索研究中 ,该文献对胰岛素抵抗、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康普费 (Kupffer)细胞与细胞因子、脂质代谢紊乱和铁超载等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关键词 病理学 非酒精性 脂肪肝 发病机制 研究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邢象斌 严祥 +2 位作者 王玉玲 王东海 纪瑞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04年第4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持续10周高脂饮食后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n=20)和阿托伐他汀组(n=20)均恢复正常饮食。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4 mg/kg·d-1)。另设20只普通饮食大鼠作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持续10周高脂饮食后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n=20)和阿托伐他汀组(n=20)均恢复正常饮食。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4 mg/kg·d-1)。另设20只普通饮食大鼠作正常对照。4周后处死,分别测定血清肝功能、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血浆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血清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脂、ALT、AST、血清及肝组织MDA、TNF-α明显升高,血浆LPL、HL明显下降,病理学检查示明显脂肪性肝炎;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血脂紊乱明显改善,血清ALT、AST、血清及肝组织MDA明显降低,血浆LPI、HL明显升高,病理学检查接近正常,但TNF-α下降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促进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性肝炎的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脂肪肝 肝炎 阿托伐他汀
原文传递
OPCML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生物学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明 王永飞 +4 位作者 焦金霞 杨洋 张宁 邢象斌 马三梅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OPCML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因素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OPCML基因对胃癌细胞株AG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OPCML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2)RT-PCR法检测OPCML... 目的:探讨OPCML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因素和预后的关系,并分析OPCML基因对胃癌细胞株AG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8例胃癌组织中OPCML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2)RT-PCR法检测OPCML在正常胃粘膜组织及7株人胃癌细胞中基因的表达情况。(3)构建重组质粒pc DNA3.1-OPCML,转染至胃癌细胞株AGS中,采用CCK8法、平板集落形成实验分析OPCML表达上调对AG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1)OPCML在胃癌组织中低表达的占68.6%,OPCML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OPCML的表达、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P<0.05)。(2)OPCML在胃癌细胞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胃粘膜组织。(3)RT-PCR显示pc DNA3.1-OPCML转染后AGS细胞株中OPCML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CCK8实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均显示OPCML基因对AGS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OPCML在胃癌发病中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可能是一个新的胃癌预后评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OPCML 表达 生物学行为
原文传递
L-薄荷醇制剂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抑制胃蠕动的有效性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文燕 孟凡冬 +9 位作者 张澍田 智发朝 李兆申 薛战雄 和水祥 陈巍峰 陈萦晅 邢象斌 姚晨 吴咏冬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2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目的评价L-薄荷醇制剂(NPO-11)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单次喷洒抑制胃蠕动的有效性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按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两组, 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分别局部喷洒NPO... 目的评价L-薄荷醇制剂(NPO-11)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单次喷洒抑制胃蠕动的有效性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试验方法, 将符合条件的患者按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两组, 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分别局部喷洒NPO-11(含有效成分L-薄荷醇160 mg)或安慰剂20 mL。记录评估给药前、给药后2 min、内镜检查结束时的胃蠕动情况, 由术者评估操作难易程度, 并分析NPO-11抑制胃蠕动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5家研究中心共入组220例患者。NPO-11组共109例, 安慰剂组111例, 两组基线资料相似, 具有可比性。试验药物给药后2 min及内镜检查结束时两个时间点蠕动分级均为1级的受试者比例, NPO-11组为40.37%(44/109), 安慰剂组为16.22%(18/1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 P<0.001), 在上述两个时间点, 与安慰剂组相比, NPO-11组较弱蠕动(1级和2级)的比例分别为67.89%(74/109)、79.82%(87/109), 比安慰剂组46.85%(52/111)、48.65%(54/111)更高;亚组分析显示NPO-11对胃蠕动的抑制效果在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组更显著。结论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 NPO-11局部喷洒可有效抑制胃蠕动, 其效果在幽门螺杆菌抗体阳性组更显著。其安全性较好, 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操作者评估胃镜操作较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检查 胃蠕动 L-薄荷醇
原文传递
改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51例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梦宇 林玉清 +4 位作者 谭年娣 王锦辉 邢象斌 陈旻湖 肖英莲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9-305,共7页
目的评估改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AC并行改良POEM的51例患者,根据芝加哥分类标准分为Ⅰ、Ⅱ、Ⅲ型。应用食管... 目的评估改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对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影响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AC并行改良POEM的51例患者,根据芝加哥分类标准分为Ⅰ、Ⅱ、Ⅲ型。应用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比较改良POEM前后食管动力学变化,24 h食管阻抗-pH监测观察术后反流情况,采用吞咽困难障碍问卷(IDQ)、Eckardt评分和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估A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命质量。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结果AC患者术后3个月、1年的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和整合松弛压(IRP)均低于术前[分别为(23.89±12.68)、(23.44±12.56)mmHg(1 mmHg=0.133 kPa)比(39.29±16.14)mmHg和(16.13±9.43)、(15.37±8.36)mmHg比(30.57±11.31)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20、7.866和7.641、8.909,P均<0.05)。Ⅰ型与Ⅱ型AC患者的LESP和IRP同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改良POEM后食管体部恢复部分收缩功能者术后1年的LESP低于同期食管体部未恢复收缩功能者[(15.38±4.54)mmHg比(25.65±13.1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39,P<0.05)。AC患者术后3个月、1年病理性酸反流发生率分别为7.8%(4/51)、2.0%(1/51)。AC患者术后3个月、1年的IDQ和Eckardt评分均低于术前[分别为4分(0分,10分)、4分(0分,11分)比23分(18分,30分)和2分(1分,3分)、1分(0分,1分)比5分(4分,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036、-6.104和-5.971、-6.209,P均<0.01)。根据Eckardt评分,术后3个月、1年的临床缓解期比例高于术前[98.0%(50/51)、100.0%(51/51)比19.6%(10/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4.76、68.56,P均<0.05)。AC患者术后3个月、1年SF-36问卷一般健康和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术前[0.55分(0.45分,0.70分)、0.55分(0.45分,0.70分)比0.45分(0.30分,0.55分)和0.88分(0.75分,1.00分)、0.88分(0.75分,1.12分)比0.75分(0.75分,1.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39、-4.225和-2.123、-2.320,P均<0.05),健康变化评分均低于术前[3.00分(2.00分,3.00分)、2.00分(1.00分,3.00分)比4.00分(3.00分,4.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827、-4.841,P均<0.05)。改良POEM前后LESP变化值与IRP变化值均呈正相关(r=0.624、0.592,P均<0.01)。结论改良POEM可显著改善AC患者的临床症状和LES松弛功能,术后反流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高分辨率测压 食管阻抗-pH监测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原文传递
DOK2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焦金霞 王永飞 +4 位作者 李明 杨洋 张宁 邢象斌 马三梅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15年第5期689-696,共8页
构建重组质粒pc DNA3.1-DOK2并转染胃癌细胞BGC823,采用平板集落形成、CCK8法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DOK2基因对BGC82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6例胃癌组织中DOK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 构建重组质粒pc DNA3.1-DOK2并转染胃癌细胞BGC823,采用平板集落形成、CCK8法和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过表达DOK2基因对BGC823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16例胃癌组织中DOK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显示,过表达的DOK2基因对BGC823细胞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在所有胃癌组织中,DOK2蛋白低表达占62.93%,且其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DOK2蛋白的表达、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分化程度是影响患者预后生存时间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DOK2 BGC823 生物学行为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