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杰治疗癫痫验案举隅
1
作者 邢赛伟 张杰 韩永升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914-1917,共4页
张杰教授认为癫痫病因为先天禀赋异常、饮食不节、七情失调、颅脑外伤;病机不离风痰热瘀虚。临证古方化裁,自拟加味定痫丸,临床治疗癫痫常用白附子、僵蚕、全蝎;白矾、郁金;天麻、钩藤;半夏、胆南星;琥珀、茯苓、茯神;龙骨、牡蛎;菖蒲... 张杰教授认为癫痫病因为先天禀赋异常、饮食不节、七情失调、颅脑外伤;病机不离风痰热瘀虚。临证古方化裁,自拟加味定痫丸,临床治疗癫痫常用白附子、僵蚕、全蝎;白矾、郁金;天麻、钩藤;半夏、胆南星;琥珀、茯苓、茯神;龙骨、牡蛎;菖蒲、远志;山楂、神曲、麦芽等。临证治疗谨守病机,灵活变通,病人常获良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加味定痫丸 名医经验 张杰
下载PDF
新安医家通因通用之法治疗产后恶露不尽验案3则 被引量:3
2
作者 邢赛伟 岳宏发 王茎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34-35,共2页
新安医学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医学流派。新安医家临证应用通因通用之法治疗产后恶露不尽效果显著。以新安医家孙一奎《孙文垣医案》、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治疗产后恶露不尽验案3则为例,探析通因通用之法在产后恶露不尽中的独特应用。
关键词 通因通用 新安医家 孙文垣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产后恶露不尽
下载PDF
新安医家孙一奎辨治颤证特色探微 被引量:2
3
作者 邢赛伟 韩永升 黄辉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第9期1613-1616,共4页
通过对孙一奎《赤水玄珠·颤振门》、《医旨绪余·颤振》中的颤证诊疗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孙一奎对颤证一病所提出的下虚上实,虚为肝肾亏虚,实为肝阳、肝风、痰火,木克脾土、肝脾失调,以及老年阴血亏虚等病因病机和补金平木... 通过对孙一奎《赤水玄珠·颤振门》、《医旨绪余·颤振》中的颤证诊疗特点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孙一奎对颤证一病所提出的下虚上实,虚为肝肾亏虚,实为肝阳、肝风、痰火,木克脾土、肝脾失调,以及老年阴血亏虚等病因病机和补金平木、清痰调气,镇火平肝、消痰定颤,健脾益气、抑强扶弱,养血祛风、宁心安神等治则治法,并分析总结其在《赤水玄珠·颤振门》中所载摧肝丸、参术汤、《本事》钩藤散、《统旨》秘方补心丸、《统旨》秘方定心丸等治颤方药。同时能够为临床诊疗颤证提供思路,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一奎 颤证 《赤水玄珠》 《医旨绪余》 新安医家
下载PDF
Wilson病中医证候与其相关客观化指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邢赛伟 饶娆 +3 位作者 曹泽妤 吴桐 陈尚志 韩永升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近年来的研究围绕Wilson病(Wilson s disease,WD)中医证候与一般信息、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肝肾功能、神经递质、氧化应激指标、尿代谢谱、铜代谢、骨代谢、脂质代谢、肝纤维化、影像学、角膜K-F环、相关测验量表评分... 近年来的研究围绕Wilson病(Wilson s disease,WD)中医证候与一般信息、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肝肾功能、神经递质、氧化应激指标、尿代谢谱、铜代谢、骨代谢、脂质代谢、肝纤维化、影像学、角膜K-F环、相关测验量表评分、基因等的相关性展开,为WD中医证候的确定和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利用WD中医证候与临床客观化指标的相关性以及运用临床客观化指标诊断中医证候是解决临床问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病 中医证候 客观化指标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证候分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邢赛伟 刘沁源 +1 位作者 饶娆 韩永升 《河北中医》 2023年第9期1567-1570,共4页
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中医病因病机有先天禀赋不足、铜毒内聚,伏毒阻络,或其他病因病机。WD的辨证分型方法有基于文献回顾性研究、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WD中医临床路径、自拟WD中医辨证量表等;辨证分型... 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中医病因病机有先天禀赋不足、铜毒内聚,伏毒阻络,或其他病因病机。WD的辨证分型方法有基于文献回顾性研究、八纲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WD中医临床路径、自拟WD中医辨证量表等;辨证分型结果最多有13型,最少有3型。因此,中医对WD病因病机的认识纷繁复杂,对WD证候分型标准认识存在较大偏差,故加大WD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的规范化、客观化、可视化研究是解决临床问题的关键。收集近10年公开发表的关于WD的中医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中医对WD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的认识,并针对其局限性进行思考和下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病因证候 辨证分型 综述
下载PDF
明代新安医家吴崐《针方六集》从气血角度运针用药的特色
6
作者 邢赛伟 黄辉 王茎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1期52-54,共3页
吴崐是明代著名的新安医家,著述甚丰。其《针方六集》一书运针用药重视气血的作用,特色鲜明,故试从审气保元、候气得气、祛除败血、气血有异、气血和调等多个角度,分析其运针用药特点,《针方六集》不论理论价值还是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 吴崐是明代著名的新安医家,著述甚丰。其《针方六集》一书运针用药重视气血的作用,特色鲜明,故试从审气保元、候气得气、祛除败血、气血有异、气血和调等多个角度,分析其运针用药特点,《针方六集》不论理论价值还是对于临床的指导意义都非同一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崐 针方六集 气血 针药 新安医家
下载PDF
张杰运用下瘀血汤治验4则 被引量:5
7
作者 唐胜强 邢赛伟 +2 位作者 梁雪 季阳 张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总结张杰教授临床运用下瘀血汤的经验,探讨其临证应用本方的思路。[方法]选取张杰教授运用下瘀血汤治疗肝硬化、输卵管堵塞、冠心病、颈总动脉斑块之验案4则,并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用药特点等方面对验... [目的]总结张杰教授临床运用下瘀血汤的经验,探讨其临证应用本方的思路。[方法]选取张杰教授运用下瘀血汤治疗肝硬化、输卵管堵塞、冠心病、颈总动脉斑块之验案4则,并结合历代医家的相关论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用药特点等方面对验案进行分析。[结果]张师认为,下瘀血汤中虫之咸寒走窜,桃仁之苦温推陈,大黄之苦寒荡涤,药专力宏,破血逐瘀之力颇强,只要抓住“瘀”这一主要病机,此方不仅可以治疗产妇瘀血内结之腹痛及妇人瘀阻胞宫之经水不利,灵活加减配伍后可广泛应用于多个部位的瘀血病证。张师运用此方治疗肝郁脾虚、痰毒瘀阻之肝积,胸阳不振、心脉瘀阻之胸痹,冲任虚寒、瘀阻胞宫之不孕,肝郁气滞、痰瘀内停之眩晕,疗效显著。[结论]张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下瘀血汤加减治疗多种瘀血病证,扩大了经方的应用范围,经验特色鲜明,值得学习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瘀血汤 肝硬化 冠心病 输卵管堵塞 颈总动脉斑块 医案 张杰 名老中医经验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邢赛伟 饶娆 +1 位作者 曹泽妤 韩永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4期64-68,共5页
收集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中医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中医在WD上的治疗方法,并针对其局限性进行思考和下一步研究提出展望。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药治疗涉及肝豆汤、肝豆灵、自拟方、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尤其... 收集近10年来公开发表的关于肝豆状核变性(WD)的中医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中医在WD上的治疗方法,并针对其局限性进行思考和下一步研究提出展望。肝豆状核变性的中医药治疗涉及肝豆汤、肝豆灵、自拟方、针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尤其对肝豆汤、肝豆灵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颇为成熟,然WD病因病机、中医药治疗并不统一,探究WD的共性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建立比较完整、系统的WD中医药治疗体系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基于玄府气液理论治疗脱发 被引量:5
9
作者 闫可可 邢赛伟 +3 位作者 席俊羽 肖孟勇 杨萍萍 吴劲松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42-45,共4页
脱发症,属于中医“斑秃”“油风”等范畴,是皮肤科中常见疾病。其病因多样、病机复杂,然笔者发现玄府郁闭是其基本病机,采用通玄补虚、辛香通玄、通玄润燥、通玄泻火之法,可取得良好疗效,并基于“玄府气液理论”,说明脱发之病因病机、... 脱发症,属于中医“斑秃”“油风”等范畴,是皮肤科中常见疾病。其病因多样、病机复杂,然笔者发现玄府郁闭是其基本病机,采用通玄补虚、辛香通玄、通玄润燥、通玄泻火之法,可取得良好疗效,并基于“玄府气液理论”,说明脱发之病因病机、治则治法,为该病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府气液理论 脱发 病因 病机 治则 治法
下载PDF
张杰教授辨治郁证经验探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沁源 邢赛伟 +2 位作者 洪靖 唐胜强 张杰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8期11-13,共3页
中医郁证分为广义郁证和狭义郁证,广义郁证是由于七情不遂、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一类病证,狭义郁证包括西医学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其患病率、致残率均高,对患者身心和社会均造成影响,故探索狭义郁证的治法非常重要。从病因病机、辨治... 中医郁证分为广义郁证和狭义郁证,广义郁证是由于七情不遂、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一类病证,狭义郁证包括西医学的抑郁症、焦虑症等疾病,其患病率、致残率均高,对患者身心和社会均造成影响,故探索狭义郁证的治法非常重要。从病因病机、辨治思路、临证分型等方面系统阐述张杰教授治疗郁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张杰教授认为郁证以情志失调为主,六郁互杂为辅,肝脾失调为本;治疗上理气开郁,虚实分治,肝脾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杰 郁证 中医 经验 肝脾建中 医案
下载PDF
张杰辨治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经验探析
11
作者 唐胜强 洪靖 +2 位作者 邢赛伟 李佩佩 张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08-411,共4页
[目的]总结张杰教授辨治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阅读张师著作,整理分析相关医案,总结张师辨治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结果]张师认为肝硬化的病位在肝,涉及脾肾,并创“虚、毒、瘀”理论,认为... [目的]总结张杰教授辨治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诊,阅读张师著作,整理分析相关医案,总结张师辨治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的经验,并附验案一则。[结果]张师认为肝硬化的病位在肝,涉及脾肾,并创“虚、毒、瘀”理论,认为正虚是该病发生的前提和内在条件,肝炎病毒(湿热毒邪)侵及血分,戕害肝体是重要的发病因素,肝木失疏,脾土失运,肾失开阖,痰湿浊毒瘀阻肝络为发病病机,致腹腔内形成癥积痞块等顽疾。治疗上,张师主张肝脾建中,兼顾肾脏以补虚治本;利湿清热,解毒以祛邪;化瘀消癥,气血水并治。所附医案,张师辨为肝郁脾虚、浊毒瘀滞,治宜疏肝健脾、化瘀消癥、利湿解毒,以桂枝人参汤、小柴胡汤、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收效甚佳。[结论]张师临床辨治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以“虚、毒、瘀”理论为主线,善从肝脾入手,以肾为本,思路清晰,经验特色鲜明,拓宽了该病的诊治思路,值得学习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虚、毒、瘀 肝脾建中 医案 临证经验 张杰
下载PDF
张杰运用经方治疗积聚病经验
12
作者 唐胜强 邢赛伟 张杰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总结张杰运用经方治疗积聚病的经验,探讨其辨治思路。[方法]通过临床跟诊,整理分析张老治疗的积聚病验案4则,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经方运用等方面对验案进行分析。[结果]张老认为,结节、肌瘤、囊肿等体内有形之物多为阴寒凝聚所... [目的]总结张杰运用经方治疗积聚病的经验,探讨其辨治思路。[方法]通过临床跟诊,整理分析张老治疗的积聚病验案4则,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经方运用等方面对验案进行分析。[结果]张老认为,结节、肌瘤、囊肿等体内有形之物多为阴寒凝聚所致,阴气凝滞,非阳不运,故而重视阳气的生理作用,并提出“脾阳为本,肾阳为根”的理论。临证以合方治难病,重剂治大病,处方用药注重温阳化气,俾阳气的通达、外展、温煦功能恢复,则湿、寒、痰、瘀易散。[结论]张老治疗积聚病,以“阳化气,阴成形”理论为根本,结合自身经验,重视阳气,合方用药,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与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积聚 医案 名老中医 临证经验 张杰
下载PDF
张杰运用“和法”辨治杂症验案举隅
13
作者 席俊羽 邢赛伟 +2 位作者 季阳 赵建根 张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2期255-257,共3页
"和法"是中医治疗方法中极具特色的一类治法,其内涵丰富,临床运用广泛。张杰教授在临床上擅长对"和法"的灵活运用,效如桴鼓。文章介绍了调和阴阳,治疗绝经前后诸症;调和寒热,治疗口糜反复不愈;调和肝脾,治疗妇科癥... "和法"是中医治疗方法中极具特色的一类治法,其内涵丰富,临床运用广泛。张杰教授在临床上擅长对"和法"的灵活运用,效如桴鼓。文章介绍了调和阴阳,治疗绝经前后诸症;调和寒热,治疗口糜反复不愈;调和肝脾,治疗妇科癥瘕积聚证术后3则验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名老中医 和法 调和 张杰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在校大学生舌象调查分析和养生保健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栋梁 谢振 +2 位作者 岳宏发 邢赛伟 李凌基 《科教文汇》 2019年第33期97-99,共3页
目的:以舌象为切入点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并结合日常生活习惯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相应的养生保健机制。方法:以在校本科生为对象,对其舌象进行现场观察、统计和分析,并对其日常生活习惯进行调查,以舌象统计结果为主,日常生活... 目的:以舌象为切入点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并结合日常生活习惯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建立相应的养生保健机制。方法:以在校本科生为对象,对其舌象进行现场观察、统计和分析,并对其日常生活习惯进行调查,以舌象统计结果为主,日常生活统计为辅,分析在校大学生的健康状况,提出相应的养生保健方法。结果:正常舌象所占比例仅有38.7%,淡白舌、齿痕舌、厚白苔是非正常舌象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舌象。结论:结合舌象统计结果与现场调查结果推知,舌象不满足正常条件的原因大多为气血阴阳亏虚,应选择相应的养生保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舌象 养生保健
下载PDF
“阳化气、阴成形”的临床运用
15
作者 邢赛伟 唐胜强 张杰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92-4195,共4页
文章梳理张杰教授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认识,总结其运用此理论辨治内科杂病的经验。张教授认为“阳化气”与“阴成形”有机统一、动态平衡,才构成了人体的形与神俱,才维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阳化气... 文章梳理张杰教授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化气,阴成形”理论的认识,总结其运用此理论辨治内科杂病的经验。张教授认为“阳化气”与“阴成形”有机统一、动态平衡,才构成了人体的形与神俱,才维持了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是疾病产生的机理,基于此提出“阳气为重,脾阳为本”“重视气化,阳贵乎通”“阴凝之物,渐而成形”“阳气用事,阴渐不足”的病理观;在治疗上根据阳虚、阳郁、阳化气太过的不同,分别采用温阳以促气化、通达阳气以促气化、益阴和阳的治法;并用“阳化气、阴成形”理念指导临床应用,文末附肺结节案、抑郁症案、甲亢案三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名医经验 张杰
原文传递
新安医家吴崑《医方考》气血理论思想探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邢赛伟 王茎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25-28,共4页
对《医方考》中所体现的吴崑的气血理论思想进行探析。其重视气在人体中的作用,尤其强调元气的重要作用,指出气虚的诊断应当四诊合参,辨证准确后方可补气,临证以顾护元气为首务,喜用独参汤大补元气,并擅以六君子汤培补中气。同时,吴崑... 对《医方考》中所体现的吴崑的气血理论思想进行探析。其重视气在人体中的作用,尤其强调元气的重要作用,指出气虚的诊断应当四诊合参,辨证准确后方可补气,临证以顾护元气为首务,喜用独参汤大补元气,并擅以六君子汤培补中气。同时,吴崑认为七情不调可致气病,擅于行无形之气。在营血方面,吴崑受朱丹溪影响,认为阴血易亏而难成。对于血虚之证,其认为应通过药物调和五脏功能以滋补阴血,而非通过药物直接生血。对于出血之证,其指出血热出血当分虚实,实火可攻,虚火可补;下焦出血则以"通""凉"二字立法,引而竭之。在气与血的关系方面,其认为二者互根互用,一损俱损,气血互生,气病可及血,血病可及气,临证治疗应统筹兼顾,气血并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方考》 气血理论思想 新安医家 吴崑
原文传递
张梅论治甲状腺结节经验撷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董 邢赛伟 +1 位作者 王苗苗 张梅 《湖南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51-53,共3页
介绍张梅教授辨治甲状腺结节的经验。张教授认为饮食不节、七情不畅、劳倦内伤系甲状腺结节形成的根本原因,而元气化生功能异常是甲状腺结节产生的本虚病机,气滞、痰凝、血瘀互结是甲状腺结节产生的标实病机。并提出补元气、促元气气化... 介绍张梅教授辨治甲状腺结节的经验。张教授认为饮食不节、七情不畅、劳倦内伤系甲状腺结节形成的根本原因,而元气化生功能异常是甲状腺结节产生的本虚病机,气滞、痰凝、血瘀互结是甲状腺结节产生的标实病机。并提出补元气、促元气气化以治本,行气、化痰、散瘀以治标的治则,临床常用健脾胃、促元气,畅情志、调气机,化痰结、散瘀血的治法,并指导临床运用,每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瘿病 元气化生 名医经验 张梅
原文传递
痉挛性斜颈嗅觉功能量化评估临床研究
18
作者 吴桐 韩永升 +5 位作者 陈科璞 汪世靖 舒山 曹泽妤 陈尚志 邢赛伟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5,11,共6页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spastic torticollis,ST)的嗅觉障碍及其临床特征,分析ST患者与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收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的诊断明确的ST患者共32例,以及与患者组左右利手、... 目的探讨痉挛性斜颈(spastic torticollis,ST)的嗅觉障碍及其临床特征,分析ST患者与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的关系。方法收取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的诊断明确的ST患者共32例,以及与患者组左右利手、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大致匹配的健康对照者32例。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发的气味嗅棒对ST组和对照组进行嗅觉阈值、嗅觉分辨、嗅觉识别评估,使用西多伦多痉挛性斜颈评分量表(TWSTRS)、评估ST组的运动症状、残疾指数和疼痛评分,比较两组间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评分的差异,并分析ST患者嗅觉功能与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ST组的嗅觉阈值、嗅觉分辨、嗅觉识别及嗅觉功能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01),ST组的HAMA(P=0.007)、HAMD(P=0.023)、PSQI(P<0.001)分数均高于对照组,MoCA评分(P>0.05,表1)两组之间无差异性。(2)ST患者的嗅觉识别功能总分与MoCA呈正相关(r=0.589,P=0.000)、与年龄呈负相关(r=-0.385,P=0.03),嗅觉功能与病程、TWSTRS运动评分、TWSTRS残疾评分、TWSTRS疼痛评分、HAMA、HAMD、PSQI无相关性。结论ST患者的嗅觉障碍发生率高,表现为嗅觉阈值、嗅觉分辨、嗅觉识别功能的全面降低,ST的嗅觉障碍与运动症状、疼痛、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嗅觉功能 嗅棒 运动症状 非运动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