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19年甲型流感病毒实验室诊断及流行态势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邬兴炳 李情操 应欣宇 《现代实用医学》 2020年第5期515-517,共3页
目的了解本地区甲型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的发生率、流行趋势及为实施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拟诊甲流患者送检的呼吸道标本进行分析,分别行甲流胶体金抗原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相关数据... 目的了解本地区甲型流感(以下简称甲流)的发生率、流行趋势及为实施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拟诊甲流患者送检的呼吸道标本进行分析,分别行甲流胶体金抗原和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结果共送检8539人次呼吸道标本,病毒核酸检测法的阳性率为26.06%,胶体金法的阳性率为15.8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甲型流感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其中以冬春季节高发,夏季和秋季发病率较低,不同年份略有差异。2019年的1~4月和11~12月份甲流的阳性率明显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现一定上升趋势。男女患者阳性率分别为25.30%(1 015/4 013)和26.70%(1 210/4 52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阳性率的年龄构成比从大到小依次为0~5岁、6~15岁、≥60岁、26~59岁和16~25岁。结论目前甲流病毒的实验室确诊检测首选病毒核酸法,胶体金法可以作为快速诊断的有效补充;甲流病毒的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其易感人群以婴幼儿和老人为主,本地区发病率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核酸检测 季节性 易感人群
下载PDF
肝胆胰疾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敏分析
2
作者 邬兴炳 李情操 +1 位作者 陆才德 许小敏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3期354-356,共3页
目的分析肝胆胰疾病患者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为疾病相关科室血流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肝胆胰(肝移植)外科、肝胆胰疝微创外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感染科152例肝胆胰疾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情况进... 目的分析肝胆胰疾病患者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为疾病相关科室血流感染的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来自肝胆胰(肝移植)外科、肝胆胰疝微创外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感染科152例肝胆胰疾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2株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8.3%(119/152),革兰阳性茵占17.8%(27/152),厌氧菌占1.3%(2/152),真菌占2.6%(4/152)。居前6位的病原体依次为大肠埃希菌(38.8%)、克雷伯菌属(17.8%)、肠杆菌属(7.2%)、肠球菌属(11.8%)、链球菌属(5.3%)、铜绿假单胞菌(3.9%)。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无耐药,但两者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及红霉素的耐药率明显不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茵属中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株分别占64.4%和29.6%,且已产生对碳青酶烯类耐药菌株,对碳青酶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达1.7%和3.7%。结论肝胆胰疾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茵属是其最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产ESBLs株的比例较高,需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老年医学科患者艰难梭菌检测结果与定植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顾吉娜 金慧 +6 位作者 蔡雅卫 陈琳 沈林海 韦凌娅 倪晓平 胡耀仁 邬兴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83-2185,共3页
目的研究医院老年医学科患者粪便中艰难梭菌的检出率,并分析定植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14日开展横断面调查,留取老年医学科78例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并利用多重... 目的研究医院老年医学科患者粪便中艰难梭菌的检出率,并分析定植危险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014年12月14日开展横断面调查,留取老年医学科78例住院患者的粪便标本,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厌氧培养,并利用多重PCR技术进行艰难梭菌毒素基因检测,同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艰难梭菌定植高危因素分析;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8例患者中艰难梭菌培养阳性36例,阳性率46.15%,均为无症状携带患者;36株艰难梭菌中有tcdA+/tcdB+基因14株占38.89%,tcdA-/tcdB-基因18株占50.00%,tcdA-/tcdB+基因4株占11.11%;患者年龄、住院日、1个月内鼻饲管及抗菌药物的使用为其定植高危因素。结论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患者艰难梭菌定植率高,年龄、住院日、1个月内鼻饲管及抗菌药物的使用为其定植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危险因素 细菌定植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主动筛查与预防控制措施对ICU患者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顾吉娜 陈琳 +4 位作者 刘鹏 蔡挺 邬兴炳 潘红 赵伟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481-2483,共3页
目的评估主动筛查(ASC)结合接触隔离、普遍去定植措施在预防控制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对入住综合ICU估计住院日>48h的患者1 373例进行ASC,其中干预前560例、干预后813例... 目的评估主动筛查(ASC)结合接触隔离、普遍去定植措施在预防控制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的效果。方法 2013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对入住综合ICU估计住院日>48h的患者1 373例进行ASC,其中干预前560例、干预后813例;监测MDROs阳性检出率及感染率,对MDROs阳性定植患者进行接触隔离措施,比较干预前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ECO)、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ESBLs-KPN)的医院感染率。结果患者干预前入ICU时ASC的MRSA、ESBLs-ECO、ESBLs-KPN检出率分别为3.04%、51.61%、14.11%,干预后分别为2.95%、55.10%、15.62%,干预措施前后MDROs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SC阴性患者相比,ASC阳性患者更易获得相应细菌的ICU感染;干预前MRSA、ESBLs-ECO、ESBLs-KPN的日感染率分别为3.37‰、3.37‰、3.55‰,干预后日感染率分别为1.38‰、1.53‰、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C结合接触隔离、普遍去定植措施能有效降低MRSA、ESBLs-ECO、ESBLs-KPN的ICU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筛查 多药耐药菌 预防控制 措施
原文传递
ICU多药耐药菌主动筛查结果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琳 顾吉娜 +4 位作者 刘鹏 蔡挺 邬兴炳 潘红 赵伟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4844-4846,共3页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主动筛查结果,为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869例综合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主动筛查其出入ICU时MDROs阳性率,分析MDROs定植/感染的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药耐药菌(MDROs)主动筛查结果,为制定预防控制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前瞻性研究2013年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869例综合ICU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主动筛查其出入ICU时MDROs阳性率,分析MDROs定植/感染的危险因素,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4例患者入ICU时检出MDROs阳性率为41.89%,出ICU时增至500例检出MDROs阳性率为57.54%(P<0.01);细菌种类均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ESBLs-ECO)为主,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ICU住院时间、患者来源、导尿管的使用、入住非感染控制护士管理的床位为MDROs定植/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MDROs极易在ICU传播,住院时间、患者来源、导尿管的使用、入住非感染控制护士管理的床位与MDROs定植/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筛查 多药耐药菌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集束化预防措施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顾吉娜 邬兴炳 陈琳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5年第3期33-35,共3页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line,CL)在ICU的广泛应用,其相关血流感染也日益突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增加住院费用,而且会显著增加其病死... 随着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line,CL)在ICU的广泛应用,其相关血流感染也日益突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associ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增加住院费用,而且会显著增加其病死率[1-2]。近年来研究发现,合理的CL置管、维护及改进方案能减少患者CLABSI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静脉导管 预防措施 革兰阴性菌 医院获得性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洋葱假单胞菌 三通开关 白色假丝酵母菌 痰培养结果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干预在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预防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邬兴炳 李情操 陆才德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30-534,共5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干预在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预防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肝移植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7岁。采用同期非...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干预在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预防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肝移植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7岁。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选取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干预患者纳入干预组,常规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各25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肠道菌群结构,比较术后肠道细菌移位和腹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肠球菌均呈上升趋势,而肠杆菌下降,非发酵菌和念珠菌均无明显变化。术后第15天干预组肠道肠杆菌、肠球菌和念珠菌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术后第7天和第15天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相对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肠杆菌和术后第15天肠球菌相对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失衡。干预组术后第7天和第15天双歧杆菌/肠杆菌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肠道细菌移位发生率32.0%(8/25),其中6例为肠道细菌移位引起的腹腔感染;干预组肠道细菌移位发生率为8%(2/25),其中1例为肠道细菌移位引起的腹腔感染。干预组肠道细菌移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道细菌移位且腹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移植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干预,改善术后肠道菌群失衡,可以降低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对于减少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肠道微生态 细菌移位 腹腔感染
原文传递
丹毒住院患者53例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顾吉娜 邬兴炳 陈琳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39-242,共4页
丹毒(erysipelas)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丹毒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累及真皮浅层的网状淋巴管炎,临床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分界线,其主要病变特点是炎症侵犯皮肤层,蔓延迅速,治疗困难,极... 丹毒(erysipelas)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丹毒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累及真皮浅层的网状淋巴管炎,临床表现为局部的红、肿、热、痛,与正常组织有明显的分界线,其主要病变特点是炎症侵犯皮肤层,蔓延迅速,治疗困难,极易复发,病情严重者可能出现化脓性淋巴管炎、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等严重并发症,而一旦演变为脓毒血症性休克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常危及患者生命,其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毒 危险因素 链球菌感染
原文传递
布鲁菌病四例报告及临床思考
9
作者 邬兴炳 顾吉娜 陈琳 《现代医学》 2015年第3期391-39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牧区伴随发热症状的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早期诊断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布鲁菌病住院患者的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表现为发热、疲劳、多汗、关节...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牧区伴随发热症状的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早期诊断经验。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4例布鲁菌病住院患者的就诊经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结果: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可表现为发热、疲劳、多汗、关节疼痛、睾丸痛、肝脾大等,但缺乏特异性,羊及其制品为主要传染源。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行实验室检查中血培养的采集方式及时间至关重要,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菌病 非牧区 发热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