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覃惠洵 高文 +4 位作者 覃彬 张皆德 覃城 邬剑雄 陈红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413-417,共5页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成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中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2段闭塞是AIS最常见的亚型。与颈内动脉和MCA M1段相比,M2段更加壁薄、纤细、迂曲,因此目前针对血管内治疗M2段AI...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成人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其中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M2段闭塞是AIS最常见的亚型。与颈内动脉和MCA M1段相比,M2段更加壁薄、纤细、迂曲,因此目前针对血管内治疗M2段AIS仍存在争议。该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血管内治疗M2段AIS的相关研究,重点总结了取栓治疗与标准内科治疗对M2段闭塞疗效的差异,并分别比较了两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机械取栓 血管内治疗 血管再通
下载PDF
高血栓负荷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直接机械血栓切除与桥接治疗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覃惠洵 高文 +3 位作者 张皆德 邬剑雄 覃彬 陈红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8期567-573,共7页
目的:比较直接机械血栓切除(mechanical thrombectomy, MT)与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VT)桥接MT(IVT+MT)治疗高血栓负荷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柳州市人民... 目的:比较直接机械血栓切除(mechanical thrombectomy, MT)与静脉溶栓(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VT)桥接MT(IVT+MT)治疗高血栓负荷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栓负荷评分≤6分并接受血管内治疗(MT或IVT+MT)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对直接MT组与IVT+MT组的基线临床资料、手术情况、临床转归、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在卒中发病后90 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转归评价,0-2分定义为转归良好,>2分定义为转归不良。采用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转归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115例,年龄(65.4±12.0)岁,男性70例(60.9%);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18.0(14.0-22.0)分;直接MT组70例(60.9%),IVT+MT组45例(39.1%);49例(42.6%)转归良好,66例(57.4%)转归不良。直接MT组发病至腹股沟穿刺时间[210(130-255)min对230(187-268)min;Z=-1.982, P=0.047]和发病至血管成功再通时间[283(228-358)min对320(268-385)min;Z=-2.017, P=0.044]显著短于IVT+MT组,但血管成功再通率(84.4%对81.4%;χ^2=0.173, P=0.677)、术后有症状颅内出血发生率(6.7%对7.1%;P=1.000)以及90 d转归良好率(40.0%对44.3%;χ^2=0.206, P=0.650)与IVT+MT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尽管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1±7.1)d对(10.6±6.6)d;t=1.128, P=0.262],但直接MT组住院总费用显著低于IVT+MT组[80 328(63 214-101 136)CNY对88 517(68 001-115 590)CNY;Z=-1.972, P=0.049]。多变量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基线收缩压较高[优势比(odds ratio, OR)1.03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1.005-1.062;P=0.019]、基线NIHSS评分较高( OR 1.117,95% CI 1.029-1.213;P=0.008)和基线阿尔伯塔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较低( OR 0.189,95% CI 0.056-0.641;P=0.008)与转归不良独立相关,而血管内治疗方式与转归无独立相关性。 结论:对于高血栓负荷的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直接MT的血管成功再通率和临床转归良好率与IVT+MT相当,但花费更少。因此,直接MT可能是治疗高血栓负荷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缺血 颅内血栓形成 血栓切除术 血管内手术 血栓溶解疗法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鼻咽癌合并脑梗死十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亚媛 梁志坚 +3 位作者 秦超 程道宾 邬剑雄 虞丽霞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1-414,共4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鼻咽癌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结... 目的 探讨鼻咽癌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鼻咽癌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鼻咽癌患者3 822例,其中符合鼻咽癌合并脑梗死入组标准的10例(0.262%),均为男性;年龄39~70岁,平均51岁.10例鼻咽癌均为鳞状细胞癌,其中7例已发生转移.10例患者中3例存在1种以上传统脑梗死危险因素,7例无传统脑梗死危险因素.在脑梗死急性期内行头颅MRI平扫、弥散加权(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发现,脑内仅有单一病灶者2例;分布在2个及以上动脉供血区且有2个及以上病灶者8例.血液学检查发现,7例患者血液中D-二聚体水平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鼻咽癌合并脑梗死患者多缺乏传统脑梗死危险因素;外周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一次发病出现累及多个动脉供血区的多发性梗死灶可能是其主要临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鼻咽肿瘤 脑梗塞 临床特点 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