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邬建安:想象的“力”
1
作者
周卓涵
邬建安
(
图
)
《青年视觉》
2022年第1期142-149,共8页
神话也被当作一种历史,其显而易见的虚构性、浪漫的特征、模糊的历史性,使之成为回望过去的一种手段。艺术家鄂建安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上古神话为题材,并以超凡的想象力对其中的哲学性进行了现代化的更新与转化,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语...
神话也被当作一种历史,其显而易见的虚构性、浪漫的特征、模糊的历史性,使之成为回望过去的一种手段。艺术家鄂建安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上古神话为题材,并以超凡的想象力对其中的哲学性进行了现代化的更新与转化,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鄂建安对传统艺术和民间文化的研习有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注力于传统皮影和剪纸艺术,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与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构性
上古神话
建安
剪纸艺术
民间文化
哲学性
想象力
现代化
原文传递
郭建安:艺术作为一种仪式
2
作者
吉丽
邬建安
(
图
)
《艺术与设计》
2021年第6期128-133,共6页
提到仪式,我们会想到什么?传统庆典、祭祀方式还是奶奶家的饭桌?邬建安说:“人们说到‘仪式’时,都是在强调整体。就像军队一定要讲仪式,宗教一定要讲仪式,这些仪式都是将个体凝聚成一个有力量的集体的方式。”他把自己最近的个展定名...
提到仪式,我们会想到什么?传统庆典、祭祀方式还是奶奶家的饭桌?邬建安说:“人们说到‘仪式’时,都是在强调整体。就像军队一定要讲仪式,宗教一定要讲仪式,这些仪式都是将个体凝聚成一个有力量的集体的方式。”他把自己最近的个展定名为《仪式》,展览以“仪式”为线索,展出面具系列、化身系列、五百笔系列,以及艺术家于2019年威尼斯穆拉诺岛驻留期间完成的玻璃雕塑系列《看不见的面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安
仪式
威尼斯
原文传递
“借景”:当代艺术中的民俗景观
3
作者
周卓涵
邬建安
(
图
)
Gijs Frieling(
图
)
《青年视觉》
2022年第1期140-141,共2页
“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之所以借景,一般是因为园中的景物不足以尽兴,又或是由于空间狭小。而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
“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之所以借景,一般是因为园中的景物不足以尽兴,又或是由于空间狭小。而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开辟视野,去除障碍,并以此突破园林的界限,从而使有限的空间变得无限,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也由此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冶》
借景
造园家
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当代艺术
计成
空间狭小
原文传递
题名
邬建安:想象的“力”
1
作者
周卓涵
邬建安
(
图
)
机构
不详
出处
《青年视觉》
2022年第1期142-149,共8页
文摘
神话也被当作一种历史,其显而易见的虚构性、浪漫的特征、模糊的历史性,使之成为回望过去的一种手段。艺术家鄂建安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上古神话为题材,并以超凡的想象力对其中的哲学性进行了现代化的更新与转化,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鄂建安对传统艺术和民间文化的研习有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注力于传统皮影和剪纸艺术,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与改造。
关键词
虚构性
上古神话
建安
剪纸艺术
民间文化
哲学性
想象力
现代化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郭建安:艺术作为一种仪式
2
作者
吉丽
邬建安
(
图
)
机构
不详
出处
《艺术与设计》
2021年第6期128-133,共6页
文摘
提到仪式,我们会想到什么?传统庆典、祭祀方式还是奶奶家的饭桌?邬建安说:“人们说到‘仪式’时,都是在强调整体。就像军队一定要讲仪式,宗教一定要讲仪式,这些仪式都是将个体凝聚成一个有力量的集体的方式。”他把自己最近的个展定名为《仪式》,展览以“仪式”为线索,展出面具系列、化身系列、五百笔系列,以及艺术家于2019年威尼斯穆拉诺岛驻留期间完成的玻璃雕塑系列《看不见的面孔》。
关键词
建安
仪式
威尼斯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借景”:当代艺术中的民俗景观
3
作者
周卓涵
邬建安
(
图
)
Gijs Frieling(
图
)
机构
不详
出处
《青年视觉》
2022年第1期140-141,共2页
文摘
“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之所以借景,一般是因为园中的景物不足以尽兴,又或是由于空间狭小。而园林中的借景有收无限于有限之中的妙用,开辟视野,去除障碍,并以此突破园林的界限,从而使有限的空间变得无限,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也由此改变。
关键词
《园冶》
借景
造园家
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当代艺术
计成
空间狭小
分类号
TU9 [建筑科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邬建安:想象的“力”
周卓涵
邬建安
(
图
)
《青年视觉》
2022
0
原文传递
2
郭建安:艺术作为一种仪式
吉丽
邬建安
(
图
)
《艺术与设计》
2021
0
原文传递
3
“借景”:当代艺术中的民俗景观
周卓涵
邬建安
(
图
)
Gijs Frieling(
图
)
《青年视觉》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