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保护急性肝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谢一潋 邬怡怡 吴洲笑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14期1467-1473,1478,I0003,共9页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核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通路研究姜黄素对急性肝损伤的可能保护机制,为其用于急性肝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损伤组、姜黄素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 目的基于线粒体自噬-核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NLRP3)炎症小体通路研究姜黄素对急性肝损伤的可能保护机制,为其用于急性肝损伤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损伤组、姜黄素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姜黄素+3MA组,每组6只。除对照组外,其余4组腹腔注射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D-GalN)建立肝脏损伤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建模前5天,姜黄素组和姜黄素+3MA组大鼠按5 mL/kg灌饲姜黄素药液,1次/d;对照组、肝损伤组和3MA组灌饲5 mL/kg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建模前2 h,3MA组和姜黄素+3MA组大鼠腹腔注射3.35 mL/kg的3MA,其余各组腹腔注射3.35 mL/kg的二甲基亚砜。造模后12 h,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并收取血液和肝脏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肝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采用ATP试剂盒检测肝细胞线粒体ATP的水平,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形态和自噬小体,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IL-1β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β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arkin、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以及炎症相关蛋白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IL-1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肝损伤组相比,姜黄素组肝组织肿胀及点状坏死显著减少,炎症细胞浸润相对较轻,线粒体膜电位和ATP水平显著增高,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自噬体数量增加,肝组织IL-1β阳性细胞数及相应吸光度值显著下降,血清IL-1β含量显著下降,肝组织Parkin、PINK1蛋白灰度值显著上调,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灰度值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姜黄素组相比,3MA组和姜黄素+3MA组肝组织严重充血,可见点状坏死,肝细胞线粒体损伤加重,自噬体数量减少,IL-1β阳性细胞数及相应吸光度值显著上升,血清IL-1β含量显著增高,肝组织Parkin、PINK1蛋白灰度值显著下降,NLRP3、Caspase-1和IL-1β蛋白灰度值显著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姜黄素对LPS/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自噬-抑制NLRP3炎性小体介导的炎症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自噬 核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3 姜黄素 肝损伤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激活肝细胞自噬减轻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 被引量:11
2
作者 谢一潋 杨乃彬 +6 位作者 王丽萍 宣艳艳 邬怡怡 钱国清 石洁君 史光侠 李国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0-864,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AHI)后肝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HI组、CUR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3-MA+CUR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LPS...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脂多糖(LPS)/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AHI)后肝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HI组、CUR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和3-MA+CUR组,每组6只。采用腹腔注射LPS及D-GalN制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在肝损模型建立后12 h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形成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清TNF-α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HI组大鼠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加重,血清TNF-α含量增加(P<0.01),自噬体数量增多,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的表达均升高(P<0.01);与AHI组相比,姜黄素组大鼠的血清ALT和AST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明显改善,血清TNF-α含量明显减少(P<0.01),自噬体明显增多,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而与姜黄素组相比,3-MA组及3-MA+CUR组的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损伤加重,血清TNF-α含量增加(P<0.01),自噬体明显减少,自噬相关蛋白LC3和beclin 1表达显著减少(P<0.01)。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激活肝细胞自噬从而减轻LPS/D-GalN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自噬 急性肝损伤
下载PDF
自适应与固定式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3
作者 邬怡怡 史久煜 +1 位作者 李小平 Jiande DZ Chen 《浙江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343-1346,1350,共5页
目的比较自适应式生物反馈与固定式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疗效。方法纳入OOC患者120例,按患者来院就诊次序分成两组,其中奇数序列患者编入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偶数序列患者编入固定式生物反馈组,每组各60例。因失访及中途退... 目的比较自适应式生物反馈与固定式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疗效。方法纳入OOC患者120例,按患者来院就诊次序分成两组,其中奇数序列患者编入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偶数序列患者编入固定式生物反馈组,每组各60例。因失访及中途退出32例,最终88例OOC患者进入研究,其中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48例,固定式生物反馈组40例。完成8周的生物反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肛直肠功能(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肛管静息压、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矛盾性收缩和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临床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肛直肠功能和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自适应式生物反馈组患者较固定式生物反馈组患者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增加,矛盾性收缩减少,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减少,临床总有效率和总满意率上升(均P<0.05)。治疗后同组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阈、矛盾性收缩和便秘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模拟排便时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和肛管松弛较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适应式生物反馈治疗OOC疗效优于固定式生物反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出口梗阻型便秘 治疗 测压法
下载PDF
自适应式生物反馈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邬怡怡 史久煜 +1 位作者 李小平 Jiande DZ Chen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第2期181-183,共3页
目的比较自适应式生物反馈(ABF)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患者来院就诊次序分成两组,其中奇数序列患者编入ABF组,偶数序列患者编入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在治疗4、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便秘... 目的比较自适应式生物反馈(ABF)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疗效。方法按患者来院就诊次序分成两组,其中奇数序列患者编入ABF组,偶数序列患者编入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在治疗4、8周后对两组患者的便秘临床症状总积分、临床总疗效及患者满意度自评进行比较。结果最终77例OOC患者完成研究,其中ABF组35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42例。治疗前,两组便秘临床症状总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便秘临床症状总积分较均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两组间便秘临床症状总积分、临床总有效率及总满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8周后,ABF组较治疗4周后便秘临床症状总积分下降,临床总有效率及总满意度提高(均P<0.05);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相应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F组便秘临床症状总积分较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组低(P<0.05),临床总有效率、总满意率高(均P<0.05)。结论 ABF治疗OOC疗效显著,优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式生物反馈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药物治疗 出口梗阻型便秘
下载PDF
生物反馈与药物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和心理状况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史久煜 邬怡怡 +1 位作者 李小平 Jiande DZ Chen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第11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比较生物反馈与药物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疗效和心理状况。方法选取OOC患者随机分成生物反馈组和药物组,应用便秘临床症状积分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便秘临床症... 目的比较生物反馈与药物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OOC)的临床疗效和心理状况。方法选取OOC患者随机分成生物反馈组和药物组,应用便秘临床症状积分量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SAS、SDS的改善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上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最终进入研究的OOC患者92例,其中生物反馈组48例,药物组44例。两组治疗前各临床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生物反馈组各临床症状积分及总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生物反馈组总有效率及总满意度均高于药物治疗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SDS、S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生物反馈 出口梗阻型便秘
下载PDF
宁波地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的根治情况调查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史久煜 邬怡怡 +2 位作者 李小平 范晓圆 史池红 《现代实用医学》 2019年第6期770-772,共3页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Hp感染的根治情况及药敏分析。方法选取初次发现Hp感染并符合条件的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在治疗结束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比较各组的根治率,并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抗生素药敏性进行分析。结果共4695例符合...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Hp感染的根治情况及药敏分析。方法选取初次发现Hp感染并符合条件的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在治疗结束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比较各组的根治率,并对不同年龄段患者的抗生素药敏性进行分析。结果共4695例符合条件的Hp感染患者入选。药敏治疗10d组根治率高于经验治疗10d组(P<0.05);经验治疗14d组根治率高于经验治疗10d组(P<0.05);药敏治疗14d组根治率高于药敏治疗10d组(P<0.05);药敏治疗14d组根治率高于经验治疗14d组(P<0.05)。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多西环素的总药敏率分别为4.81%、48.54%、53.60%、88.71%、100%、100%,呋喃唑酮和多西环素药敏性在不同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药敏率最高,阿莫西林次之,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药敏率随患者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基于药敏试验抗Hp感染的根治率显著高于共识意见推荐的经验治疗,疗程以14d最佳;宁波地区患者抗生素首选呋喃唑酮和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旋杆菌 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
下载PDF
莫西沙星注射液诱发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一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钱国清 褚金国 +1 位作者 邬怡怡 李国祥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65-1366,共2页
患者女性,77岁,因腹胀、纳差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开始出现腹胀、纳差不适,来我院就诊,考虑腹胀纳差原因待查收住入院。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10C,脉搏96次/min,呼吸20次/min,
关键词 莫西沙星 SWEET综合征
原文传递
肺炎链球菌脓毒血症波及脊椎一例
8
作者 钱国清 李国祥 +2 位作者 褚金国 邬怡怡 谢一潋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3年第7期580-580,共1页
报告一例波及脊椎的肺炎链球菌脓毒血症临床资料,该病少见,易误诊。
关键词 肺炎球菌感染
原文传递
以腹水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 被引量:1
9
作者 晁园 杜勤 邬怡怡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7-137,共1页
患者女,30岁,因“腹胀伴腹围进行性增大20d”入院。患者20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不适,以腹胀为主,同时自觉腹围进行性增大,尿量减少,曾在当地医院住院5d,行腹水诊断性穿刺,为淡血性腹水,李凡他试验可疑阳性,细胞计数620... 患者女,30岁,因“腹胀伴腹围进行性增大20d”入院。患者20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不适,以腹胀为主,同时自觉腹围进行性增大,尿量减少,曾在当地医院住院5d,行腹水诊断性穿刺,为淡血性腹水,李凡他试验可疑阳性,细胞计数620个/μl,间皮细胞0.36,淋巴细胞0.64,总蛋白44.1g/L,乳酸脱氢酶(LDH)872U/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性腹水 首发症状 淋巴瘤 进行性增大 上腹部不适 诊断性穿刺 乳酸脱氢酶 尿量减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