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体偶联类药物治疗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芬芳 邬琪焕 +1 位作者 钱静丹 翁家武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1期1728-1731,共4页
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快速生长和早期转移为特征,预后欠佳,占肺癌的15%[1]。相比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领域不断涌现的新药及不断更新的治疗理念,当... 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以快速生长和早期转移为特征,预后欠佳,占肺癌的15%[1]。相比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领域不断涌现的新药及不断更新的治疗理念,当前SCLC的治疗仍十分有限。尽管SCLC对于初始治疗非常敏感,但约80%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几乎所有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xtensive-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ES-SCLC)会在初始治疗1年内复发或进展[2],这些复发患者在接受进一步的化疗后中位生存时间仅4~5个月。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ADC)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可能成为SCLC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化疗药物的局限。本文就抗体偶联药物治疗小细胞肺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SCLC治疗带来更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偶联药物 神经内分泌肿瘤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 治疗理念 恶性程度 非小细胞肺癌 化疗药物
下载PDF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不同方案治疗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
2
作者 邬琪焕 练祥 +1 位作者 胡宇涛 张增增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第8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不同方案治疗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血清Hbs Ag<1500 IU/ml的CHB患者,根据是否应用PEG-IFN分为干扰素组(n=91)及非干扰素组(n=31)。91例行PEG-...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不同方案治疗低水平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2例血清Hbs Ag<1500 IU/ml的CHB患者,根据是否应用PEG-IFN分为干扰素组(n=91)及非干扰素组(n=31)。91例行PEG-IFN治疗患者,治疗48周时是否实现HBs Ag清除分为应答组(n=36)及未应答组(n=55)。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PEG-IFN单药治疗组(n=42)、PEG-IFN+恩替卡韦(ETV)治疗组(n=49)、ETV单药治疗组(n=31)。比较不同分组基线资料、HBsAg水平、血清学清除率及血清学转换率。结果干扰素组HBs Ag血清学清除率明显高于非干扰素组(P<0.05)。应答组基线HBsAg水平显著低于未应答组(P<0.05)。以基线HBsAg水平200 IU/ml为截点,≤200 IU/ml HBs Ag血清学应答率及HBsAg血清学转换率明显高于>200 IU/ml患者(均P<0.05)。PEG-IFN单药组与PEG-IFN联合ETV治疗组HBsAg血清学应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水平HBsAg(≤200 IU/ml)CHB患者应用PEG-IFN单药或联合治疗,有利于提高HBsAg血清学应答率,实现临床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抗原 表面 聚乙二醇干扰素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耐药突变位点的异质性分析
3
作者 邬琪焕 练祥 +4 位作者 柯婷婷 梁云 张增增 胡宇涛 孙斌辉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第8期1004-1006,1018,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酸)类药物(NAs)相关基因耐药突变的异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49例接受NAs治疗且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HBV逆转录酶区(RT区)耐药突变位点数据、临床数据及随访数据,根据NAs耐药突...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酸)类药物(NAs)相关基因耐药突变的异质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49例接受NAs治疗且出现病毒学突破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HBV逆转录酶区(RT区)耐药突变位点数据、临床数据及随访数据,根据NAs耐药突变与否分为非耐药组和耐药组。结果非耐药组和耐药组年龄、治疗后HBVDNA转阴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RT区耐药位点的突变发生频率不同,变异最多的位点为204位点,其次为180位点,169位点突变最少发生;其中仅173位点上,女性的突变率高于男性(P<0.05)。结论耐药突变的CHB患者平均年龄大于非耐药患者,耐药突变给予优化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转阴所需时间相对更长病毒学突破患者应及早进行HBV-RT区耐药突变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耐药突变 核苷(酸)类药物 基因测序
下载PDF
信迪利单抗致免疫相关性肺炎
4
作者 王芬芳 鲍静亚 邬琪焕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3年第3期190-192,共3页
1例56岁男性鼻咽癌患者因行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疾病进展, 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卡培他滨+信迪利单抗)。第3次接受免疫治疗前, 患者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治疗第3天, 患者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 胸部CT提示两肺炎性病变。痰培养、痰... 1例56岁男性鼻咽癌患者因行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疾病进展, 接受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卡培他滨+信迪利单抗)。第3次接受免疫治疗前, 患者相关检查均未见异常;治疗第3天, 患者出现咳嗽、气促等症状, 胸部CT提示两肺炎性病变。痰培养、痰涂片、G试验、GM试验及自身抗体检查结果均为阴性, 排除感染性肺炎和自身免疫性肺炎。卡培他滨呼吸系统常见不良反应为咽部不适, 未见引起大面积肺炎的报道, 因此考虑患者为信迪利单抗引起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可能性大。予甲泼尼龙静脉注射及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莫西沙星静脉滴注等治疗, 病情稳定后甲泼尼龙逐渐减量, 之后换为泼尼松口服治疗。服用泼尼松第10天, 患者气促加重, 胸部CT复查结果提示两肺炎性病变较前加重。再次给予甲泼尼龙静脉注射, 病情未能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肺炎 间质性 信迪利单抗 免疫相关性肺炎
原文传递
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江玮琪 方俊杰 +1 位作者 邬琪焕 王蓓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282-228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征,为临床防治腹腔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6年6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187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风险及危险因素和主要病原菌。结果不...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征,为临床防治腹腔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6年6月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187例,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风险及危险因素和主要病原菌。结果不同病因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风险不同(P<0.05);入院时SOFA评分≥2分、APACHEⅡ评分≥8分、Ranson评分≥3分、CTSI评分≥4分、脏器功能损伤和休克的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率显著升高(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Ranson评分≥3分、CTSI评分≥4分、休克和脏器功能损伤是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18例腹腔感染的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占56.25%,革兰阳性菌14株占43.75%,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是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Ranson评分≥3分、CTSI评分≥4分、休克和脏器功能损伤是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腹腔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