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取栓方式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作者 彭潇 蔡学礼 +4 位作者 黄逸杰 李威 邬至平 黄良通 金哲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795-800,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取栓方式用于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10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45例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直接抽吸组和抽吸结合支架取... 目的:探讨不同取栓方式用于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10月丽水市中心医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的45例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直接抽吸组和抽吸结合支架取栓组(简称联合组),分析两组取栓次数、血管再通时间、治疗有效率、良好预后率的差异。结果:联合组平均股动脉穿刺-再通时间为(61.7±17.4)min,比直接抽吸组的(71.3±24.2)min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联合组取栓次数少于直接抽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0,2.0)vs.2.0(1.0,4.0),P=0.034];联合组治疗有效率为77.8%,直接抽吸组为55.6%;联合组良好预后率为70.4%,直接抽吸组为44.4%。结论:急性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性脑梗死患者,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术与直接抽吸取栓术相比,再通时间更短,有效率及良好预后率可能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 脑梗死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邬至平 黄跃金 +1 位作者 曾婷婷 马利中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6年第3期134-135,共2页
目的:分析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46名帕金森病伴随抑郁症状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23名,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美多巴联合溴隐亭药物治疗,实验组给... 目的:分析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2年2月到2015年2月收治的46名帕金森病伴随抑郁症状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23名,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美多巴联合溴隐亭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美多巴联合普拉克索药物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3个月的治疗效果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为83.4%、61.5%,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普拉克索对帕金森病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症状 普拉克索 治疗效果
下载PDF
头颅CT检查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邬至平 王苑华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03-404,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 腰穿
下载PDF
Ramsay Hunt综合征23例误诊分析
4
作者 邬至平 邱伟文 +2 位作者 余琳玲 蔡学礼 陈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889-1890,共2页
关键词 RAMSAY HUNT综合征 误诊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24例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邬至平 陈洁芳 曾婷婷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年第2期122-123,共2页
药物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碍是发生在药物治疗初期以急性发作的骨骼肌异常运动为特征的一种锥体外系反应(extrapyramidal syndrome,EPS),临床上出现的重复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的姿势.常使患者感到痛苦、焦虑甚至恐惧.从而影响治疗... 药物引起的急性肌张力障碍是发生在药物治疗初期以急性发作的骨骼肌异常运动为特征的一种锥体外系反应(extrapyramidal syndrome,EPS),临床上出现的重复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的姿势.常使患者感到痛苦、焦虑甚至恐惧.从而影响治疗依从性和医患关系,而诊断明确后治疗简单有效.应引起基层医院急诊及全科医师的重视。现将我院诊治的24例急性药源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讲行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急性肌张力障碍 治疗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与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分析
6
作者 邬至平 蔡学礼 +2 位作者 陈洁芳 余琳玲 饶杰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5期596-59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VD患者及非痴呆患者各40例,行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明确有无ICA狭窄及狭窄率,分析两组ICA狭窄例数及狭窄率的关系。结果 40例VD患者,有29例检出颈内动脉狭窄...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颈内动脉(ICA)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VD患者及非痴呆患者各40例,行头颈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A)检查,明确有无ICA狭窄及狭窄率,分析两组ICA狭窄例数及狭窄率的关系。结果 40例VD患者,有29例检出颈内动脉狭窄,平均狭窄率为(67.8±7.34)%,高于非痴呆患者[(45.7±6.9)%,<0.05];两组ICA狭窄患者中,左侧狭窄共24例,VD组22(91.7%)例;右侧狭窄者有13例,VD组8(61.5%)例;双侧均狭窄者1例,为VD组。结论 VD患者的ICA狭窄的发生率较高,狭窄程度较严重,早期应积极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颈内动脉 狭窄
下载PDF
脑心通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自噬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邱伟文 郑丽云 +4 位作者 邬至平 蔡学礼 彭潇 黄跃金 黄良通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340-343,347,共5页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脐动脉VSMC分为:对照组、ox-LDL组、脑心通组、ox-LDL+脑心通组。采用... 目的:观察脑心通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脐动脉VSMC分为:对照组、ox-LDL组、脑心通组、ox-LDL+脑心通组。采用噻唑蓝(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与LC3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ox-LDL显著促进VSMC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而脑心通对VSMC的增殖和克隆形成无明显作用,但其抑制ox-LDL对VSMC增殖和克隆形成的促进作用。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x-LDL显著增加VSMC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的表达水平;脑心通抑制oxLDL增加的Beclin1和LC3的表达。MTT法检测发现自噬抑制剂3MA抑制ox-LDL对VSMC的增殖作用。结论:脑心通可能通过降低VSMC自噬抑制ox-LDL对VSMC的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通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自噬 血管平滑肌细胞
下载PDF
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胞浆型磷脂酶A2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彭潇 郑丽云 +3 位作者 方世记 邬至平 蔡学礼 黄良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胞浆型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cPLA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酚酸A组和联合组(LY294002+丹酚酸A)。分别于再灌注后0、8、24、48h取梗... 目的探讨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胞浆型磷脂酶A2(cytosolic phospholipase A2,cPLA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6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丹酚酸A组和联合组(LY294002+丹酚酸A)。分别于再灌注后0、8、24、48h取梗死脑组织,用TUNEL检测脑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PLA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在脑组织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和联合组0、8、24、48h海马CAl区TUNEL阳性细胞和cPLA2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脑组织磷酸化Akt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丹酚酸A组0、8、24、48h脑组织磷酸化Akt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高,TUNEL阳性细胞和cPLA2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10.1±5.3)个/mm^2 vs(12.8±4.7)个/mm^2、(14.6±6.2)个/mm^2 vs(30.1±7.5)个/mm^2、(19.7±6.5)个/mm^2 vs(73.8±11.4)个/mm^2、(22.8±9.6)个/mm^2 vs(94.6±15.2)个/mm^2,(13.6±3.1)个/mm^2 vs(41.3±3.6)个/mm^2、(14.8±4.7)个/mm^2 vs(62.5±6.9)个/mm^2、(16.6±7.1)个/mm^2 vs(72.3±9.6)个/mm^2、(17.0±5.3)个/mm^2 vs(83.2±11.7)个/mm^2,P<0.05]。结论丹酚酸A通过Akt信号通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PLA2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磷脂酶A2 胞质型 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类
下载PDF
多奈哌齐干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余琳玲 胡红玲 +4 位作者 李珊 邱伟文 邬至平 陈洁芳 黄良通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345-347,共3页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早期干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控制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盐酸多...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早期干预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老年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给予控制高危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盐酸多奈哌齐片5 mg,po qd,共1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及认知电位P_(300)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P_(300)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CA量表亚项比较,显示在延迟记忆方面,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能有效改善老年MCI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多奈哌齐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认知电位P300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黄跃金 杨鸿群 +3 位作者 邬至平 陈建军 余琳玲 蔡学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5期4-5,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美国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急性脑梗死组(120例)和对照组(4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美国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对急性脑梗死组(120例)和对照组(45例)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与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82.5%,对照组为3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分叉处;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非梗死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浆纤维蛋白原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对有效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有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影像学检查 血糖 血脂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肉蔻五味丸治疗老年失眠症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建军 邬至平 王苑华 《中国药师》 CAS 2010年第11期1634-1635,共2页
目的:观察肉蔻五味丸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31例口服肉蔻五味丸2 g,bid;对照组31例阿普唑仑片0.4 mg,每晚睡前30 min口服;均服30 d。于治疗前、治疗第15,30天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障... 目的:观察肉蔻五味丸治疗老年失眠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31例口服肉蔻五味丸2 g,bid;对照组31例阿普唑仑片0.4 mg,每晚睡前30 min口服;均服30 d。于治疗前、治疗第15,30天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障碍评定量表(SDR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1%、90.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13%和6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肉蔻五味丸能有效治疗老年失眠症,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蔻五味丸 阿普唑仑 慢性失眠症
下载PDF
帕金森病异态睡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曾婷婷 邬至平 +1 位作者 曾敏 邱伟文 《温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快速动眼期异态睡眠(RBD)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54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帕金森病合并RBD组(PD-RBD组)25例,未合并RBD组(PD-NRBD组)29例,另收集社区健康对...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合并快速动眼期异态睡眠(RBD)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11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54例帕金森病患者,其中帕金森病合并RBD组(PD-RBD组)25例,未合并RBD组(PD-NRBD组)29例,另收集社区健康对照组21例。所有受试者均完成2夜整夜视频多导睡眠监测、统一帕金森病量表I(UP-DRSI)、Hoehn-Yahr分期、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的评测。结果:1PD-RBD组注意力与计算力、视空间及执行功能、延迟记忆的得分明显低于PD-NRBD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PD-RBD组和PD-NRBD组睡眠效率较健康对照组低,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不宁腿综合征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D-RBD组和PD-NRBD组间睡眠效率及其他睡眠合并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合并RBD与认知功能障碍相关,RBD可以作为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58例临床特点与CT、MRI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黄跃金 邬至平 蔡学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6年第3期131-132,共2页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警惕性,避免误诊。方法回顾分析58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相关血生化指标,脑CT和MRI检查情况及误诊情况。结果 58例中内脏型29例,脑型18例,... 目的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和CT、MRI表现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警惕性,避免误诊。方法回顾分析58例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表现,相关血生化指标,脑CT和MRI检查情况及误诊情况。结果 58例中内脏型29例,脑型18例,混合型11例。K-F环阳性率87.9%。血清铜均提示铜代谢障碍。脑CT阳性率56.2%,脑MRI阳性率 82.1%。早期误诊率93.1%,误诊病种多样,误诊时间半月-32年不等,早期确诊预后较好。结论肝豆状核变性临床表现复杂,尤其对儿童不明原因的肝损害、锥体外系病征者应及时作K-F环、CP及脑CT和MRI等检查,早诊早治,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豆状核变性 Wilsn's病 CT MRI 误诊
下载PDF
POEMS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跃金 杨鸿群 +6 位作者 蔡学礼 邬至平 陈建军 陈洁芳 余琳玲 王苑华 程伟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9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POME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7例POEMS综合征临床资料、相关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临床特征与国外组基本一致。不同点为本组病例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100%)、不同程度皮肤改变(100%)为突出表现,常伴肝肿大11例... 目的探讨POMES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7例POEMS综合征临床资料、相关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临床特征与国外组基本一致。不同点为本组病例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100%)、不同程度皮肤改变(100%)为突出表现,常伴肝肿大11例(64.7%),脾肿大14例(82.3%),性腺机能减退较明显11例(64.7%),淋巴结肿大较少7例(41.2%),M蛋白仅3例(17.6%)阳性。12例患者均予激素治疗,4例合用人血免疫球蛋白静滴。结论POMES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的多脏器损害疾病,早期诊断困难,临床上对可疑病例需进行密切观察和必要的检查,以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CROW-FUKASE综合征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异常球蛋白血症
下载PDF
介入治疗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伟文 蔡学礼 +3 位作者 黄跃金 邬至平 彭潇 黄良通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6年第5期360-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例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成功置入支架,术后锁骨下动脉残余狭窄小于20%,盗血现象消...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特点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1例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成功置入支架,术后锁骨下动脉残余狭窄小于20%,盗血现象消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发现再狭窄。结论重视右锁骨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仔细了解右侧锁骨下动脉结构特点,做好手术预案是取得介入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狭窄 闭塞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脑心综合征12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跃金 余琳玲 +5 位作者 蔡学礼 邬至平 陈建军 王苑华 程伟进 陈洁芳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5年第5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syndrome,CCS)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C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卒中后CCS发生率为55·3%,心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心电图(ECG)的ST-T改变...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Cerebral-cardiacsyndrome,CCS)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C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急性脑卒中后CCS发生率为55·3%,心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心电图(ECG)的ST-T改变,心律失常,假性心梗样图形,急性心力衰竭及心肌酶的增高,卒中后72h内CCS发生率为85%,急性期综合治疗好转率为95%,死亡率为5%。结论积极心电监测、保护心脏功能、控制心律失常等对患者安全度过CCS有较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心综合征 临床分析 急性脑卒中 心电图 心脏损害 心律失常
下载PDF
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P300的影响
17
作者 胡红玲 程伟进 +3 位作者 王苑华 黄跃金 邬至平 陈建军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76-77,83,共3页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后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认知功能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探讨P300检测对PSD的意义。方法:选择76例服用帕罗西汀>30 d的PSD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治疗前后的情...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治疗后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认知功能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探讨P300检测对PSD的意义。方法:选择76例服用帕罗西汀>30 d的PSD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17项、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治疗前后的情绪及认知功能状态,治疗前后分别行P300检测。结果:治疗后PSD患者P300潜伏期缩短,波幅增高,HAMD评分下降,MMSE评分显著提高(P<0.05或0.01)。P300潜伏期与MMSE总分呈负相关(r=-0.512,P<0.05),波幅与MMSE总分呈正相关(r=0.607,P<0.01)。结论:帕罗西汀能显著改善PSD患者的情绪及认知功能障碍。治疗PSD效果确切。P300可作为PSD的诊断筛选和疗效判断的一个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罗西汀 脑血管意外 抑郁障碍 事件相关电位
下载PDF
性活动相关原发性头痛6例临床分析
18
作者 陈建军 程伟进 +1 位作者 邬至平 金羡江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与性活动相关的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诊断和治疗加以总结,以期为提高与性活动相关的原发性头痛的认识,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与性活动相关的原发性头痛患者6例作为研究... 目的:分析和探讨与性活动相关的原发性头痛的临床特点,并对其诊断和治疗加以总结,以期为提高与性活动相关的原发性头痛的认识,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入选2011年6月至2014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与性活动相关的原发性头痛患者6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针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同时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相关结果。结果:入选6例患者中5例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3例应用普萘洛尔20mg,日3次口服治疗,2例有效,1例无效;2例应用尼莫地平30mg,日3次口服治疗,均有效;剩余1例未进行预防性治疗;6例患者中4例应用吲哚美辛25~50mg进行先期治疗,其中3例有效,1例无效后应用布洛芬0.1g起效;2例应用舒马普坦0.1g进行先期治疗,均有效。6例患者均随访时间12个月。患者疼痛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性活动相关的原发性头痛属于临床罕见病例,临床应提高对疾病的认识,预防性治疗可以选用普萘洛尔、尼莫地平,而先期治疗可以采用吲哚美辛、布洛芬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活动 相关 原发性头痛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原发性刺痛临床特征
19
作者 陈建军 程伟进 +1 位作者 邱伟文 邬至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2期290-291,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刺痛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3月28例连续完整原发性刺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22例刺痛持续≤3s,5例刺痛持续4~9s,1例刺痛持续10~30s。大部分发作频率为1-10次/d。个别患者刺痛反复发作,... 目的探讨原发性刺痛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4年3月28例连续完整原发性刺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22例刺痛持续≤3s,5例刺痛持续4~9s,1例刺痛持续10~30s。大部分发作频率为1-10次/d。个别患者刺痛反复发作,可持续8d。50%的原发性刺痛累及三叉神经外的区域。头痛可从一处向另一处移行,仅1/2的刺痛部位固定。平均头痛强度按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6.3±0.6)分。少数患者有伴随症状,如畏光、畏声、恶心、头昏,但不包括脑自主神经症状;其中有10例并发偏头痛,5例并发紧张型头痛。原发性刺痛多数对吲哚美辛敏感,另外加巴喷汀胶囊、阿米替林均是可选择的有效药物。结论原发性刺痛患者并不少见,原发性刺痛有其特征性临床表现,神经科医生需要提高对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刺痛 头痛门诊 特征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临床分析
20
作者 黄跃金 王苑华 邬至平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年第10期620-621,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再出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