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导管腺癌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1
作者 邬高华 陈炯 +2 位作者 胡丕波 周海波 周杭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3-886,共4页
目的检测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DR5)蛋白及mRNA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R5在117例胰腺导管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对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临床... 目的检测死亡受体5(death receptor 5,DR5)蛋白及mRNA在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DR5在117例胰腺导管腺癌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对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系统性分析。同时利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各检测20例配对的新鲜冻存的胰腺导管腺癌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R5主要表达于癌旁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中,DR5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41.02%(48/117),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4.36%(87/117),两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R5表达与分化程度(P<0.05)、TNM分期(P<0.05)、神经浸润(P<0.001)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P<0.05)均有明显相关性。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癌旁正常组织中DR5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远高于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DR5蛋白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对其进行检测可用于评估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导管腺癌 DR5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QRT-PCR
下载PDF
CD155蛋白在胰腺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海波 陈炯 +2 位作者 邬高华 胡丕波 何俊飞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94-1298,共5页
目的研究CD155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及在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胰腺导管腺癌配对的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D155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研究CD155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 目的研究CD155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以及在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2例胰腺导管腺癌配对的石蜡包埋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D155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研究CD155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正常胰腺细胞(HPDE6-C7)和3株胰腺癌细胞(Panc-1、BxPC-3、AsPC-1)中CD155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155主要表达于胰腺导管腺癌组织的细胞膜上,CD155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5.22%(60/92),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8.04%(35/92),两组阳性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0,P<0.01);CD155表达与分化程度(P<0.001)、神经浸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均有相关性;Western blot及qRT-PCR结果显示,3株胰腺癌细胞中CD155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胰腺细胞,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155的表达与胰腺导管腺癌的分化程度、神经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CD155的检测有助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的评估,同时鉴于CD155在胰腺癌细胞中的高表达,利用CD155与免疫细胞活化性受体DNAM-1结合,启动免疫细胞对胰腺癌的活化杀伤作用,为胰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55 胰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Western blot QRT-PCR
下载PDF
sFasL及其受体在双阴性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胡丕波 陈炯 +3 位作者 邬高华 周海波 赵金钱 杨旭东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47-1551,共5页
目的探讨s Fas L(CD178)及其受体Fas(CD95,APO-1)在双阴性T细胞(DNT cell)杀伤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OKT3抗体吸附法培养DNT细胞。ELISA法检测DNT细胞上清液中的s Fas L的含量。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3株胰腺癌细胞... 目的探讨s Fas L(CD178)及其受体Fas(CD95,APO-1)在双阴性T细胞(DNT cell)杀伤胰腺癌细胞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OKT3抗体吸附法培养DNT细胞。ELISA法检测DNT细胞上清液中的s Fas L的含量。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3株胰腺癌细胞中Fas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胰腺癌组织中Fa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ELISA法显示DNT细胞上清液中s Fas L含量比对照组高(t=3.00,P<0.01)。Western blot法检测Fas在3株胰腺癌细胞中均有较高表达,从低到高依次为Capan-1、BXPC-3、Panc-1。qRT-PCR法检测Fas mRNA在3株胰腺癌细胞中均有表达,从低到高依次为Capan-1、BXPC-3、Panc-1,且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11.56,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Fas在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组织(χ~2=8.62,P<0.05)。结论s Fas L/Fas途径可能是DNT细胞杀伤胰腺癌细胞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双阴性T细胞 SFASL FAS
下载PDF
胰腺导管腺癌中BCLAF1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何俊飞 陈炯 +2 位作者 胡丕波 邬高华 周海波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76-1082,共7页
目的探究Bcl-2相关转录因子-1(BCLAF1)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67例配对的PDAC以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中BCLAF1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8例配... 目的探究Bcl-2相关转录因子-1(BCLAF1)蛋白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67例配对的PDAC以及癌旁组织石蜡切片中BCLAF1蛋白的表达。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8例配对的PDAC以及癌旁组织中BCLAF1蛋白的表达水平。PDAC Panc-1细胞中过表达BCLAF1后,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观察PDAC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PDAC细胞增殖情况。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LAF1主要表达于PDAC导管细胞的细胞核中,PDAC组BCLAF1阳性表达的有54例(80.59%),高于癌旁组织(35.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610,P<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PDAC中BCLAF1蛋白含量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AC细胞中过表达BCLAF1后明显增加胰腺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同时能促进癌细胞的增殖能力。BCLAF1在PDAC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和预后情况等临床生物学特征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BCLAF1高表达生存时间比BCLAF1低表达生存时间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19,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BCLAF1和TNM分期是影响PDA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BCLAF1蛋白表达水平在PDAC中显著升高,转染pcDNA3.1-BCLAF-1质粒Panc-1细胞增殖速度,侵袭能力得到提高,其检测有助于对PDAC的早期诊断以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BCLAF1 免疫组化 WESTERN BLOT CCK-8
下载PDF
胰腺癌的免疫治疗及DNT细胞在其治疗中的应用
5
作者 邬高华 陈炯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5期349-352,共4页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度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易早期转移,进展迅速,尽管临床上不断地提高胰腺癌的切除率,但是术后的生存时间并没有明显延长,且胰腺癌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过继免疫治疗是一种治疗...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度高、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起病隐匿,易早期转移,进展迅速,尽管临床上不断地提高胰腺癌的切除率,但是术后的生存时间并没有明显延长,且胰腺癌对放疗、化疗均不敏感,因此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过继免疫治疗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辅助方法,是指在不损伤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前提下,通过向患者体内注射有效的免疫细胞,杀伤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细胞.近几年发现的DNT细胞,即TCR^+、CD3^+、CD4^-、CD8^-T细胞,是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其表达的Fas/FasL、TNF/TNFR、MHC Ⅰ等,在抗肿瘤、免疫调节、免疫抑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免疫调节 免疫治疗 DNT细胞
原文传递
诱饵受体3及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在CD_(4)和CD_(8)双阴性T细胞治疗裸鼠胰腺癌种植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陈炯 胡丕波 +1 位作者 邬高华 周海波 《中华胰腺病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探讨诱饵受体3(DcR3)及其配体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TL1A)在CD_(4)和CD_(8)双阴性T细胞(DNT细胞)治疗裸鼠胰腺癌种植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抗体吸附法体外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来源的DNT细胞。建立裸鼠胰腺癌种植瘤模型,随... 目的:探讨诱饵受体3(DcR3)及其配体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TL1A)在CD_(4)和CD_(8)双阴性T细胞(DNT细胞)治疗裸鼠胰腺癌种植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抗体吸附法体外培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来源的DNT细胞。建立裸鼠胰腺癌种植瘤模型,随机分为DNT细胞治疗组(尾静脉注射1×10^(8)/ml DNT细胞悬液)、吉西他滨治疗组(尾静脉注射50 mg/kg吉西他滨)和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50 d后测量各组裸鼠种植瘤体积和重量。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和qRT-PCR法检测各组裸鼠种植瘤组织DcR3、TL1A蛋白及mRNA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裸鼠种植瘤的细胞凋亡率。结果:DNT细胞治疗组、吉西他滨治疗组、对照组种植瘤体积分别为(670.28±124.54)、(604.60±179.16)、(1738.80±391.39)mm^(3),瘤体重量分别为(225.60±8.12)、(222.69±8.73)、(265.07±10.76)mg,DNT细胞治疗组、吉西他滨治疗组种植瘤体积和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DNT细胞治疗组、吉西他滨治疗组DcR3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0.56±0.02、3.74±0.19,0.57±0.03、3.40±0.39)显著高于对照组(0.39±0.04、0.92±0.05),而TL1A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0.41±0.03、0.83±0.11,0.40±0.05、0.79±0.08)显著低于对照组(0.81±0.05、1.7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DNT细胞治疗组种植瘤的细胞凋亡率为(53.2±11.2)%,吉西他滨治疗组为(56.2±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3±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结论:DNT细胞对裸鼠胰腺癌种植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DcR3-TL1A可能参与了DNT细胞的抑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T淋巴细胞 诱饵受体3 肿瘤坏死因子配体相关分子1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