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港湾微型污损生物生态研究——浮游硅藻与附着硅藻初探
1
作者 马士德 李宇航 +4 位作者 郭定 邰余 韩文 刘佳 段继周 《海洋科学前沿》 2024年第3期141-152,共12页
港湾微型污损生物生态研究,是海洋生态研究中的新亮点。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港湾微型污损生物调查办法,于2016年3~8月和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青岛中港进行挂板浸没实验。用常规海洋硅藻检测方法。结果表明:3~8月的月板附着硅藻种群... 港湾微型污损生物生态研究,是海洋生态研究中的新亮点。本文采用自行设计的港湾微型污损生物调查办法,于2016年3~8月和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青岛中港进行挂板浸没实验。用常规海洋硅藻检测方法。结果表明:3~8月的月板附着硅藻种群数量和优势种逐月变化较大;冬季百天附着硅藻优势种随浸水时间的长短变化:浸水30天的为小平片藻,浸水百天的为楔形藻、卵形藻和舟形藻;表层水中优势种为孢角毛藻,底层水中为中骨条藻。用PRIMER6软件计算硅藻种群多样性结果附着硅藻 > 浮游硅藻。初步得出影响硅藻种群变化的主要因素为环境温度,试板表面状态和大型污损生物种群相关。本研究为港湾环境的硅藻生态以及污损研究提供参考。Harbor microfouling ecology is a burgeoning focus in marine ecological research. This study utilized a specially designed method to investigate microfouling organisms in harbor environments, conducting immersion experiments with glass slides from March to August 2016 and from December 2017 to March 2018 in Zhong-gang Harbor, Qingdao. Conventional marine diatom detection techniques were employ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ominance of diatom populations attached to the slides varied significantly from March to August. In winter, dominant diatom species varied with immersion duration: after 30 days, Tabularia was dominant, while after 100 days, Licmorphora, Cocconeis and Navicula became predominant. The surface water layer was dominated by Chaetoceros, whereas the bottom layer was dominated by Skeletonema. Analysis using PRIMER6 software revealed that the diversity of attached diatom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planktonic diatoms. The primary factors influencing diatom population dynamics were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 substrate surface conditions, and the presence of large biofouling organisms. This study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diatom ecology and biofouling in harbor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湾生态 微型污损生物 硅藻
下载PDF
港湾海水界面微型生物膜表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士德 刘欣 +3 位作者 康宁 韩文 邰余 段继周 《海洋科学前沿》 2023年第3期194-204,共11页
微型生物膜是污损生物群落形成的初期阶段,会左右金属腐蚀和生物污损过程,给人类海事活动和海中设施正常运转带来严重危害。研究微生物膜的形成是海洋防腐防污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SEM、EDS、XRD和FTIR等测试分析方法对青岛港湾工... 微型生物膜是污损生物群落形成的初期阶段,会左右金属腐蚀和生物污损过程,给人类海事活动和海中设施正常运转带来严重危害。研究微生物膜的形成是海洋防腐防污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SEM、EDS、XRD和FTIR等测试分析方法对青岛港湾工业纯钛表面微型生物膜进行了初步的表征,通过塔菲尔极化曲线对微生物膜电化学行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仅有硅藻的完整形貌和Na、Ca、Si及有机物质;载玻片的微生物膜较钛板上的硅藻密度高,微生物膜对钛的电化学性能影响不明显;讨论了膜中微型生物的分析方法,对微生物膜的研究及钛在海水中的应用有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膜 海洋污损 表征
下载PDF
三亚海洋环境试验站硅藻污损群落初探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士德 李宇航 +8 位作者 段继周 李文军 李博亮 符策鹄 王楠 邰余 王启冉 任海滔 郭为民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78-184,共7页
【目的】探明海洋工程材料在热带海洋环境试验站硅藻污损群落的组成变化,为研究该海域材料腐蚀、生物污损以及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方法】取4种材料进行全浸腐蚀试验,定期取出试片冷藏客运到青岛,用次氯酸钠法制成永久封片,在带有微... 【目的】探明海洋工程材料在热带海洋环境试验站硅藻污损群落的组成变化,为研究该海域材料腐蚀、生物污损以及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方法】取4种材料进行全浸腐蚀试验,定期取出试片冷藏客运到青岛,用次氯酸钠法制成永久封片,在带有微分干涉显微镜下记数,并使用PRIMER 6对硅藻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进行计算。【结果】检出污损硅藻16目24科30属61种,其中双眉藻属、菱形藻属和舟形藻属为优势类群;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时间而增加;热浸锌表面硅藻群落结构变化与其他3种材料有所不同。【结论】在南海热带近岸,材料表面性质对其表面附着的污损硅藻群落有一定影响,其中锌离子的影响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硅藻 污损
下载PDF
钼插层水滑石-超疏水复合涂层的制备及其在镁合金防腐蚀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邰余 傅佳骏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02-206,共5页
采用共沉淀和水热合成法在AZ31B镁合金上制备了MgAl-LDH-MoO_4^(2-)水滑石(LDH)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分析了试样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浸泡数天后的... 采用共沉淀和水热合成法在AZ31B镁合金上制备了MgAl-LDH-MoO_4^(2-)水滑石(LDH)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其形貌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分析了试样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浸泡数天后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MgAl-LDH-MoO_4^(2-)涂层均匀、连续地生长在AZ31B镁合金表面;作为缓蚀剂的钼酸根离子成功插入层间,在腐蚀性氯离子环境中响应释放,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和离子交换性能。此外,采用FDTS(1H,1H,2H,2H-全氟癸基三乙氧基硅烷)对水滑石涂层表面进行的疏水改性处理,进一步延长了水滑石涂层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LDH) 涂层 缓蚀剂 镁合金
下载PDF
三亚海洋环境试验站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士德 陈新 +4 位作者 邰余 任海滔 韩文 郭为民 段继周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6,共9页
三亚试验站的海水实验池中污损生物群落呈现物种少、密度低、个体小的特点,这与三亚自然海域及其他热带海域的情况差异较大。通过调查试验站污损生物生态分布特点,并对试验站水池结构、水质及灾害性水文气象进行了分析,表明由于试验水... 三亚试验站的海水实验池中污损生物群落呈现物种少、密度低、个体小的特点,这与三亚自然海域及其他热带海域的情况差异较大。通过调查试验站污损生物生态分布特点,并对试验站水池结构、水质及灾害性水文气象进行了分析,表明由于试验水泥池结构改变了池内与池外自然海水的流动和交换状态,池内海水中叶绿素a及硝酸盐的浓度只有三亚湾的1/5~1/6;此外,风暴潮会在试验水池内产生高强度的冲刷,低潮位时曝晒对池壁产生较强的热效应,还存在持续5 h以上的强暴雨等极端自然灾害的侵害,这些因素导致水池水泥壁潮差区形成的污损生物群落中物种很少,都以能耐受极端环境的咬齿牡蛎为优势种,在全浸五年以上的表面无毒试板表面,也仅有稀少的管栖多毛类和厦门牡蛎附着。另外,非钝性黑色金属腐蚀率远大于在三亚其他海域的腐蚀率。本研究揭示天然海域中的人为设施会明显改变其中污损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进而影响对材料防污性能及腐蚀过程的准确检测和评价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亚站 海水试验池 污损生物群落 生态
原文传递
港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海鸥浮码头污损生物现场检测及其污损量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士德 刘会莲 +6 位作者 刘杰 韩文 邰余 康宁 王在东 刘欣 段继周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13-920,共8页
现场检测了坞修海鸥浮码头尾舵舱、船体和船头的污损生物,共检出8类30余种生物。优势种为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首次发现粗胞苔虫Scrupocellaria sp.,物种多样性顺序为船头>尾舵舱>船体。尾舵舱口污损最严重,此处重叠... 现场检测了坞修海鸥浮码头尾舵舱、船体和船头的污损生物,共检出8类30余种生物。优势种为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首次发现粗胞苔虫Scrupocellaria sp.,物种多样性顺序为船头>尾舵舱>船体。尾舵舱口污损最严重,此处重叠附着厚度达15 cm,硬壳类污损生物覆盖面积百分比达70%。讨论了季节因素、船体结构、海水流动状态和阳光照射对污损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将检出的污损生物分成硬壳类群、被覆类群、直立类群和藻类群4类,根据硬壳类附着面积大小给出污损程度的量级并绘出了浮码头的生物污损图,对促进非生物专业科技人员的交流、防污标准的制定及污损生物生态数学建模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生物 生物污损 群落组成 浮码头
原文传递
普碳钢表面锌防护层在青岛中港海水中耐蚀与防污损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马士德 刘欣 +4 位作者 王在东 任亚东 邰余 韩文 段继周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5-594,共10页
对普碳钢表面热浸锌、冷镀锌和富锌涂层在青岛中港中进行了5年部分浸入腐蚀实验,对比研究了3种锌防护层耐蚀与防生物污损性能。实海腐蚀实验后进行SEM、EDS、XRD和Fourier红外分析可知,富锌板涂层边角开裂,涂层脱落,防护涂层基本失效;... 对普碳钢表面热浸锌、冷镀锌和富锌涂层在青岛中港中进行了5年部分浸入腐蚀实验,对比研究了3种锌防护层耐蚀与防生物污损性能。实海腐蚀实验后进行SEM、EDS、XRD和Fourier红外分析可知,富锌板涂层边角开裂,涂层脱落,防护涂层基本失效;冷镀锌和热浸锌板在相同条件下保持着较好的阻隔性能,表面具有耐腐蚀性能的Zn分布均匀,对基底的防护性能较好,其中热浸锌效果更佳。钢板表面污损生物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3种材料的污损过程从微型生物膜到大型污损生物群落的形成无大差别。综合比较钢板腐蚀和污损情况可知,3种锌涂层对基体的防护作用大小排序为:热浸锌>冷镀锌>富锌涂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护层 海水 腐蚀界面 失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