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使用甘露醇治疗早期血肿扩大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邰光英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年第10期11-13,共3页
目的探究分析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患者发病发12h内应用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发病24h内仅接... 目的探究分析甘露醇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患者发病发12h内应用甘露醇250ml静脉滴注,对照组患者发病24h内仅接受呋塞米40mg静脉滴注1~2次,发病24h后据患者病情酌情使用甘露醇进行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颅内压、脑血肿以及脑水肿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血肿扩大的患者共26例,占43.3%,对照组中发生血肿扩大的患者共5例,占8.3%,,明显要少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使用甘露醇,会增加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不可盲目应用甘露醇,应在发病24h后根据患者病情酌情使用甘露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高血压性脑出血 早期血肿扩大
下载PDF
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邰光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2期12-13,共2页
目的 :探讨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基础组(n=42)和丁苯酞组(n=42)。对基础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丁苯酞组患者用丁苯酞... 目的 :探讨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基础组(n=42)和丁苯酞组(n=42)。对基础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丁苯酞组患者用丁苯酞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NIHSS的评分。结果:在进行治疗后,丁苯酞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基础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丁苯酞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基础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改善其脑神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丁苯酞 脑神经功能
下载PDF
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赵芝琴 邰光英 +1 位作者 鄢丽 朱仕英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34期61-62,共2页
目的分析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 目的分析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血栓通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D-二聚体、hs-CRP水平及纳维亚神经功能(MESSS)评分。结果治疗前、治疗后3 d时2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时2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后3 d时2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时2组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 d、14 d时2组MESSS评分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MESS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改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hs-CRP水平和神经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通 血清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下载PDF
Hcy、CRP和D-D检测在评估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
4
作者 赵芝琴 邰光英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2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D-D)检测在诊断急性脑梗死及评估此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D-D)检测在诊断急性脑梗死及评估此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贵阳市花溪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85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其中的85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入院后,均对其进行Hcy、CRP和D-D检测,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Hcy、CRP及血浆D-D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P<0.05。在观察组患者中,神经功能重度受损患者血清Hcy、CRP及血浆D-D的水平均高于神经功能轻、中度受损患者,P<0.05;神经功能中度受损患者血清Hcy、CRP及血浆D-D的水平均高于神经功能轻度受损患者,P<0.05。在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Hcy、CRP及血浆D-D的水平均高于治疗3 d后、治疗1周后上述指标的水平,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Hcy、CRP及血浆D-D的水平均高于治疗1周后上述指标的水平,P<0.05。结论:用Hcy、CRP和D-D检测法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地评估此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同型半胱氨酸 C-反应蛋白 病情评估
下载PDF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策略 ——阶段性总结
5
作者 邰光英 《人文之友》 2019年第11期202-202,共1页
英语课堂提问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是英语课堂中最普遍的师生互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是有效教学的主... 英语课堂提问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是英语课堂中最普遍的师生互动方式,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是引导学生探索所要达到目标的途径,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是有效教学的主语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提问 课堂互动 提问策略 反馈信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