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尾白虾MSTN基因组织及不同蜕皮后时间点的表达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薛蓓 张培 +6 位作者 李志辉 赵莲 邰小飞 徐晔 赖晓芳 高焕 阎斌伦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4期66-70,共5页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动物肌肉生长与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为揭示该基因在脊尾白虾中的生物学功能,依据克隆获得的脊尾白虾MSTN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脊尾白虾不同组织和不同蜕皮后时间点...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是动物肌肉生长与发育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为揭示该基因在脊尾白虾中的生物学功能,依据克隆获得的脊尾白虾MSTN基因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脊尾白虾不同组织和不同蜕皮后时间点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STN在脊尾白虾的眼柄、鳃、心脏、肝胰腺、卵巢、胃、肠和肌肉共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眼柄、心脏和胃中表达量均高于肌肉,说明除参与肌肉生长和发育的调控外,MSTN在脊尾白虾中还可能发挥其他作用;在不同蜕皮后时间点的表达特征分析中发现,在蜕皮后初期,脊尾白虾体内MSTN的表达量显著低于蜕皮间期个体,随蜕皮后时间的延长,MSTN的表达量逐渐升高,说明MSTN在脊尾白虾蜕皮相关的肌肉生长过程中发挥着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尾白虾 肌肉生长抑制素 表达特征 不同组织 不同蜕皮后时间点
下载PDF
大规格种蟹池塘养殖技术研究(上)
2
作者 孙毅 徐钢春 +5 位作者 陈春光 聂志娟 李全杰 邵乃麟 邰小飞 储兰璐 《科学养鱼》 2020年第3期86-86,共1页
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毛蟹、大闸蟹,隶属于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两岸江河湖泊。20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和长江天然河蟹的大肆捕捞,天然蟹苗日益枯竭,其质量已无法满足河蟹养殖发展的需要;80年代... 中华绒螯蟹又称河蟹、毛蟹、大闸蟹,隶属于十足目、方蟹科、绒螯蟹属,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两岸江河湖泊。20世纪70年代,随着工业发展带来的污染和长江天然河蟹的大肆捕捞,天然蟹苗日益枯竭,其质量已无法满足河蟹养殖发展的需要;80年代以后我国海水河蟹育苗技术成功并得到推广,河蟹的增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产量持续增加,但养殖出的河蟹依然存在个体规格小、抗病性差等种质资源退化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蟹养殖 河蟹育苗 中华绒螯蟹 增养殖 大闸蟹 池塘养殖技术 江河湖泊 绒螯蟹属
下载PDF
大规格种蟹池塘养殖技术研究(下)
3
作者 孙毅 徐钢春 +5 位作者 陈春光 聂志娟 李全杰 邵乃麟 邰小飞 储兰璐 《科学养鱼》 2020年第4期86-86,共1页
2.回捕两个池塘分别投放蟹苗1100只,经过晚捡、地笼、抽水翻塘后捕蟹量分别为594只和579只,回捕率分别为54%和52.6%。回捕的河蟹中雄蟹和雌蟹分别为691只和482只。雄蟹的残蟹率占7.52%,大于雌蟹。250克/只以下的雄蟹有198只,400克/只以... 2.回捕两个池塘分别投放蟹苗1100只,经过晚捡、地笼、抽水翻塘后捕蟹量分别为594只和579只,回捕率分别为54%和52.6%。回捕的河蟹中雄蟹和雌蟹分别为691只和482只。雄蟹的残蟹率占7.52%,大于雌蟹。250克/只以下的雄蟹有198只,400克/只以上的雄蟹占3.87%;88.59%的雌蟹在150~250克/只,超过一半的雌蟹体重在150~200克/只,150克/只以下的雌蟹只占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捕率 翻塘 池塘养殖技术
下载PDF
越冬暂养对雌性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宋黎黎 高建操 +8 位作者 邵乃麟 储兰璐 邰小飞 庄红根 胡佳雯 聂志娟 王裕玉 徐跑 徐钢春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0-811,共12页
为探究越冬暂养后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否存在营养流失或风味品质下降现象,利用嵌入在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网箱对雌性中华绒螯蟹进行105 d暂养,分析暂养前后中华绒螯蟹一般生物学指数、营养成分、脂肪酸、游离氨基... 为探究越冬暂养后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否存在营养流失或风味品质下降现象,利用嵌入在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网箱对雌性中华绒螯蟹进行105 d暂养,分析暂养前后中华绒螯蟹一般生物学指数、营养成分、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差异。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在越冬暂养期间处于稳定的生长状态,未出现"掉膏";暂养后的中华绒螯蟹,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E)显著上升(P<0.05),必需氨基酸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比值(E/T)显著上升(P<0.05);可食组织中腺苷酸(AMP)和肌苷酸(IMP)显著增加(P<0.05),次黄嘌呤(Hx)和肌苷(HxR)显著下降(P<0.05);虽然可食组织及卵巢中粗脂肪、C22∶1和C22∶4含量显著下降,但C20∶2、C20∶4和C20∶5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PUFA/SFA显著上升;中华绒螯蟹暂养105 d后,1-辛烯-3-醇,己醛,壬醛和2-戊基呋喃为主要的挥发性物质,这些具有良好气味的物质占主导地位,表明中华绒螯蟹的风味整体优于暂养前。以上结果表明,越冬暂养后中华绒螯蟹的营养有一定的流失,品质和食用风味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越冬暂养 营养品质 核苷酸 挥发性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