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化路径探索——以四川自贡灯彩为例
1
作者 邰高娣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5-120,共6页
自贡灯彩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技艺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间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贡灯彩不仅坚持传统的制作工艺,更与声、光、电等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不断丰富传统灯彩的观赏效果,广泛推动灯会文化与旅游、游乐项目的融合,并积极... 自贡灯彩是我国传统的手工技艺项目,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间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贡灯彩不仅坚持传统的制作工艺,更与声、光、电等新材料、新技术相结合,不断丰富传统灯彩的观赏效果,广泛推动灯会文化与旅游、游乐项目的融合,并积极契合新时期人们的审美观,探索灯彩题材、形式的创新,成为我国灯彩品类的佼佼者。当地的高校四川轻化工大学更是成立了彩灯学院,源源不断地培养灯彩制作人才,在传统手工艺的现代转化与复兴方面,具有其他非遗项目不可比拟的经验和优势。本文拟以自贡灯彩为个案,从政府推动、文旅融合、产学研实践、非遗助力产业延伸等多角度展开调研,探讨传统手工艺现代转化的路径和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贡灯彩 彩灯游乐 现代转化 文化产业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上的陕北绞花
2
作者 邰高娣 《格言(校园版)》 2023年第14期56-57,共2页
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人们通常称之为陕北,这里聚集着数量庞大的剪纸作品及剪纸艺术家。这里山高沟深,人们大都住在较为平坦的坡顶,这样的坡顶在当地被称为塬(yuán)。人们把土山凿开,挖成山洞的形状,“山洞”一面背靠山坡,和山连... 陕西省北部的黄土高原,人们通常称之为陕北,这里聚集着数量庞大的剪纸作品及剪纸艺术家。这里山高沟深,人们大都住在较为平坦的坡顶,这样的坡顶在当地被称为塬(yuán)。人们把土山凿开,挖成山洞的形状,“山洞”一面背靠山坡,和山连为一体,一面朝阳,用于采光,这样就建成了陕北人特有的居住场所--窑洞。一孔一孔的窑洞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塬上,从视觉上让人感到荒凉,也让我们体会到这里的人们喜爱大红色剪纸的原因--面对色调如此单一的环境,热烈的红色会给人们带来生机和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纸作品 陕西省北部 坡顶 居住场所 窑洞 黄土高原 山洞 陕北
下载PDF
纸塑立体窗花
3
作者 邰高娣 《格言(校园版)》 2023年第13期44-45,共2页
陕西省渭(wèi)南市的合阳县流行一种纸塑剪纸,其制作手法和我们常见的平面剪纸差异比较大,它融剪纸和纸塑两种艺术于一体,采用剪、贴、塑、染等多种制作手法,是陕西合阳特有的一种类似浮雕的民间立体纸饰艺术。
关键词 制作手法 纸塑 合阳县 剪纸 差异比较 立体 艺术 陕西省
下载PDF
剪刀的来历
4
作者 邰高娣 《格言(校园版)》 2023年第8期56-57,共2页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中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从诗中可见,唐代时剪刀已经出现,而且人们已用剪刀来裁剪了。在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剪刀出现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冶(y0)炼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铁器,...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中有“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诗句,从诗中可见,唐代时剪刀已经出现,而且人们已用剪刀来裁剪了。在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剪刀出现在战国时期。这一时期,伴随着冶(y0)炼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铁器,铁质剪刀也应运而生。在河南洛阳以及湖南长沙等地发掘的古代墓葬中均有剪刀出土,但那时的剪刀呈“U”形,由一根铁条锤打冶炼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时期 古代墓葬 河南洛阳 贺知章 剪刀 发掘 湖南长沙
下载PDF
烟熏出来的艺术
5
作者 邰高娣 《格言(校园版)》 2023年第11期56-57,共2页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将纸拓在一些凹凸不平有纹理的图案上,然后用铅笔在这张图案介质上来回摩擦,不一会儿,纸上铅笔的印迹中就会出现这些图案。这种图案拓印方式是很多人幼年时的一种体验。我国还有一种古老的广泛用于书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将纸拓在一些凹凸不平有纹理的图案上,然后用铅笔在这张图案介质上来回摩擦,不一会儿,纸上铅笔的印迹中就会出现这些图案。这种图案拓印方式是很多人幼年时的一种体验。我国还有一种古老的广泛用于书法、碑帖艺术的传统拓印技艺,叫打拓片,这是一种将碑文石刻、青铜器等文物的形状及上面的文字、图案拓到纸片上的方法,至今还在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拓印 碑文 铅笔 碑帖艺术 凹凸不平
下载PDF
金箔上的图案
6
作者 邰高娣 《格言(校园版)》 2023年第10期44-45,共2页
在纸张出现以前,人们除了用树叶来制作作品外,其他一些薄片材料,例如金箔(bó)、银箔、皮革、绢帛(bó)也都被用来制作各种装饰品,它们的出现为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这其中,尤其以战国至汉代的金箔镂(lòu)刻最为典型。
关键词 战国至汉代 金箔 装饰品 制作
下载PDF
陕西凤翔传统木版年画题材内容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邰高娣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7-64,共8页
我国传统年画之一的凤翔年画题材内容丰富,涉及历史、宗教、民俗、戏曲等诸多领域,题材大致可分为六类——门神门画类、吉祥喜庆类、故事小说类、戏曲类、民俗生活类、神像俗信类。
关键词 凤翔年画 木版年画 题材内容
下载PDF
传统与新生——作为中国社会生活图像志的民间年画
8
作者 邰高娣 《中华手工》 2021年第12期42-45,共4页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该诗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古代春节时贴年画的景象,“桃符”也早已随着春节融入到亿万民众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称之为年画的民间艺术品类。年画在北宋时称为“纸画”,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该诗形象地说明了我国古代春节时贴年画的景象,“桃符”也早已随着春节融入到亿万民众的生活之中,成为我们称之为年画的民间艺术品类。年画在北宋时称为“纸画”,明代叫“画贴”,清初北京称其为“卫画”,杭州一带则谓之“欢乐图”,苏州称作“画张 ”,四川绵竹以年画体裁“斗方”代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生活 民间年画 千门万户 春风送暖 四川绵竹 图像志 民间艺术 新生
下载PDF
传统节气年画的图像与内涵——以凤翔年画“谷雨画”为例
9
作者 邰高娣 《民艺》 2023年第2期81-85,共5页
凤翔年画中有一类和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相关的年画,主要供谷雨节气时贴用,其图像丰富,既有反映民俗信仰的内容,也有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画面。凤翔年画“谷雨画”伴随着陕西关中谷雨节气的民间信仰而产生,是凤翔年画乃至全国年画艺术中独... 凤翔年画中有一类和二十四节气之谷雨相关的年画,主要供谷雨节气时贴用,其图像丰富,既有反映民俗信仰的内容,也有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画面。凤翔年画“谷雨画”伴随着陕西关中谷雨节气的民间信仰而产生,是凤翔年画乃至全国年画艺术中独具特色的门类,对关中民间社会的影响深远。本文从凤翔“谷雨画”与谷雨节气的关系入手,梳理“谷雨画”的图像类型,进而总结出其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力图全面呈现凤翔“谷雨画”的整体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翔年画 谷雨画 节气 民间信仰
原文传递
关中地区“家宅六神”信仰及其图像:以凤翔神码年画为中心的考察
10
作者 邰高娣 《年画研究》 2023年第1期161-173,共13页
一、“家宅六神”信仰的形成及在关中地区的流传民间的“家宅六神”信仰源于先秦时期的“五祀”和“七祀”1,处于周代礼制文明发祥地的陕西关中地区受其影响颇深。关中地区“家宅六神”信仰的产生和流行,经历了由官方礼仪下行至民间习... 一、“家宅六神”信仰的形成及在关中地区的流传民间的“家宅六神”信仰源于先秦时期的“五祀”和“七祀”1,处于周代礼制文明发祥地的陕西关中地区受其影响颇深。关中地区“家宅六神”信仰的产生和流行,经历了由官方礼仪下行至民间习俗信仰的过程,其祭祀和供奉与我国传统春节息息相关。先秦时期“五祀”“七祀”还不是民间可以随便祭祀的,而是天子、诸侯等上层的专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关中地区 六神 先秦时期 年画 五祀 礼制文明 信仰 祭祀
原文传递
烟格子与生命树
11
作者 邰高娣 《少儿国学》 2023年第8期20-23,共4页
在陕西关中平原农村,冬天总要烧炕取暖。每当天寒地冻之时,人们就停下了一切农活儿,妇女们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做针线活儿,男人们则坐在火炕上聊天喝茶。在这里,冬天的每个傍晚,总能看到每家每户院子里烟雾缭绕,原来这是人们开始烧炕了... 在陕西关中平原农村,冬天总要烧炕取暖。每当天寒地冻之时,人们就停下了一切农活儿,妇女们坐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做针线活儿,男人们则坐在火炕上聊天喝茶。在这里,冬天的每个傍晚,总能看到每家每户院子里烟雾缭绕,原来这是人们开始烧炕了。每当人们烧炕的时候,虽然门窗已经紧闭,但烟还是会顺着窗户缝、砖缝钻到屋子里面,屋内会弥漫着烟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关中平原 烟雾缭绕 生命树 火炕 屋子
原文传递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西关中木版图画遗珍之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邰高娣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7-113,共7页
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作品承载着历代手工艺人的智慧结晶,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地域性文化特质与工匠制度。本期[史学]栏目《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西关中木版图画遗珍之探讨》一文,作者通过对新近发现的几件民国时期关中木版图画的样式、印... 喜闻乐见的民间美术作品承载着历代手工艺人的智慧结晶,也反映了一定时期的地域性文化特质与工匠制度。本期[史学]栏目《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西关中木版图画遗珍之探讨》一文,作者通过对新近发现的几件民国时期关中木版图画的样式、印局刊号的分析。试图探究蒲城、西安和风翔三地木版图画之间的交流互渗关系。并明晰其风格演变与发展流布的生态规律。[理论]栏目《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管窥秦代工匠文化》一文,尝试考察《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工匠文化问题,在梳理简文中工匠文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工匠的主要构成和工官系统两个核心问题,其中工官系统主要从工匠生产管理之机构、职官及流程三方面展开,揭示了秦朝工官系统实际上是通过产品管理和工匠管理两个维度,最终达到对工匠群体的管理,以保持官府手工业的有序生产。《雅俗共营:民间汉字图形创作主体研究》一文,以民间汉字图形的创作主体为研究对象,剖析了不同历史背景影响下,民间艺人的主体作用、精英文化阶层的参与和工匠的流动三种创作主体的动因,及其他们在审美趣味、艺术格调等方面的差异,从而造就了民间汉字图形雅俗共赏的多层次审美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陕西关中 图画 《睡虎地秦墓竹简》 民间艺人 文化特质 生产管理 汉字图形
原文传递
北京民间年画中的“月光马”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邰高娣 《民艺》 2022年第6期28-35,共8页
民间年画中的“月光马”为中秋时北京民间广泛使用的民俗用品,其吸收了民间木刻版画的技艺手法,成为我国年画艺术中独具特色的门类,并对北京民间社会的影响深远。因其与北京当地的生活状态、风俗信仰密切相关,并丰富了民间祭月行为的图... 民间年画中的“月光马”为中秋时北京民间广泛使用的民俗用品,其吸收了民间木刻版画的技艺手法,成为我国年画艺术中独具特色的门类,并对北京民间社会的影响深远。因其与北京当地的生活状态、风俗信仰密切相关,并丰富了民间祭月行为的图像景观,故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本文从“月光马”的图像来源、图像类型以及文化内涵入手,通过图文互证,希望呈现出“月光马”年画的整体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年画 北京纸马 月光马 祭月
原文传递
山西民间年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邰高娣 《民艺》 2018年第5期36-43,共8页
山西省位于我国黄河流域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段的黄土高原上,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就出于此地。西侯度遗址和丁村遗址说明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文明的足迹。上古时期,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 山西省位于我国黄河流域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段的黄土高原上,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就出于此地。西侯度遗址和丁村遗址说明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类文明的足迹。上古时期,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以山西为主要活动区域。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就诞生于山西境内,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建立晋国,发展为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期曾一度以平城(山西大同)为国都,并开凿了云冈石窟,北齐以太原为陪都,在此修建豪华的离宫别馆,并开凿天龙山石窟。隋末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而获天下.视太原为“龙兴”之地。宋元时大同、平阳(临汾)、太原为著名都会,经济和文化发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省 民间年画 文化底蕴 旧石器时代 天龙山石窟 黄河流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原文传递
中国剪纸 璀璨的纸上造型艺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邰高娣 《世界遗产》 2017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剪纸是一种将纸张以剪、刻等方式制作成具有镂空效果的造型艺术。中国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文化内涵深厚,与民俗生活关系密切。剪纸材料易得,操作简便,既饶富情趣又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因此剪纸几... 剪纸是一种将纸张以剪、刻等方式制作成具有镂空效果的造型艺术。中国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题材丰富,形式多样,风格独特,文化内涵深厚,与民俗生活关系密切。剪纸材料易得,操作简便,既饶富情趣又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因此剪纸几乎遍布我国各地,每个地方又衍发出不同的形式和风格,深受人民大众的喜爱。2006年,剪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由我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办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型艺术 剪纸 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风格独特 2009年 第四次会议
原文传递
非遗保护背景下凤翔年画的传承与嬗变
16
作者 邰高娣 《民艺》 2022年第5期35-40,共6页
位于陕西关中的凤翔年画属于家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明正德年间发展至今的五百多年间一直在当地邰氏家族的范围内延续着。从有实名传人记载的清乾隆年间起,受传统观念及闭塞环境的影响,凤翔年画在传承上一直恪守父子相传的方式... 位于陕西关中的凤翔年画属于家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明正德年间发展至今的五百多年间一直在当地邰氏家族的范围内延续着。从有实名传人记载的清乾隆年间起,受传统观念及闭塞环境的影响,凤翔年画在传承上一直恪守父子相传的方式,并成为依托于凤翔当地历史文化和人文而存在的活态遗产。家族传承的方式在过去特定的历史时期曾极大地推动了凤翔木版年画的发展,但自2006年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来,凤翔年画在传承人的培养、与院校教育的结合、与学术界的联动等方面均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使年画的传承方式和发展样貌也更加多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翔年画 家族传承 活态传承 非遗保护
原文传递
清代北京民间灯画的成因、题材与风格
17
作者 邰高娣 《艺术与民俗》 2021年第1期30-37,共8页
北京灯画是清代民间绘画的一种,它以戏曲、小说故事为主要题材,是研究清代北京社会风貌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文章以灯画图片分析为基础,结合古籍记载,从北京的地域特征和清代北京灯节、灯市的繁荣景象探讨其源流成因,梳理其题材内容,并... 北京灯画是清代民间绘画的一种,它以戏曲、小说故事为主要题材,是研究清代北京社会风貌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文章以灯画图片分析为基础,结合古籍记载,从北京的地域特征和清代北京灯节、灯市的繁荣景象探讨其源流成因,梳理其题材内容,并解析其在色彩、造型、构图方面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灯画 灯节 成因 艺术特征
原文传递
明清北京民间灯画
18
作者 邰高娣 《中华文化画报》 2012年第2期36-43,共8页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新年后的第一次月圆之日,民间风俗要吃元宵以庆新春元夕,人们晚上会出游赏月,民间艺师们便扎制了各色花灯供人们观赏和照明之用,并称此日为"灯节"或"元宵节"。从宋人笔记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灯节在11... 每年的正月十五是新年后的第一次月圆之日,民间风俗要吃元宵以庆新春元夕,人们晚上会出游赏月,民间艺师们便扎制了各色花灯供人们观赏和照明之用,并称此日为"灯节"或"元宵节"。从宋人笔记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灯节在11世纪前后就已经成为习俗,并且景象非常热闹。宋代周密的《武林旧事》中记述杭州的"灯品"时说有的灯品:"深闺巧娃,剪纸而成,尤为精妙。又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反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话,戏弄行人。"由此可知,绢灯上画人物已可溯至宋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画 《武林旧事》 元夕 藏头 民间风俗 民间绘画 民间画工 艺师 此日 灯彩艺术
原文传递
盛开在民间——记民间美术研究者王海霞
19
作者 邰高娣 《民艺》 2020年第3期56-67,共12页
2017年5月,我的导师王海霞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2008年跟随王海霞老师学习,到2011年与王老师成为同事,期间我们上山下乡,一起经历艰苦与欢笑,如今想来,像是天堂般的日子,而王海霞老师对民间美术的认真与执着,对学生的爱护与教导,对... 2017年5月,我的导师王海霞老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从2008年跟随王海霞老师学习,到2011年与王老师成为同事,期间我们上山下乡,一起经历艰苦与欢笑,如今想来,像是天堂般的日子,而王海霞老师对民间美术的认真与执着,对学生的爱护与教导,对非遗传承人的尊重与理解,以及为人的乐观、大度、热情,均令我终身难忘。特别是我参与了多项王老师主持的课题调研、主编的丛书撰稿等工作,深切地体会到王老师对于民间美术学术研究体系的完善以及巨大的学术贡献,为我们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使我终身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传承人 民间美术 老师 学术贡献 终身受益 上山下乡 课题调研 尊重与理解
原文传递
陕西民间木版年画研究
20
作者 邰高娣 《民艺》 2018年第2期12-19,共8页
陕西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理上南北狭长,从北至南包括黄土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区及盆地等多种地形。其历史悠久,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关键词 民间木版年画 陕西省 黄土高原 关中平原 秦巴山区 中华文明 中华民族 西北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