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游离蒽醌在正常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犬体内吸收动力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永茂 王平 +3 位作者 张艳 孟宪丽 陈瑛 邱一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4-498,共5页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对大黄游离蒽醌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1只健康Beagle犬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及SAP组(5只)。制备SAP动物模型,两组经手术建立门静脉取血通道,给予大黄游离蒽醌(20mg/kg)...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对大黄游离蒽醌吸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11只健康Beagle犬随机分为正常组(6只)及SAP组(5只)。制备SAP动物模型,两组经手术建立门静脉取血通道,给予大黄游离蒽醌(20mg/kg)灌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法测定门静脉与股动脉血液血浆中5种大黄游离蒽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浓度,应用MATLAB2007B软件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使用统计矩法获取药物吸收半衰期(t1/2ka)、吸收达峰时间(Tmax)、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及药物在肠血管隔室的平均滞留时间(mean residence time,MRT),计算相应药物从胃肠道转运进入血液的转运速率(ka)。结果两组门静脉、股动脉药物吸收成分种类相同。多数动物门静脉各时间点均检测到芦荟大黄素,均在定量范围之内;每只动物门静脉各时间点均检测到大黄酸,个别时间点低于定量限;部分动物门静脉各时间点检测到大黄素与大黄酚,多数高于定量限;仅在少数动物门静脉个别时间点检测到大黄素甲醚。两组股动脉多数时间点检测到大黄酸,但部分时间点大黄酸血药浓度结果低于定量限,仅少数时间点检测到较低浓度芦荟大黄素、大黄素与大黄酚,未检测到大黄素甲醚。SAP组45min股动脉大黄酸血药浓度及门静脉大黄酚Cmax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大黄酸AUC在正常组及SAP组动物分别占总游离蒽醌的59.32%和66.07%。结论 SAP对大黄游离蒽醌的吸收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影响,肠道与肝脏可能对大黄游离蒽醌存在明显代谢或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游离蒽醌 重症急性胰腺炎 吸收动力学
下载PDF
糖脉康颗粒对糖尿病大鼠“消渴”症状改善作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启鹏 张艺 +2 位作者 廖琦 邱一行 杨利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糖脉康颗粒改善高脂+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及降糖作用。方法:以高脂高糖乳剂灌胃4周,然后腹腔注射STZ(35mg/kg)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分为模型、二甲双胍(0.33g/kg)及糖脉康颗粒高(10g/kg)、中(5g/kg... 目的:研究糖脉康颗粒改善高脂+STZ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及降糖作用。方法:以高脂高糖乳剂灌胃4周,然后腹腔注射STZ(35mg/kg)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模型成功后分为模型、二甲双胍(0.33g/kg)及糖脉康颗粒高(10g/kg)、中(5g/kg)、低剂量(2.5g/kg)组。每周测量一次体重2、4h的饮水量、饲料消耗量及尿量8,周后处理大鼠,检测血糖、血脂、胰岛素、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糖脉康颗粒可以明显增加模型大鼠的体重,明显降低大鼠24h的尿量、饮水及饲料消耗量(P<0.05或P<0.01);明显提高模型大鼠全血黏度,对卡森屈服值及红细胞电泳时间也有明显影响;可以升高甘油三酯水平,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值(P<0.05或P<0.01)。结论:糖脉康颗粒具有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三多一少(体重,饮水量,饲料消耗量及尿量)症状,降低血糖和调节血脂,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脉康颗粒 三多一少
下载PDF
路径分析数学模型解析麻黄汤抗组胺致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曾勇 邱一行 +3 位作者 李睿 曾岑 韦婷 石金凤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4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研究麻黄汤及不同配伍对磷酸组胺致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的影响,探索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研究中药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进行方中药味的剂量组合,以解痉率为观测指标,将方中药量与药效... 目的: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研究麻黄汤及不同配伍对磷酸组胺致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的影响,探索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研究中药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均匀设计进行方中药味的剂量组合,以解痉率为观测指标,将方中药量与药效数据进行路径分析,描绘影响解痉作用的药物路径图。结果:对于麻黄汤复方所表现出的接触磷酸组胺致豚鼠离体气管的收缩作用方面,麻黄与桂枝的作用对于全方药效的贡献占主要因素,同时也体现出协同的作用。结论:路径分析模型能较好反应中药复方中药物间的配伍关系及药物间相互影响,是研究中药复方配伍的理想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路径分析 中药复方配伍
下载PDF
大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肠吸收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邱一行 王平 +2 位作者 王进荣 张艳 孟宪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大黄酸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并考察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其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考察大黄酸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肠灌流液中大黄酸的含量;分别计算大黄酸单独... 目的:研究大黄酸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并考察P-糖蛋白(P-gp)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对其肠吸收的影响。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考察大黄酸在不同肠段的吸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肠灌流液中大黄酸的含量;分别计算大黄酸单独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以及在P-gp抑制剂盐酸维拉帕米和MRP2抑制剂吲哚美辛存在的情况下,在大鼠肠中吸收的Ka和Papp值;比较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大黄酸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中的吸收均具有较高的Ka和Papp值,并且随肠道的生理走向吸收率降低,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当加入不同浓度P-gp抑制剂和MRP2抑制剂后,与空白组比较大黄酸的吸收无显著性改变。结论:大黄酸属于易吸收化合物,并且在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和结肠具有相似的吸收特性;其在大鼠肠内的吸收不受P-gp抑制剂和MRP2抑制剂的影响,因此推测大黄酸的吸收不受P-gp和MRP2的外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肠吸收 P-糖蛋白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狗皮膏大鼠长期毒性试验的体内血液铅变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帆帆 孟宪丽 +4 位作者 赵贵琴 曾勇 王平 李红 邱一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8-730,共3页
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方法,测定狗皮膏长期毒性试验的大鼠血铅浓度动态变化规律,为狗皮膏的安全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外用给予大鼠高、中、低剂量(7,3.5,1.75 g.kg-1)狗皮膏90 d,于给药前、给药后10,30,45,52,60,9... 目的:建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铅方法,测定狗皮膏长期毒性试验的大鼠血铅浓度动态变化规律,为狗皮膏的安全性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连续外用给予大鼠高、中、低剂量(7,3.5,1.75 g.kg-1)狗皮膏90 d,于给药前、给药后10,30,45,52,60,90 d及停药后16,28 d取血,采用微波消解仪消解血液样品,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量血铅含量。结果:经方法学考察本次试验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A=0.004 9X+0.017,r=0.999 5,检测限为0.380μg.L-1,精密度检查RSD 1.4%,混合血样中血铅值175.77μg.L-1,RSD 6.0%。大鼠给予狗皮膏后,血铅浓度逐渐升高,给药中、低剂量30 d后及高剂量10 d后血铅浓度达到稳定,给药量与血铅浓度具有剂量依赖性,停药后血铅浓度降低。结论:本方法测定准确可靠,适合于血铅的测定,狗皮膏长期大剂量外用可引起血铅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狗皮膏 血铅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原文传递
大黄水煎液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6
作者 王平 李春雨 +3 位作者 沈晓飞 邱一行 王家葵 孟宪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94,共4页
目的:观察大黄水煎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大鼠腺嘌呤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灌胃给予大黄水煎液进行干预治疗,检测相关生理、生化学指标。结果:大黄水煎液可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肌酐、... 目的:观察大黄水煎液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建立大鼠腺嘌呤慢性肾功能衰竭模型,灌胃给予大黄水煎液进行干预治疗,检测相关生理、生化学指标。结果:大黄水煎液可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改善肾性贫血症状,纠正钙、磷、镁等电解质代谢紊乱,纠正酸中毒,改善机体蛋白质代谢的紊乱状态,对肾脏代偿性增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大黄水煎液可改善肾功能,能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的发展,对大鼠慢性肾功能衰竭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水煎液 慢性肾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HPLC测定不同配比麻黄汤水煎液中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 被引量:4
7
作者 曾勇 李睿 +4 位作者 曾岑 王平 孟宪丽 韦婷 邱一行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采用HPLC测定麻黄汤组方变化时对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煎出量的影响。方法制备麻黄汤,用均匀实验设计的16个不同配比麻黄汤水煎液,采用HPLC法测定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计算其与麻黄单独煎煮相比的煎出率;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处方组成... 目的采用HPLC测定麻黄汤组方变化时对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煎出量的影响。方法制备麻黄汤,用均匀实验设计的16个不同配比麻黄汤水煎液,采用HPLC法测定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计算其与麻黄单独煎煮相比的煎出率;采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处方组成对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煎出量的影响。结果所用HPLC测试方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不同配比麻黄汤水煎液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煎出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杏仁能极显著地增加麻黄碱、伪麻黄碱在水煎液中的煎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配比 麻黄碱 伪麻黄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灯盏细辛药效物质基础3,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春雨 孟宪丽 +5 位作者 王张 田会萍 邱一行 杨丽娟 朱丽娜 张艺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6期473-476,共4页
目的研究3,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脑中动脉(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3,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模型大鼠状态、神经行为学的影响,以及对脑梗死比率... 目的研究3,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大鼠实验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阻塞大鼠脑中动脉(MCAO)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3,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模型大鼠状态、神经行为学的影响,以及对脑梗死比率及血清中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结果 3,5-二咖啡酰奎宁酸剂9.13、18.25mg/kg时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脑梗死的比率(P<0.05),降低血清中MDA水平(P<0.01),增强T-SOD、CAT、GSH-Px的活性(P<0.05)。结论 3,5-二咖啡酰奎宁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生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5-二咖啡酰奎宁酸 灯盏细辛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抗自由基
原文传递
基于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的麻黄汤发汗作用的配伍关系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曾勇 邱一行 +2 位作者 李睿 曾岑 韦婷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47-1749,共3页
目的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研究麻黄汤及不同配伍的发汗作用,从而探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应用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对麻黄汤处方中的药物剂量进行组合,以汗液增加百分率为指标,将方中药量与药效数据进行路径分析,... 目的采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研究麻黄汤及不同配伍的发汗作用,从而探讨路径分析数学模型应用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均匀设计对麻黄汤处方中的药物剂量进行组合,以汗液增加百分率为指标,将方中药量与药效数据进行路径分析,描绘影响麻黄汤发汗作用的路径图。结果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结果显示,麻黄和桂枝对于全方的发汗作用有较大贡献,合用后能增强发汗作用,并且显示出麻黄在全方发汗作用中的核心地位。结论路径分析数学模型能较好反应麻黄汤中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并能将处方中的药物与药效间的关系清晰的展现出来,体现了路径分析数学模型用于研究中药复方配伍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发汗 路径分析 中药复方配伍
原文传递
基于路径分析模型解析麻黄汤组方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勇 王平 +3 位作者 张艳 赵贵琴 邱一行 孟宪丽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以麻黄汤为例,采用路径分析模型对组方原理进行分析,检验模型图与麻黄汤经典组方理论的吻合度,探索路径分析模型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方中药味的剂量组合,以发汗和止咳二指标反映方剂整体疗效。将组... 目的:以麻黄汤为例,采用路径分析模型对组方原理进行分析,检验模型图与麻黄汤经典组方理论的吻合度,探索路径分析模型应用于中药复方研究的合理性。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进行方中药味的剂量组合,以发汗和止咳二指标反映方剂整体疗效。将组方药量和药效数据进行路径分析,描绘出多个药味与二药效指标间的总体路径图,用图中各药味的正向系数表示其方剂地位,以药味间网络系数表征七情合和。结果:利用路径图解析方法,可以得出复方中各药味对整体药效作用的方向量化指标,并标出药味的组方地位,反映药味间的七情和合。结论:从麻黄汤发汗和止咳两主要药效角度,各路径系数可反映药味在复方中的组方地位,这和"麻黄为君、臣以桂枝、佐以杏仁和使以甘草"的组方原则相吻合。路径分析方法对中药复方各药味组方地位而言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汤 路径分析模型 组方原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