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恶性判定依据标志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侯毅斌 王忠富 +2 位作者 陈志军 邱从坤 汤日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7期78-79,91,共3页
目的研究探讨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恶性判断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影像学诊断资料,并将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2例患者患者... 目的研究探讨胃肠间质瘤的影像学表现,并分析其恶性判断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胃肠道间质瘤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影像学诊断资料,并将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其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2例患者患者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其中胃间质瘤、小肠间质瘤、结肠间质瘤以及直肠间质瘤分别有14例、18例、6例和4例;肿瘤直径在2.5cm-20cm之间,平均直径为(13.7±2.3)cm,肿瘤的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15例,不规则分叶形27例。其中良性胃肠间质瘤和恶性胃肠间质瘤分别有14例和28例。经CT检查可见,良性肿瘤的患者肿块直径均在5cm以下,且肿瘤的密度均匀,未见显著钙化点。恶性肿瘤的患者直径在5cm以上,瘤体密度不均匀,且形状多不规则,在肿瘤中心有低密度出血区,边缘与周围组织之间分界不清,经增强扫描可见边缘有明显强度现象,但中心未见强化。部分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或者肝转移情况,累及肠系膜。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通过CT检查,能对肿瘤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以及强化程度、生长方式、坏死程度等进行比较清晰直观的观察,且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能对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尤其是肿瘤大小与核分裂数量是判断恶性的重要依据,对患者的临床诊断、鉴别以及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学表现 恶性判断依据
下载PDF
CT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忠富 陈国硕 +2 位作者 陈志军 邱从坤 汤日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年第9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术后病理确诊为胆囊癌(60例)、确诊为胆囊良性肿瘤(40例),正常受检者(40例)的上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分别测量各组胆囊内胆汁的CT值,以及胆囊... 目的探讨CT动态增强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术后病理确诊为胆囊癌(60例)、确诊为胆囊良性肿瘤(40例),正常受检者(40例)的上腹部CT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分别测量各组胆囊内胆汁的CT值,以及胆囊癌和良性肿瘤组病灶的平扫、动脉期、门脉期CT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每个测量值均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结果胆囊癌组胆汁CT值(15.86±1.78HU)高于良性统计学分析肿瘤组(10.50±0.94 HU)和正常对照组(7.75±1.41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癌组病灶平扫(36.13±1.52)、动脉期(52.38±3.01)、门脉期CT值(71.38±5.06)均高于胆囊良性肿瘤组(29.75±1.92、43.63±1.81、5 6.6 3±3.2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胆囊癌组中男女比例为1:2.2,良性肿瘤组中男女比例为1.4:1。结论胆囊内胆汁的CT值与肿瘤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CT值对原发性胆囊癌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胆囊癌 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邱从坤 汤日杰 +3 位作者 王忠富 侯毅斌 周志鹏 陈国硕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35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_2O_3)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78例,均给予介入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案为As_...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_2O_3)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肝癌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78例,均给予介入治疗。观察组治疗方案为As_2O_3 20 mg,丝裂霉素10 mg,洛铂50 mg,超液态碘油10 mL;对照组治疗方案为表阿霉素(表柔吡星)40 mg/m^2,丝裂霉素10 mg,洛铂50 mg,超液态碘油10 mL。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主要出现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疼痛、发热、肝功能损伤等,采取相应措施后可有效缓解,且两组均无Ⅳ度不良反应,也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观察组更明显。结论:As_2O_3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时能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轻,是肝癌介入治疗用药的较佳选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三氧化二砷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TACE术治疗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瘤2例 被引量:3
4
作者 邱从坤 汤日杰 +2 位作者 陈国硕 王忠富 周志鹏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11期162-164,共3页
目的:探讨TACE对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笔者所在科收治的2例病理确诊为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瘤患者行TACE治疗的情况,TACE治疗药物均为紫杉醇30 mg(灌注化疗),顺铂20 mg(与10 ml碘油栓塞治疗),治疗... 目的:探讨TACE对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回顾笔者所在科收治的2例病理确诊为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瘤患者行TACE治疗的情况,TACE治疗药物均为紫杉醇30 mg(灌注化疗),顺铂20 mg(与10 ml碘油栓塞治疗),治疗期间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结果:第1例患者共行4次TACE治疗,病灶内碘油沉积良好,病情基本控制,肝内也无新发病灶。第2例患者行1次介入治疗后病灶内可见碘油沉积,仅见少量组织存活。结论:TACE对头颈部恶性黑素瘤肝转移瘤控制效果较好,患者耐受性好,为恶性黑色素瘤肝转移瘤的治疗提供一种可能的选择。但由于病例数较少,能否使更多的患者中获得较好的疗效,还需纳入足够的临床病例进行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肝转移瘤 TACE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拉米夫定的预防性应用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侯毅斌 王忠富 +2 位作者 陈志军 邱从坤 汤日杰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5年第3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拉米夫定的预防性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时辅以拉米夫定治疗。术后随访2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 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中拉米夫定的预防性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8月收治的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介入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介入治疗时辅以拉米夫定治疗。术后随访2年,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HBV-DNA水平的变化和死亡率的差异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实验组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经t检验分析发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实验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介入治疗对乙肝病毒产生激发作用,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可预防和控制肝癌介入期间乙肝病毒活跃程度,从而保障抗肿瘤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治疗 拉米夫定 预防性应用
下载PDF
不同b值ADC图评价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研究
6
作者 高影嫦 李建生 +4 位作者 邱从坤 黄健球 汤日杰 凌国辉 张海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年第1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b值ADC图对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价值。方法 40例IIbIVa期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外照射2-3周、3次后装及放化疗后,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按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24例)、部分有效组(16例),测肿瘤最大径、ADC值,根据... 目的探讨不同b值ADC图对宫颈癌放化疗早期疗效价值。方法 40例IIbIVa期宫颈癌患者,于治疗前、外照射2-3周、3次后装及放化疗后,行常规MRI及DWI扫描。按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组(24例)、部分有效组(16例),测肿瘤最大径、ADC值,根据ROC曲线评价不同b值ADC图价值。结果在外照射2-3周及3次后装后,两组肿瘤缩小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照射2-3周后,b=0、200,0、400,0、600,0、800,0,1000s/mm^2的ROC下面积为0.844、0.833、0.948、0.950、0.958;灵敏度为66.7%、75%、83.3%、84.5%、91.7%,特异度均为100%;3次后装后,b=0、200,0、400,0、600,0、800,0,1000s/mm^2的ROC下面积为0.885、0.802、0.948、0.949、0.974;灵敏度为75%、75%、85%、83.3%、91.8%,特异度均为100%;结论评价宫颈癌早期放化疗疗效时,高b值(b=0、600,0、800,1000s/mm^2)较低b值(b=0、200,0、400s/mm^2)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弥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B值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邱从坤 陈国硕 +2 位作者 王忠富 周志鹏 汤日杰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5年第1期52-55,共4页
三氧化二砷(As2O3)是一种致癌剂,同时又具有抗肿瘤作用。临床已证实As2O3能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有关As2O3治疗肝癌的临床研究报道越来越多,本文将对As2O3抗肝癌作用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肝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