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外孤立性纤维瘤MRI特征及病理表现 被引量:8
1
作者 邱传亚 张勇 赵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94-896,900,共4页
目的探讨胸外孤立性纤维瘤的MRI特征表现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结果 6例患者中,肿块位于头颈部4例,盆腔2例。MRI显示5例肿瘤呈圆形或椭圆... 目的探讨胸外孤立性纤维瘤的MRI特征表现及其与病理改变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结果 6例患者中,肿块位于头颈部4例,盆腔2例。MRI显示5例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1例呈不规则形。所有肿块边缘光滑、界限清晰,T1信号均匀,与肌肉相似,T2呈均匀稍高信号或条纹状高低相间稍高信号,强化显著、均匀。病理显示肿瘤由散在分布密集区或稀疏区的梭形细胞组成,其间含有粗细不均的胶原纤维。免疫组化染色见肿瘤CD34/Vim均呈阳性,Bcl-2阳性3例,S-100弱阳性3例,肌动蛋白弱阳性1例。结论胸外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具有T2脂肪抑制均匀高信号或条纹状高信号、显著强化的特征,MRI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价值,确诊需依靠病理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头颈部肿瘤 盆腔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结果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邱传亚 张镭 麻增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6年第1期8-9,共2页
目的评价穿刺枪针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103例CT引导下肺穿刺检查结果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03例均一次性取得所需取材,其中病理发现恶性肿瘤55例(53.4%),良性病变46例(44.7%),不能做出诊断2例(1.9%),准确性达... 目的评价穿刺枪针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结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103例CT引导下肺穿刺检查结果和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103例均一次性取得所需取材,其中病理发现恶性肿瘤55例(53.4%),良性病变46例(44.7%),不能做出诊断2例(1.9%),准确性达98.1%;严重并发症3例,其中1例死亡;轻微并发症3例,不需治疗。总并发症发生率5.9%。结论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是一种精确度高,较为安全的细胞病理学获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肺穿刺活检 并发症
下载PDF
军团菌肺炎胸部影像学24例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邱传亚 麻增林 +1 位作者 石永玉 丛美云 《武警医学》 CAS 1999年第5期261-262,共2页
本文对24例军团菌肺炎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表现为:小叶渗出性病变,大叶性实变和肺间质性病变,可伴有空洞形成和胸水。1材料和方法收集1990年1月~1998年3月影像学、临床资料齐全的军团菌肺炎患者... 本文对24例军团菌肺炎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发现其主要表现为:小叶渗出性病变,大叶性实变和肺间质性病变,可伴有空洞形成和胸水。1材料和方法收集1990年1月~1998年3月影像学、临床资料齐全的军团菌肺炎患者共24例。年龄16~70岁,男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团菌肺炎 胸片 CT
下载PDF
三种影像学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立春 贾伟华 邱传亚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2-314,共3页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颈总动脉法(CC法)计算狭窄率。结果CDFI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优于... 目的探讨无创性影像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临床疑为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颈总动脉法(CC法)计算狭窄率。结果CDFI对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优于MRA、DSA。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CDFI和MRA诊断颈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0.9%vs 94.5%6、5.5%vs 86.2%和82.1%vs 91.7%。结论无创性影像检查(CDFI、MRA)在诊断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方面具有互补作用,应该配合应用,可作为普查和筛选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海马代谢产物 被引量:6
5
作者 高敏 邱传亚 +2 位作者 周玉荣 蒋珊珊 蒋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8-351,共4页
目的采用1 H-MRS评价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海马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纳入43例DEACMP患者(DEACMP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按年龄分年轻亚组(<50岁)和年老亚组(≥50岁)。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双侧海马... 目的采用1 H-MRS评价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海马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纳入43例DEACMP患者(DEACMP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按年龄分年轻亚组(<50岁)和年老亚组(≥50岁)。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双侧海马区1 H-MRS扫描,采用单体素分辨自旋回波序列的点解析波谱法采集数据,检测双侧海马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胆碱/肌酸(Cho/Cr)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数据差异。结果对照组与DEACMP组左右两侧海马NAA/Cr、Cho/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一年龄亚组DEACMP组NAA/Cr均低于对照组,Cho/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 H-MRS可检测DEACMP患者海马区代谢产物的变化,对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海马 磁共振波谱
下载PDF
DWI和Vibrant动态增强MR成像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6
作者 薛彩霞 邱传亚 +3 位作者 张勇 赵天佐 邹黎明 陈正光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Vibrant技术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55例乳腺癌患者,55例均行MRI平扫、DWI及Vibrant成像,扩散系数b值为1000s/mm2,测量正常腺体组织、病灶的ADC值及病灶早期强化率,确定动态增强时...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Vibrant技术在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55例乳腺癌患者,55例均行MRI平扫、DWI及Vibrant成像,扩散系数b值为1000s/mm2,测量正常腺体组织、病灶的ADC值及病灶早期强化率,确定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将Vibrant图像进行3D最大强度投影(MIP)重组,观察病灶不同角度的特征。结果:乳腺癌平均ADC值[(0.92±0.25)×10-3 mm2/s]较正常腺体[(1.73±0.13)×10-3 mm2/s]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灌注曲线表现为廓清型(49例)或平台型(16例),病灶早期强化率为1.85±0.58。3D MIP图像可整体观察病灶形态,有利于供血动脉的显示。结论:MRI平扫、DWI、Vibrant成像结合3D MIP图像特征可为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和超声表现 被引量:5
7
作者 薛彩霞 赵天佐 +2 位作者 邱传亚 朱海峰 吴卫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2期219-220,共2页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占女性肿瘤的第2位。在乳腺癌的病理学种类中,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45%左右。其中54.6%的浸润性导管癌是由x线钼靶检查发现,但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现将... 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占女性肿瘤的第2位。在乳腺癌的病理学种类中,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占45%左右。其中54.6%的浸润性导管癌是由x线钼靶检查发现,但预后较差,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现将北京民航总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总结如下,其中12例行超声检查,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 乳腺 乳房X线摄影术 超声检查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在颈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赵天佐 邱传亚 +1 位作者 张勇 薛彩霞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1期33-35,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颈部肿块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肿块的MRI表现,其中良性肿瘤18例、炎性病变7例、恶性肿瘤19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MRI诊断颈部肿块的准确... 目的:分析颈部肿块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旨在提高其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肿块的MRI表现,其中良性肿瘤18例、炎性病变7例、恶性肿瘤19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MRI诊断颈部肿块的准确率较高(88.6%),误诊率11.4%(5/44)。结论:MRI对颈部肿块的定位及定性准确性较高,是目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肿块 磁共振成像 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
下载PDF
腮腺上皮良性肿瘤的CT与MRI表现 被引量:8
9
作者 蒋珊珊 邱传亚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5期501-503,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上皮良性肿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腮腺上皮来源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40例腮腺肿瘤多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的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密度、信... 目的:探讨腮腺上皮良性肿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腮腺上皮来源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40例腮腺肿瘤多表现为位于腮腺浅叶的圆形、椭圆形软组织肿块,边缘光滑,密度、信号较为均匀,呈渐进性或快进快出型强化方式;其中多形性腺瘤23例,腺淋巴瘤12例(3例多发),基底细胞腺瘤4例,嗜酸性粒细胞腺瘤1例。结论:CT和MRI对腮腺上皮良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小肠CT仿真内镜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勇 邱传亚 薛彩霞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1年第8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小肠CT扫描仿真内镜(CTV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4例临床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常规肠道准备后,经胃十二指肠插管进行小肠内充气,行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数据进行CTVE重建,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 24例... 目的探讨小肠CT扫描仿真内镜(CTVE)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4例临床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常规肠道准备后,经胃十二指肠插管进行小肠内充气,行多排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数据进行CTVE重建,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 24例患者中,阴性11例,CTVE能够显示正常小肠肠腔及黏膜情况(11/11);阳性13例,其中恶性肿瘤5例、良性肿瘤6例、小肠炎性病变2例,CTVE显示11例(11/13),显示腔内肿块占位7例(7/7),腔外肿块4例(4/6)。结论小肠充气扫描,CTVE重建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CT扫描仿真内镜 小肠充气扫描 小肠疾病
下载PDF
正常成年人年龄与颅脑不同解剖部位表观扩散系数值的相关性
11
作者 薛彩霞 邱传亚 +2 位作者 张勇 朱海峰 王东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5-816,共2页
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是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的特殊序列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通过分析病理状态下细胞外间隙和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扩散变化来诊断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结构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 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WI)是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的特殊序列观察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通过分析病理状态下细胞外间隙和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扩散变化来诊断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脑组织结构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传统的影像学检查主要表现为脑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ADC) 白质 尾状核头部
下载PDF
计算机在影像科图文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12
作者 麻增林 邱传亚 《九江医学》 1998年第3期188-189,共2页
随着医疗仪器的现代化,如超声、CT、MRI和DSA的出现,医学影像已经成为疾病情诊断的一个直接而且极为重要的依据。实现以病人为服务中心的医学影像图文信息计算机的管理,可以提高影像科乃至整个医院的工作效率,具有极其重要... 随着医疗仪器的现代化,如超声、CT、MRI和DSA的出现,医学影像已经成为疾病情诊断的一个直接而且极为重要的依据。实现以病人为服务中心的医学影像图文信息计算机的管理,可以提高影像科乃至整个医院的工作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医学影像学 图文信息管理 医院管理
下载PDF
CT检查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勇 薛彩霞 +2 位作者 吴健雄 傅强 邱传亚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期42-43,59,共3页
目的 分析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术前颈部动态增强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的41例患者的术前CT和术后病理资料。其中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5岁。其中原发性甲状旁... 目的 分析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术前颈部动态增强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治疗的41例患者的术前CT和术后病理资料。其中男21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5岁。其中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2例,腺瘤1例、甲状旁腺癌1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39例,均为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患者,其中35例为首次手术治疗、4例曾于外院行甲状旁腺全切胸锁乳突肌深面自体移植术后复发。结果 术前CT诊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相关责任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1.0%和90.4%,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0%和79.8%,正确率为85.3%,Youden指数为71.4%,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44和0.21。结论 颈部动态增强CT能准确定位和部分定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原因,反映病灶周围组织的情况,对临床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动态增强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下载PDF
“一站式”MRI与CT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一致性评价 被引量:9
14
作者 秦军 邱传亚 +2 位作者 高敏 朱海峰 张勇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5400-5403,共4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的"一站式"MRI与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对1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一站式"MRI与CTA检查,以狭窄度、血管壁面...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的"一站式"MRI与CT血管造影(CTA)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一致性。方法对1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一站式"MRI与CTA检查,以狭窄度、血管壁面积及斑块稳定性为指标,判断二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价中的一致性。结果 "一站式"MRI测得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度与CTA测得的差值绝对值最大为0. 05,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一站式"MRI测得的颈动脉斑块管壁面积与CTA测得的差值绝对值最大为15 mm^2,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种方法对于斑块稳定性的判断结果一致性水平一般(Kappa=0. 21),"一站式"MRI对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A(P=0. 039)。结论与CTA相比,"一站式"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评价技术上有较大优势,不仅能与CTA一样准确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狭窄程度、管壁面积等定量指标,而且可以更准确发现易损斑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狭窄
下载PDF
多种影像学方法术前诊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增生结节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勇 邱传亚 +2 位作者 徐先发 薛彩霞 蒋珊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MRI、CT、超声、核素显像术前定位诊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增生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因尿毒症SHPT接受甲状旁腺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均接受颈部和上纵隔区MR检查;41例接受平扫和增强CT,39例接受核素检查,范围... 目的探讨MRI、CT、超声、核素显像术前定位诊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增生结节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因尿毒症SHPT接受甲状旁腺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均接受颈部和上纵隔区MR检查;41例接受平扫和增强CT,39例接受核素检查,范围同MRI;36例接受颈部超声。分析左右2对甲状旁腺及左、右上纵隔共6个区,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种方法术前诊断甲状旁腺各分区增生结节的效果。结果48例中,共156个分区存在156枚甲状旁腺增生结节。术前MRI、CT增强、超声、核素显像诊断左右2对甲状旁腺SHPT增生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88.64%、82.91%、49.06%及64.91%,特异度分别为78.33%和91.49%和89.47%和76.19%。MRI联合增强CT、MRI联合核素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6%、72.34%和96.49%、30.95%。术前MRI联合增强CT诊断上纵隔异位增生结节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95%和80.95%。结论MRI、CT、超声及核素显像术前定位诊断SHPT增生结节各具优势,联合应用有利于提高诊断敏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继发性 增生 诊断显像
下载PDF
成年健康男性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者Willis环形态的MR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邱传亚 张勇 +1 位作者 薛彩霞 高敏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97-901,共5页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ACA-A1)变异者Willis环形态,以及与其他血管发育状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8月进行健康体检的2 246名受试者的影像资料.所有受试者均无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异常,脑MR检查脑实质结构正常,且MRA排...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ACA-A1)变异者Willis环形态,以及与其他血管发育状况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8月进行健康体检的2 246名受试者的影像资料.所有受试者均无体格检查及生化检查异常,脑MR检查脑实质结构正常,且MRA排除动脉硬化引起的动脉狭窄.根据大脑前动脉A1段(ACA-A1)变异情况,将受试者分为变异组和对照组.利用χ^2检验比较变异组ACA-A1左右侧发育变异情况,比较变异组与对照组胚胎型大脑后动脉(FTP)的形成比例以及大脑后动脉P1段(PCA-P1)的发育情况;利用趋势χ^2检验比较变异组内不同ACA-A1发育变异程度与同侧FTP形成及PCA-P1发育变异情况的关系.结果 2 246名受试者中ACA-A1变异634例,正常1 612名.ACA-A1变异组中右侧429例、左侧205例,右侧变异多于左侧(χ^2=26.19,P<0.01).变异组与对照组形成FTP的比例分别为22.56%(143/634)和18.30%(295/1612),变异组形成FTP比例较对照组高(χ^2=14.16,P<0.01).变异组与对照组合并PCA-P1段发育不良或缺失变异比列分别为17.35%(110/634)、14.21% (229/1612),变异组较对照组更易发生PCA-P1发育不良或缺失(χ^2=4.32,P<0.05).变异组内ACA-A1发育正常侧、轻度变异侧、发育不良侧、缺失侧形成FTP的比例分别为9.15%(58/634)、15.62%(52/333)、16.50%(34/206)、23.16%(22/95),各变异间FTP的形成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12,P<0.01),且随着ACA-A1变异程度加重,FTP形成比例增加(χ^2=13.340,P<0.01).变异组内ACA-A1发育正常侧、轻度变异侧、发育不良侧、缺失侧伴有PCA-P1发育不良或缺失的比例分别为4.57% (29/634)、12.91%(43/333)、16.02% (33/206)、20.00%(19/95),ACA-A1不同发育程度各组间PCA-P1发育不良或缺失变异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P<0.01).结论 ACA-A1变异常伴发Willis环多段血管变异,MRA可作为全面评价脑血管解剖及变异的重要无创手段,指导临床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动脉环 磁共振成像 大脑前动脉
原文传递
肺动脉栓塞症及盆腔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MR血管成像诊断初探 被引量:8
17
作者 蒋涛 邱传亚 姜铧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68-872,共5页
目的 通过综合应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和二维(2D)增强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PGR)检查技术,对肺动脉、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在1次检查中同时完成不同部位血栓的检出,探讨这种综合性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 目的 通过综合应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和二维(2D)增强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PGR)检查技术,对肺动脉、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在1次检查中同时完成不同部位血栓的检出,探讨这种综合性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自2001年1月至2003年5月对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15例患者进行自动进床团注追踪法的周围血管3D CE-MRA和增强后的2D FSPGR序列扫描。扫描部位包括4部分,即肺、盆腔、大腿、小腿。当肺血管采集完成后,依次进行盆腔、大腿、小腿的采集;尔后再反向按部位进行第2回采集。2D FSPGR序列扫描盆腔、大腿、小腿。15例同时例行肺CT血管造影术(CTA)和(或)DSA检查,12例行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15例3D CE-MRA肺扫描中12例获得满意的肺血管成像,15例髂内外静脉、下肢深静脉较动脉的信号强度低,但在后处理时可清楚地分辨静脉结构。15例用增强FSPGR序列扫描的动脉和深静脉均被清楚显示。(1)3D CE-MRA发现14例肺动脉栓塞病变,9例盆腔和下肢静脉血栓病变。表现为多处血栓。(2)2D增强FSPGR序列可作为3D CE-MRA序列的补充,它有更大的扫描范围,即发现髂内静脉属支的血栓。(3)在上述的扫描序列上血栓为低信号,呈偏侧性或腔内充盈缺损;(4)6例静脉血栓局部的管径明显增宽。结论 1次性3D CE-MRA和2D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 下肢深静脉血栓 MR 血管成像诊断 肺栓塞
原文传递
海马波谱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性脑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敏 邱传亚 +1 位作者 周玉荣 蒋珊珊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0-774,共5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及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海马代谢物数值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实验者被分为3组:ACOP组17例、DEACMP组43例及正常对照组30名,并按年龄将3组分别分成年轻组... 目的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研究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及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海马代谢物数值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所有实验者被分为3组:ACOP组17例、DEACMP组43例及正常对照组30名,并按年龄将3组分别分成年轻组(<50岁)和年老组(≥50岁)。所有病例均分别行双侧海马区磁共振波谱检查,采用单体素分辨自旋回波序列的点解析波谱法采集数据,记录双侧海马区氮-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Cr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正常对照组左右两侧海马NAA/Cr、Cho/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轻组NAA/Cr P=0.558、Cho/Cr P=0.566;年老组NAA/Cr P=0.546、Cho/Cr P=0.894)。(2)年轻组NAA/Cr数值:对照组、ACOP组、DEACMP组数值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05,P=0.01)。(3)年轻组Cho/Cr数值依上顺序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8,P=0.005)。(4)年老组NAA/Cr:对照组高于ACOP组与DEAC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4,P=0.012);组内比较ACOP组与DEACM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2)。(5)年老组Cho/Cr:对照组低于ACOP组与DEAC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1,P=0.026);组内比较对照组与ACOP组、ACOP组与DEACM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84,P=0.479)。结论利用磁共振波谱技术可以准确反映ACOP患者急性期与迟发脑病期海马区代谢变化,为评估病情的严重性与早期诊断及预防DEACMP的发生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海马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原文传递
甲状旁腺切除加部分自体移植术后持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0
19
作者 薄少军 徐先发 +3 位作者 邱传亚 王田田 宁玉东 李洪跃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切除加自体移植(PTX+AT)术后持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再次手术时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7期间12例PTX+AT术后持续SHPT患者再次接受残余甲状旁腺全切术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颈部多普...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切除加自体移植(PTX+AT)术后持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再次手术时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2017-07期间12例PTX+AT术后持续SHPT患者再次接受残余甲状旁腺全切术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颈部多普勒超声、锝99-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 Tcm-MIBI)双时相显像、CT、MR等多种影像学检查定位残余甲状旁腺位置,术中切除原位甲状旁腺,同时探查胸腺、纵隔、气管食管沟、甲状腺腺体内等位置查找异位甲状旁腺,术中使用纳米碳染色辅助识别甲状旁腺,手术结束时进行快速甲状旁腺激素测定。术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磷及钙磷乘积的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及手术失败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经术后病理证实共22枚甲状旁腺组织,颈部原位14枚,颈部异位8枚,分别异位于胸腺(4枚)、上纵隔(2枚)、甲状腺实质内(2枚)。术后患者骨痛、皮肤瘙痒、乏力等临床症状均明显减轻,术后患者血清iPTH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周血钙、磷及钙磷乘积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10例患者出现低钙血症,补钙后症状缓解。4例出现一过性声嘶,无进食呛咳、呼吸困难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无症状复发。结论: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后持续再次手术时,术前需联合多种影像学方法准确定位残余旁腺位置,术中按照中央区清扫及纵隔清扫理念查找异位甲状旁腺,同时使用纳米碳辅助甲状旁腺负显影并进行iPTH快速测定,能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术后持续 再次手术 甲状旁腺切除 甲状旁腺激素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