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clinD1和p16蛋白在鼻咽低分化鳞癌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文清 陈志仁 +4 位作者 李静 刘绪光 李烈 廖土明 邱俊勇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1年第11期1008-1009,共2页
目的 探讨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与鼻咽低分化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D1和p16在 66例鼻咽低分化鳞癌和 2 0例鼻咽部炎症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这两种蛋白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 目的 探讨中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与鼻咽低分化鳞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yclinD1和p16在 66例鼻咽低分化鳞癌和 2 0例鼻咽部炎症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这两种蛋白与鼻咽癌颈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复发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p16的缺失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转移组(P <0 0 5 ) ,而cyclinD1的过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cyclinD1的过表达在有复发组高于无复发组(P <0 0 5 ) ,而p16的缺失表达与复发无关 (P >0 0 5 )。p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D1的过表达均与临床分期无关(P >0 0 5 )。p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D1的过表达小于 5年生存组均明显高于大于 5年生存组 (P <0 0 5 )。结论 p16的缺失表达可能与淋巴结的转移和预后有关 ;cyclinD1的过表达可能与复发和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低分化鳞癌 CYCLIND1 P16蛋白 预后
下载PDF
不同宫颈病变组织HPV6/11、HPV16/18、p53、Ki67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范丽萍 丁宇 +2 位作者 李静 徐彤 邱俊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7期81-82,共2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病毒(HPV)6/11、HPV 16/18、p53、Ki67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0例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组织的HPV 6/11、HPV 16/18、p53、Ki67表达.结果 在宫颈良性病变、恶性病变...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病毒(HPV)6/11、HPV 16/18、p53、Ki67表达与宫颈病变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0例不同宫颈病变患者宫颈组织的HPV 6/11、HPV 16/18、p53、Ki67表达.结果 在宫颈良性病变、恶性病变及正常对照组织中,4个检测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宫颈尖锐湿疣、炎症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中,HPV 6/11、p53、Ki67表达阳性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5);p53表达在正常组织与良性病变中有统计学差异(P<0.05);HPV 16/18在良、恶性病变中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在正常宫颈组织向恶性病变发展中,HPV 16/18、Ki67表达逐渐增强,p53表达逐渐降低;HPV 6/11在宫颈尖锐湿疣病变中高表达,在宫颈正常组织、恶性病变中表达较低.对宫颈活检时行HPV 6/11、HPV 16/18、p53、Ki67检测,有助于宫颈恶性病变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病变 HPV 6/11 HPV 16/18 p53 KI67
下载PDF
p53,PTEN和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静 范丽萍 +6 位作者 刘文清 许红雁 黄伟 胡红波 邓雪莲 徐彤 邱俊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293-1294,共2页
目的探讨p53,PTEN与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S-P法)检测p53,PTEN与ER,PR在18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及96例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结果p53在正常内膜、EIN到内膜癌的... 目的探讨p53,PTEN与雌孕激素受体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S-P法)检测p53,PTEN与ER,PR在18例正常子宫内膜、22例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IN)及96例子宫内膜癌的表达。结果p53在正常内膜、EIN到内膜癌的表达逐渐升高,而PTEN,ER,PR表达相反;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中,p53表达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P<0.01),而PTEN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P<0.01)。临床分期高,特殊组织类型、肌层浸润深,组织学分级高,有淋巴结转移,则p53表达阳性率较高,而PTEN与ER,PR表达则相反。结论p53,PTEN与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均起着作用。p53表达可能是预后差的标志,而PTEN,ER,PR阳性则可能是预后良好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PTEN ER PR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p16和cyclin D_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文清 李静 +3 位作者 陈志仁 刘绪光 廖土明 邱俊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1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16和cyclinD1蛋白在 85例鼻咽癌和 18例鼻咽部炎性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85例鼻咽癌中p16的表达率为 41 2 %(35 / 85 ) ;cyclinD1的过表达率...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16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16和cyclinD1蛋白在 85例鼻咽癌和 18例鼻咽部炎性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85例鼻咽癌中p16的表达率为 41 2 %(35 / 85 ) ;cyclinD1的过表达率为 6 3 5 % (5 4/ 85 )。 18例鼻咽部炎性黏膜中 ,p16的表达率为 10 0 % ;cyclinD1的表达全部为阴性。高分化鳞癌p16的表达率为 75 0 % (6 / 8) ,低分化鳞癌为 38 2 % (2 6 / 6 8) ,两者差异显著 (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的p16表达率为 2 8 6 % (14/ 49) ,无淋巴结转移的为 5 8 3% (2 1/ 36 ) ,两者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35例p16 (+)的癌组织中有 2 8例cyclinD1呈过表达 ;5 0例p16 (- )的癌组织中有 2 6例cyclinD1呈过表达。结论 p16的缺失表达和cyclinD1的过表达两者可能单独或共同参与了鼻咽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16的缺失可能还与鼻咽癌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P16 CYCLIND1 免疫组化
下载PDF
CD44和nm23基因在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胡红波 林仲秋 +7 位作者 黄志锋 许红雁 刘文清 邓雪莲 祝文峰 朱雪莲 邱俊勇 龚小倩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0-312,共3页
的:探讨转移促进基因CD44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预测滋养细胞肿瘤转移能力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滋养细胞疾病组织蜡块的CD44v6和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57例滋养细胞疾病的石蜡标本中,nm23H1和CD44v6表达阳性... 的:探讨转移促进基因CD44和转移抑制基因nm23在预测滋养细胞肿瘤转移能力方面的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7例滋养细胞疾病组织蜡块的CD44v6和nm23H1的表达情况。结果:57例滋养细胞疾病的石蜡标本中,nm23H1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在葡萄胎组与滋养细胞肿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CD44v6表达阳性率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临床Ⅰ期和Ⅱ~Ⅲ期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m23H1的缺失和CD44v6过表达与滋养细胞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CD44v6对预测滋养细胞肿瘤远处转移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细胞肿瘤 CD44 NM23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表达 葡萄胎
下载PDF
Bcl-2家族在胃癌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黄伟 邱俊勇 《华中医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比较胃癌与癌旁组织中Bcl-2、Bcl-xL和Bax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各55例中Bcl-2、Bcl-xL和Ba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Bcl-2、Bax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 目的比较胃癌与癌旁组织中Bcl-2、Bcl-xL和Bax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各55例中Bcl-2、Bcl-xL和Bax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Bcl-2、Bax蛋白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组织Bcl-xL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结论Bcl-xL的表达明显强于Bcl-2,说明Bcl-xL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BCL-2 BCL-XL Bax细胞凋亡
下载PDF
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法在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的应用
7
作者 徐彤 邱俊勇 +1 位作者 范丽萍 刘文清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2期2750-2751,共2页
目的探讨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法(HPCARM)在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65例宫内膜癌组织分别作抗原修复和未作抗原修复,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显微镜下观察。结果HPCARM对宫内膜癌的雌、孕激素受体检... 目的探讨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法(HPCARM)在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对65例宫内膜癌组织分别作抗原修复和未作抗原修复,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显微镜下观察。结果HPCARM对宫内膜癌的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的阳性率分别提高了18.46%、16.93%,并降低免疫组化背景染色。结论HPCARM应系一种简便有效的抗原修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膜肿瘤 高压加热 抗原 免疫组化 雌/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高压加热与微波抗原修复法的比较
8
作者 范丽萍 徐彤 +1 位作者 邱俊勇 李静 《韶关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13-115,共3页
为了探讨高压加热与微波抗原修复方法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的作用,对56例乳腺癌组织分别作高压与微波抗原修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抗原修复法检测的ER和PR阳性率分别为83.... 为了探讨高压加热与微波抗原修复方法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的作用,对56例乳腺癌组织分别作高压与微波抗原修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显微镜下观察.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抗原修复法检测的ER和PR阳性率分别为83.93%与80.36%,其中中度阳性和强阳性占阳性总数比例ER为72.34%;PR为73.33%.而采用微波抗原修复法检测的ER与PR阳性率分别为73.21%和69.64%,其中中度阳性与强阳性占阳性总数比例ER为51.22%;PR为51.28%.在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中,高压加热法比微波修复法效果更好、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高压加热 微波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女性阴部尖锐湿疣的临床病理与人乳头瘤病毒免疫组化检测的意义
9
作者 刘文清 李静 +3 位作者 邓雪莲 廖土明 邱俊勇 陈文苏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47-148,共2页
1目的 探讨女阴尖锐湿疣的诊断方法。2方法 对 12 6例确诊为女阴尖锐湿疣的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改变和人乳头瘤病毒免疫组化进行检测分析。 3结果 病变外观主要表现为增生型损害 ,病理组织学改变可作出诊断者 10 4例 ,可疑 2 ... 1目的 探讨女阴尖锐湿疣的诊断方法。2方法 对 12 6例确诊为女阴尖锐湿疣的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改变和人乳头瘤病毒免疫组化进行检测分析。 3结果 病变外观主要表现为增生型损害 ,病理组织学改变可作出诊断者 10 4例 ,可疑 2 2例 ;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率为 6 9.84% (88/12 6 )。 4结论 对于女阴尖锐湿疣大部分通过临床病理检查分析可获得确诊 ,对可疑病例进行人乳头瘤病毒免疫组化检测可帮助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女阴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人乳头瘤病毒
下载PDF
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法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应用
10
作者 范丽萍 徐彤 邱俊勇 《航空航天医药》 2006年第1期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对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技术在乳腺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的作用。方法:对130例乳腺癌组织分别作抗原修复和未作抗原修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高压抗原修复法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 目的:探讨对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技术在乳腺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检测中的作用。方法:对130例乳腺癌组织分别作抗原修复和未作抗原修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显微镜下观察。结果:高压抗原修复法在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的检测中可显著提高阳性率,降低免疫组化的背景染色。结论:高压加热抗原修复法不失为一种简便有效的抗原修复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高压加热 抗原 免疫组化 雌激素受体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胃癌患者循环肿瘤细胞HER2的动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日昌 李宇芳 +4 位作者 杨莎莎 王林辉 李静 邱俊勇 黄俊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66-1270,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HER2的表达及动态情况,为胃癌Herceptin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微流控芯片分离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86例胃癌血液中术前一周、... 目的:探讨胃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HER2的表达及动态情况,为胃癌Herceptin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通过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微流控芯片分离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86例胃癌血液中术前一周、手术后及化疗后三次CTC-HER2表达情况,分析与原组织学HER2表达状况的关系。结果:86例胃癌术前、手术后及化疗后CTC-HER2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6.51%(40/86)、15.12%(13/86)、11.63%(10/86),术前与术后及化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次总检测阳性率为61.63%(53/86);组织学HER2阴性CTC-HER2阳性检出率29.17%(14/48),与组织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基线检测CTC-HER2与组织学一致性高92.11%(35/38)。结论:术前基线检测CTC-HER2尤为重要,多次动态检测CTC-HER2可以增加HER2阳性概率,可为胃癌组织学HER2阴性的患者提供靶向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循环肿瘤细胞 HER2 动态检测
下载PDF
双切口超声乳化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12
作者 张玲 邱俊勇 董俊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24期3941-3943,共3页
目的探讨双切口超声乳化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的10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切口组(单切口超声乳化术+小梁切除术)和双切口组(双切口超声乳化术... 目的探讨双切口超声乳化术与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眼科收治的106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切口组(单切口超声乳化术+小梁切除术)和双切口组(双切口超声乳化术+小梁切除术)各53例。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眼压水平、视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术后6个月眼压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双切口组裸眼视力高于单切口组,最佳矫正视力高于单切口组(P<0.05)。结论双切口超声乳化术与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降低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眼压,改善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超声乳化术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KAI1/CD82与E钙黏蛋白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文清 高双全 +3 位作者 黄伟 李静 徐彤 邱俊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9年第8期750-751,共2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105例结直肠癌中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SP法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105例结直肠癌中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结果: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二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恶性进展,检测KAI1/CD82与E钙黏蛋白的表达对判断肿瘤病理进展与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KAI1/CD82 E钙黏蛋白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KAI1/CD_(82)与E-cadherin在结直肠癌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文清 高双全 +3 位作者 黄伟 李静 徐彤 邱俊勇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954-1956,共3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KAI1/CD82与E-cadherin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5例结直肠癌中KAI1/CD82与E-cadherin的表达。结果:74例中5年生存率为48.6%。生存5年以上的KAI1/CD82的阳性表达率(86.11%),明显高于生存5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KAI1/CD82与E-cadherin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5例结直肠癌中KAI1/CD82与E-cadherin的表达。结果:74例中5年生存率为48.6%。生存5年以上的KAI1/CD82的阳性表达率(86.11%),明显高于生存5年以下者(57.89%)(P<0.01);而E-cadherin生存5年以上者的阳性表达率(63.89%)亦明显高于生存5年以下者(31.58%)(P<0.01%)。结论:联合检测KAI1/CD82与E-cadherin的表达对临床判断结直肠癌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KAI1/CD82 E-CADHERIN 预后
原文传递
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凋亡抑制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红波 许红雁 +6 位作者 黄志锋 邓雪莲 刘文清 钟永红 胡卫中 邱俊勇 林仲秋 《中国综合临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INⅠ)、CINⅡ、CINⅢ共116例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CINⅠ)、CINⅡ、CINⅢ共116例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PV16、18型的存在。结果①Bcl2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组织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CINⅡ、CINⅢ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Ⅰ组织(均为P<0.05)。②HPV阳性组中,CINⅡ、CINⅢ组织的Bcl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率(P<0.05);CINⅡ、CINⅢ组织的Bcl2的阳性表达率与HPV感染呈正相关。结论HPV感染可能通过诱导Bcl2的过度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组织增殖从而在宫颈癌发生的早期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人孔头瘤病毒 BCL-2 凋亡
原文传递
胃腺癌中循环肿瘤细胞检测及HER2表达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日昌 李宇芳 +4 位作者 杨莎莎 王林辉 李静 邱俊勇 黄俊仙 《重庆医学》 CAS 2023年第10期1500-1504,共5页
目的探讨胃腺癌(GA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和CTC-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行手术切除治疗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HER2的患者113例,胃良性病变患者10例,通过CTC检测方法(微流控芯... 目的探讨胃腺癌(GA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CTC)和CTC-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行手术切除治疗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HER2的患者113例,胃良性病变患者10例,通过CTC检测方法(微流控芯片分离技术)测定外周血CTC数目和CTC-HER2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AC患者外周血CTC检出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患者(74.34%vs.0,P<0.05);CTC检测阳性率与GAC的T分期、临床分期及脉管内癌栓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CTC-HER2检测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T分期及脉管内癌栓相关(P<0.05),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GAC患者CTC-HER2检测阳性率为49.56%,组织学HER2检测阳性率为3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TC及CTC-HER2可反映GAC的转移及预后,并有助于实时监测HER2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细胞 循环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预后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