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化学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张志高 袁征 +2 位作者 黄冬至 邱双娟 耿益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22-228,共7页
[目的]在测算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与农业经济之间脱钩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增减的影响及时空格局演化,为该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与农业经济之间的脱钩关系,... [目的]在测算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与农业经济之间脱钩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增减的影响及时空格局演化,为该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与农业经济之间的脱钩关系,利用LMDI分解模型对影响农业化学投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运用K-means方法对河南省农业化学效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1993—2016年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总体呈“先升后降”态势,农膜、农药和化肥投入分别于2012,2014和2016年出现下降趋势;23 a来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态势出现了从相对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并存到相对脱钩再到开始出现绝对脱钩趋势的转变;耕地效应是农业化学投入增加的主要推动力量,效率效应对农业化学投入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规模效应的影响不明显;从空间格局上看,豫东南地区农业经济增长对农业化学生产资料依赖程度较高,豫中和豫西北地区农业化学参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程度较低。[结论]整体上看,河南省农业化学投入对农业经济增长呈现出了脱钩状态,但在区域内部还存在着较大的空间差异,未来河南省应采取差异化的农业化学控制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化学投入 Tapio脱钩 LMDI分解模型 河南省
下载PDF
1951—2016年新疆哈密极端气温变化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志高 苗运玲 +2 位作者 邱双娟 耿益新 姬曼琪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1期89-97,共9页
基于哈密国家基准气象站1951—2016年逐日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气温等资料,运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哈密极端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6年来哈密市气温暖化趋势明显,年均最高温增温速... 基于哈密国家基准气象站1951—2016年逐日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气温等资料,运用线性回归、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哈密极端气温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6年来哈密市气温暖化趋势明显,年均最高温增温速率快于年均最低温,增温速率分别为年均温(0.15?C/10a)<年均最低温(0.16?C/10a)<年均最高温(0.28?C/10a);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夏季日数、暖持续日数和生物生长季均呈上升趋势,热夜日数1996年后呈上升趋势,年均气温日较差以0.11?C/10a的速率上升;冷昼日数、冷夜日数、霜冻日数、冰冻日数、冷持续日数均呈下降趋势;最高温极低值和最低温极低值呈上升趋势,最高温极高值和最低温极高值呈下降趋势;Mann—Kendall检验表明,哈密极端气温极值指数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发生突变;主成分分析将哈密极端气温指数分为4类,相关分析表明,各暖指数之间、各冷指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暖指数和冷指数之间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变化趋势 Mann—Kendall检验 哈密
下载PDF
基于耕地因素分解视角的河南省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志高 袁征 +3 位作者 邱双娟 邵亚军 赵萌萌 马晓慧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294-298,共5页
基于H-P滤波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对影响粮食产量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1978—2015年河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可... 基于H-P滤波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LMDI)模型对影响粮食产量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1978—2015年河南省粮食生产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可以划分为9个波动周期,平均周期为4.11年,平均波动幅度为6.23%,河南省粮食生产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但仍然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全省粮食生产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豫东南地区耕地面积大,是最主要的余粮区,豫西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相对较弱。单产提升、复种指数提高和耕地面积扩大对粮食增产具有促进作用,而种植结构调整导致粮食减产。分地区来看,单产提升和耕地面积扩大积极推动了河南省各地区的粮食增产,种植结构调整促进了豫北、豫东和豫南地区的粮食增产,导致豫中和豫西地区粮食减产,豫东和豫西地区分别因复种指数上升而增产,豫中、豫南地区复种指数略有下降,导致粮食减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时空演变 耕地利用 因素分解 河南省
下载PDF
河南省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增产贡献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志高 邱双娟 +2 位作者 张凯昭 耿益新 李建华 《南方农业》 2018年第31期1-4,共4页
基于1995—2016年河南省粮食生产有关数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等方法测算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格局及贡献因素。结果表明:21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呈稳定增长态势,总产量由3 466.5万吨增至5 946.6万吨,年均增速2.60%。豫东南的周口、驻马店... 基于1995—2016年河南省粮食生产有关数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等方法测算分析了河南省粮食生产格局及贡献因素。结果表明:21年来,河南省粮食生产呈稳定增长态势,总产量由3 466.5万吨增至5 946.6万吨,年均增速2.60%。豫东南的周口、驻马店、商丘、南阳、信阳5市粮食产量占全省比例由50.31%升至55.09%。21年来,单产提升对河南省粮食增产贡献率达到70.11%,播种面积贡献率仅为29.89%,郑州和济源两市粮食播种面积贡献为负。21年来,河南省各市耕地生产力相对指数差异减小,豫东南各市耕地生产力指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格局 因素分解 耕地生产力 河南省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农业现代化时空分异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玉洁 吕硕 +4 位作者 陈洁 张婕 邱双娟 胡一帆 葛全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4-227,共14页
农业现代化是当代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经济文明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本文基于1990—2017年青藏高原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进而获得农业现代化指数和各项指标贡献度,以此评估高原农业现代... 农业现代化是当代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经济文明发展的重要衡量标准。本文基于1990—2017年青藏高原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权重,进而获得农业现代化指数和各项指标贡献度,以此评估高原农业现代化发展时空特征和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2017年青藏高原农业现代化水平普遍偏低(全区平均农业现代化指数为0.15),呈增加趋势;②从空间上看,农业现代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分散在高原北部、西南部、南部边缘和一江两河的德格县、湟中县、白朗县、浪卡子县等部分县域;③农业现代化指标中,单位耕地面积用电量、有效灌溉率和土地生产率对高原农业现代化水平影响最大(对农业现代化指数的贡献度分别为13%、12%和11%),其中单位耕地面积用电量和土地生产率增加促进了农业投入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正向驱动因子;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的增加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负向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农业现代化 发展水平 时空分异 驱动因子
原文传递
2007-2015年新疆粮食增产格局及贡献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张志高 范留飞 +3 位作者 马晓慧 蔺敬妍 朱昊冉 邱双娟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75,共5页
基于新疆粮食生产相关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7—2015年新疆粮食增产的地域格局及其贡献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主要得益于玉米和小麦的增产,二者贡献率分别为63.63%和36.44%... 基于新疆粮食生产相关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7—2015年新疆粮食增产的地域格局及其贡献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主要得益于玉米和小麦的增产,二者贡献率分别为63.63%和36.44%,粮食生产向两大高产粮食作物集中;2)播种面积扩大对新疆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为86.45%,为粮食增产首要因素;3)8年来,北疆地区粮食增产量和幅度大于南疆,塔城、伊犁、昌吉、阿克苏与喀什5地对粮食增产的贡献为77.58%,为新疆粮食增产的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增产 格局 贡献因素 新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