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育期环境因素对甘薯营养和香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邱天越 李臣 +3 位作者 王永徐 叶夏芳 崔鹏 陆国权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18期117-121,128,共6页
为了探究生育期及环境因素对甘薯营养成分和香味组分的影响,利用心香、浙薯75、农林54这3个品种的甘薯,分别选取生育期为80、100、120、140、160 d的鲜薯薯块和熟化薯块测定其干率、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 为了探究生育期及环境因素对甘薯营养成分和香味组分的影响,利用心香、浙薯75、农林54这3个品种的甘薯,分别选取生育期为80、100、120、140、160 d的鲜薯薯块和熟化薯块测定其干率、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氨基酸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粗脂肪含量以及香味组分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的环境气象条件直接影响甘薯的鲜薯产量、淀粉含量、可溶性蛋白等营养成分含量,而各营养成分又直接影响甘薯烘烤后香味组分的变化,说明环境气象条件间接影响不同生育期甘薯烘烤熟化后香味组分的变化;其中芳香族类、醛类、烯类及萜烯类对甘薯的呈香起到主要作用;心香、浙薯75、农林54分别在80、120、140 d香味最佳,适合烘烤鲜食;不同品种可根据需求在不同生育期进行收获,以达到甘薯的最佳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香味组分 营养成分 生育期
下载PDF
不同品种和加工方式对甘薯糖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叶夏芳 胡琼之 +3 位作者 邱天越 王永徐 吕尊富 陆国权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41-149,共9页
为探明甘薯糖化机制,筛选优质品种,以24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种及不同加工方式对甘薯糖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品种间淀粉酶活性、干率、淀粉率、直链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加工方... 为探明甘薯糖化机制,筛选优质品种,以24个甘薯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品种及不同加工方式对甘薯糖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品种间淀粉酶活性、干率、淀粉率、直链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总体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加工方式熟化后甘薯还原糖含量增量在0.81~6.86个百分点,增幅在24.50%~248.07%,可溶性糖含量增量在6.76~11.03个百分点,增幅在131.50%~187.48%,总体上烤薯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的增量高于蒸薯。熟化后甘薯还原糖含量增量与鲜薯淀粉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蒸薯还原糖含量增幅与鲜薯淀粉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烤薯还原糖含量增幅与鲜薯淀粉率呈显著正相关;熟化后可溶性糖含量增量与鲜薯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增幅与鲜薯还原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经过分析筛选出渝217、10-17-2、渝薯9-14-27、商1320-3、湘09-8和绵薯12为高干品种;渝217、心香、渝薯12-3-10、渝薯9-14-27、万薯56、济农277、济农45为易糖化品种,渝217、心香、万薯56、济农277、济农45为优质蒸薯品种,心香、万薯56、渝薯12-3-10、渝薯9-14-27为优质烤薯品种。渝薯11-15-15感官评价总评分最高,其次为渝217。综合分析,渝217为综合糖化品质最优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糖化特性 淀粉酶 品种 加工方式
下载PDF
不同品种甘薯香味组分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臣 王永徐 +3 位作者 邱天越 叶夏芳 崔鹏 陆国权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52,共8页
以12个不同加工类型甘薯品种为实验材料,比较其烘烤前后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和甘薯香味组分差异,探究甘薯香味在甘薯品种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淀粉型甘薯品种香味组分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甘薯干率与芳香族类呈显著正相关性,氨基酸含量与... 以12个不同加工类型甘薯品种为实验材料,比较其烘烤前后主要营养成分变化和甘薯香味组分差异,探究甘薯香味在甘薯品种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淀粉型甘薯品种香味组分显著低于其他类型。甘薯干率与芳香族类呈显著正相关性,氨基酸含量与醇类呈显著正相关。淀粉型甘薯品种香味组分中醇类和酮类少于其他类型。在12个品种中,发现苯乙醛、苯甲醛、葵醛、β-愈创木烯和石竹烯为甘薯香味共有组分。经过主成分分析,淀粉、氨基酸和粗脂肪变化量对甘薯香味贡献最大,贡献率分别为0.869、0.680、0. 645,结果证实美拉德反应和脂肪热降解是甘薯香味形成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香味组分 营养成分 品种
下载PDF
超声耦合双水相提取甘薯叶多酚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永徐 李臣 +4 位作者 邱天越 叶夏芳 崔鹏 曹如霞 陆国权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44-48,共5页
采用超声耦合双水相法提取甘薯叶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时间、磷酸氢二钾及乙醇用量为自变量,甘薯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优化甘薯... 采用超声耦合双水相法提取甘薯叶多酚.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时间、磷酸氢二钾及乙醇用量为自变量,甘薯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法,研究各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多酚提取率的影响,优化甘薯叶多酚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磷酸氢二钾2.51g、乙醇3.05g、超声时间36.86min.该条件下的提取率为2.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叶 双水相 多酚 工艺优化
下载PDF
甘薯叶黄酮的基因型差异及磷酸氢二钾乙醇双水相提取工艺的响应面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永徐 邱天越 +4 位作者 李臣 叶夏芳 崔鹏 曹如霞 陆国权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3期227-227,228-231,共5页
选用20个各地主栽品种,测其甘薯叶黄酮含量,其中观赏品种台湾红的黄酮含量最高,为25.37mg/g,徐薯27的黄酮含量最低,为10.63mg/g,不同品种间甘薯叶黄酮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品种间的甘薯叶黄酮含量为紫叶甘薯品种>... 选用20个各地主栽品种,测其甘薯叶黄酮含量,其中观赏品种台湾红的黄酮含量最高,为25.37mg/g,徐薯27的黄酮含量最低,为10.63mg/g,不同品种间甘薯叶黄酮含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不同品种间的甘薯叶黄酮含量为紫叶甘薯品种>绿叶紫薯品种>绿叶常规品种。超声辅助双水相法提取甘薯叶黄酮,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磷酸氢二钾用量、乙醇用量和样品量为自变量,甘薯叶黄酮得率为响应值,运用Minitab17软件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分析各自变量之间交互作用对黄酮得率的影响,建立了黄酮得率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各单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黄酮得率的影响,优化甘薯叶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提取条件为磷酸氢二钾用量3g(30%),乙醇用量3.06g(30.65%),样品量是0.45g,此时最大萃取得率为8.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茎叶 双水相 黄酮 超声辅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