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要素外科模拟手术教学在实习医生技能培训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邱小原 白雪杉 +1 位作者 刘雨馨 林国乐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215-219,共5页
目的设计真实、全面的全要素外科模拟手术教学模式用于实习医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并观察该模式与传统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差异。方法将实习医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全要素外科模拟手术教学组)与对照组(传统规范化培训教学组)。试验组依据课题组... 目的设计真实、全面的全要素外科模拟手术教学模式用于实习医生的临床技能培训,并观察该模式与传统规范化培训的效果差异。方法将实习医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全要素外科模拟手术教学组)与对照组(传统规范化培训教学组)。试验组依据课题组编写的《全要素外科模拟手术教学》教程进行培训,对照组则依据传统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对学生的外科基本技能操作进行考核,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学生对自我学习效果及教学方式接受度等反馈结果。结果共纳入80名实习医生,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名。试验组在外科临床技能操作考核中,消毒铺巾、切开缝合、结扎止血、换药拆线、清创、脓肿切开、胸腔闭式引流拔除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试验组对自我操作能力、自我临床思维能力、自我学习效率、教学方式接受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要素外科模拟手术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实习医生的临床操作水平,且实习医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接受度更好,满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要素 外科 教学 实习医生 模拟手术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2
作者 李干斌 王晨童 +11 位作者 张潇 邱小原 陈伟杰 张冠南 孙曦羽 牛备战 陆君阳 徐徕 吴斌 肖毅 辉忠 林国乐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582,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IFD)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诊治的1073例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后根...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肠道菌群失调(IFD)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诊治的1073例接受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倾向性评分进行匹配后根据是否发生IFD,分为菌群失调组(97例)和无菌群失调组(19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特征并利用二分类变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IFD的危险因素。结果IFD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泻(50例,51.5%)和腹胀(38例,39.2%),多数病人经过调节菌群和抗感染治疗后获临床痊愈,分别有23例(23.7%)和11例(11.3%)病人行胃管和肠梗阻导管减压引流,置管时机分别以术后第4~6 d(17例,73.9%)和术后第7~12 d(7例,63.6%)较为常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合并肠梗阻(OR=4.88,95%CI 1.17~20.39,P=0.030)和术后早期使用抗生素(OR=7.94,95%CI 2.19~28.74,P=0.002)是IFD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肠道准备的同时辅以肠外营养支持治疗(OR=0.06,95%CI 0.02~0.19,P<0.001)是IFD的保护因素。结论IFD以腹泻或腹胀为常见首发临床表现,多数可经保守治疗后痊愈。对于合并术前肠梗阻或术后早期应用抗生素者,需警惕IFD的发生,术前肠外营养治疗可能会降低IFD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腹腔镜手术 肠道菌群失调 临床特征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三维培养肿瘤模型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晨童 周皎琳 +5 位作者 林国乐 尹申意 丛林 张冠南 安杨 邱小原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64-470,共7页
传统的肿瘤培养模型包括二维肿瘤细胞培养和异种移植物模型,前者存在缺乏肿瘤异质性、模型失真等问题,后者存在建模成功率偏低、耗时长、价格贵等缺点。近年出现的体外三维(3D)培养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体内肿瘤的空间结构与生长环境,保... 传统的肿瘤培养模型包括二维肿瘤细胞培养和异种移植物模型,前者存在缺乏肿瘤异质性、模型失真等问题,后者存在建模成功率偏低、耗时长、价格贵等缺点。近年出现的体外三维(3D)培养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体内肿瘤的空间结构与生长环境,保留肿瘤细胞的病理与遗传学特征,并反映肿瘤细胞间、肿瘤与微环境间的复杂相互作用,逐渐成为肿瘤机制研究、药物筛选和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有力工具。球状体、类器官、微流控装置等3D肿瘤模型技术日渐成熟,共培养、3D生物打印、气液界面等新技术的应用使模型的仿真性进一步提高,一些模型可重建肿瘤微环境,一些模型甚至具有内源性免疫成分与微脉管系统。近年来,有学者将异种移植物模型与类器官技术相结合,构建了体内/体外配对的生物模型库,发挥出两种技术的优势,并可针对具有特定分子学特征的肿瘤进行个体化精准疗法研发。至今,上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研究领域。作者团队目前研究采用结直肠癌患者来源的3D微肿瘤模型指导术后化疗药物选择,建模成功率高、药物筛选实验结果理想。相信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3D肿瘤模型将在结直肠癌研究、药物研发与转化、疗法筛选及个体化治疗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体外培养技术 球状体 类器官 芯片实验室装置
原文传递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根治术行保护性横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对吻合口漏预防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邱小原 李昀昊 +4 位作者 林国乐 周皎琳 肖毅 吴斌 辉忠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23-529,共7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根治性手术行保护性横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对于患者吻合口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完成标准新辅助治疗;(2)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根治性直肠癌手术;(3)术中经取出标...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根治性手术行保护性横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对于患者吻合口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完成标准新辅助治疗;(2)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根治性直肠癌手术;(3)术中经取出标本的辅助切口行保护性肠造口术,分为横结肠造口和回肠造口;(4)术后接受定期随访;(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肠造口术与直肠癌根治术非同期进行;(2)手术中无肠吻合过程,如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3)诊断时直肠癌已发生远处转移或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上述标准,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收治的208例新辅助放化疗后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并行保护性横结肠或回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8例,女性60例,年龄(60.5±11.1)岁。根据选用的肠造口方式不同,分为保护性横结肠造口组(148例)和保护性回肠造口组(6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吻合口漏发生率、发生时间和早发型吻合口漏分级(国际直肠癌研究组分级,A级无症状,不需治疗;B级有症状,可保守治疗;C级需二次手术);其他观察指标包括造口开放时间和造口流量、术后住院天数、造口相关并发症及术后肠道菌群情况等。结果208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吻合口漏28例(13.5%),其中迟发型漏(手术吻合后30 d发生)2例(7.1%),早发型漏(手术吻合后30 d内发生)26例(92.9%)。早发型漏中,A级漏11例(42.3%),B级漏15例(57.7%),未发生C级漏。保护性横结肠造口组与保护性回肠造口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12.8%(19/148)比15.0%(9/60),χ^(2)=0.171,P=0.679]和早发型吻合口漏分级[A级:5.4%(8/147)比5.1%(3/59);B级:6.8%(10/147)比8.5%(5/59),Z=0.019,P=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护性横结肠造口与保护性回肠造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造口还纳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保护性回肠造口组比较,保护性横结肠造口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更低[6.8%(10/148)比40.0%(24/40),χ^(2)=34.503,P<0.001];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更低[0比8.3%(5/60),P=0.002];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也更低[12.8%(19/148)比33.3%(20/60),χ^(2)=11.77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根治性手术时行保护性横结肠造口或回肠造口可行性和疗效均相近,但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失调、肾功能损伤和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较高,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保护性回肠造口 保护性横结肠造口 吻合口漏
原文传递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邱小原 林国乐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2期65-69,共5页
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以低位直肠癌最为多见[1]。临床上,低位直肠癌是指距离肛缘7 cm以内的直肠癌,距离肛缘5 cm以下的直肠癌称为超低位直肠癌。对于有手术切除指征的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依旧是最... 直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以低位直肠癌最为多见[1]。临床上,低位直肠癌是指距离肛缘7 cm以内的直肠癌,距离肛缘5 cm以下的直肠癌称为超低位直肠癌。对于有手术切除指征的直肠癌患者,外科手术切除依旧是最佳治疗方法。长期以来,由于直肠位置的特殊性,很多直肠癌患者由于肿瘤距离肛缘过近,为了达到根治目的,需要一并切除肛门,即进行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佳治疗方法 低位直肠癌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直肠癌患者 患者生活质量 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外科手术切除 腹腔镜
原文传递
Ⅲ~Ⅳ度痔手术治疗方法及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邱小原 林国乐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痔病是我国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排便过程中无痛性出血。痔病可根据症状轻重分为Ⅰ~Ⅳ度,轻度痔通常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非手术方法有效缓解,而对于中重度痔(Ⅲ~Ⅳ度)、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则需要进行手术... 痔病是我国常见的肛肠科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排便过程中无痛性出血。痔病可根据症状轻重分为Ⅰ~Ⅳ度,轻度痔通常可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或非手术方法有效缓解,而对于中重度痔(Ⅲ~Ⅳ度)、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发生并发症的病例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临床上常见的中重度痔手术方法有吻合器痔切除术、痔动脉结扎术、开放性痔切除术、闭合性痔切除术等。各种术式适用范围不同,各有利弊。本文总结整理了临床常用的Ⅲ~Ⅳ度痔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进展,并对其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Ⅲ~Ⅳ度
下载PDF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局部切除预后与并发症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昀昊 邱小原 +3 位作者 林国乐 周皎琳 肖毅 辉忠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4-351,共8页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局部切除患者的预后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采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局部切除;(2)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退缩明显[MR检查肿瘤退缩...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局部切除患者的预后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采用经肛门内镜显微手术(TEM)局部切除;(2)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退缩明显[MR检查肿瘤退缩分级(mrTRG)为1、2级];(3)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Ⅲ级。排除标准:(1)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2)既往5年内罹患其他恶性肿瘤者;(3)合并消化道梗阻、穿孔、出血等具有急诊手术指征者。根据上述标准,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和局部切除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观察指标包括患者无病生存期(DFS)、术后短期并发症及术后1年随访时肛门控气、控粪功能与生活质量(EORTC QLQ-CR29量表评估,症状性维度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直肠癌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为(66.7±12.3)岁。肿瘤位于前壁16例,侧壁和后壁各12例。新辅助治疗前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为(4.3±1.2)cm,新辅助治疗后为(5.1±0.9)cm。根据mrTRG退缩分级,mrTRG1级31例,2级9例。所有患者均完成TEM局部切除手术。术后1个月内共19例(47.5%)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Clavien-DindoⅠ级并发症14例,Ⅱ级3例,Ⅲ级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术后1年发生重度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2例,其余均未发现严重的肛门功能障碍。EORTC QLQ-CR29生活质量评分显示,TEM术后1年除味觉(Z=-1.968,P=0.049)、焦虑(Z=-3.624,P<0.001)、皮肤疼痛(Z=-2.420,P=0.023)劣于新辅助治疗前,其余评估结果在手术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病理提示,肿瘤完全退缩17例,中度缓解13例,轻度缓解10例。随访(49.1±29.6)个月,术后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4例(肝转移3例,肺转移后肝转移1例),无死亡病例,5年DFS为84.3%。结论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行TEM局部切除,可作为精确判断临床完全缓解(cCR)的重要手段,对cCR或近cCR患者有较高的治疗价值,同时对患者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小。但新辅助放化疗后TEM局部切除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且有复发转移的风险,仍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局部切除 生活质量 肛门功能
原文传递
直肠癌根治术中保护性肠造口相关问题探讨
8
作者 邱小原 林国乐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420-424,共5页
直肠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根治术是治疗直肠癌的重要方法,保护性肠造口可以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吻合口漏带来的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本文将针对直肠癌根治术中保护性肠造口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与探讨,主要... 直肠癌是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直肠癌根治术是治疗直肠癌的重要方法,保护性肠造口可以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吻合口漏带来的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挽救了患者的生命。本文将针对直肠癌根治术中保护性肠造口的相关问题进行总结与探讨,主要包括保护性肠造口的利弊、开放与还纳时机、转为永久性肠造口以及相关心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肠造口 回肠 结肠 直肠癌根治性手术
原文传递
新辅助治疗模式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石维坤 李昀昊 +4 位作者 邱小原 肖毅 周皎琳 吴斌 林国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8-356,共9页
目的对新辅助治疗模式下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进行调查, 探讨新辅助治疗前至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 于北... 目的对新辅助治疗模式下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进行调查, 探讨新辅助治疗前至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 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完整新辅助长程放化疗并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LAR)联合保护性造口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新辅助治疗前行直肠MRI评估为mT3~4b或mN1~2而无远处转移(M0)的患者, 同时肿瘤下缘距肛缘<12 cm;(2)新辅助治疗前活检病理确诊直肠腺癌;(3)行完整周期的新辅助治疗;(4)接受根治性保肛手术治疗, 术式均为LAR联合保护性造口, 已经完成造口还纳, 同时随访12个月以上。排除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Ⅳ~Ⅴ级、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者、过去5年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怀孕或哺乳期女性、有严重精神疾病史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禁忌者后, 共纳入83例患者, 男性51例(61.4%), 中位年龄59岁, 体质指数(24.4±3.1)kg/m2。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机构生活质量问卷的结直肠癌模块(EORTC QLQ-CR29)、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Wexner便秘评分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 分别调查了解患者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 包括直肠肛门功能、性功能等方面。量表的各项分值采用M(P25, P75)表示。结果 (1)EORTC QLQ-CR29评分显示, 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 患者焦虑[分别为64.4(52.0, 82.5)分、75.3(66.0, 89.5)分、82.6(78.0, 90.0)分、83.6(78.0, 91.0)分]和担心身体形象[分别为76.8(66.0, 92.0)分、81.1(76.5, 91.5)分、85.5(82.5, 94.0)分、86.1(82.0, 92.0)分]均有所改善(均P<0.01);盆腔痛[分别为5.4(2.0, 8.0)分、5.0(2.0, 7.8)分、3.9(1.0, 5.0)分、3.0(1.0, 5.0)分]、尿失禁[分别为15.7(7.0, 22.0)分、11.1(0, 17.5)分、10.0(0, 17.0)分、9.9(0, 16.0)分]、阳痿[分别为14.3(4.2, 19.0)分、12.2(0, 16.8)分、5.6(0, 10.0)分、5.2(0.2, 8.0)分]、尿频[分别为26.4(13.0, 38.5)分、13.9(0, 20.0)分、13.4(2.5, 21.5)分、13.2(2.0, 20.0)分]和黏液血便[分别为4.7(3.0, 6.0)分、2.6(0, 5.0)分、2.2(0, 5.0)分、1.9(0, 4.0)分]等症状均有改善(均P<0.01)。在改善男性性功能、腹痛、口干、担心体质量改变、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 评分存在波动, 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均有改善(均P<0.05)。在女性性功能、排尿困难、味觉障碍和排粪失禁方面, 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P>0.05)。(2)IIEF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模式前后, 各项评分均接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直肠肛门功能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 患者的排气失禁[分别为3.1(0, 4.0)分、2.3(0, 4.0)分、1.8(0, 4.0)分、1.2(0, 3.0)分]和急迫排粪[分别为7.2(0, 11.0)分、5.2(0, 11.0)分、2.9(0, 9.0)分、1.7(0, 0)分]症状均有改善(均P<0.01);在改善不完全排空感方面, 患者症状存在波动, 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有改善(均P<0.05);在需要协助排粪[分别为0(0, 0)分、0.7(0, 1.0)分、0.6(0, 1.0)分、0.7(0, 1.0)分]和排粪失败[分别为0.2(0, 0)分、1(0, 2.0)分、0.8(0, 1.5)分、0.8(0, 1.0)分]方面, 患者症状呈现恶化趋势(均P<0.01)。对新辅助治疗效果不同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 比较术前与新辅助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新辅助治疗较不敏感与较敏感的患者在功能、症状方面改变大致相同, 区别在于, 较不敏感的患者在排尿困难、尿失禁、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症状显著改善(均P<0.05), 而较敏感患者在便频方面症状改善(P<0.05)。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 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治疗模式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注意患者在需要协助排粪及排粪失败方面, 呈现恶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新辅助放化疗 低位前切除 保护性造口 生活质量
原文传递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和早期诊断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维坤 邱小原 +1 位作者 李昀昊 林国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81-986,共6页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增加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缩短患者总生存期和局部无复发生存期。若要避免吻合口漏造成的严重后果,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术前和术中的预测至... 吻合口漏是直肠癌保肛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会显著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导致功能障碍,甚至增加患者的围手术期病死率,缩短患者总生存期和局部无复发生存期。若要避免吻合口漏造成的严重后果,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术前和术中的预测至关重要。而新辅助放化疗、保护性造口和腹腔镜手术等常见操作,对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尚存争议。通过术中对吻合口血供的辅助判断,如吲哚氰绿成像或血流动力学超声等,有望实现吻合口漏的源头控制。根据术后患者临床表现、引流液性状以及外周血、引流液和肠道菌群的检测,识别其中高危因素如发热、腹泻和感染指标增高等,及时完善CT联合造影剂灌肠,能够实现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吻合口漏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