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陵出土的青铜人面形牌再考
1
作者 邱少贝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6年第12期74-75,共2页
1998年,铜陵出土了7件青铜人面形牌,但对它的年代、性质、用途众说纷纭。本人在介绍器物出土情况、与岭南地区人首柱形器对比的前提下,来探究它的功能用途。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对它所在的社会环境做一下研究,才能达到更为准确的认识。
关键词 皖南 人面形牌 人首柱形器
下载PDF
安徽宿州发现古菱齿象象牙化石
2
作者 邱少贝 《化石》 2019年第1期46-48,共3页
2017年6月底,宿州市埇桥区西二铺乡葛林村村民吴传报在葛林村南约550米处发现有乳白色的柱状东西,纹理明显,没有石头的硬度,但比骨头的质量要重,是不是古代化石呢?于是向市文物局进行了报告。7月1日,市文物局联同博物馆工作人员到达现... 2017年6月底,宿州市埇桥区西二铺乡葛林村村民吴传报在葛林村南约550米处发现有乳白色的柱状东西,纹理明显,没有石头的硬度,但比骨头的质量要重,是不是古代化石呢?于是向市文物局进行了报告。7月1日,市文物局联同博物馆工作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察看,根据暴露出的情况及以往的经验,初步判断为象牙化石。化石处于宿州市水利局兴修水利过程中开挖的排水沟底部,呈东西向,暴露部分约0.3米,因工程施工,将其破坏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层 宿州市
下载PDF
皖北古瓷窑考古发现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3
作者 刘林 邱少贝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9年第10期89-93,共5页
近年来,宿州萧窑、淮北烈山窑等窑址先后进行考古发掘,丰富的发掘成果为研究皖北地区古代制瓷业提供了新材料。文章结合大运河安徽段考古发掘成果,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随着“大运河文化带”概念的提出,迫切需要将皖北古窑址群纳入... 近年来,宿州萧窑、淮北烈山窑等窑址先后进行考古发掘,丰富的发掘成果为研究皖北地区古代制瓷业提供了新材料。文章结合大运河安徽段考古发掘成果,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随着“大运河文化带”概念的提出,迫切需要将皖北古窑址群纳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这对于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 古窑址 考古发现 文物保护 大运河文化带
下载PDF
安徽萧县前白岳石文化遗址
4
作者 任一龙 邱少贝 《大众考古》 2017年第8期12-13,共2页
前白遗址位于安徽萧县官桥镇前白村东侧,东临东倒流河。遗址地处沿河台地。略高于周边地区。因S404道路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前期调查及勘探基础上,在宿州市博物馆、萧县博物馆等地方文博部门配合下,于2017年4-6月对前白遗... 前白遗址位于安徽萧县官桥镇前白村东侧,东临东倒流河。遗址地处沿河台地。略高于周边地区。因S404道路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前期调查及勘探基础上,在宿州市博物馆、萧县博物馆等地方文博部门配合下,于2017年4-6月对前白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遗物主要出土于灰坑内。地层中遗物较少。按类型划分有陶器、石器及铜器残片1件,以陶器占绝大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安徽省 萧县 文物考古研究所 周边地区 道路建设 部门配合 考古发掘
下载PDF
安徽宿州金山寨汉代画像石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1
5
作者 任一龙 邱少贝(绘图) +3 位作者 杨妍丽(绘图) 闵凡保(拓片) 刘林 邱少贝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3,共9页
金山寨画像石墓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栏杆镇金山寨村,M1为"中"字形墓葬结构,由墓道、甬道、中室、东耳室、西耳室、后室组成,出土器物十余件,出土画像石12块14幅。此次发掘为研究本地区的汉代画像石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关键词 安徽宿州 金山寨 画像石墓 东汉中晚期
原文传递
安徽六安经济开发区宝利嘉M184发掘简报
6
作者 邱少贝 王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28,共8页
为配合六安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利嘉战国-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184棺椁保存良好,出土随葬品共29件。从随葬器物组合判断M184是西汉早期墓葬,从填土中大量的青膏泥和墓葬形制来看,M184明显受到楚文化因... 为配合六安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宝利嘉战国-汉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M184棺椁保存良好,出土随葬品共29件。从随葬器物组合判断M184是西汉早期墓葬,从填土中大量的青膏泥和墓葬形制来看,M184明显受到楚文化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安 汉墓 西汉早期
原文传递
安徽淮北烈山窑址2017年考古发掘简报
7
作者 解华顶(摄影) 朱永德(摄影) +6 位作者 李玲 马广锋 邱少贝 闫艳妮(绘图) 陈凡(绘图) 平桑娜(绘图) 柴梦月(绘图)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91,F0002,共14页
2017年,淮北市文物部门对淮北市烈山区烈山窑址进行发掘。清理窑炉1座,灰坑7个。出土大量遗物,以白釉、青黄釉、三彩器为主,有碗、盘、罐、枕、建筑构件等。烈山窑址Y1为北方典型的马蹄形馒头窑,年代应不晚于五代时期。烈山窑址是宋元... 2017年,淮北市文物部门对淮北市烈山区烈山窑址进行发掘。清理窑炉1座,灰坑7个。出土大量遗物,以白釉、青黄釉、三彩器为主,有碗、盘、罐、枕、建筑构件等。烈山窑址Y1为北方典型的马蹄形馒头窑,年代应不晚于五代时期。烈山窑址是宋元时期大运河通济渠沿线一处重要的瓷器产地,为南北窑业技术传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其烧造技艺高超,少数产品较为罕见,也是国内极少数烧造宋三彩的窑址,与河南巩县的三彩窑存在密切的技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烈山窑址 馒头窑 窑业技术传播 烧造技艺 宋三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