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氮嗪预处理对阻塞性黄疸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明义 张好生 +5 位作者 邱延松 宫红彦 万勇 王向臣 孙乔莉 梁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4期22-23,共2页
将部分阻塞性黄疸大鼠分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M PG处理组、二氮嗪预处理组(A、B、C组)。用二氮嗪预处理肝脏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观察二氮嗪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否保护作用。结果二氮嗪各预处理组与M PG组比较,血清谷丙转... 将部分阻塞性黄疸大鼠分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对照组)、M PG处理组、二氮嗪预处理组(A、B、C组)。用二氮嗪预处理肝脏行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观察二氮嗪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否保护作用。结果二氮嗪各预处理组与M PG组比较,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细胞内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凋亡指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认为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部分阻塞性黄疸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无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性淤积 缺血再灌注损伤 二氮嗪
下载PDF
腹腔镜下探查术在外科急腹症中的应用体会
2
作者 邱延松 刘明义 江宁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04-105,共2页
2006年10月~2008年2月,我们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急腹症患者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15~83岁,中位年龄38岁。13例因外伤入院(车祸伤9例,殴伤4例),均行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术,术中见小肠... 2006年10月~2008年2月,我们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急腹症患者2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15~83岁,中位年龄38岁。13例因外伤入院(车祸伤9例,殴伤4例),均行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术,术中见小肠挫裂伤并穿孔6例,小肠系膜血管破裂出血2例,肠系膜和大网膜血肿4例,结肠穿孑L1例。5例行肠破裂修补术,1例行小肠部分切除术,2例行肠系膜血管结扎止血术,I例行穿孔处结肠造瘘术,4例行单纯引流术。另11例均因腹痛入院,病程3—72h,术前胸腹X线透视、彩超检查等均不能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技术 外科急腹症 腹腔探查术 小肠系膜 结肠造瘘术 血管破裂出血 肠破裂修补术 中位年龄
下载PDF
直肠癌术后会阴部肿块的诊断与治疗
3
作者 万勇 宫红彦 邱延松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2期4-5,共2页
为了探讨直肠癌术后会阴部肿块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了直肠癌术后会阴部肿块再 手术12例患者。结果8例诊断局部肿瘤复发.4例为瘢痕增生形成的肿块。认为原发癌肿的分期、浸润程度、手术清 扫范围、会阴部感染、... 为了探讨直肠癌术后会阴部肿块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作者回顾性分析了直肠癌术后会阴部肿块再 手术12例患者。结果8例诊断局部肿瘤复发.4例为瘢痕增生形成的肿块。认为原发癌肿的分期、浸润程度、手术清 扫范围、会阴部感染、异物刺激以及综合治疗措施是影响局部复发和瘢痕增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会阴部肿块 预防 手术后 诊断
下载PDF
PPH治疗严重脱垂性内痔及直肠部分脱垂 被引量:21
4
作者 宫红彦 邱延松 万勇 《大肠肛门病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41-142,共2页
关键词 手术机理 适应证 并发症 PPH 治疗 严重脱垂性内痔 直肠部分脱垂
下载PDF
改良乳癌根治术皮瓣不同游离方式对术后皮下积液的影响
5
作者 郝经光 邱延松 刘明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6-66,共1页
关键词 改良乳癌根治术 皮瓣 游离方式 术后 皮下积液
下载PDF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2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邱延松 江宁宁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59-859,共1页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I)为腹部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引起肠瘘、重症感染和短肠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我科自1998—2007年共收治3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病人。报告如下。
关键词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原文传递
腺病毒结合蛋白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缺氧及临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邱延松 辛磊 +1 位作者 王磊 周颖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97-1299,共3页
目的探讨腺病毒结合蛋白3(BNIP-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缺氧及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8月之间手术的65例肝癌组织、癌... 目的探讨腺病毒结合蛋白3(BNIP-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与缺氧及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8月之间手术的65例肝癌组织、癌边缘组织、非癌组织中BNIP-3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与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不同组织中mRNA表达的差异采用t检验,蛋白表达的差异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BNIP-3和HIF-1α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肝癌组织与癌边缘组织BNIP-3、HIF-1α mRNA表达显著高于非癌组织,并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638、0.532,P<0.05),BNIP-3和HIF-1α在癌边缘组织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73.8%、64.6%,显著高于癌组织及非癌组织(χ2=38.587、31.128,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肝癌组织中BNIP-3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癌栓、TNM分期及术后复发时间有关(r=0.631、0.522、0.541、0.714,P<0.05),与性别、年龄、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肿瘤数目、病理分期等无关;肝细胞肝癌(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时间随癌组织BNIP-3蛋白表达阳性强度增高而延长。结论 BNIP-3在肝癌中的表达与缺氧及肝癌复发转移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结合蛋白3 缺氧诱导因子1-Α 肝细胞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