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大面积侧向发育型肿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郑林福 邱建庭 +7 位作者 郑锦 李达周 陈龙平 张晓兰 江传燊 许斌斌 詹红丽 王雯 《中国内镜杂志》 2020年第12期18-23,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直径≥30 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内镜下表现,并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94例在该院行ESD治疗的直径≥30 mm结直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 目的回顾性分析老年直径≥30 mm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内镜下表现,并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治疗效果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94例在该院行ESD治疗的直径≥30 mm结直肠LST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老年组(≥60岁)49例,中青年组(30~59岁)45例。记录LST形态、部位、大小、ESD术后并发症、标本切除完整性、术后切缘情况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ESD整块切除手术。老年组结直肠LST的平均大小为(43.10±18.49)mm,中青年组LST的平均大小为(43.27±21.43)mm,两组病灶均以直肠多见,镜下类型以结节混合型(LST-G-NM)多发,两组病灶平均大小、LST分布及形态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7例术中穿孔(14.3%),3例术后并发出血(6.1%),中青年组1例术中穿孔(2.2%),2例术后并发出血(4.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病理均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多见,老年组中1例切缘阳性(2.0%),中青年组5例切缘阳性(11.1%),两组术后病理及切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4例患者中86例完成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21个月,无病灶残留或复发。结论老年结直肠大面积LST的内镜下表现与中青年患者相似,ESD治疗老年结直肠大面积LST安全、有效,且中远期效果与中青年患者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老年 大面积 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
下载PDF
不同内镜治疗方法对贲门黏膜层隆起病灶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游婷 王雯 +3 位作者 邱建庭 柳刚 朱伟杰 王清桦 《临床消化病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98-30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贲门黏膜层隆起病灶的疗效。[方法]将78例贲门黏膜层隆起病灶随机分为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组及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对贲门黏膜层隆起病灶的疗效。[方法]将78例贲门黏膜层隆起病灶随机分为氩离子凝固术(argon plasma coagulation,APC)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组及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组,分析3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APC组、EMR组及ES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0.454±0.103)min、(13.808±3.441)min及(35.962±7.394)min,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0.385±0.496)d、(2.154±0.368)d及(4.115±1.033)d,平均术中出血量为(0.00±0.00)ml、(7.577±2.656)ml及(18.539±4.810)ml,3组间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任意两组间以上3个指标比较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8例中仅于ESD组出现1例(3.846%)术后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组中均无出现穿孔、死亡等并发症发生。对所有纳入病例进行了2~4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190±9.320)个月,3组内均出现复发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其中,APC组、EMR组复发率均明显高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16)。[结论]相较于ESD,APC以及EMR治疗对贲门黏膜层隆起病灶更简便、廉价,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小于ESD,但其治疗后复发率却更高。从长期疗效及经济效益上考虑,建议贲门黏膜层隆起病灶首选ESD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隆起病灶 黏膜层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原文传递
贲门息肉的现状研究
3
作者 邱建庭 《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 2021年第4期181-184,共4页
贲门息肉是指起源于胃贲门部(食管胃交界处上下各2cm内)的黏膜局限性隆起。贲门息肉属癌前疾病,特别是腺瘤性息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检出率不断升高,但临床上对其研究并不多。通过查阅文献,本文结合... 贲门息肉是指起源于胃贲门部(食管胃交界处上下各2cm内)的黏膜局限性隆起。贲门息肉属癌前疾病,特别是腺瘤性息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检出率不断升高,但临床上对其研究并不多。通过查阅文献,本文结合贲门息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贲门息肉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息肉 胃食管结合部 胃食管反流病 幽门螺旋杆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