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及腺瘤患者CD4^+、CD8^+和CD28^+T淋巴细胞的亚群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9
1
作者 张泉 邱思芳 +4 位作者 赵逵 朱蓉 汪煜鹏 张海 牟兰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77-583,共7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探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T细胞亚群在CRC和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对51例健康人(对照组)、46例结直肠腺瘤(腺瘤组)、...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探讨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T细胞亚群在CRC和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流式细胞术对51例健康人(对照组)、46例结直肠腺瘤(腺瘤组)、100例CRC(癌症组)和15例CRC术后(癌术后组)患者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1)对照组、腺瘤组及癌症组3组中CD4^+T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90.00%、43.75%及32.65%,CD8^+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30.00%、56.25%及75.51%,CD28^+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分别是42.86%、30.00%及20.00%。(2)对照组、腺瘤组及癌症组3组中CD4^+、CD4^+/CD8^+、CD28^+、CD8^+CD28^+和CD8^-CD28^+逐渐降低,CD8^+、CD8^+CD28-逐渐增加(P<0.05);癌术前术后T细胞亚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CRC微环境T细胞亚群中CD4^+、CD4^+/CD8^+、CD28^+、CD8^+CD28^+和CD8^-CD28^+呈递减趋势,CD8^+、CD8^+CD28^-呈递增趋势,且在癌前病变腺瘤中已逐步出现上述趋势变化。(2)CRC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其T细胞亚群有所恢复,故在一定程度上,CRC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可以早期预测结直肠疾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微环境 结直肠癌 结直肠腺瘤 T淋巴细胞亚群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2
作者 邱思芳 李伶俐 +1 位作者 朱蓉 赵逵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EH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脾EHE 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腹痛25 d,加重1 d入院,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2周后腹痛复发,查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脾脏局... 目的观察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EHE)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脾EHE 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腹痛25 d,加重1 d入院,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2周后腹痛复发,查脾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脾脏局部回声不均匀,包膜连续性不完整,脾脏上缘与膈肌处见一10.6 cm×1.8 cm大小的不均质低回声。脾脏CT示:脾脏前上部见稍低密度影,内见小片状稍高密度影,考虑脾血管瘤。行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脾脏大小为12 cm×7.5 cm×2 cm,表面破裂出血,切面呈暗褐色,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D34、CD3、Vimentin及FVⅢ均(+),ki-6720%(+),CK、D2-40及SMA均(-)。诊断为脾EHE,术后予抗感染、抑酸、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好转出院。出院2个月后,患者因目黄、尿黄及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再次入院,予对症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目前仍在随访中。结论脾EHE临床少见,应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以早诊断、早治疗,减少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瘤 上皮样 脾肿瘤 误诊 血管瘤
下载PDF
以尿崩症为首发表现的泛发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3
作者 邱思芳 朱蓉 赵逵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4期4118-4119,共2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是一组原因不明且十分罕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以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异常增生为病理特点[1]。LCH首发表现为皮肤病变,典型表现为骨质溶解,还可累及肝、脾、骨...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LCH)是一组原因不明且十分罕见的疾病。该病主要以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异常增生为病理特点[1]。LCH首发表现为皮肤病变,典型表现为骨质溶解,还可累及肝、脾、骨髓等其他器官。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易导致误诊误治。近来我院发现1例以尿崩症为首发表现的泛发性LCH,为提高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尿崩症 泛发性 治疗
下载PDF
MUC2和TFF3在结肠腺瘤和腺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朱蓉 刘振民 +2 位作者 邱思芳 张泉 赵逵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80-183,188,共5页
目的检测肠杯状细胞标志物黏蛋白2(MUC2)和三叶因子3(TFF3)在人正常结肠、结肠腺瘤和腺癌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结肠组织标本10例、结肠腺瘤15例以及结肠腺癌5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MUC2和TFF3的表达,并分... 目的检测肠杯状细胞标志物黏蛋白2(MUC2)和三叶因子3(TFF3)在人正常结肠、结肠腺瘤和腺癌组织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结肠组织标本10例、结肠腺瘤15例以及结肠腺癌50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MUC2和TFF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正常结肠、结肠腺瘤及腺癌组织的MUC2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10/10)、73.3%(11/15)、38.0%(19/50);TFF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10/10)、66.6%(10/15)、44.0%(22/50),二者表达均逐渐降低,不同组织间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MUC2和TFF3的表达均与结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癌发生部位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结肠癌的TNM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结论在结肠"正常黏膜-腺瘤-腺癌"的演变过程中,MUC2和TFF3表达逐渐减少,向正常的肠杯状细胞分化减少,二者的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对结肠癌变的早期预测;且该表达减少与结肠癌的TNM分期、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相关,二者可能作为判断结肠癌进展和转移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免疫组化 黏蛋白2 三叶因子3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