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苦参碱通过COX-2/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对MG63骨肉瘤细胞的促凋亡机制
1
作者 姬健钧 邱文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基于环氧合酶2(COX-2)/PTEN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2(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促凋亡机制。方法取MG63细胞经2.0、4.0、8.0 mg/mL的氧化苦参碱和6μmol/L的5-氟尿嘧啶(5-FU)作用... 目的基于环氧合酶2(COX-2)/PTEN诱导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2(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促凋亡机制。方法取MG63细胞经2.0、4.0、8.0 mg/mL的氧化苦参碱和6μmol/L的5-氟尿嘧啶(5-FU)作用后,检测细胞凋亡率、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线粒体自噬水平以及PINK1、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INK1小干扰RNA(PINK1 siRNA)干扰PINK1的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INK1 siRNA组、氧化苦参碱组、PINK1 siRNA+氧化苦参碱组,检测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以及细胞凋亡率。采用慢病毒感染使COX-2过表达,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氧化苦参碱组、COX-2组、COX-2+氧化苦参碱组,检测细胞中COX-2、PINK1和Parkin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结果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细胞凋亡率,Bax、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自噬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Bcl-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氧化苦参碱组比较,PINK1 siRNA+氧化苦参碱组细胞中PINK1、Parkin、LC3-Ⅱ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率以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与氧化苦参碱组比较,COX-2+氧化苦参碱组细胞中CO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INK1、Parkin蛋白表达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通过抑制COX-2表达,介导线粒体自噬信号通路PINK1/Parkin的过度活化,从而促进骨肉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骨肉瘤 细胞凋亡 线粒体自噬 环氧合酶2 PTEN诱导激酶1 帕金森病蛋白2
下载PDF
小檗碱诱导骨肉瘤细胞铁死亡的作用及机制
2
作者 姬健钧 邱文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6-303,共8页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MG63骨肉瘤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不加药的细胞为对照,用不同浓度(2.5、5.0、10.0μmol/L)小檗碱作用于细胞24 h,检测细胞存活率、铁死亡相关指标[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Ki67)、线粒体超微结构、Fe^(2+)...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MG63骨肉瘤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以不加药的细胞为对照,用不同浓度(2.5、5.0、10.0μmol/L)小檗碱作用于细胞24 h,检测细胞存活率、铁死亡相关指标[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Ki67)、线粒体超微结构、Fe^(2+)、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变化、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与DNA结合活性以及磷酸化STAT3(pSTAT3)、肿瘤蛋白53(p53)和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为观察p53在小檗碱诱导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转染p53 siRNA,将细胞分为对照组、p53 siRNA组、小檗碱组和p53 siRNA+小檗碱组,以10.0μmol/L小檗碱作用24 h后,检测细胞内p53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GSH水平以及MDA含量。为探究STAT3在小檗碱调控p53/SLC7A11信号通路中的作用,转染STAT3过表达质粒,将细胞分为对照组、小檗碱组、STAT3组和STAT3+小檗碱组,以10.0μmol/L小檗碱作用24h后,检测细胞内p-STAT3、STAT3、p53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细胞比较,2.5、5.0、10.0μmol/L小檗碱均能降低细胞存活率和细胞内Ki67蛋白表达,引起线粒体形态改变,升高细胞内Fe^(2+)、ROS和MDA水平以及p5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GSH水平、STAT3与DNA的结合活性以及p-STAT3和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小檗碱组比较,p53 siRNA+小檗碱组细胞内p53蛋白表达水平和MDA水平降低,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膜电位以及GSH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小檗碱组比较,STAT3+小檗碱组细胞内p-STAT3、STAT3、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5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檗碱可通过STAT3/p53/SLC7A11信号通路诱导MG63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铁死亡 骨肉瘤 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 肿瘤蛋白53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下载PDF
腰椎退行性疾病行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病原学、治疗及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栗磊 苏振炎 +4 位作者 张益宏 邱文奎 李晓龙 姬建钧 贾思明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6期966-970,共5页
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深部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deep infection,SSDI)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经验和SSDI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7年9月~2021年9月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 目的对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的深部切口感染(surgical site deep infection,SSDI)病原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治疗经验和SSDI发生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17年9月~2021年9月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彻底清创、冲洗、引流术处理(症状严重者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并同期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及病原学检测。将此21例患者列为SSDI组,另按1:3的原则抽取同期于本科手术、但术后未发生SSDI的63例患者列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针对SSDI的潜在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疗效:21例患者治疗后,切口顺利愈合,触痛消失。经术后1年以上随访,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沉和C反应蛋白指标均恢复正常,且内固定稳固、均已实现椎间融合。②病原菌分布特征:21例分离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17株(65.3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57.69%)最为常见;革兰氏阴性菌9株(34.62%),以大肠埃希菌(23.08%)最为常见。③风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体质量指数(OR=2.759)、饮酒(OR=3.126)、糖尿病(OR=5.524)和引流管放置时间(OR=1.835),均是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手术后并发SSDI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给予合理的抗生素治疗,充分清创、冲洗引流处理,尽量保留原内固定物,可避免二次或多次清创。SSDI风险因素较多,对于体质量指数偏高、饮酒和合并糖尿病的人群,术后引流时间较长者,应高度警惕SSD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切口深部感染 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病原菌特征 风险因素
下载PDF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对比研究 被引量:51
4
作者 邱文奎 苏振炎 +2 位作者 张益宏 胡维信 曹亚伟 《创伤外科杂志》 2019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NeerⅠ型及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7... 目的比较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NeerⅠ型及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r plate,LCP)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21例,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46~72岁,平均56.4岁。21例患者随机分为采用经肩峰下三角肌入路MIPPO治疗10例(MIPPO组),采用传统经胸大肌三角肌入路(即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组)1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2周内VAS评分、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MIPPO组手术切口长度较ORIF组短[(7.23±0.54)cm vs.(14.45±1.56)cm],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后2周VAS评分均较ORIF组低[(30.14±10.24)mL vs.(100.51±12.45)mL、(80.20±14.38)mL vs.(100.68±20.47)mL、(2.40±0.76)分vs.(4.17±1.21)分],术后3个月,MIPPO组肩关节功能评分较ORIF组高[(79.34±6.17)分vs.(60.63±5.01)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感染。结论 MIPPO治疗NeerⅠ型及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具有伤口小、失血量少、疼痛轻,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但有其应用指征,其风险主要是腋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外科颈骨折 微创 接骨板 内固定
下载PDF
赤参壮骨汤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汪波 刘玉婷 邱文奎 《药品评价》 CAS 2018年第15期12-14,26,共4页
目的:观察赤参壮骨汤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的效果分析。方法:抽选2017年5月至12月期间在信阳市潢川县人民医院接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观... 目的:观察赤参壮骨汤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的效果分析。方法:抽选2017年5月至12月期间在信阳市潢川县人民医院接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治疗的3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使用的治疗药物为赤参壮骨汤,对照组则是常规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形成蛋白2(BMP-2)的数值基本相似(P>0.05);治疗后,观察组ALP、BGP、IGF-1、BMP-2的数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骨痂形成评分的数值基本相似(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观察组骨痂形成评分的数值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骨折愈合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赤参壮骨汤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折不愈合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疗效理想,安全指数高,此药值得在各大基层医院的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参壮骨汤 骨折延迟愈合 骨折不愈合
下载PDF
云南白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术后髋关节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邱文奎 徐伟 +2 位作者 栗磊 苏振炎 张益宏 《陕西中医》 2019年第6期773-776,共4页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胶囊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术后髋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行PFNA内固定术,... 目的:观察云南白药胶囊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内固定术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术后髋关节活动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行PFNA内固定术,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云南白药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术后评价骨折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疼痛、肿胀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统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活动优良率86.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P<0.05);术后疼痛评分、肿胀值改善更为明显(P<0.05);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云南白药胶囊利于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围手术期的失血,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人 云南白药胶囊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隐性失血 髋关节活动
下载PDF
双锁定接骨板加皮质剥离术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邱文奎 苏振炎 +2 位作者 张益宏 姬建军 徐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应用双锁定接骨板加皮质剥离术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锁定接骨板联...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应用双锁定接骨板加皮质剥离术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开封市中心医院治疗的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单侧锁定接骨板联合皮质剥离术植骨治疗,观察组采用双锁定接骨板联合皮质剥离术植骨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8、12、24、48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股骨干骨折不愈合患者中,采用双锁定接骨板联合皮质剥离术植骨治疗,可对患者骨折端进行良好整复和固定,促进其术后恢复,使其骨折有效愈合,关节功能尽可能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骨折 不愈合 骨移植 双锁定接骨板 皮质剥离术
下载PDF
前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邱文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2157-2159,共3页
目的观察前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后入路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前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开封市中心医院骨科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后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前入路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各项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Cobb角、水平移位、脊髓损伤程度评分(ASI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较短,出血量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obb角、水平移位均较对照组小,ASIA得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入路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脊髓损伤程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骨折脱位 脊髓损伤 前路手术 并发症
下载PDF
三种不同方法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临床观察 被引量:3
9
作者 邱文奎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观察对比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内、外固定和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6月治疗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93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三组各31例。三组患者分别按照内固定、外固定和保守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通过... 目的观察对比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采用内、外固定和保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6月治疗的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93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三组各31例。三组患者分别按照内固定、外固定和保守方法进行治疗,治疗后通过X线检查,Lindahl影像学标准和Majeed标准对患者的骨折复位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比较三种方法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三个月,内固定组有效率为83.87%、外固定组为70.98%、保守治疗组为64.52%,内固定法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0.05)。Lindahl影像学标准对患者的骨折复位情况和Majeed标准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分,内固定法患者的评分明显高于外固定法和保守治疗,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法治疗效果优于外固定法和保守治疗,利于不稳定型骨折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固定 外固定 保守治疗 骨盆骨折
下载PDF
二代PFNA与ITST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成军 苏振炎 +2 位作者 栗磊 李晓龙 邱文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9期3485-3487,共3页
目的比较内锁股骨近端髓内钉(ITST)内固定系统与二代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均符合AO/A... 目的比较内锁股骨近端髓内钉(ITST)内固定系统与二代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系统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均符合AO/ASIF协会AO分型中不稳定骨折诊断标准,且出院后均接受大于1 a的随访。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医疗组人员采用经股骨外侧小切口入路途径完成手术。其中A组31例,采用二代PFNA内固定系统进行内固定;B组28例,采用ITST内固定系统进行内固定。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14.3±3.6)个月,随访结束时所有患者骨折均已达到临床愈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均能提供足够坚强的内固定支持,均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可根据患者骨折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锁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系统 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系统 股骨转子间骨折 疗效
下载PDF
微创减压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金廷 苏振炎 +4 位作者 李学阳 冯利君 辛红伟 王成军 邱文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1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减压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采取微创减压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8例临床资料观察。结果本组48例进行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4... 目的探讨微创减压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采取微创减压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48例临床资料观察。结果本组48例进行随访12~3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48例均经影像学检查,30例优,9例良,6例一般,3例差,优良39例,优良率81.25%。结论微创减压间充质干细胞复合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够对髓芯减压后进行有效支撑,促进新骨生成,减少股骨头塌陷,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减压 间充质干细胞 复合植骨 股骨头坏死 应用探讨
下载PDF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总结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振炎 邱文奎 +1 位作者 赵金廷 马守战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9年第5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腓肠神经 小隐静脉 胫神经 营养血管皮瓣 组织缺损 足踝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对芭蕉岭井田地层层位及主要构造的不同认识
13
作者 沈静 吴云建 邱文奎 《江西煤炭科技》 2012年第4期121-124,共4页
芭蕉岭井田与安源井田毗邻。在两井田接图时,有两大问题图纸无法衔接和合理解释。一是含煤地层层位问题;二是RF2断层是否应该继续西延并由此对井田构造形态的解释问题。通过两井田含煤地层及煤层特征的对比,地层间不整合或假整合存在的... 芭蕉岭井田与安源井田毗邻。在两井田接图时,有两大问题图纸无法衔接和合理解释。一是含煤地层层位问题;二是RF2断层是否应该继续西延并由此对井田构造形态的解释问题。通过两井田含煤地层及煤层特征的对比,地层间不整合或假整合存在的确定以及勘探钻孔的分析,提出了芭蕉岭井田含煤地层的层位应属安源组三丘田段(T3a3)、RF2断层应该向西延伸,将王坑倒转向斜的南翼切割成上下两盘,下盘含煤地层为三丘田段,上盘地层为紫家冲段(T3a3)的不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地层层位 不整合假整合 RF2断层 倒转向斜南翼
下载PDF
肩锁关节脱位的锁骨钩钢板治疗
14
作者 马守战 苏振炎 +2 位作者 邱文奎 赵金廷 贾思明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0年第4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的锁骨钩钢板治疗方法 ,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17例,采用臂丛麻醉,锁骨外侧段上方入路,修复肩锁韧带、喙锁韧带,锁骨钩钢板于锁骨上方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按Karlsso... 目的探讨肩锁关节脱位的锁骨钩钢板治疗方法 ,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17例,采用臂丛麻醉,锁骨外侧段上方入路,修复肩锁韧带、喙锁韧带,锁骨钩钢板于锁骨上方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按Karlsson标准评定:优15例,良2例。结论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钩钢板 肩锁关节脱位
下载PDF
后稳定全膝置换衬垫安放次序的影响
15
作者 栗磊 苏振炎 +3 位作者 张益宏 邱文奎 李晓龙 姬建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6-940,共5页
[目的]探讨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posterior-stabiliz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PS-TKA)衬垫安放次序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初次TKA患者93例,随机分为先安组47膝和后安组46膝,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 [目的]探讨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posterior-stabiliz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PS-TKA)衬垫安放次序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初次TKA患者93例,随机分为先安组47膝和后安组46膝,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先安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后安组[(49.1±3.8)min vs(55.3±4.2)min,P<0.001],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出院时VAS评分、HSS评分、膝ROM均显著改善(P<0.05)。出院时,先安组HSS评分[(75.3±5.9)vs(72.2±5.6),P=0.011]显著优于后安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 LDFA)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先安组的mLDFA显著大于后安组[(91.1±1.1)°vs(90.6±1.3)°,P=0.011]。[结论]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优先装配衬垫能够减少手术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聚乙烯衬垫 影像学参数 预后
原文传递
不带背阔肌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先成 鲁青 +6 位作者 李晓芳 邱文奎 赵柏程 王玉银 皮立 贺吉庸 吴祖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带背阔肌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术前常规用多普勒超声探测仪探测穿支点并标记,均选择第1穿支。设计将穿支点包括在内的不带背阔肌的带蒂或胸背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四肢或腋窝创面。结果2006年8月至2007年... 目的探讨不带背阔肌的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术前常规用多普勒超声探测仪探测穿支点并标记,均选择第1穿支。设计将穿支点包括在内的不带背阔肌的带蒂或胸背动脉穿支游离皮瓣修复四肢或腋窝创面。结果2006年8月至2007年4月,于临床应用7例。皮瓣大小为6cm×9cm~12cm×16cm。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供区无血肿、血清肿等并发症发生,供区外形与对侧基本对称。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保留了背阔肌,皮瓣较薄,血运可靠,能明显降低对供区的损伤,是修复创面的一种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瓣 胸背动脉 临床分析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氨甲环酸联合云南白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邱文奎 徐伟 +2 位作者 栗磊 苏振炎 张益宏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6期565-567,共3页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云南白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4—2017-05完成的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联合应用氨甲环酸与云南白药,对照组单纯应用氨甲环酸。比较2组术中输血量...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联合云南白药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失血量的效果。方法纳入自2015-04—2017-05完成的6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联合应用氨甲环酸与云南白药,对照组单纯应用氨甲环酸。比较2组术中输血量、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以及术后1、4、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结果观察组术中输血量、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4、7 d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2例肺炎,对照组出现2例肺炎、1例创面水肿、1例切口感染,对症处理后痊愈。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联合手术前后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减少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的效果较单一应用氨甲环酸的治疗效果更优,能减少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水平的波动,更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氨甲环酸 云南白药 失血量
原文传递
不同方案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8
作者 邱文奎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0期100-101,共2页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方案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依次按照静脉滴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SA)、甘露醇+SA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患...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方案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胫腓骨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B、C三组,依次按照静脉滴注甘露醇、七叶皂苷钠(SA)、甘露醇+SA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三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的临床效果、消肿时间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C组有效率为93.75%,明显的高于A、B组(75%、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B组消肿时间分别为(6.47±0.75)d、(5.96±0.69)d,C组为(4.02±0.61)d。C组消肿时间短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肢体肿胀采用甘露醇+SA的方法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恢复时间短,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肢体肿胀 甘露醇 七叶皂苷钠
原文传递
前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治疗肱骨干骨折
19
作者 苏振炎 赵玉峰 邱文奎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62-2062,共1页
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5%,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常用方法,由于手术时广泛的软组织剥离对骨质血供的破坏,可能并发骨折不愈合、深部感染和再骨折等。我们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前侧入路微创经皮... 肱骨干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5%,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常用方法,由于手术时广泛的软组织剥离对骨质血供的破坏,可能并发骨折不愈合、深部感染和再骨折等。我们于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采用前侧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MIPO)治疗肱骨干骨折23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接骨板技术 肱骨干骨折 治疗 前入路 骨折不愈合 全身骨折 常用方法 内固定术
原文传递
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维信 邱文奎 苏振炎 《辽宁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7月至2015年06月收治的高龄髋部骨折入住本院的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2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12例、股骨颈骨折94例),根据是否发生死亡分为两组,将两组各项...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7月至2015年06月收治的高龄髋部骨折入住本院的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2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12例、股骨颈骨折94例),根据是否发生死亡分为两组,将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使用SPSS 19.0软件对其进行二分类的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心脑肺慢性病史、术后并发症、入院后24h内血白蛋白、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血糖、肌酐、动脉血p H值、动脉氧分压、APACHEII评分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性别、年龄、手术方式、体温、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血红蛋白、血钠、血钾、麻醉方式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心脑肺慢性病史、术后并发症、BNP、APACHEII分值是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BNP及APACHE II评分作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可能发生死亡的参考指标,心脑肺慢性病史、骨折后并发症也是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患者 髋部骨折 围手术期死亡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