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青年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振华 李淑莹 +2 位作者 张焕莉 王倩 邱春光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中青年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2年5月1日收治的100例中青年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将其分为低水平组(n=43,CSMS标准化得分率&l... 目的:探讨并分析中青年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5月1日-2022年5月1日收治的100例中青年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将其分为低水平组(n=43,CSMS标准化得分率<50%)和中高水平组(n=57,CSMS标准化得分率≥50%)。对两组中青年冠状动脉介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比较,将其中存在明显差异的指标进行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病程、冠心病家族史、受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心理状态、冠心病知识掌握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病程、冠心病家族史、受教育程度、居住情况、心理状态、冠心病知识掌握情况是影响中青年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中青年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自我管理的因素主要包括病程、冠心病家族史、医疗付费方式、心理状态、冠心病知识掌握情况,因此,临床需给予针对性干预,从而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自我管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东非海岸盆地第四系深水沉积特征、过程及沉积模式
2
作者 于星 赵红岩 +2 位作者 邱春光 何幼斌 李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5,共9页
东非海岸盆地深水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气富集的深部地层,缺乏对第四系深水沉积的研究。文中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对东非坦桑尼亚和鲁伍马盆地第四系深水区的深水沉积开展研究,查明了沉积类型,划分了沉积单元,对深水沉积建立了沉积模式。... 东非海岸盆地深水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油气富集的深部地层,缺乏对第四系深水沉积的研究。文中利用二维地震资料,对东非坦桑尼亚和鲁伍马盆地第四系深水区的深水沉积开展研究,查明了沉积类型,划分了沉积单元,对深水沉积建立了沉积模式。研究表明:1)研究区发育深水重力流沉积、等深流沉积、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沉积,分为峡谷、水道、漂积体及块状搬运复合体4种沉积单元。2)研究区深水沉积由北至南差异明显,坦中地区深水沉积规模较大,主要发育重力流水道及丘状漂积体;坦南地区发育峡谷,深水沉积规模整体较小;鲁北地区深水沉积规模较大,发育有峡谷、水道及席状漂积体。3)海底地形的差异导致坦中地区的重力流能量较弱,坦南地区和鲁北地区的重力流能量较强;在海底地貌的限制下,等深流沉积在坦中地区形成丘状漂积体,在鲁北地区形成席状漂积体;坦中南部的等深流与重力流发生交互作用,发育向南迁移的侧向迁移水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沉积 重力流 等深流 交互作用 第四系 东非海岸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高出血风险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浩渊 王徐乐 +6 位作者 卢文杰 王玺 单迎光 朱永建 薛力旗 韩战营 邱春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02-407,共6页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伴高出血风险(HBR)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单纯DCB或DES治疗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 目的:比较药物涂层球囊(DCB)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伴高出血风险(HBR)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接受单纯DCB或DES治疗且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ACS伴HBR患者共239例,分为DCB组(n=73)和DES组(n=166),收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并进行随访。研究的主要终点为净临床获益复合终点事件,包括心原性死亡、急性心肌梗死(AMI)、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2型出血;次要终点为BARC≥1型出血、BARC≥3型出血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AMI和TVR)。结果:两组在各基线资料指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随访(20.5±3.9)个月,DCB组净临床获益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9.6%vs.21.7%,P=0.025)和发生风险(HR=0.44,95%CI:0.23~0.83,log-rank P=0.031)均明显低于DES组。DCB组BARC≥1型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DES组(8.2%vs.22.9%,P=0.009),两组的MACE(6.8%vs.9.0%,P=0.727)和BARC≥3型出血(0%vs.4.8%,P=0.059)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DCB治疗ACS伴HBR患者安全、有效,且与DES相比可显著降低术后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高出血风险 药物洗脱支架
下载PDF
深水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沉积(2000—2022年)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华 何明薇 +4 位作者 邱春光 王英民 何幼斌 徐艳霞 何瑞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6,共19页
等深流与重力流在深水环境中较为常见,两者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可存在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交互作用沉积。结合近20年研究成果,对深水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的沉积类型、鉴别标志、形成机理及地质意义进行了总结。1)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沉... 等深流与重力流在深水环境中较为常见,两者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可存在相互作用进而形成交互作用沉积。结合近20年研究成果,对深水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的沉积类型、鉴别标志、形成机理及地质意义进行了总结。1)等深流与重力流交互作用沉积可分为等深流与重力流沉积互层、等深流改造重力流及等深流与重力流同时作用沉积。2)等深流沉积和重力流沉积的有效鉴别是等深流与重力流沉积互层沉积研究的前提。3)等深流改造重力流沉积发育重力流和牵引流沉积构造,双向交错层理最为典型;常具顺斜坡向下及大致平行斜坡的两个水流方向;概率累积曲线呈1~3段式等特征。4)等深流与重力流同时作用沉积主要发育单向迁移水道、不对称的水道—堤岸体系及偏转型朵叶。5)交互作用形成过程主要受等深流与重力流相对能量大小的影响。当重力流活跃时,发育重力流沉积,在重力流末期及间歇期,等深流沉积发育,进而形成重力流与等深流沉积互层。等深流能量较强时,可改造重力流沉积,形成等深流改造重力流沉积。高能等深流在重力流能量较弱时,可对重力流沉积物进行横向搬运,形成迁移水道、不对称水道—堤岸体系及偏转型朵叶。6)主要问题及下一步的主攻方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重视综合研究,增加实例分析;②完善鉴别标志,推广研究成果;③多方法、多尺度、多条件、多维度综合探讨交互作用沉积过程及主控因素;④加强油气勘探潜力、古环境演化及地质灾害预防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深流 等深流沉积 重力流 浊流 海底扇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层序地层划分 被引量:8
5
作者 邱春光 邓宏文 +1 位作者 吴铁壮 王胜建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65-170,共6页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基准面为参照格架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共识别出层序界面7个,对应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基准面旋回...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基准面为参照格架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进行了层序界面的识别.共识别出层序界面7个,对应划分出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6个中期基准面旋回,长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性质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性质包括局部不整合、沉积转换面和同沉积侵蚀面.沉积转换面的识别对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侏罗系 层序地层 基准面 沉积转换面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邱春光 樊晓寒 +3 位作者 李凌 黄振文 刘瑞云 樊红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2,共3页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 1型受体 (AT1 R)基因 A116 6 / C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 P)技术检测冠心病 (C...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 - 1型受体 (AT1 R)基因 A116 6 / C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冠状动脉 (冠脉 )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 RFL P)技术检测冠心病 (CHD)组 (130例 )和正常对照组 (90例 ) ACE和 AT1 R基因多态性。对 CHD患者进行冠脉造影 ,判定冠脉病变支数 (狭窄程度≥ 75 % )和 Jeopardy危险记分。结果 CHD组 ACE- DD基因型频率(38.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4 .4 % ) ,P <0 .0 1。 AT1 R- AC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13.1%和 10 % ;P >0 .0 5 )。冠脉病变支数和危险记分在 ACE三种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但在 AT1 R- AC基因型患者显著高于 AT1 R- AA基因型患者 (P <0 .0 5 )。结论  AC- EDD基因型是 CH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不相关。 AT1 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短期疗效 被引量:4
7
作者 邱春光 王徐乐 +2 位作者 韩战营 卢文杰 陈晓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 ms、窦性心律的心衰患者26例,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后,... 目的: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伴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 ms、窦性心律的心衰患者26例,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后,以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模式治疗7天,以起搏器植入术前及术后第7天的6分钟步行距离、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QRS波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室间隔部与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值、N末端脑钠肽为疗效评价指标,观察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慢性心衰的短期疗效。结果:右心房、左心室起搏治疗术后第7天较术前比较,6分钟步行距离由术前的(279±46)m提高至(312±37)m;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28±7)下降至(22±5);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由术前的(167±22)ms缩短至(132±8)ms;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的(0.29±0.07)提高至(0.33±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由术前的(75±8)mm减小至(69±7)mm;左心室室间隔部与侧壁基底段收缩期达峰时间差值由术前的(105±29)ms下降至(62±8)ms;N末端脑钠肽由术前的(3 086±1 265)pg/ml下降至(1 976±760)pg/ml;患者的各疗效评价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窦性心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慢性心衰患者右心房、左心室起搏的短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力衰竭 再同步化治疗 左心室起搏
下载PDF
经导管介入封堵室间隔缺损2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邱春光 陶海龙 +1 位作者 黄振文 秦石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3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病 导管介入法 疗效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滨北地区T_5和T_4不整合面剥蚀量恢复 被引量:3
9
作者 邱春光 王璞珺 刘延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19,共4页
根据不同剥蚀量恢复方法的特点和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实际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滨北地区T5和T4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和体积平衡-沉积速率法相结合对T5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地层趋势... 根据不同剥蚀量恢复方法的特点和松辽盆地滨北地区实际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滨北地区T5和T4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利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和体积平衡-沉积速率法相结合对T5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应用镜质体反射率法、地层趋势分析法和沉积速率法相结合对T4不整合面进行剥蚀量恢复。砑究结果表明:T5不整合面固经历较长时间的剥蚀,剥蚀量较大,剥蚀量在700~2800m之间;T4不整合面剥蚀量多在200~1000m.在经历剥蚀时间较长的地区和靠近断陷盆地边缘的地区剥蚀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剥蚀量恢复 镜质体反射率法 体积平衡 滨北地区
下载PDF
环形标测电极指导下射频导管消融右心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9
10
作者 邱春光 黄振文 +3 位作者 卢文杰 陶海龙 韩战营 杨海波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3期191-193,共3页
探讨环形电极对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的标测指导作用及射频消融方法。6例特发性RVOTVT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35.0±6.3(18~42)岁。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应用环形电极标测右室流出道,以最早激动点结合窦性心律下起搏标测确... 探讨环形电极对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RVOTVT)的标测指导作用及射频消融方法。6例特发性RVOTVT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35.0±6.3(18~42)岁。行常规电生理检查,应用环形电极标测右室流出道,以最早激动点结合窦性心律下起搏标测确定靶点。结果:4例起源于右室流出道间隔前部,1例起源于间隔后部,1例起源于游离壁,6例均成功进行了射频消融,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78±22min。结论:环形标测电极可以指导快速寻找室性心动过速起源点,缩短标测及消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右室流出道 室性心律失常 导管消融 射频电流 环形标测电极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邱春光 樊晓寒 +2 位作者 樊红霞 李凌 刘瑞云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12 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判定冠脉病变支数 (狭窄程度≥ 75 % )和危险记分。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病例组和 80例健康人...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I D多态性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 12 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判定冠脉病变支数 (狭窄程度≥ 75 % )和危险记分。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病例组和 80例健康人群ACE基因多态性。结果 ACE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病例组DD基因型 (38.5 % )和D等位基因频率 (5 5 % )显著高于对照组 (13.7% ,4 1% ;P <0 .0 5 )。冠脉病变支数和危险记分在ACE基因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ACE基因多态性中DD型和D等位基因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但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冠脉病变 ACE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邱春光 樊晓寒 +2 位作者 樊红霞 黄振文 刘瑞云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202-206,共5页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_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CHD组和90例对照组ACE和AT_1R基因多态性。结...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和血管紧张素Ⅱ-Ⅰ型受体(AT_1R)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30例CHD组和90例对照组ACE和AT_1R基因多态性。结果 ACE-DD基因型频率在CH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38.5%,14.4%,P<0.001)。AT_1R-AC基因型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3.1%,10%,P>0.05),但合并AC基因型的DD型患者发生CHD和MI的OR值(5.836和3.985)明显高于合并AA型(3.102和2.979)。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中DD基因型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AT_1R-C等位基因增加ACE-DD型发生CHD和MI的危险,二者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血管紧张素Ⅱ 受体 基因多态性 冠心病
下载PDF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机制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邱春光 卢长青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7年第1期13-14,共2页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病理机制涉及内皮受损及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多元醇代谢异常、糖化反应的亢进、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激活等多个方面,现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以提高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理基础,病理机制涉及内皮受损及一氧化氮合成减少、多元醇代谢异常、糖化反应的亢进、氧化应激、蛋白激酶C激活等多个方面,现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研究现状进行探讨,以提高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认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下载PDF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被引量:17
14
作者 邱春光 黄振文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1期88-92,共5页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目前的热点问题。CRT治疗的目的是尽量地使电活动顺序正常化,从而使心脏先后、左右、局部收缩的协调,达到心脏最大做功,而耗能量最少。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CRT能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心力衰竭(简称心...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是目前的热点问题。CRT治疗的目的是尽量地使电活动顺序正常化,从而使心脏先后、左右、局部收缩的协调,达到心脏最大做功,而耗能量最少。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CRT能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住院率减少,全因死亡率下降。双室起搏被列入治疗心衰的Ia类适应证。但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如适应证的范围是否有待扩展、评价手段的指标是否科学、最佳电极位置和参数如何确定等有待研究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力衰竭 综述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心脏起搏
下载PDF
食管心房调搏诱发终止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附23例报告) 被引量:1
15
作者 邱春光 樊晓寒 刘瑞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5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食管心房调搏 诱发 2003年4月 1998年 效果满意
下载PDF
试论盆地内火山岩地层发育的层序位置——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邱春光 王璞珺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06年第1期13-17,共5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层序地层特点和火山岩地层发育层位的研究,认识到火山岩地层大多出现在超层序组及超层序的顶部和底部。在对钻井岩性剖面进一步的研究认为火山岩地层一般发育在三级层序的顶底部,主要发育体系域包括低位体系... 通过对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层序地层特点和火山岩地层发育层位的研究,认识到火山岩地层大多出现在超层序组及超层序的顶部和底部。在对钻井岩性剖面进一步的研究认为火山岩地层一般发育在三级层序的顶底部,主要发育体系域包括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可能为构造对火山岩地层和层序地层的发育起主要的控制作用,次要因素是火山岩地层的瞬时发育影响了可容纳空间(A)/沉积物供给(S)比值,从而对层序及体系域的发育起到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家围子断陷 层序地层 火山岩地层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左室入路与右侧术式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邱春光 陶海龙 +3 位作者 韩战营 杨海波 黄振文 秦石诚 《心脏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436-438,共3页
目的 比较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左室入路与右侧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的VSD46例。21例行左室入路术式者符合以下条件:缺损距主动脉瓣距离≥2mm,缺损直径小于12mm。左心室造... 目的 比较室间隔缺损(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左室入路与右侧术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根据超声心动图选择符合介入治疗条件的VSD46例。21例行左室入路术式者符合以下条件:缺损距主动脉瓣距离≥2mm,缺损直径小于12mm。左心室造影结果示VSD直径为2~10(6±4)mm;其余25例行右侧术式封堵,VSD直径为2~12(7±5)mm。左室入路术式封堵者无需建立动静脉轨道,仅将导丝经缺损送达右心室、肺动脉,沿导丝将输送鞘管送至右心室,将封堵器送至缺损部位进行封堵。结果 左室入路封堵成功率为95%(20/21),介入封堵后UPN4例(19%)存在少量残余分流,17例(81%)无分流,1例(5%)三尖瓣极少量返流,无房室传导阻滞发生;右侧术式封堵成功率为92%(23/25),介入封堵后即刻3例(12%)存在少量残余分流,22例(88%)无分流,1例(4%)三尖瓣少量返流,1例(4.0%)术中出现一过性房室传导阻滞。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右侧入路手术时间(72±19)min,X线暴露时间(26±14)min;左室入路手术时间(44±12)min(P〈0.01),X线暴露时间(8±6)min(P〈0.01)。结论 在选择好适应证的条件下,经左室入路介入封堵VSD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暴露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经导管治疗 左室入路
下载PDF
陈光甫对中国旅游业的开创与实践 被引量:2
18
作者 邱春光 吴婷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9-60,共2页
中国近代旅游业的诞生与发展,始终与一个人息息相关,他就是陈光甫。他对中国旅游业的开创和实践更是其非凡的人生经历中辉煌的一页,值得人们研究与思索。
关键词 陈光甫 旅游业 开创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邱春光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年第8期889-891,共3页
1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现状在临床实践中,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发生率为15%~20%[1]。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会导致斑块移位、分支血管开口弹性回缩,甚至闭塞等,从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及介入手术的操作成功率,具有更高的再狭窄发生率和远... 1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现状在临床实践中,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发生率为15%~20%[1]。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会导致斑块移位、分支血管开口弹性回缩,甚至闭塞等,从而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及介入手术的操作成功率,具有更高的再狭窄发生率和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2]。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在介入治疗一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即使在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时代分叉病变的治疗也伴有较高的中远期事件发生率,无论采用单支架还是双支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药物洗脱支架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与外科闭式扩张术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邱春光 党丽峰 +3 位作者 董建增 魏经汉 党玉华 赵松 《中原医刊》 1998年第9期8-9,共2页
本文报告我院心内科应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技术和外科手术同期进行的共9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其疗效。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对我院1993年8月至1997年6月间资料完整的98例二尖瓣... 本文报告我院心内科应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技术和外科手术同期进行的共98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其疗效。1资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对我院1993年8月至1997年6月间资料完整的98例二尖瓣狭窄患者分别进行PBMV和外科闭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狭窄 球囊扩张术 PBMV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