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邱春宁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0,166,共3页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孔隙空间多样化,非均质性强,储层流体性质的识别是一个难题,常规测井资料和传统的测井评价方法不能满足测井评价要求。在阐述储层主要特征基础上,利用岩石力学相关知识,推导出纵波时差的反演模型,结...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孔隙空间多样化,非均质性强,储层流体性质的识别是一个难题,常规测井资料和传统的测井评价方法不能满足测井评价要求。在阐述储层主要特征基础上,利用岩石力学相关知识,推导出纵波时差的反演模型,结合Gassmann方程和全波列测井相关资料反演水层和气层理论的纵波时差值,提出实际测量纵波时差值与理论值比较的流体性质识别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该方法对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性质识别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测井解释精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波列测井 时差反演 时差对比 流体性质识别 碳酸盐岩 孔洞型
下载PDF
声波测井数据采集系统的改进 被引量:1
2
作者 邱春宁 刘红岐 +4 位作者 靳涛 陈强 黄羽 侯刚 王土 《实验室科学》 2010年第6期62-64,共3页
声波数控采集技术实验教学是地球物理测井专业必修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可以掌握采集系统的基本结构及测井数据采集原理。但由于用于教学的声波数据采集系统设备采用的是90年代的技术,所配套的软件系统采用Quick Basic,显然已经不能满足... 声波数控采集技术实验教学是地球物理测井专业必修的实验课程,通过实验可以掌握采集系统的基本结构及测井数据采集原理。但由于用于教学的声波数据采集系统设备采用的是90年代的技术,所配套的软件系统采用Quick Basic,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要求。针对整套设备软件和硬件中存在的问题,采用Visual C++6.0对原数据采集系统进行了改写,改进了图形输出功能和操作界面,并对电路进行了改进。使得信号采集的过程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操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井下仪器 数据采集 全波列
下载PDF
声波测井数据采集系统改进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邱春宁 康志磊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5期149-151,155,共4页
声波信号数据采集是石油勘探中声波测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声波测井,可确定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从而计算地层的孔隙度。目前教学实验采用的声波测井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界面单一,得不到实验数据,只能做定性理论分析,硬件方面也... 声波信号数据采集是石油勘探中声波测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声波测井,可确定声波在地层中的传播速度,从而计算地层的孔隙度。目前教学实验采用的声波测井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界面单一,得不到实验数据,只能做定性理论分析,硬件方面也存在测试介质无法改变,数据采集速度及精度不够高等问题。因此,针对该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使其更易于学生理解测井流程及原理,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声波信号 数据采集 实验教学
下载PDF
井周电容电阻的测量及其应用
4
作者 邱春宁 刘红岐 +2 位作者 邓友明 康志磊 曾玉婷 《国外测井技术》 2011年第4期33-35,共3页
对于老油田,根据油田开发情况下对井周油气水分布规律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地层电阻和电容变化来监测和寻找地层水的方法。进行井周电容电阻测量是将一个电极固定在井口,另一电极固定在各测点,给电极通一定的电压... 对于老油田,根据油田开发情况下对井周油气水分布规律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了一种利用地层电阻和电容变化来监测和寻找地层水的方法。进行井周电容电阻测量是将一个电极固定在井口,另一电极固定在各测点,给电极通一定的电压,测量井与测点之间的地层对电容和电阻的响应,根据电容、电阻的变化情况推断地下地层水的分布,为更好的识别地层流体性质及运移方向、油气地质储量评价提供更合理的依据。通过实验得知,可以通过测量地下地层中电容的变化情况来寻找地下水,进而研究地层中油气水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周测量 电容 电阻 地层水
下载PDF
均质气层砂岩的声波吸收特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科贵 王文文 +2 位作者 郭隽箐 邱春宁 王洪芳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2-154,163,共4页
岩石对声波能量的吸收与岩石的孔隙度、孔隙形状、孔隙中流体相态及性质、含流体的饱和度及岩石密度、弹性等因素有关。对均质气层砂岩的声波吸收特征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吸收系数与频率、波速及压力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出2种... 岩石对声波能量的吸收与岩石的孔隙度、孔隙形状、孔隙中流体相态及性质、含流体的饱和度及岩石密度、弹性等因素有关。对均质气层砂岩的声波吸收特征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吸收系数与频率、波速及压力的关系。以此为基础,建立出2种均质气层砂岩声波吸收系数模型。第1种是以纵波速度及频率为变量的吸收系数模型,该模型中纵波速度在2~4km/s时,吸收系数变化最明显;第2种是以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为变量的吸收系数模型,揭示了孔隙度、渗透率与吸收系数具有强相关性。砂岩在低含气饱和度时对吸收系数的影响不明显。研究认为纵波速度变化可以极大改变吸收系数。压力和温度会改变气体粘度和孔隙度,故对吸收系数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测井 声波全波列 吸收系数 衰减 纵波波速 孔隙度 渗透率 饱和度
下载PDF
抽油机井产液剖面解释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谌海云 邱春宁 +2 位作者 郭隽菁 赵志恒 王雪莲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1-103,共3页
针对抽油机井集流伞式分测仪生产测井产液剖面的图版解释法中解释结果与井口计量相比,含水率的解释误差偏大,在对抽油机井产液剖面的井温压力测试资料定性描述、井筒流体性质的初步判断和图版的研制与解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抽... 针对抽油机井集流伞式分测仪生产测井产液剖面的图版解释法中解释结果与井口计量相比,含水率的解释误差偏大,在对抽油机井产液剖面的井温压力测试资料定性描述、井筒流体性质的初步判断和图版的研制与解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抽油机井井下刻度解释方法。该方法在保留图版法逐次逼近插值过程的基础上,应用流体滑脱模型解释理论对抽油机井生产测井的持水率、含水率和滑脱速度参数进行校正处理,通过井下刻度解释法求得解释层的总流量和含水率值。油田抽油机井资料的实际应用说明,井下刻度解释法较图版法的解释结果更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油机井 产液剖面 井下刻度法 图版解释法 生产测井解释
下载PDF
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综合性实验改革模式——以“岩石物理”实验课程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刘丽 赵晓明 +1 位作者 邱春宁 王志恒 《中国地质教育》 2017年第2期82-86,共5页
当前,我国诸多高校存在实验设备陈旧及台套数不足、实验项目单一、实验内容简单和考核方式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使得高校教育重中之重的实验教学环节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本文以"岩石物理"实验课程为主线,以工程教育理念为桥梁,... 当前,我国诸多高校存在实验设备陈旧及台套数不足、实验项目单一、实验内容简单和考核方式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使得高校教育重中之重的实验教学环节面临严峻挑战。为此,本文以"岩石物理"实验课程为主线,以工程教育理念为桥梁,提出了综合性实验改革措施,即购置配备足够的高精度新型仪器,更新综合性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丰富综合实验考核方式及标准,并对综合性实验改革的成效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课程改革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综合实验 改革模式 岩石物理
下载PDF
建立测井生产实习基地 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被引量:3
8
作者 程超 桑琴 +3 位作者 刘红岐 刘诗琼 赵军 邱春宁 《中国校外教育》 2012年第8期41-42,共2页
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理论教学,更离不开必要的实践环节。在实习基地中能部分或完全地模拟以后实际工作环境,对提高学生工程素质以及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近年来,由于培养目标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学校非常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 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理论教学,更离不开必要的实践环节。在实习基地中能部分或完全地模拟以后实际工作环境,对提高学生工程素质以及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近年来,由于培养目标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学校非常重视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测井生产实习是西南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测井方向)的必修实践课程,目前主要在校外的实习基地(川庆钻探公司重庆测井公司)集中进由指导教师带队,以参观学习及专业讲座为主。但实习单位接收困难、安全责任和管理难度大、学生实践动手机会少、实习经费异常短缺等因素导致实习效果未达到最佳,因此建立校内生产测井实习基地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内实习基地生产测井实习 地面仪器 井下仪器 测井数据采集
下载PDF
面复原技术在潜在断层预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鲜地 邱春宁 +2 位作者 郝晋进 李志刚 陈丽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41-43,共3页
受分辨率限制,现有地震解释方法难以准确识别和预测一小部分潜在的小型断层。通过面复原技术,可以在三维构造建模基础上对目的层进行三维构造恢复,获得构造稳定指数、K-max和拉张系数。在这些系数图谱上,潜在断层表现为线性构造,利用线... 受分辨率限制,现有地震解释方法难以准确识别和预测一小部分潜在的小型断层。通过面复原技术,可以在三维构造建模基础上对目的层进行三维构造恢复,获得构造稳定指数、K-max和拉张系数。在这些系数图谱上,潜在断层表现为线性构造,利用线性构造异常可进行潜在断层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断层 面复原 三维构造 稳定指数 拉张系数
下载PDF
塔河油田12区块奥陶系裂缝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红岐 邱春宁 +2 位作者 唐洪 司马立强 赵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79-1085,共7页
通过对露头、铸体薄片、岩性分析和成像测井资料观察和分析发现,塔河油田12区块奥陶系储层内缝洞发育,并且裂缝在一间房和鹰山组的储层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地层流体的存储空间,又是连通孔洞缝的主要通道。裂缝的发育也增加了储... 通过对露头、铸体薄片、岩性分析和成像测井资料观察和分析发现,塔河油田12区块奥陶系储层内缝洞发育,并且裂缝在一间房和鹰山组的储层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地层流体的存储空间,又是连通孔洞缝的主要通道。裂缝的发育也增加了储层的非均质性。所以,精细研究裂缝的发育和分布规律,并定量地计算裂缝的相关参数对于识别奥陶系储层和对储层进行精细综合评价是至关重要的。该文重点对12区块鹰山组裂缝性储层进行了研究,分析裂缝测井响应特征以及裂缝发育和分布规律。采用序贯高斯随机建模方法建立裂缝孔隙度、张开度和渗透率等参数的三维分布模型,模拟结果表明,12区裂缝的最大渗透率达到了3 008.781×10-3μm2,平均渗透率为125.788×10-3μm2。模拟的结果说明裂缝对储层物性,特别是渗透性的改造特别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奥陶系 碳酸盐岩储层 裂缝评价 随机建模 序贯高斯
下载PDF
岩芯电容率特征研究及其在流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红岐 邓友明 +2 位作者 邱春宁 郭昭学 刘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1-54,10,共4页
由于频散影响因素多,产生机理不清,并且测井时其实部和虚部的计算存在错误,导致了"实部不实,虚部不虚"的结果,制约了复电阻率测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和发展。对油田大量岩芯的实验测量发现,地层的电容率信号对油气的响应更显著:... 由于频散影响因素多,产生机理不清,并且测井时其实部和虚部的计算存在错误,导致了"实部不实,虚部不虚"的结果,制约了复电阻率测井技术在油田的应用和发展。对油田大量岩芯的实验测量发现,地层的电容率信号对油气的响应更显著:NaCl溶液的电容随着测量极板距离的增加按负平方关系减小;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按平方关系增加;随着频率的增加按负幂指数规律减小。NaCl溶液电阻率和电容率对比发现,相同条件下,电容率的变化率比电阻率明显,从而证明了地层电容率比电阻率对地层压力、孔隙度、流体矿化度和饱和度等地层参数响应更敏感。基于这样一个发现,仿照阿尔奇公式,建立了以电容率为核心参数的含水率和矿化度计算公式,进而识别流体类型。油田双侧向电阻率测井实际资料证明,利用电容率信号可以更好地识别地层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电阻率 频散 测井 电容率 流体识别 双频双侧向测井
下载PDF
岩石阻容频散特性及其与流体饱和度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红岐 邓友明 +1 位作者 田杰 邱春宁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5年第6期679-684,共6页
讨论砂岩和灰岩岩心电阻率、电容率参数与岩石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对砂岩和灰岩岩心样品进行高压(30 MPa)真空(-0.092 MPa)驱替饱和,使岩心样品饱和某一矿化度的盐溶液,测量这些岩心电阻率和电容率参数。对所测量的数据分析发现,在4H... 讨论砂岩和灰岩岩心电阻率、电容率参数与岩石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对砂岩和灰岩岩心样品进行高压(30 MPa)真空(-0.092 MPa)驱替饱和,使岩心样品饱和某一矿化度的盐溶液,测量这些岩心电阻率和电容率参数。对所测量的数据分析发现,在4Hz^5 MHz的频率范围内,每种岩性电阻率和电容率均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但在同等条件下,电容率随频率的变化幅度更明显,其频散度更大。不同的频率段,岩心电阻率和电容率参数频散度不同,低频段(小于100kHz)频散度大,在高频段(大于100kHz)频散度小。根据岩性电阻率和电容率参数,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岩石含水饱和度的计算方法。相比于传统岩电实验,利用该方法计算饱和度不需要测量岩石的胶结指数、饱和度增大系数、地层因数等Archie公式的相关参数。通过岩心的电容率可以直接计算岩石含水饱和度,可减少多个不同参数实验测量带来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实验 电阻率 电容率 频散 含水饱和度
下载PDF
基于电容率法的矿藏勘探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红岐 邓友明 +4 位作者 夏宏泉 邱春宁 刘诗琼 唐洪 蒋成思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051-1056,共6页
重点介绍了NaC l溶液的电容随着溶液矿化度、测量极板之间的距离以及测量频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直接测量电容的情况下,NaC l溶液的电容随着极板距离的增加按负平方关系减小;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按平方关系增加;随着频率的增加按负... 重点介绍了NaC l溶液的电容随着溶液矿化度、测量极板之间的距离以及测量频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直接测量电容的情况下,NaC l溶液的电容随着极板距离的增加按负平方关系减小;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按平方关系增加;随着频率的增加按负幂指数规律减小。通过和NaC l溶液电阻的对比发现,同样的条件下,电容的变化率比电阻明显,这将有助于地层流体的识别,尤其是目前大量存在的水淹油气层、低阻油气层和薄油层。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第二介电常数的概念,第二介电常数不同于传统介电常数的关键之处在于:第二介电常数是直接测量介质的介电特性,而不是将其置于极板之间进行测量。还指出,在进行交流电测井时,地层的电容信号也同样能反映出地层及其孔隙流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容率法测井的想法,即在测量地层电阻率的同时,还要进行电容率的测量,来反映地层及其孔隙流体电容率的信息。此外,还提出了两电极法进行地面电容率勘探的设想,这种方法不仅能够用于找油找气,还可以探测金属矿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溶液 介电常数 电容 电阻 测井 电法勘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