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客家文学的泛化与特化析论 被引量:1
1
作者 邱春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8-10,共3页
笔者依据生态群落的物种共存研究①及人类的演化②,触发客家文学的"泛化"与"特化"理论(generalization-specialization)。"泛化"与"特化"之间并非绝对的拉锯,而是存在的质量多寡。依据历史发... 笔者依据生态群落的物种共存研究①及人类的演化②,触发客家文学的"泛化"与"特化"理论(generalization-specialization)。"泛化"与"特化"之间并非绝对的拉锯,而是存在的质量多寡。依据历史发展历程分作三时期:泛化、特化不分时期,泛化时期,特化时期。客家文学的泛化,对"客家"概念是空泛、浮泛的呈现,缺点在无独特性,不切实,优点在具有普遍性。客家文学的特化,则标举出客家文学有别于其它族群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地区 客家文学 泛化 特化
下载PDF
客家传仔《陈白笔》残本的语文探讨
2
作者 邱春美 《创新》 2008年第1期95-98,共4页
庶民文学作品其书写或抄写上有其常用的写法,客家传仔《陈白笔》残本也不例外,归纳起来,主要有用正体字、用简体字和俗字、用错字、用别字和造字、用客家发音的字几种。在修辞上,客家传仔《陈白笔》残本也颇具特色,主要体现为:在表意方... 庶民文学作品其书写或抄写上有其常用的写法,客家传仔《陈白笔》残本也不例外,归纳起来,主要有用正体字、用简体字和俗字、用错字、用别字和造字、用客家发音的字几种。在修辞上,客家传仔《陈白笔》残本也颇具特色,主要体现为:在表意方面,常使用设问、譬喻、夸饰、映衬、转化等手法;在形式方面,常使用类迭、对偶、顶真、层递、排比、镶嵌等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传仔 《陈白笔》残本 用字 修辞
下载PDF
六堆邱姓栋对研究
3
作者 邱春美 许登芳 《地方文化研究》 2013年第5期10-19,共10页
栋对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有文化认同的作用,其记载与保存是客家文化之宝库。本文以六堆邱姓栋对为研究对象,探讨邱姓栋对之意涵内容,有(一)迁徙史迹:记述发祥地、迁徙地、来台繁衍之溯源。(二)标举祖训:重视祖训与品德,强调木本水源之... 栋对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蕴,有文化认同的作用,其记载与保存是客家文化之宝库。本文以六堆邱姓栋对为研究对象,探讨邱姓栋对之意涵内容,有(一)迁徙史迹:记述发祥地、迁徙地、来台繁衍之溯源。(二)标举祖训:重视祖训与品德,强调木本水源之精神。(三)夙昔典范:彰显历代祖先之勋业事功及高尚气节。(四)继志述事:期许自我及训勉后裔遵祖志愿与事业。本文也探讨栋对用词之安排、频率与考证,并分析其价值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堆客家 栋对 邱姓
下载PDF
台湾客家栋对的文化认同与创新发展
4
作者 邱春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12,共7页
栋对有助于客家族群认同。栋对将客家姓源、堂号、迁徙路线等标举出来,体现出客家的祖先崇拜文化,能让后裔对先民、远祖有深刻的文化认同。台湾六堆客家栋对中,河南、渭水、琼山、营丘等地姓氏的栋对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让宗族体认重... 栋对有助于客家族群认同。栋对将客家姓源、堂号、迁徙路线等标举出来,体现出客家的祖先崇拜文化,能让后裔对先民、远祖有深刻的文化认同。台湾六堆客家栋对中,河南、渭水、琼山、营丘等地姓氏的栋对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让宗族体认重要的地名、人名、功业等,达到追祖德、报宗功、溯本源、明辈分的目的,是客家族群凝聚力的具体符号与有效载体。栋对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可尝试与客家天穿日、桐花祭等民俗活动结合,转化为创意、创艺、创益等活动,将天、地、君、亲、师的客家传统文化以数字传播媒体方式加以典藏、保存、传扬,以此达到客家文化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栋对 客家文化 文化认同 文化创意
下载PDF
台湾客家采茶戏之剧本类型探讨
5
作者 邱春美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5期15-19,共5页
采茶戏之定义有广狭之别。狭义而言,是指小戏(称为"三脚采茶戏"),并不包括客家大戏(称作"改良戏"或"采茶戏");广义而言,则包括了三脚采茶戏和改良戏二类。本文采广义定义,大小戏皆探讨以窥其发展与演变... 采茶戏之定义有广狭之别。狭义而言,是指小戏(称为"三脚采茶戏"),并不包括客家大戏(称作"改良戏"或"采茶戏");广义而言,则包括了三脚采茶戏和改良戏二类。本文采广义定义,大小戏皆探讨以窥其发展与演变。将客家戏之流变、类型等进行爬梳与整理。将所见客家剧本作三类叙述:雏型:说唱的准剧本;成型:传统剧本;定型:现代剧本。最后推测未来"转型"之可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 采茶戏 剧本
下载PDF
跨越台海两岸的客家文化推动者——记大仁科技大学前董事长黄道宜先生
6
作者 邱春美 《客家研究辑刊》 2020年第2期57-60,共4页
前言黄道宜(1918-2010),是大陆随军撤退来台的广东梅州客家人,祖籍平远县泗水镇黄竹塘村。黄道宜先生年轻时投笔从戎,抗战胜利后来台工作,卸下公职后兴办教育,其为人处事“正道宜人”,令人景仰。笔者曾在“六堆风云杂志社”担任编辑,又... 前言黄道宜(1918-2010),是大陆随军撤退来台的广东梅州客家人,祖籍平远县泗水镇黄竹塘村。黄道宜先生年轻时投笔从戎,抗战胜利后来台工作,卸下公职后兴办教育,其为人处事“正道宜人”,令人景仰。笔者曾在“六堆风云杂志社”担任编辑,又于硕士求学阶段成立“客家学社”,办理与参加一些与六堆有关的联谊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办教育 联谊活动 客家文化 抗战胜利后 黄道 台海两岸 求学阶段 梅州客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