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文明 陈子兴 +6 位作者 岑建农 何军 焦雪丽 吴亚芳 张俊 邱桥成 戴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339-344,共6页
本研究以成骨细胞系hFOB1.19(hFOBs)为对象,探讨成骨细胞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采用RT-PCR检测hFOB多能干细胞的标志(Oct-4,Rex-1,hTERT)的表达及体外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程度,以测定其多向分化的能力。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FOB的细胞表... 本研究以成骨细胞系hFOB1.19(hFOBs)为对象,探讨成骨细胞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采用RT-PCR检测hFOB多能干细胞的标志(Oct-4,Rex-1,hTERT)的表达及体外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程度,以测定其多向分化的能力。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hFOB的细胞表型,RT-PCR检测细胞因子(SCF,IL-6,IL-11,SDF-1α,GM-CSF及G-CSF)的表达,并和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BM-MS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hFOBs可表达Oct-4、Rex-1多能干细胞的标志,但不表达hTERT;体外诱导分化实验证实hFOB具有多向分化潜能。FCM发现hFOBs和BM-MSC具有相同的细胞表型,均表达CD44、CD73(SH3)、CD105(SH2)及CD90(Thy-1),但不表达CD34、CD45、HLA-DR等造血细胞标记。RT-PCR检测还发现:hFOBs和BM-MSC均表达SCF,IL-6,IL-11,SDF-1α等细胞因子mRNA,但hFOBs还能表达GM-CSF和G-CSF。结论: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可能是处于较早阶段的成骨祖细胞,表达多种造血相关的细胞因子,是研究成骨细胞调控造血的较好的模式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hFOB1.19细胞系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源成骨细胞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并体外维持造血祖细胞存活
2
作者 陈文明 陈子兴 +6 位作者 岑建农 何军 焦雪丽 潘金兰 邱桥成 戴兰 刘丹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78-83,共6页
为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对体外造血的支持能力,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将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在体外和造血细胞构建二维培养体系,研究其体外支持造血祖细胞生存的作用;同时采用RT-... 为了解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对体外造血的支持能力,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将其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在体外和造血细胞构建二维培养体系,研究其体外支持造血祖细胞生存的作用;同时采用RT-PCR的方法在mRNA水平上分析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细胞因子的表达并与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比较。结果发现,来源于MDS患者的成骨细胞在无外源性细胞因子的条件下能够短期维持GM-CFC造血祖细胞的存活。经过RT-PCR证实,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表达SCF、IL-6、SDF-1α、G-CSF、GM-CSF等细胞因子,来源于MDS患者和正常人的成骨细胞也能表达上述细胞因子,但却不表达GM-CSF。结论:与正常人相比,MDS患者源的成骨细胞同样能够维持GM-CFC的存活,这可能和成骨细胞表达多种重要的造血相关的细胞因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成骨细胞 造血祖细胞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下载PDF
FANCJ基因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突变图谱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松柏 储小玲 +3 位作者 撖荣 杜佳慧 邱桥成 薛胜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48-353,共6页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FANCJ基因突变情况,为研究FANCJ突变类型的AML疾病致病机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其疾病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在FANCJ基因蛋白编码区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及sanger测序法检测222... 目的:检测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患者FANCJ基因突变情况,为研究FANCJ突变类型的AML疾病致病机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其疾病防治提供指导。方法:在FANCJ基因蛋白编码区设计引物,采用PCR扩增及sanger测序法检测222例初诊AML患者骨髓细胞中FANCJ基因编码区突变情况,同时检测AML患者黏膜上皮组织FANCJ基因突变情况;采用NCBI Blast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FANCJ基因突变在不同物种中的进化保守性。结果:测序分析显示,FANCJ基因在蛋白编码区的11个位点出现突变,分别为exon5:c.G430A:p.A144T,exon6:c.A587G:p.N196S,exon9:c.C1255T:p.R419W,exon10:c.G1442A:p.G481D,exon11:c.C1609G:p.L537V,exon16:c.C2360T:p.P787L,exon17:c.C2440T:p.R814C,exon19:c.C2608T:p.H870Y,exon19:c.A2686G:p.I896V,exon19:c.C2830G:p.Q944E,exon20:c.G3412A:p.D1138N,其中A144T、N196S、R814C、I896V及Q944E突变存在复现性;另外,A144、R419、G381、L537、P787、H870、Q944及D1138位点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结论:在222例AML患者中发现26名患者中存在FANCJ突变,并且突变位点在不同物种中相对保守,功能重要,这为接下来研究FANCJ突变类型的AML疾病致病机理奠定基础,同时为疾病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NCJ 基因突变 协同突变基因 进化保守性
下载PDF
肝硬化及肝纤维化是胆石病形成原因之一
4
作者 邱桥成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26期45-47,共3页
在医治肝硬化患者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些肝纤维化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医学检验科检验报告也都好转的情况下,但医学影像的报告还是和初次医学影像的报告一样。肝硬化特别是肝脏弥漫性改变,在好转中后期超声检查时都会有"胆结石"的... 在医治肝硬化患者过程中,特别是在一些肝纤维化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医学检验科检验报告也都好转的情况下,但医学影像的报告还是和初次医学影像的报告一样。肝硬化特别是肝脏弥漫性改变,在好转中后期超声检查时都会有"胆结石"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肝脏弥漫性改变 胆结石 养血柔肝活血化瘀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ITD、TKD突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邱桥成 沈宏杰 +2 位作者 丁子轩 何军 薛胜利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年第12期20-23,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突变,分析并比较不同种类的FLT3突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一代测序法检测2010年7月至2015... 目的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突变,分析并比较不同种类的FLT3突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一代测序法检测2010年7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初诊AML患者骨髓细胞FLT3/ITD和FLT3/TKD的基因突变,收集并比较221例FLT3/ITD、FLT3/TKD突变患者以及ITD/TKD双突变患者的性别、年龄、WHO分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生存时间等资料。结果 221例FLT3基因突变AML患者中FLT3/ITD突变172例,FLT3/TKD突变44例,ITD/TKD双突变5例。FLT3/ITD突变、FLT3/TKD突变及ITD/TKD双突变患者的性别、年龄、WHO分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髓外浸润及首疗程完全缓解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FLT3/ITD突变患者3年RFS及OS累积生存率为21.4%和25.2%,分别较FLT3/TKD突变患者70.5%和72.7%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结论 AML患者FLT3基因ITD突变较TKD突变比例高,3年RFS及OS累积生存率均较TKD突变低,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FLT3 FLT3/ITD FLT3/TKD 基因突变 生存时间
下载PDF
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缺陷突变株的构建 被引量:1
6
作者 邱桥成 叶颖 +3 位作者 储元元 廖莉 吴淑燕 黄瑞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0-183,共4页
高度保守的spvB基因,其编码产物具有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是导致受染后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毒力因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致病机制,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缺陷突变株。根据GenBank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序列,用PrimerPremier 5.0设计... 高度保守的spvB基因,其编码产物具有ADP核糖基转移酶活性,是导致受染后细胞发生凋亡的重要毒力因子。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致病机制,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缺陷突变株。根据GenBank鼠伤寒沙门菌spvB基因序列,用PrimerPremier 5.0设计PCR特异性引物,获得spvB基因缺陷性核苷酸片段后连接至自杀质粒PGMB151。将构建的自杀载体导入含有spvB基因的鼠伤寒沙门菌标准株SR-11中进行同源重组,PCR筛选缺陷突变株。经PCR和DNA序列测定,成功获得了spvB基因缺陷的鼠伤寒沙门菌突变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spvB毒力基因 同源重组 基因敲除 自杀质粒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突变图谱
7
作者 邱桥成 王超 +4 位作者 沈宏杰 丁子轩 何军 陈苏宁 薛胜利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3,FLT3)基因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yrosine-kinase domain,TKD)突变类型,为基因检测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Sange...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Fms样酪氨酸激酶3(Fms-like tyrosine kinase3,FLT3)基因第二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yrosine-kinase domain,TKD)突变类型,为基因检测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AML患者骨髓细胞FLT3基因第20号外显子碱基序列,统计不同突变类型;收集并比较不同突变类型患者的性别、年龄、WHO分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染色体核型等资料。结果在1,063例AML患者中检测到FLT3-TKD突变58例(5.5%),包括点突变52例,缺失突变5例,点突变伴缺失突变1例,其中点突变D835Y突变型比例最高为31例(53.4%)。点突变组与缺失突变组患者在年龄和染色体核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49),在性别、WHO分型、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髓外浸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患者FLT3-TKD突变以点突变为主,D835Y突变型比例最高;缺失突变组患者较点突变组患者年龄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T3 FLT3-TKD 基因突变 急性髓系白血病
下载PDF
741对非亲缘关系供、受者HLA高分辨基因分型结果分析
8
作者 邱桥成 何军 +4 位作者 鲍晓晶 袁晓妮 岑建农 姚利 陈子兴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514-515,517,共3页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供、受者HLA-A、HLA-B、HLA-Cw、HLA-DRB1、HLA-DQB1位点等位基因高分辨全相合及不相合的概率。方法采用基因测序分型(sequence based typing,SBT),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sequence-specific oligo nucl... 目的研究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供、受者HLA-A、HLA-B、HLA-Cw、HLA-DRB1、HLA-DQB1位点等位基因高分辨全相合及不相合的概率。方法采用基因测序分型(sequence based typing,SBT),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sequence-specific oligo nucleotide probes,SSOP),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sequence-specific primers,SSP)对741对HLA-A、HLA-B、HLA-DRB1低分辨全相合的无关供、受者进行HLA-A、HLA-B、HLA-Cw、HLA-DRB1、HLA-DQB1基因高分辨检测。结果HLA-A、HLA-B、HLA-Cw、HLA-DRB1、HLA-DQB1基因位点高分辨分型供、受者全相合的概率为0.1916(142/741);1个等位基因不相合的概率为0.1930(143/741),不相合的位点频率次序为:HLA-A>-Cw>-DQB1>-B>-DRB1;2个等位基因不相合的概率为0.2362(175/741),其中仅在一个位点(loci)上的概率为0.0175(13/741),位于两个位点上的概率为0.2186(162/741),以A+Cw组合位点不相合的概率最高,其次以B+Cw和DRB1+DQB1组合位点次之。结论对判断无关供、受者HLA-A、HLA-B、HLA-DRB1低分辨全相合,而HLA-A、HLA-B、HLA-DRB1、HLA-Cw、HLA-DQB1高分辨基因分型全相合或部分相合的概率有重要参考价值,并且不仅能提高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还有助于提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数据的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高分辨 基因测序分型(SBT)
下载PDF
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上TLR4表达的siRNA筛选及转染复合物细胞毒性的检测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思兰 杨建平 +8 位作者 王丽娜 刘磊 李彩芳 任春光 周静 李伟 江淼 马珍妮 邱桥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7-465,共9页
目的筛选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上TLR4(Toll-like receptor 4)表达的小干扰RNA(si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序列,并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TLR4的siRNA4条(siRNA312,siRNA439,siRNA1495,siRNA2062)及1条与TLR4... 目的筛选有效抑制小胶质细胞上TLR4(Toll-like receptor 4)表达的小干扰RNA(si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序列,并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方法设计并合成针对TLR4的siRNA4条(siRNA312,siRNA439,siRNA1495,siRNA2062)及1条与TLR4基因无同源性的带绿色荧光标记的阴性对照siRNA:在LipofectamineTM 2000介导下转染小胶质细胞。用RT-PCR方法测定干扰后小胶质细胞上TLR4mRNA表达,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干扰后TLR4蛋白表达,比较其抑制率,筛选出有效抑制靶基因表达的siRNA。采用MTT法检测转染复合物的细胞毒性。结果①siRNA(40nmol·L-1)和LipofectamineTM 2000(1μl)有较高的转染效率;②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LR4 siRNA(40nmol·L-1)干扰小胶质细胞24h后TLR4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分别为:85%(siRNA439)、73%(siRNA312)、67%(siRNA1495)和33%(siRNA2062)。③siRNA439干扰小胶质细胞48h后TLR4蛋白表达最低(P<0.01)。④LipofectamineTM 20001μl复合低于40nmol·L-1的siRNA的各组细胞存活率均在85%以上。结论①siRNA439对小胶质细胞上TLR4表达的抑制效果最大。②siRNA浓度40nmol·L-1,LipofectamineTM 2000浓度1μl,细胞毒性很低,适合转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TOLL-LIKE RECEPTOR 4 小干扰RNA 筛选 转染复合物 细胞毒性
下载PDF
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促进SHI-1细胞体外侵袭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振江 陈子兴 +4 位作者 岑建农 黄明德 何军 邱桥成 姚利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与白血病SHI-1细胞互相接触对后者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白血病患者BMSC及其条件培养液,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与白血病SHI-1细胞互相接触对后者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白血病患者BMSC及其条件培养液,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在细胞SHI-1和BMSC中的表达。按1?10比例将BMSC与SHI-1细胞进行混合,接种于铺有matrigel基质胶的Transwell小室内,并加入终浓度为2μg/mL的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或EMMPRIN功能阻断抗体,或以BMSC条件培养液进行侵袭实验。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共同培养前后SHI-1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2,TIMP-2)和CXCR4 mRNA表达的改变。应用ELISA法测定无血清培养上清液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的含量。结果:SHI-1和BMSC细胞均表达EMMPRIN。SHI-1细胞与BMSC共培养后,其侵袭能力有显著提高,但能被CXCR4和EMMPRIN抗体阻断,条件培养液未明显提高SHI-1细胞的侵袭能力。共同培养后,SHI-1细胞的MMP-2、MMP-9、TIMP-2和CXCR4 mRNA以及无血清上清液中SDF-1的含量均有显著提高。结论:白血病患者的BMSC与白血病SHI-1细胞接触时,前者可通过其细胞表面的多种分子途径来诱导SHI-1细胞跨matrigel侵袭能力的提高,这可能是导致白血病细胞向髓外浸润的一种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骨髓基质细胞 白血病浸润 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外基质蛋白质类
下载PDF
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PCR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分子学反应 被引量:5
11
作者 姚利 陈子兴 +4 位作者 岑建农 邱桥成 何军 鲍晓晶 袁晓妮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4-217,共4页
背景与目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残留白血病细胞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的治疗及复发显著相关。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 背景与目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残留白血病细胞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的治疗及复发显著相关。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Q-RT-PCR)可更敏感地检测患者体内的白血病细胞,有利于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监测。本研究应用RQ-RT-PCR方法联合对数级下降分析评估了APL患者的分子学反应,以探讨该方法在MRD监测中的作用。方法:100例初诊APL患者,以全反式维甲酸和复方黄黛片或亚砷酸联合化疗诱导缓解,用RQ-RT-PCR方法特异性扩增和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两种异构体的表达量,结果以ABL内参基因标化处理(normalized quotient,NQ)。动态观察其中33例患者融合基因转录本的表达水平,对数级下降分析法监测分子学反应,最后以SAS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0例初诊APL患者中位NQ为0.58,其中L型转录本NQ为0.52,S型转录本NQ为0.7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观察发现33例患者在初诊、诱导达完全血液学缓解时、巩固化疗后及维持期,NQ分别从0.62下降到0.25,再降到0.0003,最终降至0。联合对数级下降分析法,患者治疗后各期的分子反应率从次要分子学反应的63.64%,到部分分子学反应的96.97%,再到主要分子学反应的100%。结论:RQ-RT-PCR联合对数下降分析法可用于APL患者的MRD监测,结果直观、可靠,并且与临床患者的分子学反应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RQ-RT—PCR PML/RARΑ融合基因 对数级下降分析法 MRD
下载PDF
正常人外周血有核细胞膜表面G-CSFR的定量测定 被引量:6
12
作者 薛胜利 戴兰 +4 位作者 乔曼 陈艳 邱桥成 唐晓文 吴德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定量测定正常人外周血有核细胞膜表面G-CSFR的表达密度。方法:以荧光定量试剂盒作参照,利用荧光标记的抗G-CSFR单克隆抗体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测定22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结果:测定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G-CSFR表达密度为(2 943±... 目的:定量测定正常人外周血有核细胞膜表面G-CSFR的表达密度。方法:以荧光定量试剂盒作参照,利用荧光标记的抗G-CSFR单克隆抗体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测定22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结果:测定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G-CSFR表达密度为(2 943±417)(antibodies bound per cell,ABC),单核细胞为(3 755±2 575)ABC,淋巴细胞为(996±369)ABC,CD3+T淋巴细胞为(2 787±946)ABC,CD19+B淋巴细胞为(10 112±6 345)ABC。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与T淋巴细胞间G-CSFR表达密度无统计学差异,淋巴细胞与其他细胞间及B淋巴细胞与其他细胞间G-CSFR表达密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研究描述了外周血有核细胞G-CSFR表达特点,将为今后同类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所用测定方法能够敏感、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各类细胞G-CSFR表达情况和规律,同传统的利用放免法相比,更为安全、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受体 荧光分子定量检测 外周血 有核细胞
下载PDF
鞘内注射NF-κ B抑制剂对骨癌痛大鼠的抗伤害效应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思兰 杨建平 +8 位作者 王丽娜 刘磊 李彩芳 任春光 周静 李伟 江淼 马珍妮 邱桥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99-303,307,共6页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it) NF-κ B活化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me dithiocarbamate,PDTC)对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及脊髓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 B在大鼠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建模...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it) NF-κ B活化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me dithiocarbamate,PDTC)对骨癌痛大鼠机械痛敏及脊髓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 B在大鼠骨癌痛中的作用.方法:按照本实验室建立的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建模.雌性SD大鼠96只,体重150~180 g,按照数字表随机化的原则将大鼠分为4组(n=24):正常对照组(N组)、骨癌痛组(BP组)、生理盐水组(S组)和NF-κB抑制剂组(PDTC组).BP组于大鼠左侧胫骨干骺端骨髓腔内注射5μlWalker256(1×10^5)乳腺癌细胞制备骨癌痛模型,N组仅左胫骨上端注入5 μl Hank's液.于接种后9d鞘内注射生理盐水10 μl或PDTC 20 μg/10μl(生理盐水溶解),2次/d,共3d.于接种前、后2、4、6、9和12d、鞘内给药后1、3、6、12、24 h采用von Frey丝测定大鼠术侧后爪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PWT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4~6脊髓,采用real time-PCR法测定NF-κ B p65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 B p65蛋白表达.结果:接种后6dBP组大鼠的PWT值与基础值相比开始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其下降更加显著.鞘内注射PDTC可显著提高骨癌痛大鼠的PWT值,且与没注射PDTC前PWT值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接种后6d时相比较,骨癌痛大鼠脊髓NF-κ B p6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在接种后9d (P<0.01)和12d(P<0.01)时均显著上调,而鞘内注射PDTC可显著降低大鼠脊髓NF-κ B p65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P<0.01).结论:鞘内注射PDTC可减轻大鼠骨癌痛引起的痛敏,NF-κ B的激活可诱导或促进大鼠的胫骨癌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F-κB 骨肿瘤 疼痛
下载PDF
CD4^+ 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重建及其与aGVHD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道萍 吴德沛 +6 位作者 李彩霞 刘跃均 杨明珍 常伟荣 朱明清 岑建农 邱桥成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97-701,共5页
目的:研究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重建情况及其与aGVHD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及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2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中及移植后不同时期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占CD... 目的:研究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重建情况及其与aGVHD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及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22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物中及移植后不同时期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CD4+CD25+/CD4+、CD4+CD25high/CD4+)、CD4+CD25highT细胞与CD4+CD25+T细胞之比(CD4+CD25high/CD4+CD25+)以及FOXP3基因的表达。结果:①aGVHD组移植物中CD4+CD25high/CD4+及CD4+CD25high/CD4+CD25+比例均显著低于无aGVHD组(P<0.05)。②移植后早期,两组外周血中的CD4+CD25+/CD4+比例均较移植物中者显著升高,在aGVHD组CD4+CD25high/CD4+及CD4+CD25high/CD4+CD25+比例亦较移植物中者显著升高,而在无aGVHD组两者无显著升高,且低于aGVHD组。③移植后两组的FOXP3的表达均逐渐升高,但至移植后6个月仍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aGVHD组移植后外周血FOXP3的表达低于无aGVHD组(P<0.05)。结论:①移植后早期外周血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发生活化和增殖,有利于维持免疫稳态和控制aGVHD;②移植物中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其与活化的CD4+效应性T细胞之比可能影响aGVHD的发生;③aGVHD可影响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或FOXP3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CD25^HIGH调节性T细胞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FOXP3
下载PDF
中国人群耐药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比例ABL激酶区G∶C→A∶T突变和尿嘧啶-N-糖基化酶异常表达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沈宏杰 陈子兴 +7 位作者 何军 岑建农 邱桥成 丁子轩 姚利 陈艳 陈苏宁 薛永权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89-893,共5页
大多数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在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常表现为复发时间短及易出现ABL激酶区突变现象。为进一步研究Ph+ALL患者使用TKI治疗后易复发特点,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了35例TKI耐药Ph+AL... 大多数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患者在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常表现为复发时间短及易出现ABL激酶区突变现象。为进一步研究Ph+ALL患者使用TKI治疗后易复发特点,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了35例TKI耐药Ph+ALL患者ABL激酶区突变。结果发现,77.1%(27/35)患者存在ABL激酶区突变,其中T315I突变患者占ABL激酶区突变患者55.6%,特别是首次发现G:C→A:T突变Ph+ALL患者占总ABL激酶区突变Ph+ALL患者77.8%(21/27),包括T315I、E255K和E459K。其次,8例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ABL激酶区突变Ph+ALL患者染色体均为复杂核型,5例染色体由初诊单纯t(9;22)进展为复杂核型的TKI耐药Ph+ALL均出现ABL激酶区突变;并且,尿嘧啶-N-糖基化酶2(UNG2)在耐药Ph+ALL组中转录水平表达显著低于初诊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细胞核内UNG2缺失能增加G:C→A:T突变几率。结论:中国人群TKI耐药Ph+ALL具有高比例ABL激酶区G:C→A:T突变和高度基因组不稳定性。耐药Ph+ALL患者低表达UNG2可能是耐药Ph+ALL患者发生高比例ABL激酶区G:C→A:T突变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BL激酶区 DNA突变分析 尿嘧啶-N-糖基化酶
下载PDF
TIMP-2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振江 陈子兴 +2 位作者 岑建农 何军 邱桥成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87,199,共4页
目的构建人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编码序列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为探讨TIMP-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基因库中已公布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人TIMP-2编码序列基因片段,用... 目的构建人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编码序列基因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转染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为探讨TIMP-2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基因库中已公布的序列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出人TIMP-2编码序列基因片段,用限制性内切酶及T4连接酶将目的片段插入MSCV逆转录病毒载体中。采用酶切和PCR鉴定及测序后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至PT67包装细胞中,以病毒上清感染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SHI-1,G418筛选,极限稀释法挑选单克隆细胞株,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TIMP-2的表达。结果TIMP-2基因克隆进逆转录病毒载体MSCV中,经酶切、PCR和DNA测序证实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构建正确,病毒上清感染SHI-1细胞,经G418筛选并挑选出单克隆细胞,经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SHI-1细胞中TIMP-2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成功构建了高表达TIMP-2的SHI-1细胞,可对其生物学行为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 聚合酶链反应 逆转录病毒载体 载体构建 基因转染 基因表达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和survivin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焦雪丽 陈子兴 +4 位作者 岑建农 何军 邱桥成 刘丹丹 陈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94-298,共5页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普通RT-PCR方法检测56例MDS患者和27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的表达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普通RT-PCR方法检测56例MDS患者和27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 mRNA的表达,以应用Taqman探针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55例MDS患者和12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survivin mRNA的表达,分析它们在MDS中的表达水平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RA患者及RAEB患者hTERT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随着病情的改善,RA患者hTERT表达率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10);按IPSS危险度分组,低危+中危-1组hTERT的表达与中危-2+高危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50);RA患者survivin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2),而RAEB患者survivin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按IPSS危险度分析,低危+中危-1组survivin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2)。中危-2+高危组survivin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10)。结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可能在MDS恶性克隆细胞逃脱凋亡控制、获得无限增殖能力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HTERT SURVIVIN GENE 实时定量RT—PCR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M_2亚型患者的预后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苗雨青 陈子兴 +3 位作者 何军 岑建农 鲍晓晶 邱桥成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研究多因素对AML-M2型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47例初诊M2型患者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R带法染色体核型分析、免疫分型检测,同时结... 目的研究多因素对AML-M2型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技术检测47例初诊M2型患者AML1/ETO融合基因的表达、R带法染色体核型分析、免疫分型检测,同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1)47例初诊患者中具有t(8;21)伴其他各种复杂染色体异常26 例,正常核型12例及其他复杂染色体异常9例。具有单纯t(8;21)者预后较佳,完全缓解(CR)率高;伴有附加复杂异常预后相对较差,尤其-Y和9q-的t(8;21)者CR率低。2)47例AML-M2中具有AML1/ETO融合基因组占51.1%(24/47),无AML1/ ETO融合基因占48.9%(23/47)。两组诱导达缓解率无明显差别。3)2例高龄及10例高白细胞数常规化疗难达缓解,诱达缓解后短期内(6-10月)又复发。结论伴有附加复杂异常的t(8;21)染色体对预后有不良影响;AML1/ETO融合基因对判断预后、微小残留病及复发有特殊意义;高白细胞及高龄均为预后不良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AML1/ETO融合基因 预后 微小残留病
下载PDF
ARMS-PCR结合毛细管电泳可以定量检测淋巴瘤MYD88基因L265P突变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子轩 刘红 +4 位作者 解珺丹 姚红 马亮 邱桥成 沈宏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研究ARMS-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法对提高淋巴瘤患者MYD88基因L265P突变的检测灵敏度和定量检测突变比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RMS-PCR方法对淋巴瘤患者MYD88基因进行扩增,使用ABI3730测序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L265P的突变比... 目的:研究ARMS-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法对提高淋巴瘤患者MYD88基因L265P突变的检测灵敏度和定量检测突变比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RMS-PCR方法对淋巴瘤患者MYD88基因进行扩增,使用ABI3730测序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检测L265P的突变比例;同时采用基因组DNA直接测序法对MYD88基因5号外显子开放阅读框区域进行双向测序。结果:经过对梯度稀释的质粒标准品的检测,ARMS-PCR结合毛细管电泳和直接测序法检测L265P突变的灵敏度分别为0. 2%和5%,对184例既往淋巴瘤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13. 59%和8. 28%(p <0. 001)。而前者更可以对突变比例进行定量,拟合优度(R2=0. 979)和可重复性(CV=2. 86%、1. 94%、5. 49%)均较为理想。结论:ARMS-PCR结合毛细管电泳可以对淋巴瘤患者MYD88基因L265P突变进行定量检测,检测灵敏度显著高于传统的直接测序法,因而可作为对后者的补充,可以有效地进行早期诊断和监测微小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MYD88基因 基因突变 ARMS—PCR 毛细管电泳
下载PDF
实时定量逆转录PCR在白血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利 陈子兴 +4 位作者 岑建农 何军 邱桥成 鲍晓晶 袁晓妮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 建立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Q-RT-PCR)检测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的特征性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评价其在疾病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设计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RQ-RT-PCR法对各种融合基因转录本和ABL阳性模板进行扩增,... 目的 建立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Q-RT-PCR)检测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的特征性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评价其在疾病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设计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RQ-RT-PCR法对各种融合基因转录本和ABL阳性模板进行扩增,并检测177份白血病标本的转录本含量,同时做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RQ-RT-PCR法最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μl的阳性模板,但重复性较差,而(10^8~10^2)拷贝/μl的重复性良好,正常对照无扩增信号.与细胞遗传学相比,RQRT-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强,对白血病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对12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MRD随访监测表明:患者体内融合基因转录本的含量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随病情好转逐渐下降,并且早于细胞遗传学预测疾病复发.结论 RQ-RT-PCR方法更敏感、可靠,与疾病的关系更密切,可用于白血病的诊断和MRD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RT-PCR 白血病 融合基因转录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