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振荡筛孔雾化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邱欣良 刘跃博 +1 位作者 吕志强 钟建荣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24-28,共5页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的雾化给药中实施振荡筛孔雾化装置给药对于患者呼吸系统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重症医学科实施机械通气支持的6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法分为对照... 目的分析机械通气患者的雾化给药中实施振荡筛孔雾化装置给药对于患者呼吸系统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赣南医学院附属兴国医院重症医学科实施机械通气支持的6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氧气雾化给药,观察组实施振荡筛孔雾化给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给药方案下呼吸参数、雾化指标、血气指标、血清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潮气量、动态顺应性均高于对照组,气道峰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雾化准备时间、雾化给药时间、雾化给药残余量短于对照组,雾化后呼吸机报警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氧分压、氧合指数、酸碱度值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氧分压、氧合指数、酸碱值高于治疗前,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白介素-13、降钙素原、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炎症指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的雾化给药中实施振荡筛孔雾化装置给药可提升给药效能,缩短给药时间,改善患者的呼吸指标,促进患者的炎症消退,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给药 振荡筛孔雾化器 呼吸系统疾病 机械通气 重症医学
下载PDF
氧驱雾化吸入与持续气道湿化液泵入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钟建荣 罗建华 +4 位作者 俞志茹 邱欣良 吕志强 娄长礼 罗序森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5年第22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氧驱雾化吸入与持续气道湿化液泵入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ICU气管切开患者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湿化液泵入,观察组给予氧驱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湿化21 d后... 目的:探讨氧驱雾化吸入与持续气道湿化液泵入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ICU气管切开患者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持续气道湿化液泵入,观察组给予氧驱雾化吸入,比较两组湿化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湿化21 d后,观察组平均痰液量及黏液黏稠度(Ⅲ度)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肺部感染率、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院内感染率、死亡率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ICU转出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驱雾化吸入在ICU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持续气道湿化液泵入,可提高ICU转出率,降低院内感染率、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驱雾化吸入 持续气道湿化液泵入 ICU气管切开
下载PDF
体位改变对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钟建荣 邱欣良 +1 位作者 吕志强 娄长礼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2015年第10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危重症患者的颅内压脑灌注压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危重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6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并观测患者颅内压,检测方式为将微型传感器置入到患者颅内... 目的:探讨影响危重症患者的颅内压脑灌注压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危重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60例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并观测患者颅内压,检测方式为将微型传感器置入到患者颅内,分别使患者平卧、床头抬高10、20、30、40°进行观察。结果:经观察后发现,0、10、20、30、40°下患者的平均颅内压、动脉压以及脑灌注压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并且0°与40°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影响危重症患者颅内压脑灌注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患者卧床体位的变化,将床头抬高30°对患者而言不仅可将颅内压有效降低,还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动脉血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邱欣良 钟建荣 +1 位作者 吕志强 石敏丽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22-23,42,共3页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25例行经鼻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25例行经鼻高流量氧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经鼻高流量氧疗 无创正压通气
下载PDF
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钟建荣 俞志茹 +4 位作者 罗建华 邱欣良 吕志强 娄长礼 罗序森 《当代医学》 2015年第20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ICU住院患者120例,按照有无吞咽功能障碍分为有吞咽障碍组(57例)和无吞咽障碍组(63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ICU住院时间、重新插管及死亡情况。结果 2组患者性别... 目的探讨ICU获得性吞咽功能障碍相关影响因素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ICU住院患者120例,按照有无吞咽功能障碍分为有吞咽障碍组(57例)和无吞咽障碍组(63例),比较2组性别、年龄、ICU住院时间、重新插管及死亡情况。结果 2组患者性别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吞咽障碍组患者ICU平均住院时间为(20.5±2.3)d,无吞咽障碍组患者ICU平均住院时间为(14.5±2.3)d,有吞咽障碍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明显长于无吞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84,P<0.05)。有吞咽障碍组患者重新插管率为25(43.86%),病死率为9(15.79%),无吞咽障碍组患者重新插管率为10(15.87%),病死率为1(1.59%),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可延长患者ICU住院时间,增加重新插管率及病死率,临床应积极给予相应的治疗护理康复措施,以降低患者重新插管率及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吞咽功能障碍 ICU 获得性
下载PDF
ICU获得性肌无力早期认识干预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钟建荣 邱欣良 +3 位作者 俞志茹 吕志强 娄长礼 罗序森 《当代医学》 2015年第3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ICU获得性肌无力早期认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认识干预,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评定。结果... 目的探讨ICU获得性肌无力早期认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ICU获得性肌无力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认识干预,对2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早期认识干预后,其患者临床病情得到明显的改善,观察组患者并发生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5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ICU获得性肌无力早期认识干预下,患者获得性肌无力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效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疾病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肌无力 ICU 早期认识干预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在AECOPD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患者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邱欣良 石敏丽 +1 位作者 肖冰 钟建荣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35期4937-4939,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在AECOPD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52例ICU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26例,观察组在撤机后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参考组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在AECOPD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52例ICU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AECOPD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26例,观察组在撤机后接受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参考组仅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血气分析指标、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情况以及预后。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与参考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pH、PaCO_2、PaO_2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与参考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用于AECOPD机械通气撤机拔管后患者,能够改善机体氧含量,降低VAP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COPD 机械通气 撤机拔管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钟建荣 邱欣良 《现代医药卫生》 2010年第15期2341-2342,共2页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74例进展性脑梗死(组)与年龄、性别相匹配同期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体温、周围血白细胞计数、血脂、血糖、血压、CT、MRI、TCD、颈动脉超声、DSA等检查结果。结果:...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74例进展性脑梗死(组)与年龄、性别相匹配同期收治的74例脑梗死患者(对照组)的体温、周围血白细胞计数、血脂、血糖、血压、CT、MRI、TCD、颈动脉超声、DSA等检查结果。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伴高血压、高血糖、发热、白细胞增多的人数及并发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O.01)。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发热、白细胞增多、血管狭窄是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高流量湿化氧疗在严重创伤性湿肺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吕志强 凌春 邱欣良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16期2225-2226,共2页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在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无创呼吸机,研究组给予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比2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症状好转...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在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5月—2020年1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应用无创呼吸机,研究组给予高流量湿化氧疗。对比2组患者病情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症状好转时间、肺部病变吸收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实变率、气管插管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肺实变率、气管插管率差异显著(P<0.05),病死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应用于严重创伤性湿肺患者中,可以缩短肺部病变吸收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减少ICU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湿肺 重症患者 高流量湿化氧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血压晨峰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范泉 梁卓燕 +1 位作者 陶小红 邱欣良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721-724,共4页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MBPS)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93例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4例、单纯冠心病组2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测量血压晨峰,根据住院期间CAG结果,...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MBPS)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及意义。方法收集93例拟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4例、单纯冠心病组22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47例。所有患者入院后测量血压晨峰,根据住院期间CAG结果,分别采用冠脉病变支数和冠脉狭窄程度积分统计冠脉狭窄程度,作为冠脉病变程度的指标。结果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的血压晨峰水平及冠脉狭窄程度均较单纯冠心病组明显升高(P<0.05);单纯冠心病组冠脉狭窄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组中MBPS<25 mmHg亚组与MBPS≥25 mmHg亚组间血压水平无统计学差异,血压晨峰水平、冠脉狭窄程度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压晨峰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在剔除了其他常见影响因素后这种相关性仍然存在。结论MBPS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MBPS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血压晨峰 冠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排泄率的影响观察
11
作者 范泉 孙德谦 +1 位作者 邱欣良 李岑 《人民军医》 2008年第12期785-786,共2页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血压正常伴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替米沙坦片40 mg/次,1次/天;对照组39例给予维生素B110 mg/次,1次/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血压正常伴微量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8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替米沙坦片40 mg/次,1次/天;对照组39例给予维生素B110 mg/次,1次/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排泄率(UAE)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UA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UAE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替米沙坦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尿蛋白的排泄,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具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糖尿病肾病 尿蛋白排泄率
下载PDF
胰岛素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与动脉粥样硬化
12
作者 范泉 华明 邱欣良 《人民军医》 2007年第6期370-371,共2页
关键词 胰岛素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利用尿液细胞建立脓毒症脑损伤患者来源的多能干细胞株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邱欣良 潘烨 +2 位作者 赵宁 钱克俭 詹以安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45-1450,共6页
目的将脓毒症脑损伤(SE)患者中的尿液细胞重组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株,为探讨SE患者的神经细胞损害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特异性的细胞模型.方法分离SE患者晨间尿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后,通过Millipore公司的慢病毒重编程试剂盒(STEM... 目的将脓毒症脑损伤(SE)患者中的尿液细胞重组编程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株,为探讨SE患者的神经细胞损害机制及治疗方法提供特异性的细胞模型.方法分离SE患者晨间尿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后,通过Millipore公司的慢病毒重编程试剂盒(STEMCCA^TM试剂盒)进行慢病毒重编程,把含有OCT4、Klf4、Sox2、c-Myc 4个转录因子组合(OKSM)的慢病毒载体转染至SE患者尿液细胞中,获得SE患者来源的iPSC.使用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裂解细胞提取后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畸胎瘤成瘤等方法判定尿液细胞来源iPSC的全能性,抑制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诱导iPSC转化为神经细胞.结果镜下观察iPSC呈扁平椭圆或圆形、分界及边缘清晰、排列紧凑的类人胚胎干细胞样集落群生长,AKP染色呈紫红色,荧光染色显示,干细胞多能性分子标志物OCT4、阶段性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4、胚胎干细胞标志物TRA1-81呈高度表达;iPSC的胚胎干细胞相关因子NANOG、REX1、OCT4和Sox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初始尿液细胞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NOG mRNA(2^-ΔΔCt):1.153±0.142比0.126±0.024,t=-10.688;REX1 mRNA(2-ΔΔCt):1.419±0.206比0.103±0.066,t=-14.245;OCT4 mRNA(2^-ΔΔCt):1.233±0.176比0.201±0.022,t=-9.028;Sox2 mRNA(2^-ΔΔCt):1.334±0.119比0.159±0.017,t=-12.653,均P<0.01〕,接种至裸鼠体内形成典型三胚层结构特点的畸胎瘤,证实尿液细胞源性的iPSC具备同样的全能性,并能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结论诱导分化出的SE患者尿液细胞来源的iPSC株具有多能干细胞特性,可成功诱导为人体的神经细胞,为SE的发病机制研究和探索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脑损伤 尿液细胞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