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籼稻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被引量:11
1
作者 黄农荣 张旭 +9 位作者 黄秋妹 刘彦卓 邱润恒 梁祖杨 王丰 彭惠普 李传国 李曙光 廖亦龙 姚萍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37-43,共7页
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不同籼稻类型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分一些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所有参试品种的根系活力在全生育期中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出现在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两系法杂交稻在生长前期根系活力增幅大,叶面积指数... 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不同籼稻类型根系活力与地上部分一些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1)所有参试品种的根系活力在全生育期中均呈单峰曲线变化,最高值出现在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两系法杂交稻在生长前期根系活力增幅大,叶面积指数发展快。(2)根系活力在分蘖期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在分蘖期和孕穗期与叶绿素a/b值呈显著负相关,并在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与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在水稻生长发育前期根系活力的强弱与地上部分叶、蘖的发展是相对应的。(3)根系活力与灌浆成熟后期的籽粒充实度达极显著正相关,根系活力强的品种,后期充实度高,相反则充实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活力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 灌浆充实度
下载PDF
二系杂交稻幼苗耐冷性的鉴定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旭 林道宣 +4 位作者 陈钊明 孔清霓 刘彦卓 梁祖扬 邱润恒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3期3-6,共4页
本试验比较鉴定了二系杂交稻及其不育系、三系杂交稻和常规籼稻品种的苗期耐冷性,结果见到粳型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的耐冷性比其余籼稻类型都强,而籼型光敏核不育系的耐冷性一般较弱,籼型二系杂交稻组合W6154S×特青的耐冷性属中... 本试验比较鉴定了二系杂交稻及其不育系、三系杂交稻和常规籼稻品种的苗期耐冷性,结果见到粳型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的耐冷性比其余籼稻类型都强,而籼型光敏核不育系的耐冷性一般较弱,籼型二系杂交稻组合W6154S×特青的耐冷性属中偏弱,在无防寒措施过早地播种时遇到低温阴雨发生烂秧死苗的可能性很大。用人工气候箱鉴定稻株耐冷性具有直观准确的优点,而用电导法和稻叶叶绿素荧光法鉴定其耐冷性则尚需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幼苗 耐冷性 水稻
下载PDF
高产水稻光合速率的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彦卓 黄农荣 +11 位作者 陈钊明 刘斌 黄秋妹 梁祖杨 邱润恒 张旭 王丰 彭惠普 李传国 李曙光 廖亦龙 姚萍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49-53,共5页
1998年早季于广州,测定了水稻两系高产杂交组合培矮64s/E32、地矮64s/93、粤杂122,高产品种粤香占和特三矮2号在四个主要生育期顶叶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1)在人工气候箱的弱光下测得的分蘖期盆栽植株的非饱和光合速率在5个品种/组... 1998年早季于广州,测定了水稻两系高产杂交组合培矮64s/E32、地矮64s/93、粤杂122,高产品种粤香占和特三矮2号在四个主要生育期顶叶光合速率及叶绿素含量。(1)在人工气候箱的弱光下测得的分蘖期盆栽植株的非饱和光合速率在5个品种/组合间差异不大。(2)4个品种/组合的大田植株在四个生育期中以分蘖盛期到幼穗分化初期的光合速率最大,其值已达到或接近水稻品种最大光合速率30μmol m-2s-1的上限;品种/组合间差异不大。抽穗期和黄熟期光合速率较前期下降很大,但两期间变化不大。收割期光合速率进一步大幅下降。(3)4个品种/组合抽穗期叶绿素含量较前期下降或不变,黄熟期叶绿素含量又升高,收割期则大幅下降。(4)讨论了叶片光合速率在抽穗后下降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光合保持能力的概念。认为在形态性状改良的基础上,提高群体整体光合能力,是提高水稻光合生产力和实现超高产育种目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水稻 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 生育期
下载PDF
晚季不同类型高产水稻品种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变化研究初报 被引量:17
4
作者 刘彦卓 黄农荣 +5 位作者 黄秋妹 陈钊明 刘斌 梁祖扬 邱润恒 张旭 《广东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1期2-4,共3页
对5个高产水稻品种(组合)营养生长后期到籽粒完熟共8个生育期的顶叶饱和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顶叶饱和光合速率均在营养生长期或幼穗分化早期时最大,而在经济器官形成的中后期和经济器官充实期则不同程度地下降;在经济... 对5个高产水稻品种(组合)营养生长后期到籽粒完熟共8个生育期的顶叶饱和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显示,顶叶饱和光合速率均在营养生长期或幼穗分化早期时最大,而在经济器官形成的中后期和经济器官充实期则不同程度地下降;在经济器官形成和充实的主要生育期内,顶叶叶绿素含量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且高于营养生长后期。表明由光合产物源流库关系不协调引起的光合作用反馈抑制是经济器官形成和充实的主要生育期内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合速率 叶绿素含量 生育期 品种 产量
下载PDF
应用Datalogger System研究不同株型品种稻田小气候的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旭 林道宣 +9 位作者 何子儒 陈钊明 孔清霓 余昭楹 邱润恒 梁祖扬 刘彦卓 Osmond C.B. Wong S.C. Terashima I.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分析了由微气候“数据记录仪”(Datalogger)自动收集的资料,探讨了稻田在水稻灌浆期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直立叶品种比平展叶品种在冠层以下15cm处光量子相差1倍左右;植株温度及冠层叶面温度品种间差别较小,稻田1.5m高处空气湿... 本文分析了由微气候“数据记录仪”(Datalogger)自动收集的资料,探讨了稻田在水稻灌浆期的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直立叶品种比平展叶品种在冠层以下15cm处光量子相差1倍左右;植株温度及冠层叶面温度品种间差别较小,稻田1.5m高处空气湿度品种间不存在差别。初步认为直立叶型品种能更充分利用光能,这是直立叶型品种产量高于水平叶型品种的重要原因。此外还对Datalogger所获得的田间气候资料可靠性进行检验、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小气候 水稻 品种
下载PDF
高产早籼稻群体动态结构的差异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旭 黄秋妹 +3 位作者 黄农荣 刘彦卓 邱润恒 梁祖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5-22,共8页
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不同类型高产早籼稻群体动态结构差异,结果认为:两系法杂交稻高产新组合培矮64s/E32、培矮64s/9311、粤杂122,其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以前的植株干物重、叶面积指数(LAI)比常规稻高产品种粤香占和特三矮2号... 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不同类型高产早籼稻群体动态结构差异,结果认为:两系法杂交稻高产新组合培矮64s/E32、培矮64s/9311、粤杂122,其幼穗第2次枝梗原基分化期以前的植株干物重、叶面积指数(LAI)比常规稻高产品种粤香占和特三矮2号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培矮64s/E32在5个供试材料中在始穗期的LAI最高,达7.81,干物重日增量最大,达8.76kg/亩·d;粤香占的每亩有效穗数最高,达23.3万穗/亩,收获指数是所有参试材料中唯一达到 0.6以上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早籼稻 群体动态结构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高产优质早籼稻品种粤香占的生长发育特性 被引量:4
7
作者 黄秋妹 张旭 +3 位作者 黄农荣 刘彦卓 邱润恒 梁祖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70-78,共9页
1998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内,观察研究了粤香占的部分形态生理特性,结果认为这个常规稻新品种属高收获指数型,收获指数达0.6以上,而且是早季稻早熟种,其从播种到始穗历期为84 d。这个品种的生育前期生长优势较强,具有叶鞘... 1998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内,观察研究了粤香占的部分形态生理特性,结果认为这个常规稻新品种属高收获指数型,收获指数达0.6以上,而且是早季稻早熟种,其从播种到始穗历期为84 d。这个品种的生育前期生长优势较强,具有叶鞘/叶片长度比值小、LAI和干物质增长快、有效分蘖数量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高产优质 生长发育 收获指数
下载PDF
培矮64s/E32在广州早季种植的生育特性初探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秋妹 黄农荣 +9 位作者 张旭 刘彦卓 邱润恒 梁祖杨 王丰 彭惠普 李传国 李曙光 廖亦龙 姚萍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54-61,共8页
培矮64s/E32于1998年早季在广州进行试种试验。该组合株高115.8cm,秆高105.4cm,叶片厚直,呈瓦状,叶色较深;后期上部三片功能叶平均长度53.8cm,开张角度较小,不早衰,显示出良好的株型;其全生育期为139d,属华南早籼稻的中熟组合类型。在... 培矮64s/E32于1998年早季在广州进行试种试验。该组合株高115.8cm,秆高105.4cm,叶片厚直,呈瓦状,叶色较深;后期上部三片功能叶平均长度53.8cm,开张角度较小,不早衰,显示出良好的株型;其全生育期为139d,属华南早籼稻的中熟组合类型。在单株植、土壤肥力中下条件下,有效穗为210万/hm2,分蘖力偏弱,穗较大,单穗湿重为 5.42 g,结实率 80.6%,千粒重21.2g,收获指数中等,为 0.537,实收产量为7650 kg 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生育特性 产量构成 株型
下载PDF
高产水稻幼苗耐冷性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旭 黄农荣 +3 位作者 邱润恒 梁祖杨 黄秋妹 刘彦卓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8-14,共7页
1998年早季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人工气候箱内对5个不同类型的高产水稻幼苗作耐冷性比较,结果表明两系法杂交稻培矮64s/E32的耐冷性最强,培矮64s/9311次之;两系法杂交稻组合粤杂122和常规水稻品种粤香占、特三矮2号耐冷性稍差。
关键词 高产水稻 秧苗耐冷性 人工气候箱
下载PDF
培矮64S育性转换的光温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黄农荣 张旭 +3 位作者 刘彦卓 孔清霓 梁祖扬 邱润恒 《作物研究》 2000年第4期5-8,共4页
在广州利用人工气候箱和冬季温室栽培技术研究了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结果表明 :培矮 64S在较低温 (日均温 2 0~ 2 5℃ )条件下 ,表现较强的发育感光性和育性光敏性 ;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内... 在广州利用人工气候箱和冬季温室栽培技术研究了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育性转换的光温反应特性。结果表明 :培矮 64S在较低温 (日均温 2 0~ 2 5℃ )条件下 ,表现较强的发育感光性和育性光敏性 ;培矮 64S提纯群体和未提纯群体内单株育性转换的光温临界值均出现分离 ,但提纯群体内的光温临界值分离幅度较小。该提纯群体在 13h/ 2 4℃光温处理中群体的平均自交不实率为 99.6% ,达到实用核不育系的不育度标准 ;在日长为 13h以上 ,日均温高于 2 4℃的地区和季节制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核不育系 育性转换 光温特性 培矮64S
下载PDF
粳稻品种幼苗耐冷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友订 黄农荣 +8 位作者 刘彦卓 梁祖扬 邱润恒 钟旭华 张旭 西田清数 吉川年彦 田中万纪穗 泽田富雄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9-244,共6页
利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的方法,研究了3个日本粳稻品种日本晴、金南风和福光以及2个台湾粳稻品种台竹157、加南20的苗期耐冷性,并以当地推广高产税稻品种特三矮2号作对照。从对株高、主茎叶片数、地上部干物重、死苗率等形态性... 利用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的方法,研究了3个日本粳稻品种日本晴、金南风和福光以及2个台湾粳稻品种台竹157、加南20的苗期耐冷性,并以当地推广高产税稻品种特三矮2号作对照。从对株高、主茎叶片数、地上部干物重、死苗率等形态性状的调查和叶绿素含量、电解质外渗率等生理性状测定的结果显示,日本晴、金南风、福光和台竹 157苗期的耐冷性较强,加南 20的耐冷性较弱,但比特三矮2号的耐冷性略强。这为防止早稻烂秧死苗而开展耐冷育种提供新的耐冷基因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耐冷性 人工气候 秧苗 品种比较
下载PDF
高产水稻移栽后叶、鞘生长动态的差异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旭 黄秋妹 +9 位作者 黄农荣 刘彦卓 邱润恒 梁祖杨 王丰 彭惠普 李传国 李曙光 廖亦龙 姚萍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30-36,共7页
1998年早季于广州,用两系法水稻高产新组合培矮64s/E32、培矮64s/9311、粤杂 122和常规高产品种粤香占、特三矮2号,研究了它们移栽后叶、鞘生长动态的差异。结果见到:(1)主茎上的出叶速度与其生育期长短相对应;(2)鞘长/叶长比例小... 1998年早季于广州,用两系法水稻高产新组合培矮64s/E32、培矮64s/9311、粤杂 122和常规高产品种粤香占、特三矮2号,研究了它们移栽后叶、鞘生长动态的差异。结果见到:(1)主茎上的出叶速度与其生育期长短相对应;(2)鞘长/叶长比例小对孕育大穗、提高结实率有利,“叶长鞘短”应属水稻高产育种中所寻求的一个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水稻 叶片 叶鞘 生长动态
下载PDF
高产水稻秧苗生长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旭 刘彦卓 +3 位作者 黄秋妹 黄农荣 邱润恒 梁祖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1-7,共7页
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不同类型高产水稻秧苗生长特性,调查了株高、叶片数、叶片长宽度、叶绿素含量和干物重等项指标,以及地下部分的发根力和根系活力情况。结果显示:在华南地区冷害发生较轻、秧苗生长基本正常的生态条件下,两系法杂... 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不同类型高产水稻秧苗生长特性,调查了株高、叶片数、叶片长宽度、叶绿素含量和干物重等项指标,以及地下部分的发根力和根系活力情况。结果显示:在华南地区冷害发生较轻、秧苗生长基本正常的生态条件下,两系法杂交水稻新组合中粤杂122和培矮64s/E32、常规水稻品种特三矮2号表现出强和较强的生长发育优势。此外,两系法杂交水稻的发根数量和最长根长度比常规稻品种要多要长,但根系活力则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水稻 秧苗 生育特性
下载PDF
高产早籼稻的透光率及始穗后对低光强的适应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旭 邱润恒 +3 位作者 刘彦卓 黄农荣 黄秋妹 梁祖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44-48,共5页
用两系法杂交稻组合培矮 64s/E32、培矮 64s/9311、粤杂122和常规水稻品种粤香占、特三矮 2号为材料,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它们的透光率和对低光强适应性的差异后认为:1.生育期不同其直射光透光率的变化是分蘖期>始穗期<收割期... 用两系法杂交稻组合培矮 64s/E32、培矮 64s/9311、粤杂122和常规水稻品种粤香占、特三矮 2号为材料,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它们的透光率和对低光强适应性的差异后认为:1.生育期不同其直射光透光率的变化是分蘖期>始穗期<收割期,即透光率由大→小→大变化,它与叶片开张角随生育期变化的情况相对应,但与叶面积指数由小→大→小的变化相反。2.不同类型早籼稻在始穗后遮光处理降低透光率,生育期短的粤杂122、粤香占对低光强的适应性比其余组合或品种好,其单穗重降幅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稻 始穗期 透光率 低光强适应性
下载PDF
高产早籼稻产量构成因素初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旭 黄农荣 +3 位作者 黄秋妹 刘彦卓 邱润恒 梁祖杨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23-29,共7页
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3个两系法杂交水稻组合和2个常规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初步认为: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培矮64s/E32的产量最高,它单穗湿重和穗长亦最大,分别达5.42g和24.7cm;而常规稻品种粤香占亩有效穗数最高和谷/秆比值最大,分别... 1998年早季在广州研究了3个两系法杂交水稻组合和2个常规稻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初步认为: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培矮64s/E32的产量最高,它单穗湿重和穗长亦最大,分别达5.42g和24.7cm;而常规稻品种粤香占亩有效穗数最高和谷/秆比值最大,分别达23.3万穗/亩和1.53。如果把这些性状有机地组合起来后再加上粤杂122的优质特性,这种结构模式将为华南地区水稻超高产或超级稻育种,展示了一种美好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 籼稻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关于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杂交水稻产量潜力的探讨 Ⅰ.不同类型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及其株型结构差异的比较研究
16
作者 林道宣 张旭 +6 位作者 陈钊明 刘彦卓 孔清霓 梁祖扬 邱润恒 刘斌 李长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1年第6期1-4,共4页
用目前较好的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_S和K_S-9配制的杂交水稻,其产量尚不及三系杂交稻广优青和汕优63,但其谷秆比值和颖花退化率均比三系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有明显的优势,象W6154_S×特青这样的组合其主茎功能叶片开张角比较... 用目前较好的水稻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W6154_S和K_S-9配制的杂交水稻,其产量尚不及三系杂交稻广优青和汕优63,但其谷秆比值和颖花退化率均比三系杂交稻和常规稻品种有明显的优势,象W6154_S×特青这样的组合其主茎功能叶片开张角比较符合高产株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灿稻 光敏核不育 杂交稻 产量 水稻
下载PDF
华南双季晚稻旱育秧无土抛栽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17
作者 张旭 孔清霓 +2 位作者 刘彦卓 黄农荣 邱润恒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3期133-141,共9页
1996年晚季在广州用早籼高产品种特三矮2号进行了不同密度下的旱育苗无土抛栽试验,并与旱秧及湿润秧插秧作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育秧和栽插方式下的单位有效穗数、每穗结... 1996年晚季在广州用早籼高产品种特三矮2号进行了不同密度下的旱育苗无土抛栽试验,并与旱秧及湿润秧插秧作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各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不同育秧和栽插方式下的单位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千粒重在一些处理间达到1%或5%的差异显著水平。同时,旱秧无土抛栽的播种至始穗历期比其余各处理要长,为避免“寒露风”等秋季冷害,适当早播早植以提早抽穗期值得注意。旱育秧无土抛栽省工且不降低晚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旱育秧 无土抛栽 产量构成
下载PDF
优质高产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粤杂122的某些形态生理特性
18
作者 黄农荣 张旭 +9 位作者 黄秋妹 刘彦卓 邱润恒 梁祖杨 王丰 彭惠普 李传国 李曙光 廖亦龙 姚萍飞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S1期62-69,共8页
1998年早季在广州的自然生态条件下观察研究了粤杂122的某些形态生理特性,结果认为这个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属早稻早熟,从插种到始穗历期为83d,在偏酸偏瘦的砂质粘壤土上按常规方法栽培时产量仍可达6723kg hm-2且米质为一级。粤杂122生... 1998年早季在广州的自然生态条件下观察研究了粤杂122的某些形态生理特性,结果认为这个两系法杂交稻新组合属早稻早熟,从插种到始穗历期为83d,在偏酸偏瘦的砂质粘壤土上按常规方法栽培时产量仍可达6723kg hm-2且米质为一级。粤杂122生育前期表现出较强的生长优势,其叶鞘/叶片长度比值小,LAI和干物质增长快,有效分蘖数量多,收获指数达到0.578。但是出穗至乳熟期剑叶及以下二片功能叶的开张角度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高产 两系法杂交稻 形态生理特性
下载PDF
不同光温组配对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研究初报
19
作者 张旭 林道宣 +5 位作者 陈钊明 刘彦卓 梁祖扬 邱润恒 孔清霓 李长叶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3年第1期4-7,共4页
用人工气候装置研究了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W6154s、N08s、Ks-0、5460s 在不同光温组配及诱导时间下的育性转换过程,初步认为低温能导致其可育,高温又导致其败育,并根据引起败育的主要条件而将其分为高温长光短时诱导敏感型,高温长光... 用人工气候装置研究了籼型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W6154s、N08s、Ks-0、5460s 在不同光温组配及诱导时间下的育性转换过程,初步认为低温能导致其可育,高温又导致其败育,并根据引起败育的主要条件而将其分为高温长光短时诱导敏感型,高温长光长时诱导敏感型,高温长时诱导敏感型3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稻 光温敏核不育 育性转换
下载PDF
优质杂交稻籽粒灌浆结实特性及气象条件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润恒 符福鸿 +1 位作者 冯红鹰 陈跃华 《福建稻麦科技》 1996年第2期10-14,共5页
本文研究了优质杂交稻粤优青占,粤优黄占籽粒灌浆结实的特性及气象条件对结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籽粒灌浆第一次高峰期一般是抽穗后7~11天,灌浆速度:早季是对照品种加青占较快,晚季是粤优黄占较快。早、晚稻抽穗后2... 本文研究了优质杂交稻粤优青占,粤优黄占籽粒灌浆结实的特性及气象条件对结实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早、晚稻籽粒灌浆第一次高峰期一般是抽穗后7~11天,灌浆速度:早季是对照品种加青占较快,晚季是粤优黄占较快。早、晚稻抽穗后25天内灌浆速度较快,25天后转慢;晚稻灌浆速度明显大于早稻;结实率亦然;优质杂交稻第二枝梗籽粒干重比普通杂交稻和常规稻重;抽穗期粤优黄占对温度的反应较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杂交稻 灌浆结实特性 温度 气象条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