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旱节水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运旱1392
1
作者 赵智勇 毕红园 +3 位作者 曹梦琳 司冠 邱玉亮 冯志威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4-544,共1页
运旱1392是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2006年以运旱20404为母本、临抗5025为父本配组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旱、节水、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1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200007;2022年... 运旱1392是山西农业大学棉花研究所2006年以运旱20404为母本、临抗5025为父本配组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抗旱、节水、稳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于2021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晋审麦20200007;2022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麦20220058。2023年被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列为主推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研究所 系谱法选育 小麦新品种 山西农业大学 抗旱节水 主推品种 运旱 配组杂交
下载PDF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对优质小麦HMW-GS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邱玉亮 杨明明 +5 位作者 董剑 赵万春 陈其皎 高翔 石引刚 陈良国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38-644,共7页
为了解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技术定量分析优质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效果,利用HPCE技术对13个小麦品种的HMW-GS进行亚基识别和定量分析,并与传统的SDS-PAGE电泳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HPCE电泳图中HMW-GS的亚基出现... 为了解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技术定量分析优质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的效果,利用HPCE技术对13个小麦品种的HMW-GS进行亚基识别和定量分析,并与传统的SDS-PAGE电泳图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HPCE电泳图中HMW-GS的亚基出现顺序与SDS-PAGE略有不同,亚基1Ax1早于1Bx7出峰,并且在主亚基之后还有小的亚基出现,尤其是1Dx2主亚基后面有3个小亚基。定量分析表明,优质小麦品种陕627的HMW-GS,不论单个亚基、亚基组合还是亚基总和的含量都高于其他小麦品种,且均达极显著水平。优质小麦品种陕715的HMW-GS含量除亚基1Ax1与陕627接近外,其余亚基和亚基组合都显著低于陕627。西农5211的HMW-GS因为不含有亚基1Ax1,尽管其他亚基、亚基组合含量接近于陕627,但HMW-GS的总含量显著低于陕627。优质小麦的优质亚基含量较高。HPCE具有高效、灵敏、再现性高等特点,能够快速识别和定量分析小麦HMW-GS,可以为小麦品质育种或组合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小麦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毛细管电泳 分离鉴定
下载PDF
不同小麦种质苗期抗旱性筛选
3
作者 曹梦琳 赵智勇 +2 位作者 毕红园 司冠 邱玉亮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7期5-10,共6页
本试验鉴定了在干旱条件下,20个小麦材料的苗期抗旱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对小麦幼苗株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干旱条件下各... 本试验鉴定了在干旱条件下,20个小麦材料的苗期抗旱性。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干旱对小麦幼苗株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干旱条件下各项抗旱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参数材料进行抗旱性排序。结果表明:干旱降低了小麦幼苗株高,增强了SOD、POD活性,提升了MDA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参试材料进行综合分析,抗旱性排序为“晋麦111号”>“运旱1818”>“晋麦47号”>“运旱1392”>“运旱20410”>“运旱805”>“运旱618”>“运旱2152”>“运旱115”>“运旱2228”>“运旱2112”>“运旱2165”>“运旱1923”>“运旱22-33”>“运旱1816”>“运旱2231”>“运旱1512”>“运旱2144”>“运旱2129”>“运旱2153”。研究为抗旱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筛选 隶属函数法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小麦晋麦84产量及单株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任文斌 谢三刚 +5 位作者 王倩 邱玉亮 姚景珍 吴翠翠 柴永峰 李秀绒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218-221,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和单株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晋麦84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等距离4、5、6、7、8、10 cm单子粒点播、条播、宽幅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升...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产量和单株农艺性状的影响,以冬小麦品种晋麦84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进行等距离4、5、6、7、8、10 cm单子粒点播、条播、宽幅播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随密度增加先升后降,有效穗数随密度增大而增加,穗粒数随密度增大而减少,4和10 cm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小麦苗期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分蘖数、次生根数和小麦成熟期单株穗数、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单株生物学产量随密度增加有下降趋势。在适宜播期内晋麦84的合理基本苗密度为230万~340万/hm^2,在此范围内各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基本苗密度为270万/hm^2的宽幅播种处理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晋麦84 种植密度 等距离 单粒点播 农艺性状
下载PDF
49份山西水地小麦品系的HMW-GS组成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倩 任文斌 +2 位作者 邱玉亮 许琦 谢三刚 《中国农学通报》 2020年第14期11-15,共5页
为了解在育种过程中各品系材料的品质状况,采用SDS-PAGE技术对选取的49份品系材料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8种等位变异和11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GluA1位点出现2种亚基类型,以亚基1(83.67%)为主。Glu-B1位... 为了解在育种过程中各品系材料的品质状况,采用SDS-PAGE技术对选取的49份品系材料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的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发现8种等位变异和11种亚基组合类型。其中,GluA1位点出现2种亚基类型,以亚基1(83.67%)为主。Glu-B1位点出现4种亚基类型,以亚基14+15(42.86%)为主。Glu-D1位点出现2种亚基类型,亚基2+12(71.43%)和亚基5+10(28.57%)。对49份材料进行品质性状测定,并与各个亚基间做相关性分析。Glu-A1位点,亚基1的各个指标均高于亚基Null的指标。Glu-D1位点,亚基5+10的品质指标也高于亚基2+12。Glu-B1位点4种亚基在各个品质指标间均存在显著差异,亚基7+8对蛋白质含量、容重以及湿面筋的贡献最高,亚基17+18对沉淀值和最大抗延阻力的贡献最高,亚基7+9具有最长的稳定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 品质 蛋白质含量 容重 稳定时间
下载PDF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运麦14观74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任文斌 王倩 +3 位作者 谢三刚 吴翠翠 邱玉亮 柴永峰 《种子》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3-126,共4页
运麦14观74是利用Ayc13145为母本,08-13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历经9年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半冬性,抗穗发芽,高产的小麦新品种。也是类病变突变体材料。2018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80004)。
关键词 运麦14观74 选育 类病变突变体
下载PDF
外源锌对干旱条件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曹梦琳 毕红园 +2 位作者 司冠 邱玉亮 赵智勇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17期21-24,共4页
锌对作物抗逆性具有积极影响。本试验鉴定了在干旱条件下,锌对“晋麦47”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施锌可以促进小麦幼苗生长,提升小麦株高、生物质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以及超氧阴离子含量;单... 锌对作物抗逆性具有积极影响。本试验鉴定了在干旱条件下,锌对“晋麦47”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施锌可以促进小麦幼苗生长,提升小麦株高、生物质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丙二醛以及超氧阴离子含量;单一干旱处理则对小麦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提升抗氧化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高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含量,降低株高和生物质量。在干旱处理下施用锌肥可以缓解干旱对小麦幼苗造成的伤害,提升了小麦幼苗株高、生物质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并抑制了丙二醛和超氧阴离子的产生,为旱地小麦增产增效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性 生理特性
下载PDF
K型和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恢保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邱玉亮 谢三刚 +2 位作者 任文斌 王倩 姚景珍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5213-5220,共8页
为了挖掘和利用K型、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本研究采用I2-KI染色法观察花粉败育类型,并以不育系为母本与583个优良小麦品种(系)为父本进行杂交,调查F1自交结实率,筛选其强恢复系和保持系,以期为杂交小麦育种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K型、F... 为了挖掘和利用K型、F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本研究采用I2-KI染色法观察花粉败育类型,并以不育系为母本与583个优良小麦品种(系)为父本进行杂交,调查F1自交结实率,筛选其强恢复系和保持系,以期为杂交小麦育种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K型、F型不育系花粉败育率达96.97%、97.73%,花粉败育类型以染败、典败为主。K型和F型不育系的自交结实率(国内法)分别为4.61%、1.98%。F1的自交结实率(国际法)在100%以上共有34个,20%以下共有11个。‘良星805’、AQ001、‘临7287’、‘济麦22’是K型不育系的优良恢复系;‘宝8696’、‘农大3291’、‘科1201’、‘冀8906069’可用于转育新型K型不育系;‘宝8696’、‘15展24’、‘洛麦23’、‘临远801’是F型不育系的优良恢复系;‘15展11’、‘汶航6号’、‘林育5号’、‘丰优8号’可用于转育新型F型不育系。以上结果说明,K型和F型不育系花粉均败育彻底、稳定,易找到优良恢复系,且后者更易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雄性不育系 花粉鉴定 强优势组合 保持系
原文传递
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贾子苗 邱玉亮 +2 位作者 林志珊 王轲 叶兴国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共14页
小麦是我国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需要培育高产、多抗且优质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由于在培育小麦新品种过程中严格持续不断的人工选择,小麦初级... 小麦是我国以及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随着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需要培育高产、多抗且优质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安全生产和小麦产业健康发展。由于在培育小麦新品种过程中严格持续不断的人工选择,小麦初级基因库已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小麦的近缘次级基因库,将传统的育种技术和分子育种技术结合,通过细胞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工程等方法将小麦近缘种属中的优良基因引入到小麦染色体组中可突破这一育种瓶颈,培育符合当代育种目标的小麦新品种。本文简要介绍了将小麦主要近缘种属及将其蕴含的优良性状和优良外源基因引渗到小麦基因组中的主要技术及特点,重点综述了利用近缘种属优良基因改良小麦抗病性、品质和生长发育等性状的最新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以期促进小麦近缘种属优良基因的挖掘和新品种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近缘种属 外源基因引渗 遗传改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