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TPA基因多态性与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邓浩辉 楼燕 +1 位作者 李晓强 邱玖香 《肝脏》 2023年第1期95-99,共5页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肌苷三磷酸酶(ITPA)基因多态性性(SNP)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α-2b或α-2a)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2011年1月—2016... 目的 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和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肌苷三磷酸酶(ITPA)基因多态性性(SNP)与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 α-2b或α-2a)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92例CHC和87例CHB患者,纳入的患者均使用Peg-IFN α-2a或α-2b抗病毒治疗并有48周完整的随访数据,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患者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SNP,并收集抗病毒治疗后第4、8、12、24、36和48周血小板变化,以及药物剂量调整情况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的92例CHC患者中,rs1127354位点CC型55例(59.8%),AC型31例(33.7%),AA型6例(6.5%);纳入的87例CHB患者中,rs1127354位点CC型53例(60.9%),AC型29例(33.3%),AA型5例(5.7%)。在CHC患者中,rs1127354位点AA/AC型在Peg-IFN/利巴韦林(RBV)治疗后4周(F=6.195,P=0.015)和8周(F=4.304,P=0.042)血小板下降水平显著高于CC型的患者,但在CHB患者中,rs1127354位点SNP与Peg-IFN抗病毒治疗后各时间点血小板下降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CHC rs1127354位点AA/AC型的患者使用Peg-IFN/RBV抗病毒治疗过程中Peg-IFN剂量调整的构成比显著高于CC型的患者(χ^(2)=4.796,P=0.029),但CHB rs1127354位点SNP与Peg-IFN剂量调整无显著相关性(χ^(2)=0.051,P=0.822)。结论 CHC患者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SNP与Peg-IFN/RBV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显著相关,但CHB患者ITPA基因rs1127354位点SNP与Peg-IFN抗病毒治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丙型肝炎 聚乙二醇干扰素 基因多态性 血小板减少症
下载PDF
降钙素原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机会性感染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石亚玲 何浩岚 +2 位作者 黄颖怡 邱玖香 江鸿雅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5年第14期2011-2013,共3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是否可以作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依据,区分AIDS机会性感染患者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以及疗效观察中的作用。方法 198例AIDS机会性感染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入院...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是否可以作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机会性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依据,区分AIDS机会性感染患者细菌感染与非细菌感染以及疗效观察中的作用。方法 198例AIDS机会性感染患者(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入院后,抗感染治疗前进行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以及相关病原体等常规检测。结果常规的病原体检测方法只有57.6%的阳性率,而PCT检测则有90.4%的阳性率。同时通过对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AIDS患者无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的PCT、CRP及WBC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细菌感染组、非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PCT和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相比,仅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以作为AIDS机会性感染疾病患者早期初步判断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白细胞计数
下载PDF
广东某医院859份血培养阳性培养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尹小毛 梁碧霞 +1 位作者 邱玖香 王治伟 《现代医院》 2021年第8期1283-1286,共4页
目的分析广东某医院血培养阳性培养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某医院2019年859份血培养阳性的标本,经BACT/ALERT 3D(Bio Mérieux)全自动血培养仪对由配套培养瓶采集的标本进... 目的分析广东某医院血培养阳性培养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某医院2019年859份血培养阳性的标本,经BACT/ALERT 3D(Bio Mérieux)全自动血培养仪对由配套培养瓶采集的标本进行培养,培养阳性标本将进一步经VITEK 2 Compact(Bio Mérieux)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部分菌株药敏采用K-B法,应用EXCEL 2019和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859份血培养阳性标本主要来自感染科、重症医学科和新生儿科;获得临床分离株872株,病原菌种数78种,革兰氏阴性菌株占60.09%,革兰氏阳性菌株占37.73%,真菌占1.72%;主要菌株为大肠埃希菌(36.8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96%)、肺炎克雷伯菌(12.61%)、金黄色葡萄球菌(8.83%);其中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美唑(CMZ)、多粘菌素E(PE)、莫西沙星(MFX)、多利培南(DRO)、替加环素(TGC)敏感率达100%,对青霉素类药物(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均耐药,MRCNS和MRSA的病原菌检出率分别为74.44%、40.00%。葡萄球菌属对利奈唑胺(LNZ)、万古霉素(VAN)、替加环素(TGC)和替考拉宁(TEC)均敏感。结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菌种多样,其检出率因科室不同而不同,其耐药率因科室和菌种的差异可有明显差异。掌握相应医院或地区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率变化尤为重要,可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进而降低血流感染病死率和耐药菌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抗生素 血流感染 耐药率 菌株 敏感性
下载PDF
HIV/AIDS患者口腔菌群多样性和菌群分布特点分析
4
作者 梁淑珍 梁晓婷 +1 位作者 邱玖香 邓浩辉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9-263,共5页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和非HIV感染者口腔菌群多样性和菌群分布特征的差异。方法纳入2023年1-12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五人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门诊或住院的HIV/AIDS患者和非HIV感染者,收集其非刺激性唾液样本,使用Illumina Hise...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和非HIV感染者口腔菌群多样性和菌群分布特征的差异。方法纳入2023年1-12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五人民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门诊或住院的HIV/AIDS患者和非HIV感染者,收集其非刺激性唾液样本,使用Illumina Hiseq2500平台(PE250模式)对唾液样本菌群的16S rDNA V3~4基因片段进行测序,并使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口腔菌群多样性和口腔菌群的差异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HIV/AIDS患者(HIV感染组)和28非HIV感染者(非HIV感染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和饮酒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门水平,HIV感染组Alpha多样性(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非HIV感染组[16.0(9.0,19.3)vs.7.0(0.0,14.0),1.44(1.34,1.52)vs.1.36(1.28,1.40),0.28(0.25,0.33)vs.0.31(0.30,0.36),P均<0.05];在属水平,HIV感染组Alpha多样性也显著高于非HIV感染组[108.0(61.0,167.0)vs.61.0(55.0,93.0),2.52(2.34,2.65)vs.2.35(2.24,2.46),0.14(0.11,0.17)vs.0.16(0.15,0.21),P均<0.05]。在门水平相对丰度前10的菌群中,拟杆菌门(Bacteroidota)、弯曲杆菌门(Campilobacterot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在HIV感染组的丰度显著高于非HIV感染组(P均<0.05),但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HIV感染组的丰度显著低于非HIV感染组(P=0.015)。在属水平相对丰度前15的菌群中,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罗斯菌(Rothia)和孪生球菌属(Gemella)在HIV感染组显著低于非HIV感染组(P均<0.05),但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卟啉菌属(Porphy⁃romonas)、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和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在HIV感染组显著高于非HIV感染组(P均<0.05)。结论HIV/AIDS患者口腔菌群多样性高于非HIV感染组,HIV感染可能导致口腔菌群失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 口腔菌群 菌群多样性
原文传递
26例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邱玖香 石亚玲 +1 位作者 陈星 陈万山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371-1374,1420,共5页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病例的菌型分布和耐药性、实验室指标改变、临床特点及抗病毒治疗情况,从而为临床尽早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26例确诊艾滋病合并沙门...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病例的菌型分布和耐药性、实验室指标改变、临床特点及抗病毒治疗情况,从而为临床尽早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就诊的26例确诊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的菌型分布及相关药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CD4^+淋巴细胞、CD4^+/CD8^+比例、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等实验室感染性指标及其流行病史、症状和并发症以及抗病毒治疗等临床特点,来了解广东省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的菌型分布和耐药性,实验室指标改变规律和其临床特点。结果26个病例中,检出8种沙门血清型,培养结果以肠炎沙门菌16例(61.5%)、鼠伤寒沙门菌3例(11.5%)多见,对第三、四代头孢和亚胺培南药物敏感性高。WBC计数24例(92.3%)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偏高的有20例(76.9%),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减低的有13例(50.0%)。CD4^+淋巴细胞计数有25例(96.2%)都低于100个/μL,CD4^+/CD8^+比例都有倒置,下降明显,病例都无早期诊断并长期规律的抗病毒治疗。26例都无明显不洁饮食史,23例(88.5%)有发热症状,22例(84.6%)消化道症状不明显,所有病例临床诊断都有艾滋病(C3),属艾滋病期,并发症以电解质紊乱18例(69.2%)和合并肺部感染17例(65.4%)多见。结论CRP、PCT等实验室感染性指标变化对艾滋病合并沙门氏菌败血症有提示作用,尽早血培养及骨髓培养对其确诊必不可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沙门氏菌败血症 CRP
原文传递
广州市2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特征 被引量:1
6
作者 邱玖香 范颖敏 +2 位作者 石亚玲 陈星 陈万山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0年第10期980-983,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变,从而为临床快速筛查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20年1月21日—2020年2月5日在广州市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病史资料... 目的回顾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流行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以及实验室指标改变,从而为临床快速筛查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20年1月21日—2020年2月5日在广州市八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病史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史、临床症状、影像学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特点。结果205例患者中男性101例(49%),女性104例(51%),年龄范围2~83岁,平均(48.64±16.74)岁,其中20岁及以下仅有5人。194例(95%)有疫区居住或旅游等接触史。55例(27%)有慢性基础疾病,以高血压41例(20%),糖尿病11例(5%),心血管疾病8例(4%)为主。入院时发热175例(85%),其余临床症状以干咳80例(39%)、咳嗽咳痰54例(26%),咽部不适55例(27%),畏寒50例(24%)多见。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正常或偏低197例(96%),淋巴细胞正常或偏低202例(98%)。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4例(12%),C反应蛋白升高85例(42%),降钙素原升高73例(37%),56例样本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升高44例(79%)。D二聚体、凝血功能以及肝肾功能部分病例异常。计算机化X线体层照相术显示192例(94%)有肺炎表现。结论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男女比例接近。儿童或青少年感染少,以中老人,有基础病为主。首发症状以发热为主,白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正常或偏低,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有重要的辅助作用。计算机化X线体层照相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初步临床诊断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 流行病史 临床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