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响应面法的山楂果核总黄酮闪式提取工艺 被引量:4
1
作者 杨燕新 邱相坡 +1 位作者 于欢 王文斌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9-85,共7页
[目的]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楂果核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分别选取料液比、乙醇浓度、闪式提取时间完成单因素试验,然后通过响应面Design-Expert软件的Box-Behnken Design程序进行试验设计,优化出山楂果核总黄酮的... [目的]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山楂果核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分别选取料液比、乙醇浓度、闪式提取时间完成单因素试验,然后通过响应面Design-Expert软件的Box-Behnken Design程序进行试验设计,优化出山楂果核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料液比为1∶29(g·mL-1)、乙醇浓度为49%、闪式提取时间为91 s时,山楂果核总黄酮提取率最佳,可达0.644%。[结论]本研究优化了山楂果核的闪式提取工艺参数,将为山楂果核总黄酮工业化提取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以期提升山楂果核资源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果核 总黄酮 闪式提取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连翘果实总黄酮闪式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邱相坡 梁璇 王文斌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3期452-457,共6页
基于响应面法对连翘果实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了连翘果实试液液料比、乙醇浓度、闪式提取时间及闪式提取电压对连翘果实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法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得出连翘果实总黄酮闪式... 基于响应面法对连翘果实总黄酮的闪式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比较了连翘果实试液液料比、乙醇浓度、闪式提取时间及闪式提取电压对连翘果实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然后利用响应面法建立模型进行分析,得出连翘果实总黄酮闪式提取工艺的最优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连翘果实试液液料比、闪式提取时间和闪式提取电压分别在27∶1、80 s和109 V时能达到最优提取条件;在此条件下,连翘果实总黄酮提取率最高,可达18.256%,重复验证得到连翘果实黄酮提取率的实际均值为18.030%,接近理论值,说明获得的最佳工艺参数准确可靠。研究结果可为连翘果实中黄酮的工业化提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果实 闪式提取 总黄酮 响应面法
下载PDF
甘薯IbTPS1基因的克隆与活性鉴定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文斌 于欢 +1 位作者 杨燕新 邱相坡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23,共7页
[目的]发掘植物海藻糖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探究其编码蛋白TPS活性,为作物遗传改良抗多种胁迫提供优良的候选基因。[方法]本研究基于干旱条件下从甘薯转录组数据库中得到一条与拟南芥AtTPS1基因高度同源的Unigene序列,通过RT-PCR技术克... [目的]发掘植物海藻糖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探究其编码蛋白TPS活性,为作物遗传改良抗多种胁迫提供优良的候选基因。[方法]本研究基于干旱条件下从甘薯转录组数据库中得到一条与拟南芥AtTPS1基因高度同源的Unigene序列,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甘薯TPS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序列特征,酵母互补试验鉴定编码蛋白TPS活性。[结果]IbTPS1基因cDNA序列全长2811bp,编码936个氨基酸,且具有典型的GT1-TPS和HAD-TPP结构域;生物信息学预测表明IbTPS1编码的蛋白是一个不稳定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定位于细胞质中;二级结构元件多以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为主;酵母互补实验证明表达IbTPS1基因的TPS突变酵母菌株(tps1Δ)和TPS,TPP双突变酵母菌株(tps1Δtps2Δ),以葡萄糖为唯一碳源的尿嘧啶缺失培养基上可恢复生长。[结论]证实甘薯IbTPS1基因的编码蛋白具有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基因(TPS1) 基因克隆
下载PDF
黄芩叶绿体基因组重复序列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文斌 于欢 邱相坡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2445-2452,共8页
本研究应用REPuter、MISA和Codon W软件对黄芩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重复序列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统计了重复序列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并计算了RSCU、氨基酸使用频率、ENC、GC3s以及GC总含量等一系列数值,确定了最优密码子。结果显示,黄芩叶绿... 本研究应用REPuter、MISA和Codon W软件对黄芩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重复序列及密码子偏好性分析,统计了重复序列的数量及分布情况并计算了RSCU、氨基酸使用频率、ENC、GC3s以及GC总含量等一系列数值,确定了最优密码子。结果显示,黄芩叶绿体基因组重复序列多以正向重复(F)和回文重复(P)为主,且大多分布于LSC区;还检测到43个SSR大多分布于基因间隔区(IGS),单碱基重复序列最多占65.12%;由RSCU值及GC含量分析确定以UCU、UCA、AGU等31个密码子为最优密码子,几乎均以A/T结尾,使用频率最高的氨基酸是亮氨酸,最低的是半胱氨酸,ENC值为50.52,表明密码子偏好性较弱。研究结果为黄芩的分子标记的筛选提供了基础信息,并在其分子改造和遗传转化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叶绿体基因组 重复序列 SSR 密码子偏好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