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沧州市1962-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庞丽敏 李更生 +5 位作者 刘树林 殷海青 邱秀俊 徐岳宗 张旭 张海军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1674-1675,1692,共3页
目的:分析1962~2010年沧州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沧州市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62~2010年沧州市各年代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结果:总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年平均发病率和病死... 目的:分析1962~2010年沧州市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沧州市的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62~2010年沧州市各年代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结果:总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年平均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73.32%和92.21%;20世纪70年代之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年代以后下降。病死率从60年代起呈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谱发生明显改变。结论:1962~2010年沧州市传染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的流行态势提示,传染病防控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病学 @传染病谱
下载PDF
健康教育对青年流动人口健康知识与行为以及对卫生服务利用影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更生 高永海 +3 位作者 祁业敏 邱秀俊 滕晓华 庞振清 《中国健康教育》 2012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对青年流动人口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影响效果进行评价,为探索并完善青年流动人口健康干预策略,摸索适合输出地流动人口的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抽取劳务输出培训地的354名15~24... 目的对青年流动人口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对影响效果进行评价,为探索并完善青年流动人口健康干预策略,摸索适合输出地流动人口的健康促进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抽取劳务输出培训地的354名15~24岁外出务工人员,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青年流动人口在健康教育实施后,健康知识知晓率提高30.2%;健康意识与行为有了明显提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发生率从干预前的17.8%下降到干预后的11.3%;卫生服务利用率从干预前的42.0%上升到干预后的66.5%,提高了24.5%,实施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培训学校为中心,以多种亲青服务为手段,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对于青年流动人口是适宜的,在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以及提高卫生服务利用方面效果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青年流动人口 卫生服务利用 干预 效果评价
下载PDF
沧州市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效果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更生 杨永胜 +4 位作者 高永海 祁业敏 邱秀俊 张丽娟 戴亚杰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7期1103-1104,共2页
目的评价沧州市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在劳务输出前向该人群实施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调查。结果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后,健康素养得分有显著提高,感染性疾病和意... 目的评价沧州市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方法在劳务输出前向该人群实施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的调查。结果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后,健康素养得分有显著提高,感染性疾病和意外伤害知识知晓率也有较大提高;患病率和遭受意外伤害率下降(P<0.01)。结论对青年流动人口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提高青年流动人口健康素养,降低患病率,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但要全面提高流动青年人口的健康素养,还必须采取综合的健康教育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流动人口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1962-2010年沧州市法定传染病发病谱变化趋势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庞丽敏 李更生 +5 位作者 刘树林 殷海青 邱秀俊 徐岳宗 张旭 张海军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536-538,共3页
目的分析自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沧州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变化趋势,探讨当前州市传染病防控形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62-2010年沧州市各年代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结果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年... 目的分析自开展传染病报告工作以来沧州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变化趋势,探讨当前州市传染病防控形势。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1962-2010年沧州市各年代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描述。结果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2000-2010年年平均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20世纪60年代下降了73.32%和92.21%;20世纪70年代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年代后下降。死亡率从60年代起呈下降趋势;传染病发病谱发生明显改变。结论 1962-2010年沧州市传染病防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当前的传染病流行态势提示,沧州市传染病防制面临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 流行趋势 疾病控制
原文传递
沧州市青年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更生 高永海 +1 位作者 祁业敏 邱秀俊 《医学动物防制》 2012年第2期178-179,共2页
目的了解沧州市青年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以探索适应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方法对沧县职教中心的225名学生及沧县人才劳动力输出培训地的201名外出务工人员开展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 目的了解沧州市青年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知,以探索适应该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以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方法对沧县职教中心的225名学生及沧县人才劳动力输出培训地的201名外出务工人员开展调查,并进行比较。结果青年流动人口中职教中心学生与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学生总体知晓率高于务工人员。在知识获得途径上无明显差异,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比较,职教中心学生明显高于务工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人群对母婴传播的知晓率均偏低。非传播途径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调查中,以握手拥抱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为最高,且两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人群对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均非常低。同时两人群均缺乏对我国防治艾滋病的政策及自愿咨询检测的了解。结论调查表明,我市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还很欠缺,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青年流动人口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艾滋病 知晓率
原文传递
2005—2011年沧州市运河区肺结核病疫情及预防控制情况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秀敏 张顺三 +1 位作者 庞丽敏 邱秀俊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1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目的分析沧州市运河区2005—2011年肺结核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沧州市运河区2005—2011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947例,年平均发率为49.4... 目的分析沧州市运河区2005—2011年肺结核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沧州市运河区2005—2011年共报告肺结核病例947例,年平均发率为49.49/10万。乡镇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区(χ2=26.85,P<0.01);报告病例以20~39岁中青年人群为主,占肺结核病例总数的63.46%;男女性别比例为2.80:1,男性高于女性(χ2=212.94,P<0.01)。职业分布情况,主要是工人、农民、学生,分别占肺结核病例总数的23.65%、19.11%、9.19%。结论沧州市运河区肺结核病疫情较稳定,应针对疫情形势加强对农村及学校肺结核病疫情的监测,并积极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病 流行特征 防治对策
原文传递
沧州市运河区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秀敏 张顺三 邱秀俊 《职业与健康》 CAS 2014年第12期1641-1643,共3页
目的了解沧州市运河区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筛查高危人群,为以后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采用入户和集中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监测人... 目的了解沧州市运河区慢性病相关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筛查高危人群,为以后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采用入户和集中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监测人群吸烟率、饮酒率、超重率、肥胖率、体力活动不足率分别为16.47%、29.68%、43.00%、14.10%、57.58%。男性吸烟率为28.67%,女性吸烟率为4.83%,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73,P<0.01);男性饮酒率为53.85%,女性饮酒率为6.62%,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285.57,P<0.01);男性体力活动不足者占55.93%,女性体力活动不足者占59.14%,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P<0.05)。结论沧州市居民吸烟、饮酒、超重、肥胖、体力活动不足等情况较严重,在今后工作中,以中老年人、男性为重点,及时采取全人群和高危人群相合的策略,对共同的危险因素实施综合干预,倡导文明健康生活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危险因素 调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