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日本汉学家松浦友久的“蛾眉”“断肠”诗语接受研究
- 1
-
-
作者
杨操
邱美琼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论坛》
2024年第1期146-155,共10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中国古典诗学研究目录汇编与学术史考察》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ZD288。
-
文摘
作为中国传统文学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自《诗经》以来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继承性且复现率极高的典型意象和诗语,如松浦友久在研究唐代诗学时所论及的“断肠”“蛾眉”等典型诗语意象。学界从诗语使用得失来探讨诗歌作品的传统由来已久,但像松浦友久这般极尽全力来梳理研究中国古典诗歌某一诗语的形成历程及其他,并且在文本研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概括的学者是极少的。作为日本唐代诗学研究专家,他运用跨学科交叉方法探讨了中日古典诗歌对“蛾眉”“断肠”诗语的不同接受态度,以比较诗学视野和极强的诗歌理论功底,挖掘出了中日古典诗歌对同一诗语接受态度的差异及背后原因。
-
关键词
松浦友久
中日古典诗歌
“蛾眉”
“断肠”
接受
-
Keywords
Tomohisa Matsuura
Chinese and Japanese classical poetry
“delicate eyebrows”
“broken heart”
acceptance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还原真相的尝试:宇文所安的苏轼词研究
- 2
-
-
作者
马思婕
邱美琼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4-51,共8页
-
文摘
宇文所安的苏轼词研究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苏轼及苏轼集团的词集研究,从词集史的角度考察苏轼词的编年及意义,在文学场中分析苏轼及苏轼集团的词作流传;二是苏轼词比较研究,厘清其对柳永、张先等词人在性别特质、抒情结构上的继承和化用,同时分析苏轼在写作同一主题时不同体裁的处理方法以及他对传统词中“醉公子”主题的改写;三是苏轼词的女性角色研究,讨论苏轼“严肃”词中女性角色的回归和苏轼在“一定距离”之外的“多情”观照。宇文所安的苏轼词研究突出展现了场域理论在中国古典词学研究中的应用,尝试还原词作生成时的真相,包括词人心理、词作现场、社会现状及词人词作和社会的关系等,尤其是词体和公共价值空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词的意义,为中国古典词学研究提供重要参照。
-
关键词
宇文所安
苏轼词
场域理论
对比
女性
-
Keywords
Stephen Owen
Su Shi's Ci
field theory
comparison
female·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诗学梯航》诗学研究
- 3
-
-
作者
何建
邱美琼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9-52,共4页
-
文摘
《诗学梯航》是明代一部诗法著作,其体例完备、论述细致,基本涉及了诗歌创作的各个方面。作者群受台阁文学背景影响,《诗学梯航》具有明显的儒家文学倾向,基本诗学立场是崇唐抑宋,体现出明初儒士对于历代诗歌史的构建逻辑。《诗学梯航》反映出明代初期诗坛习诗的路径和取式,在品藻方面,侧重划分历代同类诗风而不是分析内在差异;在命题观上,又以“纯”的范畴要求命题准确明晰;在学诗态度上,主张细细推敲、久久为功。
-
关键词
《诗学梯航》
诗法研究
习诗路径
诗学价值
-
Keywords
The Stairway of Poetics
research on methods and rules of writing poetry
path of learning poetry
poetics value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刘辰翁对孟浩然诗歌的评点中观其文学观念
- 4
-
-
作者
罗平
邱美琼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43-46,共4页
-
文摘
刘辰翁作为宋末元初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较为全面地评点了孟浩然诗歌的艺术风格、篇章结构、语言修辞等。从刘辰翁对孟浩然诗歌的评点中可以管窥其文学观念,总结下来大致有三个方面:“尤贵情真”的思想观、“流荡自然”的创作观和“审美会意”的批评观。刘辰翁这三方面的文学观念是相互联系的,追求情感真挚的文学思想决定了他在创作方面崇尚自然、在批评方面注重审美的主基调。刘辰翁的文学观念是接近文学本质的,他注重文学的生命化和情感性,重视读者的内心体验。
-
关键词
刘辰翁
孟浩然
诗歌评点
文学观念
-
Keywords
Liu Chenweng
Meng Haoran
comment on poetry
literary concept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夏仁虎《谈词》词学思想探赜
- 5
-
-
作者
何建
邱美琼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9-55,共7页
-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国时期重要词学理论批评承纳、建构与展开研究”(16BZW001)。
-
文摘
《谈词》是国学家夏仁虎在20世纪40年代自编的大学词学讲义,集中体现了其词学思想。《谈词》上承晚清,也产生了诸多新变。在形式方面,《谈词》以大学讲义的方式呈现,重视例证,言说更为体系化;在声律方面,继承了清代“词为声学”的观点,又顺应时代变迁适度降低声律方面的要求;在创作取径与师法方面,主张“以小令始”,在扬弃的基础上博采诸家;在鉴赏批评方面,顺应晚清“浙常合流”的趋势,主张“意”重于“色”,以“清空”的美学风格,有所寄托。《谈词》体现出了这一时期词话的诸多新变。
-
关键词
民国词话
《谈词》
承继与新变
词学思想
-
Keywords
Republic of China Ci Hua
Tan Ci
inheritance and changes
the thought of ci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宋诗话中的生命化批评及其审美特征
- 6
-
-
作者
谭茜月
邱美琼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1-128,共8页
-
文摘
生命化批评是中国古代文论具有民族特色的批评方法,而宋诗话中生命化批评的运用颇为可观。从类别上看,宋诗话中的生命化批评主要体现为人文事象与自然事象的联合并取,这源于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思维模式的启发。循着这两条思维模式的发展,自然万物、四季轮替都成为评诗品诗的原始材料,使得宋人的生命化批评呈现出象喻性、感发性和全息性三大审美特征。
-
关键词
宋诗话
生命化批评
审美特征
-
Keywords
the notes on the poetry of the Song Dynasty
vitality criticism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个性、主题与表演性:宇文所安的晏几道词研究
- 7
-
-
作者
马思婕
邱美琼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
文摘
宇文所安的晏几道词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晏几道的个性研究,经由现实中的晏几道个性与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个性一同建构晏几道的词人形象。二是晏几道词的回忆主题研究,通过人物的理想化、场景的诗意化和回忆的类型化等方面对晏几道词的回忆主题进行解构。三是晏几道词的表演性研究,对词文本的表演性以及歌女在演唱时情感的真实性予以动态观照。总体来看,宇文所安结合了叙事学和影视戏剧的相关概念赋予晏几道词新的解读视角,对中国本土的晏几道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观念与方法。
-
关键词
宇文所安
晏几道词
词人个性
回忆
表演性
-
Keywords
Stephen Owen
Yan Jidao's lyrics
lyricist personality
reminiscence
performativity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明代诗学视野中的诗趣论
被引量:3
- 8
-
-
作者
邱美琼
张福荣
-
机构
江西教育学院
-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8-131,共4页
-
文摘
明代诗学视野中的诗趣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趣”作为诗歌审美本质的极力标举,二是对诗趣审美特征的细致论析,三是对诗趣来源与生成的深入探讨。上述几方面,标示出了“趣”作为我国古典诗论审美范畴的盛兴。
-
关键词
诗学
论析
古典诗
诗歌审美
诗论
盛兴
审美范畴
美本质
明代
生成
-
分类号
C931
[经济管理—管理学]
I20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格论
被引量:3
- 9
-
-
作者
邱美琼
胡建次
-
机构
南昌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90,共5页
-
基金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7cwz001)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08wx37)
-
文摘
我国古典词学批评中的词格论,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由宋至明,"格"被引入词学批评中并得到承传;二是清代前中期,"格"在词学批评中开始得到广泛运用及理论提升;三是清代后期,"格"在词学批评中得到进一步运用,其理论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阐说。上述历程,标示出"格"作为我国传统词学的审美范畴,经历了一个由引入、承传到提升、深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
关键词
词学批评
词格论
引入
提升
深化
-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国古典诗论中的诗趣论
被引量:2
- 10
-
-
作者
邱美琼
谌贻春
-
机构
江西教育学院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
-
出处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69,74,共5页
-
文摘
“趣”是我国古典诗论的重要审美范畴,它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唐宋,盛兴于明代,深化于清代,在历时视野中呈现出不断提升与拓展、深化的特征。“趣”作为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标示出了我国古典诗论对诗歌审美本质及其特征的多样性认识。
-
关键词
古典诗论
诗趣论
提升
拓展
深化
-
Keywords
classic poetic theory
idea of poetic interest
elevation
expansion
intensification
-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政教审美原则论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邱美琼
胡建次
-
机构
南昌大学中文系
-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84-87,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czw001)
-
文摘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政教审美原则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诗歌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二是词学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三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上述三个维面,其论说的内容都主要围绕中和之美、微婉合度、温柔敦厚等论题加以展开。它们相互生发、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骨架。
-
关键词
古代文学
政教之论
审美原则
维面
阐说
-
Keywords
ancient literature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teaching
aesthetic principles
aspects
interpretation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日本诗话中的陆游论
被引量:2
- 12
-
-
作者
邱美琼
涂亮
-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东疆学刊》
CSSCI
2017年第3期57-61,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宋诗研究>
项目编号:11BZW047
-
文摘
日本诗话中的陆游论,主要表现在对陆游其人及其文学史定位、诗歌艺术的探讨、作品的解释与运用以及对陆游诗歌的异见四个方面。日本诗话中陆游论的形成,源于陆游对日本汉诗的巨大影响。其中,中国诗话与诗论的传播、爱国情怀的心理认同、日本汉诗人的模仿与推崇以及日本的唐宋诗之争等四大因素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
关键词
陆游
日本诗话
艺术探讨
作品阐释
-
分类号
I313.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
-
题名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
被引量:2
- 13
-
-
作者
邱美琼
胡海金
-
机构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
南昌大学期刊社
-
出处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6-160,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二十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宋诗研究"(11BZW047)
-
文摘
20世纪以来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其成绩主要体现在四大方面,即:陆游诗歌材料的整理与选译、陆游的生平与思想研究、陆游诗歌内容与艺术特征的多角度探析以及陆游诗论研究。日本学者的陆游诗歌研究对于我国古典诗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与启迪意义,为我们审视、反省自身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观念也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
关键词
陆游诗歌研究
日本学者
20世纪以来
-
Keywords
study on Lu You’s poems
Japanese scholars
since the 20th century
-
分类号
I207.227.4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论词绝句在清代的运用与发展
被引量:2
- 14
-
-
作者
邱美琼
胡建次
-
机构
南昌大学中文系
-
出处
《重庆社会科学》
2008年第7期105-110,共6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批准号:07czw001)
-
文摘
清代论词绝句的运用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清代初期为论词绝句的最初凸现与内在演变时期,清代中期为论词绝句的正式称名与创作繁盛时期,清代后期为论词绝句的多维展开与深化完善时期。清代词论家们从不同的方面,将富于民族特色的论词绝句进行了不断拓展运用与深化完善。
-
关键词
清代
论词绝句
运用历程
阶段
特征
-
Keywords
Qing Dynasty
Jueju Poem
Evolving process
phases
features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由求同到证异:翁方纲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
被引量:4
- 15
-
-
作者
邱美琼
-
机构
南昌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22-125,共4页
-
文摘
翁方纲倡导"肌理"说,以"理"来标举宋诗区别于唐诗的特质,首次从理论上将宋诗作为一个与唐诗相异的传统来肯定;以此为基准,他推尊黄庭坚为宋诗的宗祖,并提出黄诗的"逆笔节制"之论,开创了黄庭坚诗歌接受的新视野,为宗宋宗黄诗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翁方纲奉黄庭坚"以优厚为本"之语为他一生"学问职志"的标准,校勘、合刻了《黄诗全集》,将对黄庭坚诗歌的传播与接受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翁方纲对黄庭坚诗歌的接受,为宗宋派诗学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在清初宗宋派与晚清宋诗派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关键词
翁方纲
黄庭坚诗歌
求同
证异
接受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中国古代词选的承传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邱美琼
胡建次
-
机构
江西教育学院中文系
南昌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9-142,共4页
-
文摘
中国古代词选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分调选编的承传;二是分类选编的承传;三是分人选编的承传。古代词选的承传,为词作选本发挥欣赏、批评与文献传播的多方面价值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
关键词
词选
分调选编
分类选编
分人选编
承传
-
Keywords
Ci - poetry anthology
selection and compilation according to tonal and rhyme schemes
selection and compila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ategories
selection and compilation according to individuals
-
分类号
I207.23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宋元诗学理论批评视野中的诗气论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邱美琼
陈雷雷
-
机构
南昌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6-129,共4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项目编号:07CWZ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摘
宋元诗学理论批评视野中的诗气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对"气"作为诗歌本质所在的阐述,二是对诗气审美特征与要求的探讨,三是从创作角度对诗气表现的考察。在上述三方面宋元诗论家都继续拓展、充实与深化了对诗气的论说,是古典诗气论系统的一个重要传扬阶段。
-
关键词
宋元
诗学
诗气论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金代中后期四家的唐诗之论
被引量:4
- 18
-
-
作者
邱美琼
-
机构
南昌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6-49,共4页
-
文摘
金代中后期,赵秉文较早主张将唐人诗歌当作典范加以师法;稍后的李纯甫和王若虚分别从师心自用和情真、"自得"的角度出发,对中唐韩、孟、李贺、卢仝及杜甫、白居易等人各加标树;发展到元好问,则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肯定唐诗的典范作用及多方面价值,并提出了"以唐人为指归"之论,他将金人对唐诗的论评最终推上了一个台阶。
-
关键词
金代
赵秉文
李纯甫
王若虚
元好问
唐诗之论
-
Keywords
the Jin Dynasty
Zhao Bing-wen
Li Chun-fu
Wang Luo-xu
Yuan Hao-wen
the discussionon Tang poems
-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宋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
被引量:1
- 19
-
-
作者
邱美琼
胡建次
-
机构
南昌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82-86,共5页
-
基金
2007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古代文论承传研究"阶段性成果(07czw001)
-
文摘
宋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宋代诗学作为我国古典诗学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承上启下,在注重传承中突出地体现出拓展创新的特征,为不同文学批评方法在后世的进一步丰富、深化与完善提供了平台。
-
关键词
宋代诗学
批评方法
运用
传承
拓展
创新
-
分类号
I207.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古典诗学视域中黄庭坚学杜之论的嬗变
被引量:3
- 20
-
-
作者
邱美琼
-
机构
南昌大学中文系
-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3-176,共4页
-
文摘
黄庭坚学杜之论在历史流程中起伏较大,具体体现为:宋代,人们普遍认为黄庭坚诗师法杜,是其发轫;金代,以王若虚为代表的观点是黄与杜了无关涉,是为颠覆;元代,以方回为代表的观点是黄庭坚善学老杜,是为重申;明代,大多数人认为黄庭坚得杜之偏门,是为疏离;清代,诗论家们认为黄庭坚学杜非杜,是为深化。古典诗学视域中黄庭坚学杜论的嬗变,昭示了杜甫和黄庭坚创新求变的诗学精神,导引着诗歌创作不断走上由因而创、运变生新、保持鲜明个性和独创品格的康庄大道。
-
关键词
黄庭坚
学杜之论
嬗变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