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海域花水母亚纲三新种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加祺 许振祖 +1 位作者 林君卓 邱茂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8-412,共5页
记述了分别采自福建南部泉州沿诲、厦门同安湾和福建宁德东部等福建海域花水母亚纲3个新种,即福建隔膜水母Leuckartiara fujianensis,泉州枝萨水母Cladosarsia quanzhouensis和眼刺铃水母Cnidocodon ocellata,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并... 记述了分别采自福建南部泉州沿诲、厦门同安湾和福建宁德东部等福建海域花水母亚纲3个新种,即福建隔膜水母Leuckartiara fujianensis,泉州枝萨水母Cladosarsia quanzhouensis和眼刺铃水母Cnidocodon ocellata,详细描述了其形态特征,并与近似种进行了比较,为今后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提供参考.模式标本保存在厦门大学海洋学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水母亚纲 新种 福建海域
下载PDF
潮间带海洋沉积物中痕量汞的释放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俊文 郑崇荣 +3 位作者 董炜峰 苏荣 曹宇峰 邱茂福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85-189,195,共6页
海洋沉积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是1种物理吸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波浪和潮汐等),吸附于沉积物中的汞可能重新释放出来,对滨海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永久性的潜在危害。在对厦门海域汞污染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的海洋沉积物进行... 海洋沉积物对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是1种物理吸附过程,在一定的条件下(波浪和潮汐等),吸附于沉积物中的汞可能重新释放出来,对滨海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永久性的潜在危害。在对厦门海域汞污染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代表性的海洋沉积物进行取样,系统测定潮间带海洋沉积物痕量汞的释放动力学过程,并分析了盐度、pH、温度和振荡频率对释放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潮间带海洋沉积物中痕量汞的释放动力学符合Ho的二级动力学方程,即随着时间的延续释放速度逐渐降低,沉积物中痕量汞的释放平衡时间约为24h.沉积物痕量汞的释放量随盐度的增加有所减小,随温度和振荡频率的增加而增加;在pH〈7时释放量随pH值的增加而降低.pH〉7时,释放量随pH值的增加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沉积物 痕量汞 释放过程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闽江口以南海域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戴红 邱茂福 +1 位作者 杨毕铖 戴桂香 《渔业研究》 2016年第1期56-66,共11页
对2011—2014年夏季福建省闽江口以南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4年夏季福建省闽江口以南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51属193种,以硅藻为主;年平均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1.20×105~3.8... 对2011—2014年夏季福建省闽江口以南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1—2014年夏季福建省闽江口以南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51属193种,以硅藻为主;年平均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1.20×105~3.87×105个/dm3之间,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面分布总体呈由近岸向外海、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却呈与之相反趋势;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铵盐、硝酸盐和无机氮呈明显正相关;浮游植物对无机氮的吸收主要以铵盐的形式,其次为硝酸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闽江口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软水母亚纲二新种(柄杯螅水母科和玛拉水母科)
4
作者 黄加祺 许振祖 +1 位作者 郭东晖 邱茂福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71-873,共3页
记述了采自台湾海峡南部和厦门港软水母亚纲(Leptomedusae Haeckel,1866)柄杯螅水母科(Hebellidae Fraser,1912)一新种——有丝十盘水母(Staurodiscus cirrussp.nov.)和玛拉水母科(Malagazziidae Bouillon,1984)一新种——中华八拟杯水... 记述了采自台湾海峡南部和厦门港软水母亚纲(Leptomedusae Haeckel,1866)柄杯螅水母科(Hebellidae Fraser,1912)一新种——有丝十盘水母(Staurodiscus cirrussp.nov.)和玛拉水母科(Malagazziidae Bouillon,1984)一新种——中华八拟杯水母(Octophialuciumsinensis sp.nov.),对其特征进行描述,模式标本保存在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水母亚纲 柄杯螅水母科 玛拉水母科 新种 台湾海峡
下载PDF
湄洲湾秀屿港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邱茂福 蓝虹 +1 位作者 郑崇荣 苏荣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71-876,共6页
于湄州湾秀屿港进行周年海洋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鉴定污损生物148种,其中藻类37种、动物111种。优势种为网纹藤壶、糊斑藤壶、中胚花筒螅、上野蜾蠃蜚、长鳃麦秆虫、尖额麦秆虫、总合草苔虫、浒苔、石莼和长石莼。全年都有动物附着,绝... 于湄州湾秀屿港进行周年海洋污损生物挂板试验。共鉴定污损生物148种,其中藻类37种、动物111种。优势种为网纹藤壶、糊斑藤壶、中胚花筒螅、上野蜾蠃蜚、长鳃麦秆虫、尖额麦秆虫、总合草苔虫、浒苔、石莼和长石莼。全年都有动物附着,绝大多数动物种类附着期在5~11月。月板动物附着生物湿重平均为571.76 g/m2,覆盖面积为20.7%,两者均以7月最大;季板平均生物湿重为3039.87 g/m2,覆盖面积为53.3%,两者均以夏季显著大于其他三季;全年板生物湿重达9347.08 g/m2,覆盖面积100%。藻类附着主要出现于冬、春和秋末的月份。全年月平均附着生物量210.84 g/m2,覆盖面积23.4%,5月份藻类生物量最大,11月份藻类覆盖面积最大。本区污损生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及附着季节特点与福建东南沿海其他近岸港湾的污损生物相比,总体上无明显差异,同属于近岸港湾污损生物群落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损生物 生态 挂板试验 秀屿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