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沿海地区地壳S波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
作者 邱陶兴 廖其林 +1 位作者 王振明 扬成林 《华南地震》 1991年第2期23-30,共8页
本文根据福建沿海地区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单分量地震记录,对S波信息进行开发研究。通过对地震记录重新采样,数字处理与分析,获得了该区地壳S波速度模型,结果发现:福建沿海地区的地壳与上地慢S波速度结构可分为三层,即上地壳,中地壳和下... 本文根据福建沿海地区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单分量地震记录,对S波信息进行开发研究。通过对地震记录重新采样,数字处理与分析,获得了该区地壳S波速度模型,结果发现:福建沿海地区的地壳与上地慢S波速度结构可分为三层,即上地壳,中地壳和下地壳;在中地壳普遍发育一层速度为3.4——3.5km/s的低速层,厚度约3—4km;MOHO面深度,泉州以北最浅,仅为28km,宁德以南最深,为32km。 结合P波速度模型,我们获得了该区地壳平均泊松(Poisson)比模型。漳州盆地和福州盆地平均泊松比值表现出异常高值,而泉州、渔溪地带的平均泊松比为相对低值,结果显示:泊松比值的大小与断裂交汇区,特别是地热异常区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 上地慢 S波速度结构 泊松比模型 人工地震测深 地质构造
下载PDF
电磁波井间CT成象技术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邱陶兴 王洪涛 陶裕录 《华南地震》 1994年第3期16-23,共8页
简要叙述了电磁波CT成象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诸如机场跑道、隧道工程和高层建筑地基评价中的应用。通过井下激发和观测电磁波能量的衰减,利用CT技术重建了地下介质在观测平面内相对吸收系数的二维分布图象,... 简要叙述了电磁波CT成象技术的基本原理、工作方法及其在岩土工程中诸如机场跑道、隧道工程和高层建筑地基评价中的应用。通过井下激发和观测电磁波能量的衰减,利用CT技术重建了地下介质在观测平面内相对吸收系数的二维分布图象,这些图象直观准确地反映出地下介质的构造形态、地层界面、风化壳以及破碎带的分布特征,在岩土工程探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 CT成象技术 岩土工程 二维图象
下载PDF
三瞬剖面法在人工地震测深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邱陶兴 廖其林 王振明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47-256,共10页
本文简述了Hilbert变换原理及三瞬剖面的制作方法(又称复数道分析法),并对理论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了处理,得到三瞬剖面,分析了这些剖面的特征以及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地震解释的可能性,对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处理,着重探讨了地震记录中来自... 本文简述了Hilbert变换原理及三瞬剖面的制作方法(又称复数道分析法),并对理论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了处理,得到三瞬剖面,分析了这些剖面的特征以及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地震解释的可能性,对人工地震测深资料进行处理,着重探讨了地震记录中来自中地壳低速层上下界面的反射波,P_3~0,P_4~0在剖面上的反映,结果发现;(1)P_3~0在相位剖面上出现相位反转,从波的动力学特征上证实了P_3~0是来自低速层预界面的反射波;(2)P_3~0的频率在频率剖面上相对稳定,大致在12—14HZ之间,而P_4~0的频率略小,一般在11—13HZ之间,这说明地震波经过低速层后,频率有所下降;(3)P_3~0的振幅在振幅剖面上表现出稳定的幅值,P_4~0则变化比较大,来自Moho面的反射波P_4~0包络明显。基于以上结论,作者认为在人工地震测深资料的数字处理中,应用三瞬剖面法,可从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上为判别地壳内低速层的存在提供有意义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瞬剖面法 人工地震 地震 预测
下载PDF
桩基检测中的最大熵谱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邱陶兴 王振明 廖其林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1990年第3期244-248,共5页
本文利用最大熵谱法的原理对桩基检测信号进行谱分析,结果表明,与付氏谱相比,最大熵谱具有更高的精度.
关键词 桩基 检测 最大熵谱法
下载PDF
爆炸地震模拟磁带记录的采样与处理系统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邱陶兴 廖其林 王振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89年第3期33-36,共4页
本文叙述了在IBM-PC-XT微机上实现爆炸地震模拟磁带记录的A/D转换及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具备多种功能:采样、存盘、回放、CRT显示原始记录、CRT上直接读取波至、打印机上输出记录、解译二进制偏移码、数据予处理、绘制记录截面图、滤波... 本文叙述了在IBM-PC-XT微机上实现爆炸地震模拟磁带记录的A/D转换及处理系统,该处理系统具备多种功能:采样、存盘、回放、CRT显示原始记录、CRT上直接读取波至、打印机上输出记录、解译二进制偏移码、数据予处理、绘制记录截面图、滤波处理和频谱分析等。该处理系统对MCP-1型和MCD-3型的解调器均适用,不仅在室内.而且也适合野外工作,这为野外爆炸地震模拟磁带记录的现场采样、处理、解释提供了简便、省时的有效途径,同时,由于该系统采样频率的可控性,故也适合于其他的用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地震 模拟磁带记录 采样
下载PDF
福州地区的Q结构和它的横向不均匀性
6
作者 邱陶兴 廖其林 王振明 《华南地震》 1990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利用人工爆破地震资料,在频率域中,用波组频谱比方法计算了福州地区的Q结构,结果发现:该区中地壳低速层Q值明显偏低,仅为40——80,且存在横向变化,地壳上部和下部Q均为200左右;福州盆地与永泰——梧桐地段地壳平均Q也明显偏低,且福... 本文利用人工爆破地震资料,在频率域中,用波组频谱比方法计算了福州地区的Q结构,结果发现:该区中地壳低速层Q值明显偏低,仅为40——80,且存在横向变化,地壳上部和下部Q均为200左右;福州盆地与永泰——梧桐地段地壳平均Q也明显偏低,且福州盆地中部Q仅120—150,为全区最低值,低Q区与温泉分布和断裂位置有良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结构 介质品质因子 不均匀性
下载PDF
最小熵反滤波法在深部地震测深资料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7
作者 邱陶兴 廖其林 王振明 《防灾减灾学报》 1991年第2期17-24,共8页
最小熵反滤波法(简称MED法)主要是对震源子波和地层滤波效应作精细的补偿,它实际上是寻找一个算子,该线性算子使得地震记录中的尖脉冲特性能最大限度的加强.它无需象其它反褶积法那样,必须假设震源子波已知或期望信号为白谱,却能求得比... 最小熵反滤波法(简称MED法)主要是对震源子波和地层滤波效应作精细的补偿,它实际上是寻找一个算子,该线性算子使得地震记录中的尖脉冲特性能最大限度的加强.它无需象其它反褶积法那样,必须假设震源子波已知或期望信号为白谱,却能求得比较理想的反滤波因子.本文试图简述该方法的原理并说明在深部地震测深资料数字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测深 反滤波因子 震源子波 地震记录 反褶积 数字处理 滤波法 地震子波 白谱 信噪比
下载PDF
打桩过程对毗邻建筑物的振动影响研究
8
作者 邱陶兴 杨成林 郑德刚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2年第6期60-66,共7页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打桩过程中对毗邻建筑物的振动影响程度的测定工作日趋显得重要。为了满足建设工程的需要,我们应用动测方法,测定打桩过程中的振动所激发的地动速率,进而通过数字处理,转换成加速度量,并根据地震烈度来确定打桩...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打桩过程中对毗邻建筑物的振动影响程度的测定工作日趋显得重要。为了满足建设工程的需要,我们应用动测方法,测定打桩过程中的振动所激发的地动速率,进而通过数字处理,转换成加速度量,并根据地震烈度来确定打桩过程对周围建筑物的振动影响程度。从而对打桩过程的振动影响做出定量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打桩过程 建筑物 影响程度 数字处理 速率 烈度
下载PDF
最大熵谱分析法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邱陶兴 王振明 廖其林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0年第3期23-26,共4页
本文简述了最大熵谱法的原理及其在桩基检测中的应用,给出了程序编制流程,并对几个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得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 最大熵谱法 桩基 检测
下载PDF
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结构与构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6
10
作者 廖其林 王振明 +4 位作者 邱陶兴 袁定强 王洪涛 吴宁远 刘宝诚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63-173,共11页
1986—1988年,福建省地震局在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完成了五条地震测深剖面:宁德—永春剖面;洪懒—宁德剖面;莲峰—福州(尚干)剖面;南平—永泰—平潭非纵剖面;并在宁德—古田—嵩口首次试验扇形剖面观测系统,结果表明,扇形剖面对确定断... 1986—1988年,福建省地震局在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完成了五条地震测深剖面:宁德—永春剖面;洪懒—宁德剖面;莲峰—福州(尚干)剖面;南平—永泰—平潭非纵剖面;并在宁德—古田—嵩口首次试验扇形剖面观测系统,结果表明,扇形剖面对确定断裂是有效的. 根据对地震波走时的正、反演计算,用理论地震图和射线追踪方法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得到了福州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地壳深部为高、低速相间的速度分布特征.地壳介质速度为6.40km/s,在中地壳普遍发育一层速度为5.80—5.90 km/s、厚度约5.0 km的低速层.Moho面深度30—33 km,福州盆地为一Moho面隆起区,隆起幅度达3.0 km.北西向断裂发育,其中,闽江断裂在纵剖面和扇形剖面均有明显的反映,并切割到Moho面2.0—3.0 km. 反射波谱频方法计算得到福州盆地地壳Q值仅120—150,比邻近地区明显偏低,中地壳低速层Q值为40—80,是一典型的低速—高导—低Q(高衰减)结构层,此层上界面埋深14—15 km,与居里面埋深较一致.这些结果为福州地区的地热资源远景预测和开发提供了地壳深部结构和某些地球物理场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 地壳 测深 结构 构造 地震
下载PDF
滇西地区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05
11
作者 林中洋 胡鸿翔 +4 位作者 张文彬 章惠芬 何正勤 林真明 邱陶兴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27-440,共14页
本文描述滇西86-87工程资料处理解释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滇西地区自南向北速度结构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莫霍界面深度从剖面南端的38km加深到北端58km。地壳的平均速度南低北高,在6.17-6.45km/s之间,... 本文描述滇西86-87工程资料处理解释的初步结果,结果表明,滇西地区自南向北速度结构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莫霍界面深度从剖面南端的38km加深到北端58km。地壳的平均速度南低北高,在6.17-6.45km/s之间,固结地壳为上、中、下三层结构,P1^0界面是上地壳中的一个弱界面,P2^0和P3^0界面分别是中、上地壳和中、下地壳的分界面,个别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西地区 地壳 上地幔 速度结构
下载PDF
福建长乐—诏安断裂带地壳上地幔结构与地热远景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
12
作者 廖其林 吴宁远 +1 位作者 王振明 邱陶兴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88-793,共6页
本文根据在福建长乐—诏安断裂带开展爆炸地震得到的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如地壳低速层、壳幔混合物层、深断裂在莫霍面隆起区交汇,结合地球物理场,如重、磁、居里面分布、水热活动和温泉点分布,初步探讨了该带地热资源远景很可能介于现... 本文根据在福建长乐—诏安断裂带开展爆炸地震得到的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如地壳低速层、壳幔混合物层、深断裂在莫霍面隆起区交汇,结合地球物理场,如重、磁、居里面分布、水热活动和温泉点分布,初步探讨了该带地热资源远景很可能介于现代裂谷和古裂谷之间,并指出该带的福州盆地、漳州盆地、德化—安溪—永春区是有希望的地热田远景区。认为因热源的成因是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相互运动,导致台湾海峡和长乐—诏安断裂带的两次热活动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断裂带 地壳 地幔结构 地热
下载PDF
模拟磁带记录仪MCD—3和解调器CBY—2的改装及其在工程地震上的应用
13
作者 杨成林 廖其林 +1 位作者 邱陶兴 郑德刚 《华南地震》 1992年第2期60-64,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模拟碰带记录地震仪MCD—3及其解调器CBY—2系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改进法。该方案配以IBM—PC/XT计算机硬软件,能实现宽频多道数字采集与处理。改装结果在工程地震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
关键词 磁带记录仪 解调器 地震工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