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生教材使用概念的反思与重建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定荣 邱霞燕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1-57,共7页
教材育人功能的实现取决于学生正确认识与使用教材。把学生教材使用等同于学生教科书使用的观念对学生教材使用作了形式化、抽象化、神秘化、窄化、泛化和非教学化的理解。这导致教材使用不受学生重视,学生使用负担加重与学习质量下降... 教材育人功能的实现取决于学生正确认识与使用教材。把学生教材使用等同于学生教科书使用的观念对学生教材使用作了形式化、抽象化、神秘化、窄化、泛化和非教学化的理解。这导致教材使用不受学生重视,学生使用负担加重与学习质量下降。学生教材使用应作为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指导下以教科书等为学习中介工具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思想品德的认识活动,具有知识对象性、学生主体性、教科书中介性、教师指导性和教学情境性等特征。学生教材使用类型可分为对象使用与工具使用,概念、原理、方法与态度价值使用,理解与应用使用,教师示范指导使用与教师指导学生自主使用等类型。学生教材使用具有本质与非本质、直接与间接、核心与非核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教材使用 学生教科书使用 概念反思 概念重建
下载PDF
学生如何用好教材:基于自主学习理论的心理建设策略 被引量:1
2
作者 邱霞燕 胡定荣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5-48,共4页
学生是教材使用的主体,教材要实现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考虑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主体的心理建设问题。当前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主体存在自主使用教材的主体动力、主体能力和主体效能缺失问题。基于自主学习理论,这些心理缺失问题源于学... 学生是教材使用的主体,教材要实现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考虑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主体的心理建设问题。当前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主体存在自主使用教材的主体动力、主体能力和主体效能缺失问题。基于自主学习理论,这些心理缺失问题源于学生利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的心理机制尚未建立,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缺乏自我目标设定、学习策略指引和有效反馈激励。要使学生成为教材使用的主体,教师应对学生教材使用的完整心理活动进行指引,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反馈练习,提升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主体的主体动力、能力和效能,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进行自主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材 学生教材使用 学生主体 心理建设 自主学习
下载PDF
陶行知的师范教育思想:理念和启示
3
作者 邱霞燕 《福建陶研》 2014年第3期63-65,共3页
陶行知师范教育是陶行知创造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师范生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师范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对代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师范生教师... 陶行知师范教育是陶行知创造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师范生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师范教育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对代师范生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师范生教师观和培养方向的扩展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行知 师范教育 师范生培养
下载PDF
童年的味道:寻找田园中的课程资源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翌 邱霞燕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7-45,共9页
田园是一个诗性的自然教育空间,饱含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教育资源。基于课程理解的视角,运用现象学方法去观照儿童的田园生活体验,可以发现田园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农村的田间劳作、自然景观、农村文化、田园游戏等,都是... 田园是一个诗性的自然教育空间,饱含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教育资源。基于课程理解的视角,运用现象学方法去观照儿童的田园生活体验,可以发现田园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农村的田间劳作、自然景观、农村文化、田园游戏等,都是田园课程的重要素材。课程的要旨在于实现人与自然、社会、文化以及自我之间的融合,因而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田园课程理解与开发的重要维度和基本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 田园 课程资源 现象学研究
下载PDF
困惑与超越:J校青年教师发展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谢翌 邱霞燕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0-55,共6页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成长的需求应该作为学校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基点。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惑,他们的发展需求包括事业、生活和情感等三个方面,影响他们发展的因素既有学校文化层面的,也包括个体因...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青年教师成长的需求应该作为学校引导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的基点。青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困惑,他们的发展需求包括事业、生活和情感等三个方面,影响他们发展的因素既有学校文化层面的,也包括个体因素。为了帮助青年教师的发展,需要有一种合作型学校文化的引领,从事业、生活和情感三个方面支持青年教师的顺利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教师 困惑 发展需要 策略
下载PDF
学生眼中的好作业:特征、意蕴与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贺诚 谢翌 +1 位作者 邱霞燕 杨志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关注学生眼中好作业的特征及其内在意蕴是作业有效设计的基点。通过对深圳市3万多名四到九年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借助Nvivo 12软件对学生眼中关于好作业特征的描述性资料进行扎根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学生所期待的好作业特征按照... 关注学生眼中好作业的特征及其内在意蕴是作业有效设计的基点。通过对深圳市3万多名四到九年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借助Nvivo 12软件对学生眼中关于好作业特征的描述性资料进行扎根理论分析。研究发现,学生所期待的好作业特征按照重要性排序依次是:趣味性、挑战性、选择性、实践性,体现了“作业作为创造性的学习化活动”的根本旨趣。研究认为,“双减”背景下,指向学生素养发展的作业设计需要回归作业作为创造性的学习化活动这一本质,彰显作业对学生学习兴趣维持的功能,观照学生对于作业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视角 作业特征 作业设计
下载PDF
学校文化建设:从“器物本位”到“意义本位”
7
作者 张释元 谢翌 邱霞燕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 2015年第6期7-7,共1页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学校将学校文化窄化为“校园文化”,相应地,就囿于校园空间,集中于校园内的物质环境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但是,学校文化的建设不是从外在的装点开始,更多的是一个“意义体系”,包涵“价值传递”...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部分学校将学校文化窄化为“校园文化”,相应地,就囿于校园空间,集中于校园内的物质环境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但是,学校文化的建设不是从外在的装点开始,更多的是一个“意义体系”,包涵“价值传递”和“信念共享”。因此,学校文化是对校园文化的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建设 学校 器物 校园文化 校园空间 文化活动 环境建设 值传递
下载PDF
新时代学校课程如何整体建设——素养导向下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的“四大转向”
8
作者 袁志芬 邱霞燕 《课程教学研究》 2024年第5期11-16,共6页
在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基于“课程整体建设者”这一新的角色定位,学校要实现课程的整体建设需要从目标追求、内容要素、实施路径和评价方式上进行新的转向:在目标追求上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建设;在内容要素上从单一要素转向多元要... 在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基于“课程整体建设者”这一新的角色定位,学校要实现课程的整体建设需要从目标追求、内容要素、实施路径和评价方式上进行新的转向:在目标追求上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建设;在内容要素上从单一要素转向多元要素建设;在实施路径上,从单一行动转向多元协同建设;在评价取向上,从关注结果的单一评价转向关注过程的多元评价,实现中小学课程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学校课程整体建设 新课程改革 素养导向
原文传递
与其“限制距离”,不如“把握距离”
9
作者 邱霞燕 《中国德育》 2014年第2期67-67,共1页
近年来,有关“雷人”校规的报道屡见报端,其中有关中学男女生交往的规定更是吸引眼球。如温州某中学将学生之间交往过密定为特别严重违纪行为,河南某中学规定男女生交往需5人以上在场……成都某中学规定更是“到位”,对男女生交往... 近年来,有关“雷人”校规的报道屡见报端,其中有关中学男女生交往的规定更是吸引眼球。如温州某中学将学生之间交往过密定为特别严重违纪行为,河南某中学规定男女生交往需5人以上在场……成都某中学规定更是“到位”,对男女生交往“限制距离”:近于50厘米就算亲密行为,教师要予以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 违纪行为 男女生 交往 中学 校规 学生 教师
原文传递
学校文化建设:从“器物本位”到“意义本位”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释元 谢翌 邱霞燕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19,共6页
基于文化本体论的思考,针对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浮浅"现象,审视当下对"学校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理解的错位,对"校园文化"和"学校文化"这两个概念进行重新辨析和关系梳... 基于文化本体论的思考,针对学校教育实践中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浮浅"现象,审视当下对"学校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理解的错位,对"校园文化"和"学校文化"这两个概念进行重新辨析和关系梳理,反思概念本身导致的现实问题,指出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把"学校文化建设"窄化为"校园文化建设",关注"器物层面",忽视了学校文化建设的"意义层面"和整体性。"学校文化"理论旨在引领中小学校超越"器物装点"的学校文化建设,做有"意义之魂"的学校文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物本位 意义本位 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
原文传递
师范实习生教师专业身份建构 被引量:24
11
作者 张释元 陈向明 邱霞燕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79,共6页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建构教师专业身份的重要阶段。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以已经习得的身份前概念为基础,确证、调适与重构教师身份概念。这一建构过程至少有三种路径:一是将身份前概念确认为专业身份概念;二是部分肯定身份前概念,在实习情...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建构教师专业身份的重要阶段。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以已经习得的身份前概念为基础,确证、调适与重构教师身份概念。这一建构过程至少有三种路径:一是将身份前概念确认为专业身份概念;二是部分肯定身份前概念,在实习情境中调适,建构新的身份概念;三是全部否定身份前概念,并重构教师专业身份概念。这一过程经历了从身份前概念到新教师专业身份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实习生 教师专业身份 身份前概念
原文传递
学生发言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谢翌 石建伟 邱霞燕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5,共6页
采用现象学的方式收集资料,研究学生的发言体验。学生的发言体验与学生对待发言的态度紧密相关,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影响学生课堂发言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文化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问题的特点和班级容量等。关注学生的课堂体... 采用现象学的方式收集资料,研究学生的发言体验。学生的发言体验与学生对待发言的态度紧密相关,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影响学生课堂发言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文化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问题的特点和班级容量等。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有助于建立学生主动学习、师生互动对话的课堂。关注学生发言体验有助于探寻和建构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动力情境、建构学生主动发言的课堂文化以及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课堂发言 课堂教学
原文传递
学门文化:研究生教育文化重建的路径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翌 邱霞燕 +1 位作者 李亚培 潘安童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78-84,共7页
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主要实行导师制,所衍生的"师门文化"也表现为"导师中心"取向,缺乏"学生立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文化的重建,需要重视"师门文化"的丰富与超越,重视以"学生、学... 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主要实行导师制,所衍生的"师门文化"也表现为"导师中心"取向,缺乏"学生立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文化的重建,需要重视"师门文化"的丰富与超越,重视以"学生、学术、学习"为中心的"学门文化"的建设。"学门文化"是一种师生共享愿景、价值观、信念与做事方式相统合的有机整体,是引领学生成长的意义之网。"好导师"必定善于经营个性化的"学门文化",这也是导师领导力的重要内涵。Y老师领导的"X学门"主要从学门愿景、学门规约、"学门领地"、学门仪式与典礼、学门做事文化、学门课程、学门故事等方面进行育人文化构建的探索,为研究生教育文化的建设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门 学门 学门文化建设 研究生教育
原文传递
学校课程治理哲学思考三题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定荣 邱霞燕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3-48,共6页
学校课程多主体治理需要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合理性辩护与行动指引。课程治理实践受课程实践观的影响,反思技术生产实践、伦理实践、政治实践和话语文本实践观带来的治理主体困境,立足课程作为制度化实践的本质,重建课程的公共... 学校课程多主体治理需要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合理性辩护与行动指引。课程治理实践受课程实践观的影响,反思技术生产实践、伦理实践、政治实践和话语文本实践观带来的治理主体困境,立足课程作为制度化实践的本质,重建课程的公共性,为课程治理提供可能;从主体-客体思维走向主体-主体思维,从客观实在论、社会建构论走向社会实在论的知识论,为课程治理提供认识论基础;基于价值公共性需要为解决课程治理价值冲突提供价值基础,课程民主审议政治决策体制为课程治理价值共识提供政治基础,学生发展共同必备素养为课程治理价值共识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治理 本体论 认识论 价值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