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cox1、nad1和rrn L基因探讨马圆线科线虫间的亲缘关系
1
作者 张中怀 高远 +5 位作者 兰卓 阳元 邱鸿宇 安琪 高俊峰 王春仁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为探讨马圆线科线虫(圆线亚科和盅口亚科)间的亲缘关系,对长伞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longibursatum)、冠状冠环线虫(Coronocyclus coronatus)、细口杯环线虫(Cylicocyclus leptostomus)、拉氏杯口线虫(Poteriostomum ratzii)、麦氏... 为探讨马圆线科线虫(圆线亚科和盅口亚科)间的亲缘关系,对长伞杯冠线虫(Cylicostephanus longibursatum)、冠状冠环线虫(Coronocyclus coronatus)、细口杯环线虫(Cylicocyclus leptostomus)、拉氏杯口线虫(Poteriostomum ratzii)、麦氏副杯口线虫(Parapoteriostomum mettami)和无齿圆形线虫(Strongylus edentatus)6种线虫的线粒体cox1、nad1和rrnL基因进行扩增,与同科相关线虫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以线粒体cox1、nad1和rrnL串联序列为标记基因,采用贝叶斯法(Bayesian inference,BI)构建进化树来探讨圆线科线虫间的亲缘关系。结果显示,研究中6种线虫的cox1序列长度均为1578 bp,nad1的序列长度除无齿圆形线虫为879 bp外,其余均为873 bp,rrnL序列长度均不同,大小为959~980 bp。6种线虫的cox1、nad1和rrnL的AT含量分别为67.55%~69.71%、71.36%~73.83%和80.88%~82.59%。圆线科线虫间cox1、nad1和rrnL基因的相似性分别为83.4%~97.9%、79.0%~98.4%和78.8%~98.9%。值得注意的是,圆线亚科的三齿属线虫与盅口亚科的相似性总体要高于同亚科的圆线属。进化分析显示,三齿属并没有与同亚科的圆线属形成独立分支,而是与盅口亚科线虫聚集在一起。在盅口亚科分支中,并非每一属单独形成一独立分支,冠环属和杯冠属最为明显,为复系。基于马圆线虫线粒体cox1、nad1和rrnL的序列和进化分析表明,三齿属线虫与盅口亚科的关系较圆线亚科更近,支持三齿属应隶属于盅口亚科这一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圆线虫 线粒体 cox1 nad1 rrnL 进化分析
下载PDF
片形吸虫“中间型”组织蛋白酶L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晓旭 曾敏浩 +3 位作者 吕庆博 邱鸿宇 常巧呈 王春仁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29-34,共6页
组织蛋白酶L2(CathepsinL2,CatL2)存在于片形吸虫发育的各个时期,具有潜在的免疫保护性及诊断性。为了获得片形吸虫"中间型"("intermediate form"of Fasciola,Fsp)CatL2基因的重组蛋白,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肝片形... 组织蛋白酶L2(CathepsinL2,CatL2)存在于片形吸虫发育的各个时期,具有潜在的免疫保护性及诊断性。为了获得片形吸虫"中间型"("intermediate form"of Fasciola,Fsp)CatL2基因的重组蛋白,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肝片形吸虫组织蛋白酶L2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获得虫体的FspCatL2基因,经TA克隆后,进行测序及生物学分析;进一步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28a(+)-FspCatL2,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进行诱导表达,将纯化后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得到的FspCatL2基因的大小为933 bp,编码311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显示FspCatL2有较多的α-螺旋,具有较好的抗原表位,推测该蛋白应有较好的抗原性。SDS-PAGE结果显示在35 kDa处有目的条带,Western Blot分析发现重组FspCatL2与片形吸虫"中间型"阳性血清发生反应,而与阴性血清不发生反应。实验成功克隆表达了片形吸虫"中间型"组织蛋白酶L2,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形吸虫中间型 组织蛋白酶L2 表达分析
下载PDF
犬体内两种人兽共患棘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邱鸿宇 兰卓 +5 位作者 果馨儒 吴婷婷 姜岩 金程佳 张晓轩 王春仁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43-47,69,共6页
为了准确鉴定采自黑龙江省自然感染犬小肠内的两种吸虫,在对虫体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后,采取PCR方法扩增两种虫体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与棘口科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吸虫的ITS序列长度分别为1233 bp和1... 为了准确鉴定采自黑龙江省自然感染犬小肠内的两种吸虫,在对虫体进行形态学初步鉴定后,采取PCR方法扩增两种虫体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并与棘口科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吸虫的ITS序列长度分别为1233 bp和1046 bp。序列分析发现虫体A与GenBank上来自越南的日本棘隙吸虫(KT873311.1)ITS2序列同源性为99.5%;吸虫B与来自日本的圆圃似颈吸虫(圆圃棘口吸虫的同物异名AB189982.1)和中国的圆圃棘口吸虫(KX832896.1)同源性均为100%。基于ITS2序列的进化分析显示棘口科吸虫形成两个大的分支,棘隙属与冠孔属为一分支,其它属虫体形成另一分支。虫体A与5条日本棘隙吸虫,虫体B与圆圃似颈吸虫和圆圃棘口吸虫分别形成独立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因此鉴定这两种吸虫分别为日本棘隙吸虫和圆圃似颈吸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棘隙吸虫 圆圃似颈吸虫 内转录间隔区 序列分析 进化分析 分子鉴定
下载PDF
松峰山附近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情况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邱鸿宇 曹华 +1 位作者 齐楷 丛艳昭 《兽医导刊》 2019年第15期76-76,共1页
造成莱姆病的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存在严重危害的蜱传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器官的损害。该病的流行特点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到目前为止,全球伯氏疏螺旋体至少可分为20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我国... 造成莱姆病的病原体为伯氏疏螺旋体,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存在严重危害的蜱传疾病,可引起人体多系统、器官的损害。该病的流行特点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到目前为止,全球伯氏疏螺旋体至少可分为20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我国北方以伽氏(B.garinii)和阿氏(B.afzelii)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氏疏螺旋体 全沟硬蜱 松峰山 情况调查
下载PDF
广斑虻3个部位携带菌群种类及结构分析
5
作者 鞠皓 吴婷婷 +5 位作者 邱鸿宇 刘明月 刘顺帅 李秀文 江佳富 常巧呈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54-560,共7页
目的调查广斑虻中肠、马氏管和卵巢中携带菌群种类以及结构差异。方法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某牛场附近捕捉广斑虻(Chrysops vanderwulpi),无菌采集其中肠、马氏管和卵巢3个部位进行16S V3-V4区测定和分析,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研究样本2... 目的调查广斑虻中肠、马氏管和卵巢中携带菌群种类以及结构差异。方法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某牛场附近捕捉广斑虻(Chrysops vanderwulpi),无菌采集其中肠、马氏管和卵巢3个部位进行16S V3-V4区测定和分析,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研究样本25份,共获得1331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中肠、马氏管和卵巢分别为1211、1204和1257个OTUs,其中1051个OTUs为3种样本所共有。3个部位在门水平中,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拟杆菌门最丰富,合计超过80.00%。在属水平上,不同部位细菌组成情况不同,毛螺菌属在中肠相对丰度最高,占菌群总含量的8.38%;乳酸菌属在马氏管中相对丰度最高,占菌群总含量的12.13%;肠杆菌属在卵巢中相对丰度最高,占菌群总含量的10.60%。对所有序列进行Blast分析,部分序列与致病菌人型支原体(CP055150)、索氏梭菌(MT539084)、副流感嗜血杆菌(LT674777)、类志贺邻单胞菌(MT573123)、伯克霍尔德菌(MN150518)、微小脲原体(CP041199)、螺旋杆菌(MF440359)同源性均达到100.00%。在培养结果中,需氧条件培养出37株5属9种,厌氧条件下共培养出20株6属7种,未培养出致病菌。结论本研究首次对虻类进行了细菌多样性分析,初步了解广斑虻中肠、马氏管和卵巢的细菌组成及差异情况;在虻类中检测到多种潜在致病菌,并对部分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未培养出致病菌,研究结果为虻及虻传播疾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斑虻 菌群分析 中肠 马氏管 卵巢 人兽共患病 细菌培养
原文传递
绵羊以肝片吸虫为主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的诊治 被引量:5
6
作者 仇建华 马晓晓 +4 位作者 曾敏浩 邱鸿宇 李伟 周玉龙 王春仁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6-68,共3页
2019年冬季,黑龙江省某养殖户饲养的绵羊开始发病并陆续死亡,死亡率为10.2%,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为了对该群绵羊患病、死亡原因进行探究,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试验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等方法对患病绵羊进行... 2019年冬季,黑龙江省某养殖户饲养的绵羊开始发病并陆续死亡,死亡率为10.2%,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为了对该群绵羊患病、死亡原因进行探究,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试验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等方法对患病绵羊进行综合诊断。结果表明:该群绵羊主要感染肝片吸虫,同时伴有前后盘吸虫、莫尼茨绦虫、消化道线虫及球虫等多种寄生虫混合感染,采用特效药物治疗后,绵羊全部治愈。说明本起病例诊断准确,治疗得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片吸虫 混合感染 绵羊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