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氧氟沙星分子印迹膜固相萃取选择性分离氧氟沙星 被引量:11
1
作者 邴乃慈 许振良 +1 位作者 王学军 杨座国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3-166,199,共5页
以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为支撑膜,左氧氟沙星(LVFX)为模板分子,采用热聚合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并应用于固相萃取选择性分离氧氟沙星外消旋体(OFLX)。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单体α-... 以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为支撑膜,左氧氟沙星(LVFX)为模板分子,采用热聚合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并应用于固相萃取选择性分离氧氟沙星外消旋体(OFLX)。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单体α-甲基丙烯酸和模板分子LVFX缔合的化学计量数2和结合常数K=3.83×105L2/mol2;用扫描电镜表征膜的表面形貌;固相萃取实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中存在着空间结构和大小均与模板分子LVFX互补的孔穴组成的通道,该通道可选择性地透过底物分子,得到的LVFX和OFLX的最大分配系数KL和KO分别为2.7和2。该方法为分子印迹膜萃取技术用于手性药物拆分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膜 固相萃取 手性药物 左氧氟沙星
下载PDF
热聚合制备左氧氟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分子识别特性 被引量:8
2
作者 邴乃慈 许振良 +2 位作者 杨座国 王学军 冯建立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85-1089,共5页
以左氧氟沙星(LVFX)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制备了能选择性识别LVFX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 IPs)。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M IPs通过氢键和离子键对LVFX进行识别;Scatchard分析显示,MAA与LVFX在自组装过程中... 以左氧氟沙星(LVFX)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制备了能选择性识别LVFX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 IPs)。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M IPs通过氢键和离子键对LVFX进行识别;Scatchard分析显示,MAA与LVFX在自组装过程中形成了2类结合位点,最大表观结合容量Qm ax分别为9.76和25.75μmol/g,在10 m in中内基本完成了对LVFX的选择性吸附;M IPs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ΔΔH=-1.18 kJ/mol和ΔΔS=-0.27 J/(mol.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分子印迹聚合物 Scatchard分析 热力学
下载PDF
硅材料表面印迹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邴乃慈 李庆华 许振良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54-757,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把分子识别位点建立在基质材料的表面,来提高识别位点与印迹分子的结合速度,进一步加强印迹材料吸附分离效率的分子印迹技术,即表面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以硅为基质材料方面综述了表面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现状,对... 综述了近年来通过把分子识别位点建立在基质材料的表面,来提高识别位点与印迹分子的结合速度,进一步加强印迹材料吸附分离效率的分子印迹技术,即表面印迹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从以硅为基质材料方面综述了表面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现状,对最近几年基于硅表面修饰的分子印迹技术的制备与应用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与评述,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表面修饰 硅材料 综述
下载PDF
热聚合制备左旋氧氟沙星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条件 被引量:4
4
作者 邴乃慈 许振良 +1 位作者 杨座国 王学军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41-45,共5页
以左旋氧氟沙星(LVFX)为模板,以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热聚合方式,通过条件优化获得了对左氧氟沙星有特异选择性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 IPs)。最优化条件为n(LVFX)∶n(MAA)∶n(EDMA)=1... 以左旋氧氟沙星(LVFX)为模板,以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为交联剂,采用热聚合方式,通过条件优化获得了对左氧氟沙星有特异选择性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 IPs)。最优化条件为n(LVFX)∶n(MAA)∶n(EDMA)=1∶4∶15,聚合温度60℃,聚合时间48 h,溶剂氯仿,用量10 mL。通过结合实验分析,在最优化条件下制得的M IPs对左氧氟沙星具有很好选择性和吸附能力,分离因子α(LVFX/OLFX)为1.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氧氟沙星 分子印迹聚合物 热聚合 手性识别
下载PDF
SBA-15表面S-naproxen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合成与分子识别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邴乃慈 田震 +2 位作者 陈胜文 李庆华 许振良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4-568,共5页
以手性药物左旋萘普生(S-naproxen)为模板分子,四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合成了能选择性识别S-naproxe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及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以手性药物左旋萘普生(S-naproxen)为模板分子,四乙烯基吡啶(4-VPy)为功能单体,采用表面印迹法,以介孔材料SBA-15为载体合成了能选择性识别S-naproxen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扫描电镜及孔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粒径均匀、孔径分布窄、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同时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载体表面形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层,Scatchard分析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自组装过程中存在两类结合位点,聚合物高亲和力和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最大表观结合容量分别为Qmax1=2.504μmol/g,Qmax2=16.680μ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可以自发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表面印迹 SBA-15 S-naproxen 手性
下载PDF
材料化学专业仪器分析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8
6
作者 邴乃慈 朱路平 +3 位作者 王利军 于伟 朱志刚 吴益华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第4期345-348,共4页
从材料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仪器分析学科的特点,针对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实际情况,阐述了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仪器分析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材料化学专业 仪器分析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材料分析析与测试”课程的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3
7
作者 邴乃慈 于伟 +3 位作者 吴益华 汪玲玲 朱路平 解丽丽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2期126-128,共3页
从材料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的特点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型教学、翻转课堂、引入在线课程等方法,从课堂、课下和实践多层面实现了&qu... 从材料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的特点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型教学、翻转课堂、引入在线课程等方法,从课堂、课下和实践多层面实现了"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的教学改革。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学生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分析与测试 小班化 研究型教学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改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邴乃慈 于廷云 +2 位作者 董凤强 穆文俊 尹艳娥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4年第3期17-20,共4页
由过渡金属A和B活性组分与硅铝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通过氢转移技术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达到改质目的。并对此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在反应温度70~80℃,压力0.1~0.3 MPa,体积空速为1.0 h^(-1)的最... 由过渡金属A和B活性组分与硅铝载体制备的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通过氢转移技术降低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达到改质目的。并对此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的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在反应温度70~80℃,压力0.1~0.3 MPa,体积空速为1.0 h^(-1)的最佳条件下原料油的烯烃含量(PONA法)可降低20%以上,辛烷值基本保持不变,改质后的催化裂化(FCC)汽油品质基本上达到国家汽油新配方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催化剂 固定床反应器 氢转移技术 空速 压力 辛烷值
下载PDF
中空纤维分子印迹复合膜选择性分离萘普生对映体 被引量:2
9
作者 邴乃慈 田震 +4 位作者 朱路平 李奕怀 靳海英 汪玲玲 王利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92-97,共6页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为支撑膜,S-(+)-萘普生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备了分子印迹复合膜。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了热聚合和光聚合两种引发方式对膜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以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为支撑膜,S-(+)-萘普生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备了分子印迹复合膜。通过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比较了热聚合和光聚合两种引发方式对膜形貌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合物膜中存在着三维空间结构和功能基均与模板分子互补的孔穴组成的通道,该通道可选择性地透过S-(+)-萘普生,在压力和亲和力的协同作用下,最大分离因子可达6.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复合膜 S-(+)-萘普生 手性分离
下载PDF
Cr、Ni/γ-Al_2O_3-SiO_2催化聚合α-烯烃制润滑油基础油 被引量:1
10
作者 邴乃慈 杨秋新 +3 位作者 于廷云 苏婷婷 董凤强 王吉林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20-23,共4页
研究了新型α-烯烃聚合制润滑油基础油的催化剂。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考察了活性组分负载量、磷酸含量、水蒸气处理时间及H_2还原时间的不同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性组分Ni、Cr质量比为4时,产品运动粘度(20℃)最大,向载体中添加... 研究了新型α-烯烃聚合制润滑油基础油的催化剂。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考察了活性组分负载量、磷酸含量、水蒸气处理时间及H_2还原时间的不同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活性组分Ni、Cr质量比为4时,产品运动粘度(20℃)最大,向载体中添加酸性组分,增强了其对Cr、Ni/r-Al_2O_3-SiO_2催化剂的调变作用,当酸体积分数为7%时催化剂活性最高。水蒸气处理时间不同时催化剂活性影响不同,但与未处理的催化剂性能相比较,活性有了显著提高,当水蒸气处理时间为40h时,产品的运动粘度达到最大。氢气还原处理可将催化剂中负载的金属还原为较低价态,增强了催化剂的活性,同时该催化剂再生性能较好,再生后催化剂的稳定性及寿命均优于新鲜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基础油 催化剂 烯烃聚合
下载PDF
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核心推进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被引量:2
11
作者 邴乃慈 田震 朱路平 《科技视界》 2013年第33期180-180,183,共2页
从创新型人才基本特征出发,结合分析化学学科特点及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论述了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针对我校实际情况,从人才培养观念、培养视角、培养模式及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分析化学实验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全内反射荧光光谱在蛋白质材料相互作用领域的应用(英文)
12
作者 邴乃慈 田震 +5 位作者 乔炜 祝向荣 张烨 沈娇雯 陈钦 周玉林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214-218,共5页
蛋白质表面相互作用对药物释放、生物传感器、亲和色谱和离子色谱以及仿生材料在生物环境中均起到关键作用。许多技术可用来研究不同材料界面间的蛋白质密度、结构和取向。全内反射技术由于具有快速、无损、灵敏以及灵活等特点,在研究... 蛋白质表面相互作用对药物释放、生物传感器、亲和色谱和离子色谱以及仿生材料在生物环境中均起到关键作用。许多技术可用来研究不同材料界面间的蛋白质密度、结构和取向。全内反射技术由于具有快速、无损、灵敏以及灵活等特点,在研究分子水平蛋白质界面耦合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描述了全内反射的原理、技术以及在检测和控制生物分子间作用等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DNA-DNA以及蛋白质—膜等界面体系。这些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蛋白质表面相互作用的理解。近年来全内反射技术在蛋白质领域的应用,为其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和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内反射荧光光谱 蛋白质—材料 相互作用 综述
下载PDF
不同氮碳比纳米管的合成与结构特性
13
作者 邴乃慈 吴波 王利军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249-252,共4页
以插层状四氧化三铁为催化剂在1 073 K下催化裂解合成了多壁纳米碳管,比较了苯、N,N'-二甲基乙二胺和乙二胺为碳源合成碳管的形貌和结构特性、氮碳比及产率。实验表明:两种含胺碳源均能催化合成出"竹节状"结构的碳纳米管... 以插层状四氧化三铁为催化剂在1 073 K下催化裂解合成了多壁纳米碳管,比较了苯、N,N'-二甲基乙二胺和乙二胺为碳源合成碳管的形貌和结构特性、氮碳比及产率。实验表明:两种含胺碳源均能催化合成出"竹节状"结构的碳纳米管;随着氮碳比的增加,碳管的管壁变得粗糙,管身变得更加弯曲,竹节的规整性下降,密度增加,碳管产率增加。进而从催化机理和含氮竹节状碳纳米管的生成机理上解释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氮掺杂 氮碳比 微结构
下载PDF
MPT-AES测定矿泉水中的Ca、Mg和Na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丽华 张金生 +3 位作者 张起凯 杨英 邴乃慈 马毅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46-48,67,共4页
用微波等离子体炬 (MPT)为激发光源 ,氩气为等离子体工作气体 ,用气动雾化进样 ,采用标准加入法研究了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 (MPT -AES)测定矿泉水中Ca、Mg和Na的方法。详细考察了溶液中盐酸浓度、微波前向功率、载气流量、工... 用微波等离子体炬 (MPT)为激发光源 ,氩气为等离子体工作气体 ,用气动雾化进样 ,采用标准加入法研究了微波等离子体炬原子发射光谱法 (MPT -AES)测定矿泉水中Ca、Mg和Na的方法。详细考察了溶液中盐酸浓度、微波前向功率、载气流量、工作气流量、氧屏蔽气流量等实验参数对测定的影响 ,同时考察了易电离元素 (EIE)钾和钠对钙和镁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MPT -AES测定矿泉水中的Ca、Mg和Na操作简便 ,自动化程度高 ,运转费用低 ,准确快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T-AES 测定 矿泉水 微波等离子体 原子发射光谱法
下载PDF
分子印迹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15
作者 杨座国 许振良 邴乃慈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介绍了分子印迹膜的制备方法、表面形态、识别机理、传质模型;评述了分子印迹膜在手性化合物的分离、膜传感器、固相萃取、渗透汽化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分子印迹膜 手性分离 膜传感器 固相萃取 传质模型
下载PDF
水相识别分子印迹技术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学军 许振良 +1 位作者 杨座国 邴乃慈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5-812,共8页
在各种基于超分子方法的仿生识别体系中,分子印迹聚合物已经证明是一种有潜力的合成受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通常是在有机溶剂中制备对小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而在水相中制备及识别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仍具有相... 在各种基于超分子方法的仿生识别体系中,分子印迹聚合物已经证明是一种有潜力的合成受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分子印迹技术通常是在有机溶剂中制备对小分子具有选择性的印迹聚合物,而在水相中制备及识别生物大分子的研究仍具有相当的挑战性。从小分子到生物大分子、从有机相到水相,反映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对最近几年分子印迹在水相制备与识别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总结与评述,探讨了水相识别印迹聚合物的设计策略与制备方法;着重介绍了水相识别技术在固相萃取、色谱固定相、药物控释、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以及生物分子识别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提高水相识别选择性的途径并对其将来的发展进行了建议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 水相识别 分子印迹聚合物 分子印迹膜
下载PDF
环糊精修饰中孔分子筛SBA15作为手性色谱固定相及其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陈胜文 邴乃慈 李庆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49-1252,共4页
采用聚环氧乙烯醚-聚环氧丙烯醚-聚环氧乙烯醚(P123)为模板,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酸性介质中采用静置法合成出球形Φ4.3μm介孔氧化硅SBA15,通过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在无水条件下将β-环糊精键合到SBA15表面和孔道... 采用聚环氧乙烯醚-聚环氧丙烯醚-聚环氧乙烯醚(P123)为模板,正硅酸乙酯为硅源,在酸性介质中采用静置法合成出球形Φ4.3μm介孔氧化硅SBA15,通过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在无水条件下将β-环糊精键合到SBA15表面和孔道内部。利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测定仪、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和差显量热仪进行了表征。该材料湿法装填成色谱柱后成功分离了手性药物布洛芬和Dns-Phe对映体,其分离度分为别为2.03和1.04,说明其在色谱填料和手性分离上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孔分子筛 聚环氧乙烯醚-聚环氧丙烯醚-聚环氧乙烯醚 γ-(2 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Β-环糊精 手性分离 固定相
下载PDF
晶化温度对SAPO-34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利军 赵海涛 +6 位作者 郝志显 徐立陆 解丽丽 田震 袁昊 邴乃慈 李庆华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17-1321,共5页
用二乙胺结构导向剂,分别在473和573K水热晶化得到两种SAPO-34分子筛材料.SEM和XRD结果表明,晶化温度升高,SAPO-34晶粒增大,结晶度提高,比表面积和孔径增大.升高晶化温度,提高了样品的最高焙烧和水蒸汽热处理承受温度.
关键词 二乙胺 水热法 SAPO-34 焙烧 水蒸汽热处理
下载PDF
以铝土矿为原料合成4A沸石 被引量:9
19
作者 田震 邴乃慈 +3 位作者 解丽丽 王利军 袁昊 李庆华 《非金属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25,31,共3页
以铝土矿为原料合成了4A型沸石。考察了晶化碱度对产品的吸水值与粒度的影响。在1.8mol/L的碱度范围内,产品的吸水值可达到27%以上。在较高的碱度下,由于二次成核过程的作用,产品的粒径较大;在1.8mol/L的晶化条件下,产品的粒度分布集中... 以铝土矿为原料合成了4A型沸石。考察了晶化碱度对产品的吸水值与粒度的影响。在1.8mol/L的碱度范围内,产品的吸水值可达到27%以上。在较高的碱度下,由于二次成核过程的作用,产品的粒径较大;在1.8mol/L的晶化条件下,产品的粒度分布集中,而且粒径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钒土 合成 4A沸石 烧结法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辛伐他汀及其有关物质洛伐他汀的含量(英文)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学军 许振良 +3 位作者 冯建立 邴乃慈 杨座国 韦锦萍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建立测定辛伐他汀及其有关物质洛伐他汀的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y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5.4)(65∶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结... 目的建立测定辛伐他汀及其有关物质洛伐他汀的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Symmetry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二氢钠缓冲液(pH5.4)(65∶3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3.0μg·mL^-1,0.03-0.30 mg·mL^-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2%(RSD=1.5%)、99.4%(RSD=1.7%)。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可作为辛伐他汀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辛伐他汀 洛伐他汀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