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独特影像中的独特人性关怀--透过《呼吸》看金基德电影 |
邴波
海刚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2
|
“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意识形态、叙事结构与女性形象 |
邴波
聂爱文
|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2
|
|
3
|
身份·题材·文化模式——电影《永生羊》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
邴波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4
|
|
4
|
探索与拓展中的“文学概论”教学 |
邴波
|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5
|
“我愿意从另外的角度表达对新疆的热爱”——电影《永生羊》编剧、副导演叶尔克西访谈录 |
邴波
王志萍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6
|
|
6
|
试论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的禁忌民俗 |
邴波
聂爱文
|
《青海民族研究》
|
2004 |
1
|
|
7
|
从“背叛”到“认同”——电影中父子影像的一种描述 |
邴波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7 |
2
|
|
8
|
“电影民工”的“迷惘”——贾樟柯电影的身份叙事 |
邴波
|
《电影评介》
|
2009 |
3
|
|
9
|
贾樟柯与“第六代” |
邴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0
|
新生代导演的“县城情结”与“身份叙事” |
邴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1
|
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理论教学 |
邴波
|
《昌吉学院学报》
|
2007 |
3
|
|
12
|
愿作罂粟——社会转型期池莉小说的生存策略 |
邴波
|
《昌吉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3
|
新世纪以来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成就与突破 |
邴波
|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4
|
电影如何成为个人的? |
邴波
|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5
|
让“西部电影”之光照耀天山——略论新疆电影与新西部电影 |
邴波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6
|
高校考试改革刍议 |
邴波
|
《昌吉学院学报》
|
2001 |
0 |
|
17
|
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关于《文学理论教程》的几点思考 |
邴波
|
《昌吉学院学报》
|
2003 |
0 |
|
18
|
民间想象的四种模式 |
邴波
宋倩茹
|
《昌吉学院学报》
|
2005 |
0 |
|
19
|
美育——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
邴波
|
《昌吉学院学报》
|
2002 |
0 |
|
20
|
从西方史学的转向看未来地方志的关注趋势 |
韩锴
颜越虎
徐鹏
邴波
|
《巴蜀史志》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