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独特影像中的独特人性关怀--透过《呼吸》看金基德电影 被引量:3
1
作者 邴波 海刚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17-19,共3页
2006年"金基德事件"引发人们对金基德《呼吸》的关注,媒体纷纷认为这是金基德向公众妥协、投其所好的一部影片,实际并非如此。将《呼吸》与金基德之前导演作品相比较,我们发现《呼吸》依然体现出金基德的一贯风格。金基德还... 2006年"金基德事件"引发人们对金基德《呼吸》的关注,媒体纷纷认为这是金基德向公众妥协、投其所好的一部影片,实际并非如此。将《呼吸》与金基德之前导演作品相比较,我们发现《呼吸》依然体现出金基德的一贯风格。金基德还是金基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基德 《呼吸》 暴力 失语 救赎
下载PDF
“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意识形态、叙事结构与女性形象 被引量:2
2
作者 邴波 聂爱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14-119,共6页
"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党和政府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介,它们通过借鉴成功影片的意识形态策略实现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像化和民族政策的影像化,通过叙事结构的功能化展示影片人物、视角、声音的意识形态选择与对立... "十七年"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是党和政府传达主流意识形态的主要媒介,它们通过借鉴成功影片的意识形态策略实现政治经济政策的影像化和民族政策的影像化,通过叙事结构的功能化展示影片人物、视角、声音的意识形态选择与对立,通过淡化女性性别身份、民族身份及文化身份的方式建构女性形象来映射新疆社会的嬗变,这些都在最大程度上契合了新中国"十七年"电影"革命"和"解放"的总主题,对于中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合法性建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意识形态 叙事结构 女性形象
下载PDF
身份·题材·文化模式——电影《永生羊》的文化人类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邴波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150-155,共6页
电影《永生羊》通过艺术手段,全景式地展示了草原上哈萨克族游牧生活的风貌,为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影片一方面透过民族文化符号的展示表现出强烈的哈萨克族文化意识和自觉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依靠电影视角的民族化和人... 电影《永生羊》通过艺术手段,全景式地展示了草原上哈萨克族游牧生活的风貌,为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注入了新的活力,影片一方面透过民族文化符号的展示表现出强烈的哈萨克族文化意识和自觉的身份认同,另一方面依靠电影视角的民族化和人性化,释放出一种能打动人心普世的价值观,创造了无限丰富的内蕴,也折射出草原文化对哈萨克族精神内涵的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认同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 草原文化模式
下载PDF
探索与拓展中的“文学概论”教学 被引量:3
4
作者 邴波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3期141-142,共2页
如何走出师范性质"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困境,文章从教学方式的转变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上,坚持"六结合"、多模式教学并存及"互补"原则相互融合,可以初步化解文学... 如何走出师范性质"文学概论"课程教学的困境,文章从教学方式的转变上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理念上,坚持"六结合"、多模式教学并存及"互补"原则相互融合,可以初步化解文学概论课程所面临的尴尬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性质 文学概论 课程教学
下载PDF
“我愿意从另外的角度表达对新疆的热爱”——电影《永生羊》编剧、副导演叶尔克西访谈录 被引量:6
5
作者 邴波 王志萍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6-19,共4页
与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库尔曼别克相识是通过电影《永生羊》,该片改编自叶尔克西的同名散文。笔者尽管以前也曾经陆续读到过她的作品,但从未做过深入研究,自以为那是一些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的事情,与己无关。但看完电影后... 与哈萨克族女作家叶尔克西·库尔曼别克相识是通过电影《永生羊》,该片改编自叶尔克西的同名散文。笔者尽管以前也曾经陆续读到过她的作品,但从未做过深入研究,自以为那是一些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者的事情,与己无关。但看完电影后发现错了,一部如此优美的新疆哈萨克族题材电影,反映出的却是包容世界的价值观,这让笔者感到震惊。再看她的文学作品,发现她的汉语创作、审视新疆的视角、对草原游牧文化的深层次解读,都是她感知新疆这片美丽的土地的独特方式。2010年笔者申请到教育部项目《人类学视野下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为了更真实地了解电影的诞生过程,课题组成员于2012年4月28日对叶尔克西进行访谈,访谈主要围绕剧本改编、电影拍摄及电影主旨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拍摄 新疆 访谈录 导演 文学作品 哈萨克族 少数民族
下载PDF
试论哈萨克族民间文学中的禁忌民俗 被引量:1
6
作者 邴波 聂爱文 《青海民族研究》 2004年第2期53-57,共5页
本文通过对哈萨克族民间文学文本的分析,就其中禁忌民俗对于民族认同和社会整合的作用作一阐述。
关键词 哈萨克族 禁忌民俗 民族认同 社会整合
下载PDF
从“背叛”到“认同”——电影中父子影像的一种描述 被引量:2
7
作者 邴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3-6,共4页
作为电影中常见的主题,“父与子”已然成为血缘关系中最具有典型社会文化意义的研究对象之一,具有非常可观的意义生产力。近年来的电影创作中,父子关系出现了背叛、寻找、认同等诸多形态,父子冲突、父子和解的场景轮番出现在用胶片建构... 作为电影中常见的主题,“父与子”已然成为血缘关系中最具有典型社会文化意义的研究对象之一,具有非常可观的意义生产力。近年来的电影创作中,父子关系出现了背叛、寻找、认同等诸多形态,父子冲突、父子和解的场景轮番出现在用胶片建构的世界里,不难从中品味出时代的诸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子关系 第五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
下载PDF
“电影民工”的“迷惘”——贾樟柯电影的身份叙事 被引量:3
8
作者 邴波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9期10-11,13,共3页
作为"电影民工"的贾樟柯在"地下电影"时期一直存在着一种身份认同的焦虑,这种焦虑通过其影片的叙事主体、叙事背景、叙事对象及叙事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实际上是贾樟柯在"迷惘"状态下的确认身份的一种... 作为"电影民工"的贾樟柯在"地下电影"时期一直存在着一种身份认同的焦虑,这种焦虑通过其影片的叙事主体、叙事背景、叙事对象及叙事内容展现得淋漓尽致,它实际上是贾樟柯在"迷惘"状态下的确认身份的一种叙事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樟柯 身份叙事 叙事策略
下载PDF
贾樟柯与“第六代” 被引量:1
9
作者 邴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8-30,共3页
作为“第六代”的领军人物,相似的成长背景及生存的相似困境决定了贾樟柯的电影美学风格无疑有着“第六代”创作的群体性特征,但群体性特征只是区别于“第五代”的笼统说法,对于代内的个体,我们似乎更应该将关注的目光投射于群体内... 作为“第六代”的领军人物,相似的成长背景及生存的相似困境决定了贾樟柯的电影美学风格无疑有着“第六代”创作的群体性特征,但群体性特征只是区别于“第五代”的笼统说法,对于代内的个体,我们似乎更应该将关注的目光投射于群体内部的差异性,在都市情结与县城情结、精英立场与平民立场、影像魅力与形象魅力的比较中会凸显贾樟柯创作生命力旺盛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城情结 平民立场 形象魅力
下载PDF
新生代导演的“县城情结”与“身份叙事” 被引量:1
10
作者 邴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6-28,共3页
出于自觉的艺术选择与“县城”在社会转型期的特殊地位,有一些“新生代”导演开始让“县城”在影片中发挥重要的叙事功能,这实际上是他们对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惑及焦虑的投射,是“新生代”导演所采用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叙事策略。
关键词 “新生代”导演 县城情结 身份叙事
下载PDF
大众文化时代的文学理论教学 被引量:3
11
作者 邴波 《昌吉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60-63,共4页
大众文化的出现对文学的冲击是非常大的,但应该更为理智的看待大众文化对文学的双重作用,站在批判的立场上肯定其合理性,批判其负面作用,且将其合理性引入文学理论教学过程,从目的、手段、形态。
关键词 大众文化 文学理论教学
下载PDF
愿作罂粟——社会转型期池莉小说的生存策略 被引量:1
12
作者 邴波 《昌吉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1-13,共3页
面对转型期社会的世俗化 ,池莉选择了若即若离的态度 ,对市民世俗的“淡泊”与“拥抱”在池莉身上呈现出一种奇妙的景观 ,这也恰恰表现了池莉在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生存策略 :作为“小市民”,她可以被显示旺盛生机的市民阶层所吸引 ,做他... 面对转型期社会的世俗化 ,池莉选择了若即若离的态度 ,对市民世俗的“淡泊”与“拥抱”在池莉身上呈现出一种奇妙的景观 ,这也恰恰表现了池莉在社会转型期的一种生存策略 :作为“小市民”,她可以被显示旺盛生机的市民阶层所吸引 ,做他们生活的代言人 ,免受“形而上”思索的折磨 ;作为知识分子作家 ,她并不完全将自己与市民阶层混同 ,在顺应市场经济下的市民社会的同时 ,她要时时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池莉 小说 生存策略 伦理观念
下载PDF
新世纪以来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成就与突破 被引量:1
13
作者 邴波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14-118,共5页
新世纪以来的全球化语境中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开始逐渐崛起。导演身份的本土化、多元化代替了过去的单一化,转变了传统叙事模式,强化了人文关怀价值。在塑造良好"新疆形象"及中华民族身份的整体建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新疆 少数民族题材 电影 导演身份 人文关怀
下载PDF
电影如何成为个人的?
14
作者 邴波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4-117,共4页
电影是不是一个人的?一种集体创作的高技术含量的艺术,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导演对视觉世界的理解和表达。这也许是任何电影导演的宿命——在何种意义上你拥有一部自己执导的电影?所以,王小帅的宿命也就变成了难以言说的现代美学困境:在... 电影是不是一个人的?一种集体创作的高技术含量的艺术,同时又充分体现了导演对视觉世界的理解和表达。这也许是任何电影导演的宿命——在何种意义上你拥有一部自己执导的电影?所以,王小帅的宿命也就变成了难以言说的现代美学困境:在最大限度保持个人艺术品格的前提下,既做到不被好莱坞大片挤兑,还要成为中国主流电影的代言人。这使得王小帅的影像世界一直呈现出寻找的焦虑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导演 个人 艺术品格 影像世界 高技术含量 集体创作 现代美学 主流电影
下载PDF
让“西部电影”之光照耀天山——略论新疆电影与新西部电影
15
作者 邴波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28-30,共3页
“西部电影”概念的提出已过去将近30年,但因为受时代、地域及意识形态、电影本身发展影响,一直存在概念模糊、定位不准确以及缺乏当代性等局限性。全球化语境与西部大开发背景之下,“西部电影”已开始转变为具备“开放、发展、包容... “西部电影”概念的提出已过去将近30年,但因为受时代、地域及意识形态、电影本身发展影响,一直存在概念模糊、定位不准确以及缺乏当代性等局限性。全球化语境与西部大开发背景之下,“西部电影”已开始转变为具备“开放、发展、包容、平等”品质的“新西部电影”类型片。新疆电影以其独特的地理空间、意义生成方式及人文精神成为“新西部电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中华大文化”及中华民族身份的整体建构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电影 新西部电影 新疆电影
下载PDF
高校考试改革刍议
16
作者 邴波 《昌吉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77-79,共3页
本文从教师及学生两个角度透视院校考试及考试管理中存在的弊端 ,试图从命题、考场管理。
关键词 考试改革 高校 考场管理 考试管理 教师 考试形式 院校 弊端 刍议 有效途径
下载PDF
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材——关于《文学理论教程》的几点思考
17
作者 邴波 《昌吉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34-38,共5页
文章将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与文论教材建设中的其他教材相比较 ,突出其兼容并包、体系完整、范畴建构及读者意识等方面的特征 ,并且指出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文学理论教程》 童庆炳 教材建设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论 逻缉框架 概念范畴 读者意识
下载PDF
民间想象的四种模式
18
作者 邴波 宋倩茹 《昌吉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8-33,共6页
探讨中国新文学史上民间想象的四种模式 ,试图找到这四种想象方式之间的复杂文化关联。我们认为 ,一方面 ,民间社会被读解为亟需改造和启蒙的领域 ;另一方面 ,民间社会又被当作是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源泉 ;与此同时 ,从民间社会生活中发现... 探讨中国新文学史上民间想象的四种模式 ,试图找到这四种想象方式之间的复杂文化关联。我们认为 ,一方面 ,民间社会被读解为亟需改造和启蒙的领域 ;另一方面 ,民间社会又被当作是一种革命性的力量源泉 ;与此同时 ,从民间社会生活中发现质朴和充实 ,并从中找寻到建构一个富有生机的中国的想象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 模式 文化关联 社会生活 革命性 中国
下载PDF
美育——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19
作者 邴波 《昌吉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65-68,共4页
美育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 ,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一种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 ;它的特性使其可以达到辅善、启真、养体、助劳的目的 ,完成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 ;高校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前沿应着力加以改进。
关键词 美育 素质教育 课程体育 高等学校 校园文化 教育美育
下载PDF
从西方史学的转向看未来地方志的关注趋势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锴 颜越虎 +1 位作者 徐鹏 邴波 《巴蜀史志》 2012年第6期10-13,共4页
从地方志发展的历史看.它历来有着强烈的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的学术品质。从横向的兼收并蓄来说,地方志自诞生以来,就积极吸收、借鉴中国传统历史学、地理学等知识门类的成果来充实和丰富自身。就纵向的与时俱进而言,地方志往往主动... 从地方志发展的历史看.它历来有着强烈的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的学术品质。从横向的兼收并蓄来说,地方志自诞生以来,就积极吸收、借鉴中国传统历史学、地理学等知识门类的成果来充实和丰富自身。就纵向的与时俱进而言,地方志往往主动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追随社会实践的变迁,不断改易其记载的内容和形式,实现自我调整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展示如实记载历史的风采。地方志也因此而长期保持旺盛不衰的生命力,成为当之无愧的传统文化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志 西方史学 传统历史学 社会历史发展 与时俱进 兼收并蓄 学术品质 社会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