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治疗牙周炎伴牙龈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邵云蕾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第13期104-107,共4页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应用治疗牙周炎伴牙龈炎及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医院治疗的60例牙周炎伴牙龈炎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阿莫西林... 目的:探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布洛芬缓释胶囊联合应用治疗牙周炎伴牙龈炎及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在医院治疗的60例牙周炎伴牙龈炎患者,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施以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观察组则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菌斑附着水平(PAL)、菌斑指数(PLI)、龈沟出血指数(SBI)、牙周袋深度(PD)以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eN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BI、PLI、PAL、P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1β、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GSH-Px、SO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MDA、eNO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AL、PD水平和IL-6、IL-1β、TNF-α、hs-CRP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甲硝唑+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牙周炎伴牙龈炎疗效显著,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牙周和氧化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牙龈炎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布洛芬 甲硝唑
下载PDF
比较不同冲洗液对根管内氢氧化钙的清除效果及根管牙本质显微硬度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冬雅 李季 +3 位作者 李艳萍 张玉硕 邵云蕾 张琳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0-95,共6页
目的:比较5种不同根管冲洗液对根管内氢氧化钙(CH)的清除效果及对牙本质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在70颗单根管离体牙的根管壁上制备凹沟,10颗牙齿作为阴性对照组不导入CH糊剂,60颗牙齿导入CH糊剂,封药1周。1周后,10颗牙齿作为阳性对照组... 目的:比较5种不同根管冲洗液对根管内氢氧化钙(CH)的清除效果及对牙本质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在70颗单根管离体牙的根管壁上制备凹沟,10颗牙齿作为阴性对照组不导入CH糊剂,60颗牙齿导入CH糊剂,封药1周。1周后,10颗牙齿作为阳性对照组不去除CH糊剂,其余50颗牙齿根据清除氢氧化钙所使用的冲洗液不同随机分成5组(n=10),体视显微镜和SEM观察CH残余量,显微硬度计测试根管壁显微硬度。结果:10%柠檬酸、17%乙二胺四乙酸(EDTA)及1 g/L银杏叶提取物(EGb)溶液对CH的清除效果优于蒸馏水和2.5%NaClO溶液(P<0.05)。阴性对照组显微硬度值大于其余各组(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5种冲洗液均不能完全清除根管内CH,但柠檬酸、EDTA及EGb溶液清除效果较好。CH封药1周降低根管牙本质显微硬度,冲洗液则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氧化钙 冲洗液 银杏叶提取物 显微硬度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文燕 邱晶 邵云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理特征,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PTMC患者的中央区淋...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理特征,并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PTMC患者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30.9%(55/17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最大直径>5 mm、合并包膜侵犯、癌灶多发、双侧癌灶与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存在显著关联(P<0.05或P<0.01),性别、是否合并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与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显著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5岁、肿瘤最大直径>5 mm、癌灶多发、双侧癌灶、合并包膜侵犯均是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PTMC患者发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有年龄<45岁、肿瘤最大直径>5 mm、癌灶多发、双侧癌灶、合并包膜侵犯,建议临床积极实施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进行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病理特征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危险因素 肿瘤直径 双侧病灶
下载PDF
CD_(38)和CD_(138)在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症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探讨 被引量:9
4
作者 孙文燕 邵云蕾 赖红梅 《基层医学论坛》 2017年第22期2886-2887,共2页
目的探讨CD_(38)和CD_(138)在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症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90例不孕症子宫内膜活检病例,根据HE形态学诊断有30例慢性子宫内膜炎阳性病例、30例疑似病例与30例非慢性子宫内膜炎病例,分别命名为阳性组、疑似组和... 目的探讨CD_(38)和CD_(138)在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症患者中的诊疗价值。方法选取90例不孕症子宫内膜活检病例,根据HE形态学诊断有30例慢性子宫内膜炎阳性病例、30例疑似病例与30例非慢性子宫内膜炎病例,分别命名为阳性组、疑似组和阴性组,阳性组与疑似组均行系统的抗炎治疗,对所选取患者做CD_(38)、CD_(138)、CD_(68)、CD_(10)、ER、PR免疫组化检查。结果阳性组、疑似组和阴性组中的CD_(38)/CD_(138)阳性率分别为96.7%,56.7%,3.3%,差异明显(P<0.05);阳性组与疑似组在治疗后随访≥6个月,2组的受孕率分别为36.7%,16.7%,阳性组的受孕率明显高于疑似组(P<0.05),2组受孕者的CD_(38)、CD_(138)阳性率均为100%。结论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活检加做CD_(38)、CD_(138)检测可提高对合并慢性子宫内膜炎不孕症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子宫性不孕症患者的系统抗炎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子宫内膜炎 不孕症 诊断 治疗 CD38 CD138 应用价值
下载PDF
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在宫颈癌高危人群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文燕 赖红梅 +4 位作者 肖名珍 邵云蕾 赖超 李丽 邱晶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5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在宫颈癌高危人群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高危人群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及宫颈活体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薄式液基细胞学制片巴氏染色、... 目的探讨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在宫颈癌高危人群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高危人群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及宫颈活体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薄式液基细胞学制片巴氏染色、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两种标本均于显微镜下进行形态观察,两种标本再进行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综合细胞形态学、组织形态学及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检测结果为病理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80例宫颈癌高危人群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统计细胞学形态学和组织形态学的阳性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细胞形态学、组织形态学分别联合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结果;比较细胞形态学与细胞形态学联合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结果、组织形态学与组织形态学联合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结果。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宫颈慢性炎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30例、CIN223例、CIN312例、宫颈癌8例。细胞学形态学结果显示,阳性45例、阴性35例,阳性检出率为56.25%,诊断符合率为87.50%;组织形态学初诊结果显示,阳性42例、阴性38例,阳性检出率为52.50%,诊断符合率为93.75%。细胞形态学联合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阳性40例、阴性40例,阳性率为50.00%,诊断符合率为93.75%;组织形态学联合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阳性41例、阴性39例,阳性检出率为51.25%,诊断符合率为97.50%。细胞形态学阳性检出率高于细胞形态学联合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诊断符合率低于细胞形态学联合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形态学阳性检出率高于组织形态学联合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诊断符合率低于组织形态学联合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16和Ki67免疫化学染色应用于宫颈癌高危人群中可提高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高危人群 P16/Ki67免疫化学染色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下载PDF
青岛地区上颌第一磨牙根管解剖特点的锥形束CT研究
6
作者 吴迪 王伟 +2 位作者 邵云蕾 孙德刚 崔传江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94-99,共6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扫描法研究846颗青岛地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点。方法随机选取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口腔医院放射科拍摄CBCT的成人数据资料中465例患者的846颗上颌第一磨牙,根据年龄分组,分析其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形态、...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扫描法研究846颗青岛地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点。方法随机选取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口腔医院放射科拍摄CBCT的成人数据资料中465例患者的846颗上颌第一磨牙,根据年龄分组,分析其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形态、髓室高度、根尖与上颌窦底关系的解剖特点。结果①牙根数目: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以三根为主。②根管数目:在18~49岁组中以四根管为主,发现2例五根管病例出现在30~39岁年龄组。在50~69岁组中以三根管为主。③根管形态:在18~49岁组中MB根管与MB2根管多为I型,在50~69岁组MB根管多为I型,各年龄组DB根管均为Ⅰ型,P根管以腭侧单根单根管为主。④髓腔高度:随年龄增加髓腔高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⑤根尖与上颌窦底关系:各牙根根尖与上颌窦底之间的关系以平齐为主。结论青岛地区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复杂多变,并且随年龄增长根管数目、根管形态、髓腔高度及根尖与上颌窦底关系也有不同表现,CBCT扫描法可有效发现各年龄段各型根管解剖特点,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根管变异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青岛地区 增龄性变化
原文传递
口腔LED光固化灯职业性暴露对小鼠眼睛影响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邵云蕾 马艳波 +3 位作者 李艳萍 李思萱 李思宁 张琳 《职业与健康》 CAS 2021年第22期3049-3052,共4页
目的研究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光固化灯职业性暴露对小鼠眼睛的影响。方法 12只8周龄清洁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及LED光固化灯照射组(n=6)。LED光固化灯照射组小鼠暗适应24 h后开始实验,每天照射3... 目的研究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LED)光固化灯职业性暴露对小鼠眼睛的影响。方法 12只8周龄清洁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及LED光固化灯照射组(n=6)。LED光固化灯照射组小鼠暗适应24 h后开始实验,每天照射3 h,连续照射3 d,正常对照组小鼠饲养于正常环境下。LED光固化灯照射前后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来研究小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的变化,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评估LED光固化灯照射后小鼠视网膜组织形态改变。结果 OCT结果显示,LED光固化灯照射后小鼠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明显变薄(P<0.05)。HE结果显示,LED光固化灯照射使小鼠视网膜形态学发生改变,感光细胞间紧密连接遭到破坏。结论口腔LED光固化灯照射会导致小鼠视网膜外核层变薄及光感受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固化灯 视网膜外核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原文传递
牙隐裂根管治疗同步实施冠修复的远期效果评价
8
作者 邵云蕾 梁露 温圣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3年第13期150-152,共3页
目的:研究牙隐裂根管治疗同步实施冠修复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牙隐裂患者,通过创建Excel创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在根管治疗后再进行冠修复治疗,观察组... 目的:研究牙隐裂根管治疗同步实施冠修复的远期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2例牙隐裂患者,通过创建Excel创建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患者在根管治疗后再进行冠修复治疗,观察组在根管治疗时同步冠修复疗法。展开为期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年时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牙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牙龈情况(牙龈指数和牙周菌斑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7.22%(35/36)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83.33%(30/36)(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疼痛程度评分下降、SF-36评分升高,且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牙周指数、菌斑指数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隐裂根管治疗同步实施冠修复的远期效果较高,有效降低疼痛,并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隐裂 根管治疗 冠修复 远期效果
下载PDF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初探
9
作者 邵云蕾 《今天》 2021年第4期130-130,共1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通过利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读写结合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具体的写作方法,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读写结合” 教学策略
下载PDF
两种车针去除正畸黏接剂对牙釉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10
作者 李思萱 李艳萍 +3 位作者 邵云蕾 杨麒麟 周惠敏 张琳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71-76,共6页
目的研究两种车针去除正畸黏接剂对牙釉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颗来自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离体前磨牙,原子力显微镜下检测牙釉质表面形貌及初始粗糙度(平均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托槽黏接于牙冠颊面中心... 目的研究两种车针去除正畸黏接剂对牙釉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颗来自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的离体前磨牙,原子力显微镜下检测牙釉质表面形貌及初始粗糙度(平均粗糙度、均方根粗糙度)。托槽黏接于牙冠颊面中心,在蒸馏水中储存24 h,去除托槽后随机分为两组:超细金刚砂车针组与30刃钨钢车针组(n=10)。在高速涡轮手机下分别使用超细金刚砂车针和30刃钨钢车针去除正畸黏接剂,记录操作时间。然后再次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牙釉质表面形貌及表面粗糙度,比较两组车针去除正畸黏接剂时间以及去除正畸黏接剂后牙釉质表面粗糙度的变化。结果两种车针去除正畸黏接剂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车针去除正畸黏接剂后牙釉质表面粗糙度均增加(P<0.05),但与超细金刚砂车针组比较,30刃钨钢车针组的牙釉质表面粗糙度较小(P<0.05)。结论30刃钨钢车针能有效去除正畸黏接剂,对牙釉质表面的损伤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钢车针 表面粗糙度 原子力显微镜 黏接剂
原文传递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治慢性牙周炎伴口臭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温圣涛 邵云蕾 《黑龙江中医药》 2022年第5期365-367,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治慢性牙周炎伴口臭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经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慢性牙周炎伴口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设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龈下刮治、龈上洁治及根面平... 目的:探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治慢性牙周炎伴口臭对口腔微生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9月经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慢性牙周炎伴口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设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龈下刮治、龈上洁治及根面平整等,以及生理盐水含漱;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10~20ml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早晚刷牙后含漱2~5min后吐出。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牙周袋深度(PPD)、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及附着丧失指数(CAL),采用美国Halimeter口气分析仪测定挥发性硫化物(VSCs)水平,采用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评估口气测试值(OS),检测福赛类杆菌(Tf)、中间普氏菌(Pi)、牙龈卟啉单胞菌(Pg),(3)炎性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6、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结果:治疗后,PPD 2.64±0.92mm、BI 1.76±0.28、PLI 1.83±0.49、CAL 1.78±0.24mm显著低于对照组(3.48±1.06mm、2.25±0.43、2.16±0.62、2.15±0.31mm)(P<0.05);治疗后,观察组Tf 8%、Pi 1%、Pg 14%检出率均显著降低对照组(16%、9%、22%)(P<0.05),而VSCs 504.36±92.57ppb、OS 1.82±0.46分也显著低于对照组(613.74±102.71ppb、2.12±0.59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3.75±0.63 ng/L、TNF-α2.45±0.25 ng/L及MMP-914.63±1.69 n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5.06±0.86ng/L、3.04±0.36ng/L、19.06±2.74 ng/mL)(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辅治慢性牙周炎伴口臭可明显改善牙周炎症状及口腔微生态,缓解口臭症状,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口臭 复方氯己定含漱液 口腔微生态 炎性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