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内战史研究的新趋向——读德鲁·吉尔平·福斯特的《受难之邦:死亡和美国内战》 被引量:4
1
作者 邵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在美国史学界,美国内战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研究成果至为丰富。但是,对于战争中的"死亡"问题,人们却鲜有关注,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教授的近作《受难之邦:死亡与美国内战》因此而具有特殊的意义。该书的目的是从&qu... 在美国史学界,美国内战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研究成果至为丰富。但是,对于战争中的"死亡"问题,人们却鲜有关注,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教授的近作《受难之邦:死亡与美国内战》因此而具有特殊的意义。该书的目的是从"死亡"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评价内战的意义和含义。该书从"死亡"的物理表现、人性心理、文化内涵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个人和国家"间的关系如何在战争中经历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美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思考"战争与人性"、"宗教和世俗"等问题,提升内战研究的人文情怀。在新文化史风靡学界的时代,史家通过新题材写出新文章并不罕见,但从"死亡"这个冷僻的角度,研究内战这个饱和的领域,且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实不多见,反映了美国内战史学的新水准和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鲁·福斯特 美国内战 死亡 死亡文化 想象共同体
下载PDF
从“臣民”到“公民”——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殖民者在各州宪法中的身份转变 被引量:3
2
作者 邵声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21,共10页
在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公民"一词取代此前特许状中的"臣民"一词,开始被写入部分殖民地新制定的州宪法之中,从而开启了殖民者在法律身份上由"臣民"转变为"公民"的历史进程。但是这种转变并非一... 在北美独立战争期间,"公民"一词取代此前特许状中的"臣民"一词,开始被写入部分殖民地新制定的州宪法之中,从而开启了殖民者在法律身份上由"臣民"转变为"公民"的历史进程。但是这种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渐进缓慢的。对于正在与英国决裂的殖民者而言,虽然他们已意识到自己不再是"臣民"、并刻意避免使用"臣民"的称谓,但他们似乎还无法一下子彻底抛弃"臣民"之语的使用;与此同时,他们虽然也已经认识到自己正在成为一名逐渐成形的新政体的"公民",并有意地使用"公民"一词,但似乎一时还无法完全在法律思维和语言上为"公民"用语找到合适的位置。恰值这"旧去新来"的档口,制宪者们在各州宪法中频繁地运用"居民"、"人民"、"自由人"、"不动产所有者"等旧有法律资源中的其他身份词汇来填补空缺,架起了"臣民"向"公民"过渡的桥梁。在此过程中,"臣民"概念逐渐褪去了原有的君主制色彩,而"公民"概念本身则发生"裂变",催生了具有精英主义和民主主义两种不同倾向的"公民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臣民 公民 美国州宪法 北美独立战争 殖民者身份
下载PDF
从“臣民”到“公民”:独立战争前北美殖民者法律身份的嬗变 被引量:7
3
作者 邵声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1-124,7,共14页
在北美殖民地建立以后的很长时期内,"臣民"概念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包含"公民"概念,两者并不冲突。直到独立战争爆发以后,殖民者才开始将这两者对立起来,并在州立宪过程中摒弃"臣民"概念,改用&q... 在北美殖民地建立以后的很长时期内,"臣民"概念无论是在法律上还是在文化上都包含"公民"概念,两者并不冲突。直到独立战争爆发以后,殖民者才开始将这两者对立起来,并在州立宪过程中摒弃"臣民"概念,改用"公民"作为宣布独立的各前殖民地或新独立邦之居民的新法律身份,从而催生了现代"公民"概念,推动了殖民者由"臣民"向"公民"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历史 臣民 公民北 美殖民地 独立战争 法律身份
原文传递
《沉没的甲午》
4
作者 邵声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1年第1期102-103,共2页
(陈悦著,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年出版)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对甲午战争之研究基本流于泛政治、泛道德的空洞讨论,鲜能从专业技术之角度、结合特定历史背景,来客观分析此战的情与理、是与非。
关键词 情与理 客观分析 凤凰出版社 黄海海战 丁汝昌 战争全局 台湾保卫战 历史背景 马关 平壤之战
原文传递
美国史研究的新视野、新题材与新路径——“美国史学新趋势”圆桌对话
5
作者 何芊 邵声 李剑鸣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24,共20页
2012年11月16~18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罗伯特·史密斯国际杰斐逊研究中心(The Robert H. Smith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Jefferson Studies at Monticello)共同发起召开了一次美国史研讨会,有三十余名中外学者出席。会议的主题... 2012年11月16~18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罗伯特·史密斯国际杰斐逊研究中心(The Robert H. Smith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Jefferson Studies at Monticello)共同发起召开了一次美国史研讨会,有三十余名中外学者出席。会议的主题是"杰斐逊时代的民主、共和与国家构建",与会学者围绕"杰斐逊与民主问题"、"杰斐逊时代的共和主义"、"杰斐逊与早期美国的国族/国家构建"三个专题展开讨论。专题讨论结束后,会议主办方特意组织了两场圆桌讨论,采用对话的方式,交流关于美国史学近期动向的信息和看法。第一场对话的重点是"美国早期史研究的新趋向",由斯坦福大学杰克·雷科夫教授主持;第二场对话的主题是"21世纪的美国史学",由北京大学王立新教授主持。参与者全部采用英语发言。以下文字系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和翻译,为了尽可能保持对话的原貌,整理者采取原话实录的方式,遇有录音不清晰的地方则用省略号标出;听众的反应也以括注的方式说明。出于篇幅和阅读效果的考虑,在翻译时删去了一些重复和脱离主题的部分,这些地方也相应地加了省略号。括号中的文字系整理者所加,作为补充或说明。由于时间紧迫,仅就个别不清楚或不确切的地方,与具体的发言人做过核对,整个发言并未经本人审阅,其中疏漏和误译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明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史研究 美国史学 对话 路径 题材 CENTER 北京大学 国家构建
原文传递
“平等”原则是如何写进美国宪法的?——读埃里克·方纳新著《第二次建国》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邵声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0-160,8,共12页
《第二次建国》是埃里克·方纳在其扛鼎之作《重建:美利坚未完成的革命(1863~1877)》问世30年以后,再次就重建问题撰写的一部力作。该书旨在"重新发现"宪法第十三、第十四和第十五修正案的真实意图和现实意义,以便于进一... 《第二次建国》是埃里克·方纳在其扛鼎之作《重建:美利坚未完成的革命(1863~1877)》问世30年以后,再次就重建问题撰写的一部力作。该书旨在"重新发现"宪法第十三、第十四和第十五修正案的真实意图和现实意义,以便于进一步清除"邓宁学派"重建史观在美国社会中的影响,瓦解美国保守主义势力的重建史观的历史学基础。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方纳不仅开掘出重建宪法修正案在实现"人人生而平等"理想方面的潜在力量,使重建史与当前和未来连接起来,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平等"这一概念在美国历史中的意识形态张力,及其之于公民身份构建和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历史与文化 种族主义 重建 《第二次建国》 埃里克·方纳
原文传递
美国学界关于革命时期公民身份问题的研究
7
作者 邵声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5-130,I0007,共17页
公民身份是美国革命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美国学界的相关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初,“公民身份”等概念被视作研究对象,其历史含义和特性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得到字面上的解释;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2... 公民身份是美国革命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美国学界的相关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初到70年代初,“公民身份”等概念被视作研究对象,其历史含义和特性受到学者们的重视并得到字面上的解释;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左右,“公民身份”开始作为理论工具被引入史学研究之中,用以考察个体和共同体在政治和法律两个层面的关系,并通过阐释效忠、归化、性别等问题来展现美国公民身份的排他性;第三阶段是21世纪以来的研究,特点是以语境主义的方式考察“公民身份”等概念的模糊性及其社会文化意义,关注的是不同群体如何影响和塑造公民身份。由于“公民身份”概念的历史含义和学术含义之间一直存在着张力,以至于许多学者在研究中经常出现误用概念、时代倒错等现象。因此,今后的研究不仅要意识到“公民身份”等概念历史语境的重要性,还要认识到“公民”概念可以成为重要的史料、叙事主线以及比较视野,以此来审视和修正现有的公民身份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身份 社会文化意义 语境主义 革命史 比较视野 美国学界 排他性 历史含义
原文传递
“杰斐逊时代的民主、共和与国家构建”研讨会综述
8
作者 邵声 何芊 《美国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2-155,共4页
2012年11月17~18日,“杰斐逊时代的民主、共和与国家构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罗伯特·史密斯杰斐逊国际研究中心(TheRobertH.SmithIn—ternationalCenterforJeffersonStudiesatMonticell... 2012年11月17~18日,“杰斐逊时代的民主、共和与国家构建”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会议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和罗伯特·史密斯杰斐逊国际研究中心(TheRobertH.SmithIn—ternationalCenterforJeffersonStudiesatMonticello)共同主办,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的36位学者参加了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构建 杰斐逊 研讨会综述 民主 共和 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大学 国际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