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方法及控制的一些要点 被引量:12
1
作者 邵大为 赵洋 《科技信息》 2011年第5期309-310,共2页
高层建筑结构及施工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结合高层建筑的特点探讨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提出了一套有效实用的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方法。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施工管理 质量 进度 成本
下载PDF
宋前黄鹤楼兴废考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兆鹏 邵大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6,共6页
黄鹤楼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原是军用的哨楼。到南北朝时代,黄鹤楼渐成名楼。陈代诗人张正见的《临高台》是文学史上第一首书写黄鹤楼的诗篇。唐五代时期,黄鹤楼一直是文士的宴游之所,从盛唐的李白、中唐的白居易、元稹到晚唐的皮日休,... 黄鹤楼始建于东吴黄武二年,原是军用的哨楼。到南北朝时代,黄鹤楼渐成名楼。陈代诗人张正见的《临高台》是文学史上第一首书写黄鹤楼的诗篇。唐五代时期,黄鹤楼一直是文士的宴游之所,从盛唐的李白、中唐的白居易、元稹到晚唐的皮日休,都曾在黄鹤楼宴游。北宋时期,黄鹤楼一直完好无损,宋初王钦若和北宋后期的徐兢诞生于黄鹤楼。张咏、贺铸等诗人词客更常登临黄鹤楼赋咏。直到南宋初年李纲和岳飞还曾登楼抒怀。南宋中期,黄鹤楼毁圮不存。但南宋后期,黄鹤楼又经复建,再展雄姿。游仪、周弼等人都曾登楼赋诗填词,一时脍炙人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鹤楼 文学景观 文学书写 唐宋文学
下载PDF
始于容易继却难,不期工时已夺功——论严羽“学诗有三节”
3
作者 邵大为 《写作》 2011年第4期20-24,共5页
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有曰:“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节”既有阶段的意思,也有境界的涵义。俗语常曰:无知者无畏。... 严羽《沧浪诗话·诗法》有曰:“学诗有三节:其初不识好恶,连篇累牍,肆笔而成;既识羞愧,始生畏缩,成之极难;及其透彻,则七纵八横,信手拈来,头头是道矣。”“节”既有阶段的意思,也有境界的涵义。俗语常曰:无知者无畏。初学创作者,所识浅薄,但写心口,信笔涂抹一番以为并非难事。待深入以后,方感创作之艰,继之极难。若能舍弃功利之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法 严羽 工时 沧浪诗话 创作者 “节”
下载PDF
建设文学景观数据库的价值与方法——以《方舆胜览》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邵大为 陈逸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7-111,共5页
文学不仅描述景观,传播景观,也塑造景观,甚至在景观湮没之后再造景观,但如何发挥这些作用,还需将一定数量的文学景观放在广阔的时空维度和历史文化场景中整体考量。为文学景观建设数据库,有利于高效处理庞大体量的研究对象及其错综复杂... 文学不仅描述景观,传播景观,也塑造景观,甚至在景观湮没之后再造景观,但如何发挥这些作用,还需将一定数量的文学景观放在广阔的时空维度和历史文化场景中整体考量。为文学景观建设数据库,有利于高效处理庞大体量的研究对象及其错综复杂的各类信息,从而使局部的现象关联和宏观的整体分析易于实现。以南宋地志《方舆胜览》所载文学景观为对象,通过建立目录化数据、分词化数据、本体数据库、标签化数据和GIS化景观数据等步骤,探索建设文学景观数据库的具体途径,尝试将《方舆胜览》用地图方式可视化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景观 数据库 《方舆胜览》 景观地图
下载PDF
替代与补偿:黄鹤楼与蛇山南楼关系考
5
作者 邵大为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2-96,共5页
宋代黄鹤楼自绍兴年间毁圮后久未重建,缺席历史舞台将近百年,而在此期间蛇山顶部的南楼却题咏丰富、频获重建,成为南宋的“鄂渚之胜”。黄鹤楼在宋末复建后经明清两朝大力建设再次成为江汉明珠,而南楼却在元代之后日渐式微,至明代已故... 宋代黄鹤楼自绍兴年间毁圮后久未重建,缺席历史舞台将近百年,而在此期间蛇山顶部的南楼却题咏丰富、频获重建,成为南宋的“鄂渚之胜”。黄鹤楼在宋末复建后经明清两朝大力建设再次成为江汉明珠,而南楼却在元代之后日渐式微,至明代已故迹杳渺。上世纪80年代重修黄鹤楼时,南楼一并获得重建,但默守山腰,世人知之者少。从同一时空视角对比黄鹤楼与南楼的兴衰变迁,我们发现临近景观之间有时存在一种相互促进或制约的关系,而大众在景观接受中也会有一种替代与补偿的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鹤楼 蛇山南楼 文学景观 景观接受
下载PDF
故事 风景 文学书写——以蛇山南楼为例看文学景观的形成
6
作者 邵大为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位于武汉市蛇山的"南楼",在宋代是闻名天下的鄂州名胜,所谓"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它的前身本是黄鹄山上一座"有登览之胜"的楼阁建筑,北宋时因名人故事的移植和点缀,获得两宋文人的普遍关注... 位于武汉市蛇山的"南楼",在宋代是闻名天下的鄂州名胜,所谓"江东湖北行画图,鄂州南楼天下无"。它的前身本是黄鹄山上一座"有登览之胜"的楼阁建筑,北宋时因名人故事的移植和点缀,获得两宋文人的普遍关注和反复书写,既成就了自身"鄂渚之胜"的美誉,也是宋代文学史、湖北名胜史上一道引人瞩目的文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景观 蛇山南楼 宋代文学 湖北名胜 庾亮登楼
下载PDF
浅谈中学应用文教学
7
作者 邵大为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1年第10期39-40,共2页
近年应用文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各地的中高考,这是教育务实、文以致用的表现。为了顺应这种考察的现实,就要求中学语文的应用文教学要有所侧重。基于此背景,本文对中学应用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应用文 教学 情境 强化 夯实
下载PDF
宋代科举人才空间聚集性探索
8
作者 窦小影 应申 +2 位作者 侯景洋 王兆鹏 邵大为 《地理信息世界》 2020年第3期35-41,共7页
科举制度下选拔出的人才称为科举人才,其在社会阶级的纵向流动、思想文化传播、地方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科举人才的分布一定程度反映了地方的综合教育水平和文化繁荣程度。利用《宋登科记考》中的数据,以宋朝各位皇帝在位期间的各... 科举制度下选拔出的人才称为科举人才,其在社会阶级的纵向流动、思想文化传播、地方教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科举人才的分布一定程度反映了地方的综合教育水平和文化繁荣程度。利用《宋登科记考》中的数据,以宋朝各位皇帝在位期间的各州府科举人才数量构建的时间序列为基础,结合归一化处理、空间自相关方法分析其差异性和聚集性,探索宋代科举人才的分布和区域演变特征,并结合史实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宋朝各州府在科举人才数量上极不平衡,南宋时期比北宋时期更不平衡;②北方科举人才在宋太祖之后处于劣势,宋真宗时期科举人才表现为东南区域聚集的趋势,这一趋势延续至南宋末期,佐证了文化重心南移完成于宋真宗时期的说法;③北宋西部科举人才数量高值聚集区范围远远小于东南高值聚集区,而南宋西部没有形成高值聚集区;④宋朝在北方边疆地区形成的科举人才数量低值聚集区,与宋朝发生战争密集的地区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地理 空间自相关 空间聚集
下载PDF
江州庾楼得名由来及兴废变迁
9
作者 王兆鹏 邵大为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江州庾楼以东晋庾亮姓氏命名,因流传庾亮赏月的故事而闻名。庾楼始建年代难以确考,中唐时已成为文人频繁书写的对象,唐末为江州名胜。两宋时庾楼是天下屈指可数的名楼大观,与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齐名,元末毁于兵乱。庾楼在明代重建... 江州庾楼以东晋庾亮姓氏命名,因流传庾亮赏月的故事而闻名。庾楼始建年代难以确考,中唐时已成为文人频繁书写的对象,唐末为江州名胜。两宋时庾楼是天下屈指可数的名楼大观,与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齐名,元末毁于兵乱。庾楼在明代重建过两次,一在正德年间,一在嘉靖六年,明末清初毁于左良玉之火。顺治九年重建的庾楼,在康熙和乾隆之世比较萧条,但并未荒废,最后在太平天国运动中被毁。之后百余年庾楼毁圮不存,直到2007年九江市政府重建,现称庾亮楼,为九江旅游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州庾楼 文学景观 宋代名楼 名楼文化
原文传递
北宋元祐文学的图景特征——基于《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对元祐文学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武斌 邵大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6-155,187,共11页
依据《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所提供的编年系地作品数据,元祐年间是北宋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元祐二年是整个北宋文学创作的峰值年,苏轼文人集团是元祐文学创作的主力。在各体文学中,元祐散文成就最为突出,“元祐更化”引发的政治剧变是... 依据《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所提供的编年系地作品数据,元祐年间是北宋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元祐二年是整个北宋文学创作的峰值年,苏轼文人集团是元祐文学创作的主力。在各体文学中,元祐散文成就最为突出,“元祐更化”引发的政治剧变是元祐散文创作的催化剂。元祐诗歌数量优势不如散文,但宋调特征最为明显。元祐词坛表现一般,杭州是其创作中心。就空间而言,京城开封是元祐文学创作的绝对中心。元祐期间,随着苏轼的活动重心由京城转向地方,京城作为创作中心的地位渐次瓦解。通过对元祐文学图景的定量分析,大致可以得出元祐文学是“高峰文学”“散文文学”及“京城文学”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祐文学 定量分析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 苏轼
下载PDF
数字人文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初步实践及学术意义 被引量:47
11
作者 王兆鹏 邵大为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8-129,206,207,共24页
古代文学研究的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这两大难题,人工较难解决。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开发的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可实现浏览检索、关联生成、数据统计、时空定位和可视化呈现五大功能,为解决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两大难题提供了可能。数字人文研... 古代文学研究的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这两大难题,人工较难解决。运用数字人文技术开发的文学编年地图平台,可实现浏览检索、关联生成、数据统计、时空定位和可视化呈现五大功能,为解决资料离散和时空分离两大难题提供了可能。数字人文研究将改变古代文学资料查询检索方式,实现从电子文献的分词定位检索到结构化数据库的分类提取,从点状检索到网状关联,从逐条拷贝到分类打包;能把传统的静态文本变为可随意组合的动态文本;能改变文学史的认知角度和方法,时间上细化文学史的时间粒度,空间上深化文学的空间层次。由数字人文激发的编年系地并重的理念,将改变作家年谱和文学编年史的书写范式。数字人文技术,还可以自动对比识别作品间的互文关系,重建古代文学的历史现场,提供古代文学阅读欣赏的崭新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唐宋文学 编年地图 结构化数据库
原文传递
基于唐宋文人足迹集聚性分析的中心文化城市变迁 被引量:3
12
作者 应申 侯景洋 +3 位作者 周钰笛 窦小影 王兆鹏 邵大为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5-953,共9页
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都是基于文学作品本身或文人个体特征进行,缺乏大数据的支持;历史的发展是大量个体共同驱动的结果,文化地理中众多文人的行为潜在影响着古代文化分布和变迁。本文提出基于文人群体... 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一直是中国文学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都是基于文学作品本身或文人个体特征进行,缺乏大数据的支持;历史的发展是大量个体共同驱动的结果,文化地理中众多文人的行为潜在影响着古代文化分布和变迁。本文提出基于文人群体运动行为的位置关联和聚合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根据唐宋时期文人的移动足迹数据来论证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中心城市的变迁。文化地理领域中的3次文化中心转移的观点,是基于3次历史事件驱动的定性推理分析,缺乏有效的古代文化方面的数据支撑。本文力图从数据科学、信息科学和GIS分析角度来审视这一结论。从人文领域已经出版的学术研究著作中采集唐宋时期具有代表性作家的11万条足迹数据,利用GIS的位置关联技术形成足迹图,构建了文人迁徙网络图;并采用空间化的PageRank算法计算出唐宋时期各城市的文化吸引力,直观地呈现出了不同时期文人聚集的中心城市,重塑唐宋文化中心变迁。同时,从定量、地理位置变化和时序角度剖析了中国不同时期城市的文化吸引力的分布和变化。为论证中国文化中心的南北变迁,对唐宋时期的城市文化吸引力聚合,以20年间隔来科学计算出南北文化中心的对比和演变,科学表现文化中心的南北随时间的变化,论证了中国文化中心3次南移的后2次,发现中国文化中心南移的时间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地理 唐宋时期 文人足迹 文化中心城市 位置关联 聚集性 PAGERANK算法 数据科学
原文传递
数字人文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初步实践及学术意义
13
作者 王兆鹏 邵大为 《新华文摘》 2021年第2期89-92,共4页
数字人文以多学科交叉的学术团队为研究主体,以数据为基础、平台为支撑,运用数字技术方法来研究人文科学。近年来,数字人文在理论探讨、应用研究、技术支持三个层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以内需为动力,积... 数字人文以多学科交叉的学术团队为研究主体,以数据为基础、平台为支撑,运用数字技术方法来研究人文科学。近年来,数字人文在理论探讨、应用研究、技术支持三个层面,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以内需为动力,积极运用数字人文技术方法来探索新途径、拓展新空间,在平台建设、文本分析、可视化研究方面,也取得可观的实绩。兹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平台的实践为中心,侧重谈谈数字人文的地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技术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数字人文 唐宋文学 地理信息系统 学术团队 多学科交叉 以问题为导向 学术意义
原文传递
数字人文在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初步实践
14
作者 王兆鹏 邵大为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0年第6期173-174,共2页
数字人文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以往文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也可以促进古代文学研究更新观念,改变方法,转换范式。仅就文学编年地图平台的学术实践而言,数字人文技术对于古代文学研究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改变文献资料的查询方式:从分... 数字人文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以往文学研究中的具体问题,也可以促进古代文学研究更新观念,改变方法,转换范式。仅就文学编年地图平台的学术实践而言,数字人文技术对于古代文学研究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改变文献资料的查询方式:从分词检索到分类获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研究 数字人文 文献资料 查询方式 学术实践 地图平台 更新观念 五个方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