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温比亚”停滞少动及转向机理探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谷秀杰 张霞 +2 位作者 苏艳华 邵宇翔 李周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80-788,共9页
2018年1818号台风“温比亚”进入河南后停滞少动,移向有多次改变,累计在河南省境内滞留长达40小时,造成河南省东部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利用高空探测、地面观测、NCEP 1°×1°再分析等资料及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数据,... 2018年1818号台风“温比亚”进入河南后停滞少动,移向有多次改变,累计在河南省境内滞留长达40小时,造成河南省东部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利用高空探测、地面观测、NCEP 1°×1°再分析等资料及中央气象台台风定位数据,对“温比亚”登陆进入河南境内后停滞少动及转向机理做详细诊断分析,结果显示:台风低压处在100 hPa高压带中的弱风区里,低层受高压带“包裹”或阻挡,低压缓行或停滞。200 hPa低压附近有风速辐合时,低压移速减慢,反之则加速,低压下游的风向对其移动方向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低压周围合成风场显示,北侧偏东风远大于南侧偏西风时,低压西行;东侧南风大于西侧北风时,低压北行;低压周围风场对称分布时,低压停滞;当非对称逐渐加强时,移向转为大风速轴的方向。500 hPa台风低压中心附近最大U、V风风速演变表明,北侧东风逐渐减小,西行低压移速随之变慢;东西风速差及南北风速差均减小到最小值且基本相当时,低压先停滞后转向,而后随着反方向风速的逐渐增大,低压沿着合动量方向移动。584 dagpm与588 dagpm之间风向与低压移动方向有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温比亚” 停滞转向 大尺度环流 非对称结构
下载PDF
河南春季一次强降水过程水汽收支和微物理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艳华 马鑫鑫 +1 位作者 邵宇翔 田万顺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1年第3期14-20,共7页
利用ARPS模式对2007年3月3-4日河南一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和水汽条件,计算了暴雨发生过程中选定区域内水汽输送、水汽收支和空中各相态水物质的量值大小及其转化关系。结果表明:... 利用ARPS模式对2007年3月3-4日河南一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和水汽条件,计算了暴雨发生过程中选定区域内水汽输送、水汽收支和空中各相态水物质的量值大小及其转化关系。结果表明:这次强降水主要是受850 hPa西南涡和地面江淮气旋影响;水汽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计算区域上空的水汽收支、中低层水汽的垂直输送与地面雨强的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中、低层持续的较强西南暖湿气流水汽输送和明显的水汽辐合是导致河南这次强降水的重要条件。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降水发展不同时段,云内微观结构、各种湿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和雨水形成机制都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过程 数值模拟 水汽收支 云微物理特征
下载PDF
相似路径台风“摩羯”“温比亚”登陆后环境场对比分析 被引量:20
3
作者 赵培娟 邵宇翔 张霞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3期17-28,共12页
2018年8月在华东地区登陆的台风“温比亚”,给河南造成的风雨影响是近40年来最大的,其日降水强度仅次于“75·8”台风暴雨的降水强度。应用实时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逐6 h间隔再分析资料、中央气象台的台风定位... 2018年8月在华东地区登陆的台风“温比亚”,给河南造成的风雨影响是近40年来最大的,其日降水强度仅次于“75·8”台风暴雨的降水强度。应用实时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1°×1°逐6 h间隔再分析资料、中央气象台的台风定位报资料等,对1970年以来在华东地区登陆的31个台风陆上移动路径和相应环流背景进行了归纳,选取登陆点相近而给河南带来的风雨影响却不同的两个台风“温比亚”和“摩羯”,从环流背景、冷空气活动、动力场和温湿场的演变等方面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1)在华东登陆的台风陆上路径主要有西行、西北转偏北行和直接北上三种,其中西行和西北转偏北行路径的台风能够影响河南。2)500 hPa副热带高压呈带状分布、高压带断裂并减弱东退是造成“温比亚”和“摩羯”两个台风低压陆上移动路径差异的主要原因;台风低压移动速度取决于500 hPa台风低压两侧最大经向(纬向)风速之差和台风低压中心距5880 gpm线的距离等因素,台风低压的移动方向则取决于台风低压两侧最大风速差的转变;中高层引导气流作用减弱时,低层冷空气入侵形成的v分量差可指示台风低压的转向。3)来自海上的水汽始终与台风低压相连接、能量供应不间断,200 hPa靠近台风低压的高空急流和低层925 hPa、850 hPa接近台风低压中心的低空急流使台风低压所处上空维持8~12 m/s的较强垂直风切变,台风低压两侧冷暖平流形成的斜压能导致垂直速度的加强等因素,是台风低压维持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陆台风 移动路径 维持机制 斜压能
下载PDF
2020年淮河上游暴雨对王家坝水位影响预估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培娟 张霞 +1 位作者 郑世林 邵宇翔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6期9-19,共11页
王家坝闸是淮河防洪的第一道屏障,淮河上游(河南省中东部、东南部)出现的暴雨及相应的面雨量是导致王家坝水位变化的直接因素。流域面雨量的监测预报是洪水预报与调度的重要参数,也是各级政府指挥防汛抗洪的决策依据。2020年汛期由于河... 王家坝闸是淮河防洪的第一道屏障,淮河上游(河南省中东部、东南部)出现的暴雨及相应的面雨量是导致王家坝水位变化的直接因素。流域面雨量的监测预报是洪水预报与调度的重要参数,也是各级政府指挥防汛抗洪的决策依据。2020年汛期由于河南省淮河上游出现持续性洪水,致使7月20日王家坝开闸泄洪,这是继2007年开闸泄洪13年后的又一次开闸泄洪。为了进一步发现淮河致洪的降水特征、面雨量特征及预报关注点,提升淮河防汛抗洪能力,对2020年导致王家坝水位演变的淮河上游降水特征、分区面雨量特征及历史上淮河致洪相似年大尺度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20年汛期淮河上游降水与王家坝的水位演变密切相关,主要分为3个阶段,即旱涝急转阶段,王家坝水位缓慢升高再回落徘徊期;连续性暴雨阶段,王家坝水位接近警戒水位期;大暴雨阶段,王家坝开闸泄洪期。(2)淮河干流片连续5天累积面雨量≥100 mm时,可导致王家坝水位迅速升高,出现超警戒水位洪水;汝河片单日面雨量≥50 mm,且王家坝接近超警戒水位时,未来6天王家坝水位缓慢上升或基本维持。(3)研发的“淮河上游面雨量预报及王家坝水位涨幅预估系统”,经2020年汛期应用,预报误差小,有较好参考价值,特别是结合智能网格降水预报结果,预估7月1718日淮河干流片面雨量≥50 mm,将致王家坝水位上涨4.6~5.4 m,出现超警戒或超保证水位风险极高,与实况基本吻合。(4)以淮河上游致洪暴雨集中期为相似确定2007和2020年互为最相似年份,归纳出王家坝出现超警戒水位的暴雨预估指标、淮河致洪暴雨产生的环流特征和环境条件,为淮河上游致洪暴雨决策服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5)暴雨频发、降水落区重叠、降水中心强度大且降水具有连续性是导致2020年淮河王家坝开闸泄洪的重要原因。淮河干流片面雨量对王家坝水位增长起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上游 暴雨 面雨量 王家坝 水位变化 洪水预估
下载PDF
2008年1月1822日河南区域暴雪诊断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邵宇翔 张霞 +3 位作者 李周 高媛媛 谷秀杰 赵斐苗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B09期99-103,共5页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NCEP 6 h一次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月18 22日河南省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低空切变与地面经华北扩散南下的冷空气相互配合是此次暴雪的主要成因;700 hPa...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NCEP 6 h一次1°×1°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1月18 22日河南省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低空切变与地面经华北扩散南下的冷空气相互配合是此次暴雪的主要成因;700 hPa低空西南急流为暴雪天气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供应;中低层"天南地北"的流场配置加大垂直切变,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加强,致使降雪强度加大;低空辐合、中高空辐散产生的强烈上升运动,是出现暴雪的有利动力条件;暴雪落区与湿位涡的斜压项MPV2负值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低空急流 水汽条件 湿位涡
下载PDF
一次暴雪成因及相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谷秀杰 邵宇翔 +2 位作者 王友贺 齐伊玲 冯丽莎 《陕西气象》 2018年第4期12-17,共6页
利用河南省地面气象站监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2017年2月21日河南省暴雪成因及相态演变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700hPa西南急流及850~925hPa的偏东急流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东南部暖倒槽的发展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 利用河南省地面气象站监测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探讨了2017年2月21日河南省暴雪成因及相态演变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700hPa西南急流及850~925hPa的偏东急流为暴雪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东南部暖倒槽的发展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700hPa与850hPa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叠加区域与暴雪区对应较好。当2m温度大于1℃或700hPa以下温度均高于0℃时为雨;当2m温度小于-1℃时或700hPa以下温度均低于0℃时为雪;当2m温度在±1℃之间时,降水相态较复杂,要结合中低空的温度来确定降水相态,即近地层温度(1 000hPa以下)在1~2℃时,并且750hPa附近有高于2℃的暖温层时,降水相态为雨;若低于2℃则为雨夹雪或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成因 环流特征 相态分析
下载PDF
一次寒潮背景下降水相态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邵宇翔 李周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1期89-95,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18日到20日河南出现的一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寒潮期间降水多相态转换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寒潮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冷锋迅速南下,导致寒潮暴发;此...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18日到20日河南出现的一次区域性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及寒潮期间降水多相态转换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寒潮过程属于横槽转竖型,冷锋迅速南下,导致寒潮暴发;此次寒潮天气的大气温度层结存在逆温层结构特征,温度廓线的变化会导致降水相态发生变化;受低层冷空气持续影响,暖层强度即融化层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或消失,冷层即冻结层强度增强,0℃层高度下降,以致降水相态发生相应的改变;降水相态的变化与暖层温度及0℃层高度密切相关。根据本次寒潮过程中NCEP再分析数据得到:当降水相态为雨时,暖层温度≥2℃,0℃层高度≤975 h Pa;当降水相态为雪时,暖层温度≤-1℃,0℃层高度≌1000 h Pa;当降水相态为冰粒时,2℃≥暖层温度≥-1℃,1000 h Pa≥0℃层高度≥975 h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潮 降水相态 暖层强度 0℃层高度
下载PDF
台风“温比亚”造成河南特大暴雨诊断分析
8
作者 李周 谷秀杰 +3 位作者 王友贺 邵宇翔 席乐 栗晗 《气象科技进展》 2023年第4期130-138,共9页
2018年8月17—19日受第18号台风“温比亚”影响,河南省东部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由于台风低压18日凌晨进入河南以后移速明显减慢,在河南境内滞留长达40 h,给河南带来了强的风雨天气,其中有8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 2018年8月17—19日受第18号台风“温比亚”影响,河南省东部地区出现了历史罕见的极端暴雨天气,由于台风低压18日凌晨进入河南以后移速明显减慢,在河南境内滞留长达40 h,给河南带来了强的风雨天气,其中有8个国家气象站日降水量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为了全面认识台风低压长时间滞留及豫东极端暴雨发生发展机制,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数据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从环流背景、大气稳定度、动力、热力、水汽等方面对2018年8月17—19日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中心位于距低压约250 km处的螺旋云带内,强烈发展的斜升气流是产生强降水的根本原因;过程发生前大气已具备强对流发生发展的能量及不稳定条件,倾斜发展机制长时间维持并伴有充足的水汽供应及强烈辐合上升运动,且不断有对流单体生成、合并发展为较强雷暴单体,以及强回波长时间稳定少动等是产生强降水的直接原因。高层引导气流变弱、中低层高压带阻挡,使得台风低压在河南境内长久徘徊。将商丘站的相关环境参数标准差倍数与历年出现暴雨时的平均值和最大值进行对比发现,本次过程各环境参数标准差倍数明显高于历年平均值,且部分达到历史最大值,具有一定极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降水 大尺度环流 不稳定层结 水汽
下载PDF
初冬河南省暴雪天气学分析与诊断——以2015年11月23日—24日暴雪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邵宇翔 谷秀杰 齐伊玲 《河南科学》 2018年第6期925-932,共8页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分析方法,对2015年11月23—24日河南北中部暴雪过程的成因和动力结构演变特征及影响降水相态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雪发生在河套锢囚锋稳... 利用常规探空和地面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动力学分析方法,对2015年11月23—24日河南北中部暴雪过程的成因和动力结构演变特征及影响降水相态的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雪发生在河套锢囚锋稳定维持的形势下,对流层中层强西南低空急流、切变线及低层强东北风共同作用,造成强暴雪天气.(2)低层西南急流把水汽输送到河南地区,并在暴雪区上方产生强的水汽辐合中心,为本次暴雪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3)西南低空急流与偏北风在河南北中部上空辐合,是强降雪主要集中在该地区的重要原因.(4)强冷空气降温使得雨快速转雪,降雪持续时间长,导致强降雪发生.(5)对流层中低层的温度和厚度是影响降水相态的关键因子.豫南冻雨发生时大气温度的垂直结构为明显的冷-暖-冷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低空急流 降水相态
下载PDF
对新时期小学语文多元化阅读教学的探究与反思 被引量:6
10
作者 邵宇翔 《语文教学通讯》 2020年第8期50-52,共3页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教科书几乎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社会生活则是语文教学的教科书。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在“得阅读者得语文”的形势下,重视“语文和阅读”已日益成为社会上下的普遍共识,并逐步形成一种... 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教科书几乎是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社会生活则是语文教学的教科书。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在“得阅读者得语文”的形势下,重视“语文和阅读”已日益成为社会上下的普遍共识,并逐步形成一种不容忽视且无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深刻反思,努力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与促进新时期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小学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意识和行为习惯,是阅读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大实践课题。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拟就“何谓阅读”“为何阅读”“如何阅读”作抛砖引玉之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多元化阅读教学 德智互动 教学相长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周 郑世林 +4 位作者 高媛媛 赵斐苗 邵宇翔 乔春贵 鲁坦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B09期104-107,共4页
利用黄河中下游地区44个测站1978 2005年夏季(6 8月)降水资料,采用EOF和REOF方法分析了黄河中下游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可分为全地区一致、陕西省北中部和晋陕两省交界处为中心、晋陕豫三省交界... 利用黄河中下游地区44个测站1978 2005年夏季(6 8月)降水资料,采用EOF和REOF方法分析了黄河中下游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可分为全地区一致、陕西省北中部和晋陕两省交界处为中心、晋陕豫三省交界处为中心、晋陕两省北部为中心、河南省西北部为中心等多种分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F 夏季降水 时空分布 演变特征
下载PDF
河南省黄淮气旋暴雨的天气特征及个例诊断 被引量:23
12
作者 梁钰 王新敏 +2 位作者 邵宇翔 代佩玲 徐泉丽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1期24-29,共6页
通过对1990-2001年6-8月影响河南省的18个黄淮气旋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得知:影响河南省的黄淮气旋暴雨6月最多,7月次之,8月最少。黄淮气旋暴雨产生有两个源地,一个在河南省三花间略偏南一带,另一个在河南省南部和湖北的交界处,气旋的形成... 通过对1990-2001年6-8月影响河南省的18个黄淮气旋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得知:影响河南省的黄淮气旋暴雨6月最多,7月次之,8月最少。黄淮气旋暴雨产生有两个源地,一个在河南省三花间略偏南一带,另一个在河南省南部和湖北的交界处,气旋的形成与两地向东开口的喇叭口地形有关。黄淮气旋暴雨发生前24-12 h,地面图上影响系统可分为西路冷空气影响型和倒槽顶部发展型两种;高空图上,河南多受高压脊控制,700 hPa影响系统有"人"字型切变和低槽型两种,但与地面影响系统没有直接对应关系。为了进一步揭示黄淮气旋暴雨的发生机理,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12-15日黄淮气旋引发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气旋暴雨的发生、发展是大气斜压性强烈发展的结果,500 hPa高空急流和700 hPa低涡的移动方向对地面气旋的移动有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气旋 产生源地 移动路径 500 hPa急流 700 hPa低涡 暴雨落区
下载PDF
7·13郑州大暴雨成因与可预报性分析 被引量:19
13
作者 赵培娟 张霞 +2 位作者 吴蓁 郑世林 邵宇翔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9年第4期1-7,共7页
2008年7月13-14日郑州市出现局地大暴雨,24 h降雨量达174 mm,为1951年以来第二高值。这次大暴雨主要由两个时段的强降水累计而成,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通过对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发现:第一时段的强降水由副热带高压内部产生的局地对流云... 2008年7月13-14日郑州市出现局地大暴雨,24 h降雨量达174 mm,为1951年以来第二高值。这次大暴雨主要由两个时段的强降水累计而成,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通过对常规气象资料分析发现:第一时段的强降水由副热带高压内部产生的局地对流云团加强造成,对流层底层东风气流的加强提供的水汽输送和动力抬升作用,促进了对流发展;新生云团进入潮湿的大气环境中能够得到迅速的发展。针对降水具有的明显中尺度特征,综合分析卫星、雷达、自动站等资料发现: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组合风廓线拼图可以很好地监测中尺度系统的演变趋势;区域自动站的10 m in极大风速场上显示,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和郑州附近的气旋中心维持时段,与对流云团影响郑州及强降水时段对应。因此具有中尺度特征的局地强降水,可由雷达、自动站等信息作出短时临近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大暴雨 对流云团 东风气流 雷达组合风廓线 逆风区
下载PDF
冻雨形成的天气条件分析 被引量:19
14
作者 赵培娟 邵宇翔 +1 位作者 李周 高媛媛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4期36-39,共4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和1°×1°的NCEP资料,对2008年1月中旬河南出现的一次冻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演变及气温垂直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层西南暖湿气流叠加在华北入侵强冷空气之上非常有利于冻雨天气的产生...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和1°×1°的NCEP资料,对2008年1月中旬河南出现的一次冻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的演变及气温垂直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层西南暖湿气流叠加在华北入侵强冷空气之上非常有利于冻雨天气的产生。因此,冷、暖、冷的大气温度垂直结构特征和中层暖平流的活动是冻雨产生、维持的必要条件;冻雨强度和地面的温、风、湿及降水强度均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雨 冷空气 温度平流 物理量诊断
下载PDF
一次弱环境场下的郑州局地暴雨预报难点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梁钰 邵宇翔 +2 位作者 席世平 易伟霞 王颖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3期23-28,共6页
2009年8月4日夜间,郑州市区发生了一次局地暴雨天气。此次暴雨历时短、强度大,但发生前影响系统较弱,有一定的预报难度。利用常规的高空、地面资料,卫星、雷达和自动站资料及NCEP资料对这次过程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局地暴雨没有强... 2009年8月4日夜间,郑州市区发生了一次局地暴雨天气。此次暴雨历时短、强度大,但发生前影响系统较弱,有一定的预报难度。利用常规的高空、地面资料,卫星、雷达和自动站资料及NCEP资料对这次过程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局地暴雨没有强的水汽输送,也没有明显的辐合辐散,不属于郑州典型的强降水过程,而是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郑州市低层高温、高湿积累了不稳定能量;弱冷空气的入侵及地面中气旋的生成,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从而形成这次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暴雨 中尺度气旋 弱环境场 预报难点
下载PDF
2012年河南省中东部一次大雾成因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喻谦花 邵宇翔 齐伊玲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2年第4期27-32,共6页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月10日河南中东部一次较大范围的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揭示大雾的成因。结果表明:1)高层环流平直,中低层受高压脊前弱偏北气流控制,地面均压场及弱冷空气活动,... 利用气象台站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月10日河南中东部一次较大范围的大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揭示大雾的成因。结果表明:1)高层环流平直,中低层受高压脊前弱偏北气流控制,地面均压场及弱冷空气活动,是此次大雾形成的环流背景条件。2)T-lnp图上,各项不稳定指数及状态曲线与层结曲线显示,大雾区整层大气处于稳定层结状态,且t(925 hPa-地面)≥2℃、湿层(t-td≤4℃)顶部高度超过1000 hPa(即海拔高度250 m以上)。3)边界层暖平流的输入有利于逆温层结的建立以及大雾的加强与维持,冷暖平流间的零平流区能较好区分大雾区与非雾区。4)T639预报场中,近地层逆温区、地面风速≤3 m/s区域、地面相对湿度超过90%区域与近地面微弱上升运动区的重合区即为大雾易发区域。应用数值预报可较好预报区域性大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逆温 暖平流 可预报性
下载PDF
2006年4月11-12日寒潮天气成因 被引量:18
17
作者 谷秀杰 李周 +1 位作者 鲁坦 邵宇翔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7年第B09期19-21,共3页
利用天气图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06年4月11-12日河南省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单站气象要素变化及成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横槽转竖是寒潮天气产生的重要影响系统;850 hPa冷平流是强降温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寒潮 横槽 冷平流
下载PDF
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查询系统 被引量:9
18
作者 鲁坦 乔春贵 +3 位作者 李周 王振亚 谷秀杰 邵宇翔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2期83-84,共2页
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查询系统是以发布预警信号和查询历史预警信息为主要目的,通过运用Visual Basic 6.0编程建立预警制作模版,不同强度的预警信号在行政区划地图上以不同颜色区分显示,并可以对河南省历年发布的预警信号基本信... 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制作查询系统是以发布预警信号和查询历史预警信息为主要目的,通过运用Visual Basic 6.0编程建立预警制作模版,不同强度的预警信号在行政区划地图上以不同颜色区分显示,并可以对河南省历年发布的预警信号基本信息进行入库保存、查询和统计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警信号 制作模板 显示控件 查询控件
下载PDF
让“小班化”真正为孩子的发展而存在
19
作者 邵宇翔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年第19期179-179,共1页
小班化教学,是相对于大班教学而言的。小班化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班级人数的减少。这意味着教师关注的面小了,相应的关注频率和有效度就应更大了,这就是让每个学生有机会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享受... 小班化教学,是相对于大班教学而言的。小班化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班级人数的减少。这意味着教师关注的面小了,相应的关注频率和有效度就应更大了,这就是让每个学生有机会都受到等距离教学,让每个学生充分享受教育资源,充分享受老师。在小班化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小班化教学更加体现了“探究本位”,使个性发展成为可能,因此小班化教学更加能够顺应课改的需求,这是毋庸质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教师的角色 孩子 大班教学 教育资源 学习方式 个性发展 有效度
下载PDF
教育需“疏”不宜“堵”
20
作者 邵宇翔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4年第19期195-195,共1页
我很欣赏英国撒切尔夫人的一句名言: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其实,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岂只现代发达的国家,旱在原始部落就已得到了充分的认识。据说原始的某些部落为了教会孩子捕猎的本领,让他们仰卧草丛,手托鲜果,伸向... 我很欣赏英国撒切尔夫人的一句名言:不重视教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其实,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岂只现代发达的国家,旱在原始部落就已得到了充分的认识。据说原始的某些部落为了教会孩子捕猎的本领,让他们仰卧草丛,手托鲜果,伸向天空,连续好几个钟头,纹丝不动,以骗得小鸟以为那是树上的果子,飞去享用,却被小孩抓住。你看,务实的、严格的、良好的教育,让这些部落的孩子们成为智者,或是优秀的战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疏” 原始部落 撒切尔夫人 民族 孩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